电动汽车交流电机逆变器功率回路的传导电磁干扰仿真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603584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5 17: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汽车交流电机逆变器功率回路的传导电磁干扰仿真系统,由线缆模型仿真模块、逆变器功率回路仿真模块、功率回路信号采集模块三部分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用于分析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传导电磁干扰的产生机理和传播路径。线缆模型仿真模块在电磁兼容线缆建模仿真软件下建立,逆变器功率回路仿真模块在电磁兼容高频电路建模仿真软件下建立,功率回路控制信号采集模块在数学仿真软件下建立。仿真工作过程中功率回路控制信号采集模块将控制信号输入到逆变器功率回路仿真模块,控制逆变器工作,由逆变器功率回路仿真模块的电压监控模块和电流监控模块采集功率回路的电压和电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汽车交流电机逆变器功率回路的传导电磁干扰仿真系统,用于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电磁兼容性分析。
技术介绍
标准《GB/T 18387-2008电动车辆的电磁场发射强度的限值和测量方法宽带9kHz~30MHz》对电动汽车9kHz-30MHz的电磁场发射强度作出了限制,电动汽车用交流电机驱动系统由逆变器功率回路、控制电路、机箱、散热器、电缆等几部分组成,其中逆变器功率回路的主要部件为功率模块或元器件,如PIM或IGBT等。这些功率模块,例如IGBT,在工作时处于高速通断模式,在它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会形成高频dv/dt,从而产生了宽频带电磁干扰,频率范围超过数十兆赫兹。随着电机向轻小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对功率模块的开关速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使得功率模块产生的电磁干扰更为强烈,这些电磁干扰通过传导和辐射两种传播方式影响车载电子零部件的正常工作,对于系统自身可能引起电机端轴承电流过大,使得轴承损伤或者烧坏电机绝缘层,也可能通过线缆、车架、辐射等多种方式影响其他车载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因此电机驱动系统产生的电磁干扰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工作可靠性,而且会影响整车及邻车的电磁兼容性、安全运行能力和工作可靠性。所以研究该电磁干扰的产生机理和抑制方法对电动汽车的发展有着实际意义。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的电磁干扰分为传导电磁干扰和辐射电磁干扰,逆变器功率回路中的功率器件高速通断产生的干扰首先在系统元器件、连接件和线缆上以传导干扰的方式进行传播,由于电动汽车用动力线缆长度较长,传导干扰会通过直流动力线缆和电机三相交流动力线缆对外产生辐射,因此传导干扰为主要干扰源。当前对电动汽车交流电机逆变器功率回路的传导电磁干扰的分析通常采用实验的方法来测试系统的电磁干扰,通过安装人工电源网络,使用接收机或频谱分析仪测试系统的传导干扰电压。对于出现的电磁干扰,通常采用在电机控制器外部加装滤波器的方法加以抑制,这种抑制方法增加了产品的成本、延长了研发周期,并且不能很好地分析传导电磁干扰产生的根源及传播途径,更无法对电机控制器内部产生的传导电磁干扰进行分析与抑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电磁兼容软件对电动汽车交流电机逆变器功率回路的传导电磁干扰电路进行建模仿真,通过实时控制功率模块工作,分析电机控制器、线缆、电机上的传导电磁干扰产生的根源和传播路径,并可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抑制传导电磁干扰的方法。技术方案:一种电动汽车交流电机逆变器功率回路的传导电磁干扰仿真系统包括线缆模型仿真模块、逆变器功率回路仿真模块、功率回路控制信号采集模块三部分,如附图1所示。线缆模型仿真模块01如附图2所示,包括正极直流动力线缆3D模块30、负极直流动力线缆3D模块31、W相交流动力线缆3D模块32、V相交流动力线缆3D模块33、U相交流动力线缆3D模块34。逆变器功率回路仿真模块02如附图2所示,包括:电源模块1、正极人工电源网络模块2、负极人工电源网络模块3、正极直流动力线缆模块4、负极直流动力线缆模块5、功率模块正极引线电感模块6、功率模块负极引线电感模块7、逆变器功率模块8、滤波电容模块9、U相交流动力线缆模块10、V相交流动力线缆模块11、W相交流动力线缆模块12、电机模块13、电机模块对地电容模块14、功率控制模块对地电容模块15、功率模块正极端A对地电容模块16、功率模块负极端B对地电容模块17、大地模块18、正极人工电源网络电压监测模块19、负极人工电源网络电压监测模块20、正极直流动力线缆电流监测模块21、负极直流动力线缆电流监测模块22、直流动力线缆共模电流监测模块23、U相交流动力线缆电流监测模块24、V相交流动力线缆电流监测模块25、W相交流动力线缆电流监测模块26、三相交流动力线缆共模电流监测模块27。功率回路控制信号采集模块03如附图2所示,包括控制信号输入端口模块28和功率回路控制信号数据模块29。线缆模型仿真模块01、逆变器功率回路仿真模块02、功率回路控制信号采集模块03的连接方式为:线缆模型仿真模块01中的正极直流动力线缆3D模块30通过协同仿真路径N28生成逆变器功率回路仿真模块02中的正极直流动力线缆模块4,线缆模型仿真模块01中的负极直流动力线缆3D模块31通过协同仿真路径N29生成逆变器功率回路仿真模块02中的负极直流动力线缆模块5,线缆模型仿真模块01中的W相交流动力线缆模块32通过协同仿真路径N30生成逆变器功率回路仿真模块02中的W相交流动力线缆模块12,线缆模型仿真模块01中的V相交流动力线缆3D模块33通过协同仿真路径N31生成逆变器功率回路仿真模块02中的V相交流动力线缆模块11,线缆模型仿真模块01中的U相交流动力线缆3D模块33通过协同仿真路径N32生成逆变器功率回路仿真模块02中的U相交流动力线缆模块10。功率回路控制信号采集模块03中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口模块28的输入端通过连接线N33与功率回路控制信号数据模块29相连,控制信号输入端口模块28的输出端通过信号线N34与逆变器功率模块8的控制端C相连。如附图2所示,逆变器功率回路仿真模块02的连接方式为:电源模块1的正极通过动力线N1与正极直流动力线缆模块4的输入端相连,电源模块1的负极通过动力线N2与负极直流动力线缆模块5的输入端相连,正极直流动力线缆模块4的输出端通过动力线N7与功率模块正极引线电感模块6的输入端相连,负极直流动力线缆模块5的输出端通过动力线N8与功率模块负极引线电感模块7的输入端相连,滤波电容模块9的正极输入端通过连接线N5与功率模块正极引线电感模块6的输入端相连,滤波电容模块9的负极输出端通过连接线N6与功率模块负极引线电感模块7的输入端相连,功率模块正极引线电感模块6的输出端通过动力线N9与逆变器功率模块8的正极端A相连,功率模块负极引线电感模块7的输出端通过动力线N10与逆变器功率模块8的负极端B相连,逆变器功率模块8的U相输出端通过动力线N11与U相交流动力线缆模块10的输入端相连,逆变器功率模块8的V相输出端通过动力线N12与V相交流动力线缆模块11的输入端相连,逆变器功率模块8的W相输出端通过动力线N13与W相交流动力线缆模块12的输入端相连,U相交流动力线缆模块10的输出端通过动力线N14与电机模块13的U相输入端相连,V相交流动力线缆模块11的输出端通过动力线N15与电机模块13的V相输入端相连,W相交流动力线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汽车交流电机逆变器功率回路的传导电磁干扰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线缆模型仿真模块、逆变器功率回路仿真模块、功率回路控制信号采集模块;线缆模型仿真模块01包括正极直流动力线缆3D模块30、负极直流动力线缆3D模块31、W相交流动力线缆3D模块32、V相交流动力线缆3D模块33、U相交流动力线缆3D模块34;逆变器功率回路仿真模块02包括:电源模块1、正极人工电源网络模块2、负极人工电源网络模块3、正极直流动力线缆模块4、负极直流动力线缆模块5、功率模块正极引线电感模块6、功率模块负极引线电感模块7、逆变器功率模块8、滤波电容模块9、U相交流动力线缆模块10、V相交流动力线缆模块11、W相交流动力线缆模块12、电机模块13、电机模块对地电容模块14、功率控制模块对地电容模块15、功率模块正极端A对地电容模块16、功率模块负极端B对地电容模块17、大地模块18、正极人工电源网络电压监测模块19、负极人工电源网络电压监测模块20、正极直流动力线缆电流监测模块21、负极直流动力线缆电流监测模块22、直流动力线缆共模电流监测模块23、U相交流动力线缆电流监测模块24、V相交流动力线缆电流监测模块25、W相交流动力线缆电流监测模块26、三相交流动力线缆共模电流监测模块27;功率回路控制信号采集模块03包括控制信号输入端口模块28和功率回路控制信号数据模块29;线缆模型仿真模块01、逆变器功率回路仿真模块02、功率回路控制信号采集模块03的连接方式为:线缆模型仿真模块01中的正极直流动力线缆3D模块30通过协同仿真路径N28生成逆变器功率回路仿真模块02中的正极直流动力线缆模块4,线缆模型仿真模块01中的负极直流动力线缆3D模块31通过协同仿真路径N29生成逆变器功率回路仿真模块02中的负极直流动力线缆模块5,线缆模型仿真模块01中的W相交流动力线缆模块32通过协同仿真路径N30生成逆变器功率回路仿真模块02中的W相交流动力线缆模块12,线缆模型仿真模块01中的V相交流动力线缆3D模块33通过协同仿真路径N31生成逆变器功率回路仿真模块02中的V相交流动力线缆模块11,线缆模型仿真模块01中的U相交流动力线缆3D模块33通过协同仿真路径N32生成逆变器功率回路仿真模块02中的U相交流动力线缆模块10;功率回路控制信号采集模块03中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口模块28的输入端通过连接线N33与功率回路控制信号数据模块29相连,控制信号输入端口模块28的输出端通过信号线N34与逆变器功率模块8的控制端C相连;逆变器功率回路仿真模块02的连接方式为:电源模块1的正极通过动力线N1与正极直流动力线缆模块4的输入端相连,电源模块1的负极通过动力线N2与负极直流动力线缆模块5的输入端相连,正极直流动力线缆模块4的输出端通过动力线N7与功率模块正极引线电感模块6的输入端相连,负极直流动力线缆模块5的输出端通过动力线N8与功率模块负极引线电感模块7的输入端相连,滤波电容模块9的正极输入端通过连接线N5与功率模块正极引线电感模块6的输入端相连,滤波电容模块9的负极输出端通过连接线N6与功率模块负极引线电感模块7的输入端相连,功率模块正极引线电感模块6的输出端通过动力线N9与逆变器功率模块8的正极端A相连,功率模块负极引线电感模块7的输出端通过动力线N10与逆变器功率模块8的负极端B相连,逆变器功率模块8的U相输出端通过动力线N11与U相交流动力线缆模块10的输入端相连,逆变器功率模块8的V相输出端通过动力线N12与V相交流动力线缆模块11的输入端相连,逆变器功率模块8的W相输出端通过动力线N13与W相交流动力线缆模块12的输入端相连,U相交流动力线缆模块10的输出端通过动力线N14与电机模块13的U相输入端相连,V相交流动力线缆模块11的输出端通过动力线N15与电机模块13的V相输入端相连,W相交流动力线缆模块12的输出端通过动力线N16与电机模块13的W相输入端相连,电机模块13的对地端通过连接线N17与电机模块对地电容模块14的输入端相连,电机模块对地电容模块14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线N18与大地模块18相连,逆变器功率模块8的对地端通过连接线N19与功率控制模块对地电容模块15的输入端相连,功率控制模块对地电容模块15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线N20与大地模块18相连,逆变器功率模块8的正极端A通过连接线N21与功率模块正极端A对地电容模块16的输入端相连,功率模块正极端A对地电容模块16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线N22与大地模块18相连,逆变器功率模块8的负极端B通过连接线N23与功率模块负极端B对地电容模块17的输入端相连,功率模块负极端B对地电容模块17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线N24与大地模块18相连,正极人工电源网络模块2的输入端通过连接线N3与动力线N1相连,正极人工电源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交流电机逆变器功率回路的传导电磁干扰仿真系统,其特征在
于:线缆模型仿真模块、逆变器功率回路仿真模块、功率回路控制信号采集模
块;
线缆模型仿真模块01包括正极直流动力线缆3D模块30、负极直流动力线缆
3D模块31、W相交流动力线缆3D模块32、V相交流动力线缆3D模块33、U相交
流动力线缆3D模块34;
逆变器功率回路仿真模块02包括:电源模块1、正极人工电源网络模块2、
负极人工电源网络模块3、正极直流动力线缆模块4、负极直流动力线缆模块5、
功率模块正极引线电感模块6、功率模块负极引线电感模块7、逆变器功率模块8、
滤波电容模块9、U相交流动力线缆模块10、V相交流动力线缆模块11、W相交流
动力线缆模块12、电机模块13、电机模块对地电容模块14、功率控制模块对地
电容模块15、功率模块正极端A对地电容模块16、功率模块负极端B对地电容模
块17、大地模块18、正极人工电源网络电压监测模块19、负极人工电源网络电
压监测模块20、正极直流动力线缆电流监测模块21、负极直流动力线缆电流监
测模块22、直流动力线缆共模电流监测模块23、U相交流动力线缆电流监测模块
24、V相交流动力线缆电流监测模块25、W相交流动力线缆电流监测模块26、三
相交流动力线缆共模电流监测模块27;
功率回路控制信号采集模块03包括控制信号输入端口模块28和功率回路控
制信号数据模块29;
线缆模型仿真模块01、逆变器功率回路仿真模块02、功率回路控制信号采
集模块03的连接方式为:
线缆模型仿真模块01中的正极直流动力线缆3D模块30通过协同仿真路径
N28生成逆变器功率回路仿真模块02中的正极直流动力线缆模块4,线缆模型仿

\t真模块01中的负极直流动力线缆3D模块31通过协同仿真路径N29生成逆变器功
率回路仿真模块02中的负极直流动力线缆模块5,线缆模型仿真模块01中的W相
交流动力线缆模块32通过协同仿真路径N30生成逆变器功率回路仿真模块02中
的W相交流动力线缆模块12,线缆模型仿真模块01中的V相交流动力线缆3D模块
33通过协同仿真路径N31生成逆变器功率回路仿真模块02中的V相交流动力线
缆模块11,线缆模型仿真模块01中的U相交流动力线缆3D模块33通过协同仿真路
径N32生成逆变器功率回路仿真模块02中的U相交流动力线缆模块10;
功率回路控制信号采集模块03中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口模块28的输入端通过
连接线N33与功率回路控制信号数据模块29相连,控制信号输入端口模块28的输
出端通过信号线N34与逆变器功率模块8的控制端C相连;
逆变器功率回路仿真模块02的连接方式为:
电源模块1的正极通过动力线N1与正极直流动力线缆模块4的输入端相连,
电源模块1的负极通过动力线N2与负极直流动力线缆模块5的输入端相连,正极
直流动力线缆模块4的输出端通过动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丽张新宇李广召董明承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