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式换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03126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5 16:27
热交换式换气装置(1)具有外部空气吸入口(2)、室内空气排气口、外部空气供气口(4)和室内空气吸入口(5),在主体(1a)的内部配置有供气送风路径(6)、排气送风路径(7)、风扇电机部(43)和热交换元件部(11)。并且,热交换式换气装置(1)具有保持风扇电机部(43)和热交换元件部(11)的内装壳(12)与覆盖内装壳(12)的外侧的外装壳(1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式换气装置
技术介绍
对室外空气和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现有的热交换式换气装置设置在建筑物内。热交换式换气装置将室外空气从外部空气供气口导入,经过内置的热交换元件,将室外空气供给室内(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以下,参照作为表示现有的热交换式换气装置的侧视截面图的图28进行说明。如图28所示,换气装置主体101设置于建筑物内的屋顶里或天花板后面。新鲜的室外空气从外部空气供气口102导入换气装置主体101,通过内置的热交换元件部103从室内供气口104供给到室内。另一方面,污染的室内空气从室内排气口105被导入到换气装置主体101,通过热交换元件部103,从室外排气口106被排气到室外。从外部空气供气口102导入的室外空气和从室内排气口105导入的室内空气经过热交换元件部103分别通过供气用风扇109和排气用风扇110被移送。这里,供气用风扇109和排气用风扇110由同一轴108与电动机107连结。在这样的现有的热交换式换气装置中,外装壳兼作为供气送风路径和排气送风路径。即,供气送风路径中流动冷的室外空气,排气送风路径中流动热交换后的冷的排出空气。这些冷的空气经由外装壳与主体周边的空气接触,进行热交换。此时,设置热交换式换气装置主体的屋顶里或天花板后面并不一定被隔热和空气调节,有可能发生结露。为了防止该结露发生,在现有的热交换式换气装置中,在外装壳的外部和内部粘贴有隔热材料。在这样的现有的热交换式换气装置中,存在需要大量的隔热材料、隔热材料的粘贴需要大的工时的第1课题。另外,供气用风扇109和排气用风扇110包括覆盖各自的供气风扇罩111和排气风扇罩112。在这样的现有的热交换式换气装置中,长条状的密封件的片与供气风扇罩111和排气风扇罩112的曲线配合并附着。而且供气风扇罩111和排气风扇罩112固定于电机板。因此在高压时,在密封件的弯曲部分中有时会产生微小的间隙而发生漏风。其结果,在现有的热交换式换气装置中,存在产生供气不足和热损失的第2课题。先行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32553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0642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第1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式换气装置具有:将室外空气取入到主体的外部空气吸入口;将室内空气从主体向室外排出的室内空气排气口;将室外空气从主体向室内吹出的外部空气供气口;和将室内空气从室内吸入到主体的室内空气吸入口。而且,在主体的内部配置有:室外空气从外部空气吸入口流动至外部空气供气口的供气送风路径;和室内空气从室内空气吸入口流动至室内空气排气口的排气送风路径。此外,在主体的内部配置有:由设置于供气送风路径的供气用风扇、设置于排气送风路径的排气用风扇、和电机构成的风扇电机部;和在供气送风路径与排气送风路径交叉的位置,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元件部。而且热交换式换气装置具有:保持风扇电机部和热交换元件部的内装壳;和覆盖内装壳的外侧的外装壳。这样的热交换式换气装置的存在于内装壳和外装壳之间的空气层将内装壳和外装壳之间隔热。因此,因外装壳的外侧的室内空气与在内装壳内部的供气送风路径和排气送风路径流动的冷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产生的结露的发生被抑制。其结果,外装壳的外部和内部中使用的隔热材料得以削减。另外,为了解决上述的第2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式换气装置具有:将室外空气取入到主体的外部空气吸入口;将室内空气从主体向室外排出的室内空气排气口;将室外空气从主体向室内吹出空气的外部空气供气口;和将室内空气从室内吸入到主体的室内空气吸入口。而且在主体的内部具有:室外空气从外部空气吸入口流动至外部空气供气口的供气送风路径;和室内空气从室内空气吸入口流动至室内空气排气口的排气送风路径。此外,在主体的内部具有:设置于供气送风路径和排气送风路径的风扇电机部;和在供气送风路径与排气送风路径交叉的位置,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元件部。风扇电机部包括:电机;电机板;供气叶轮和排气叶轮;和分别覆盖供气叶轮和排气叶轮的涡旋型的供气风扇罩和排气风扇罩。电机固定于电机板,并且与供气风扇罩和排气风扇罩中的至少一者的供气口相对的侧面被电机板封闭。电机板在整面粘贴有SA(供给空气,Supply Air)密封件或EA(排出空气,Exhaust Air)密封件。在供气风扇罩或排气风扇罩中,涡旋板的供气风扇罩供气口相反侧端部或排气风扇罩供气口相反侧端部垂直地按压于SA密封件或EA密封件。这样的热交换式换气装置的供气风扇罩供气口相反侧端部或排气风扇罩供气口相反侧端部将SA密封件或EA密封件压扁。因此,供气风扇罩或排气风扇罩被固定。其结果,即使在高压时,来自供气风扇罩或排气风扇罩的漏风也变少,供气不足和热损失得以抑制。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式换气装置的下方立体图。图2是表示该热交换式换气装置的侧视截面图。图3是表示该热交换式换气装置的排气送风路径的侧视截面图。图4是表示该热交换式换气装置的外装壳和内装壳的下方立体图。图5是表示该热交换式换气装置的内装壳的下方立体图。图6是表示该热交换式换气装置的俯视截面图。图7是表示该热交换式换气装置的内装壳的上方立体图。图8是表示该热交换式换气装置的内装壳的俯视图。图9是表示该热交换式换气装置的内装壳的下方部分立体图。图10是表示该热交换式换气装置的外装壳的立体图和角铁固定用凸台的局部放大图。图11是表示该热交换式换气装置的外装壳的下方立体图和角铁的局部放大图。图12是表示该热交换式换气装置的外装壳、内装盖和角铁的分解立体图。图13是表示该热交换式换气装置的外装壳、内装盖和角铁的截面立体图和局部放大图。图14是表示该热交换式换气装置的内装壳和外装壳的分解立体图。图15是表示该热交换式换气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16是表示该热交换式换气装置的俯视截面图。图17是表示该热交换式换气装置的内装盖的上方立体图。图1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式换气装置的下方立体图。图19是表示该热交换式换气装置的下方立体图。图20是表示该热交换式换气装置的侧视截面图。图21是表示该热交换式换气装置的截面图。图22是图21的局部放大图。图23是表示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热交换式换气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交换式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将室外空气取入到主体的外部空气吸入口;将室内空气从所述主体向室外排出的室内空气排气口;将所述室外空气从所述主体向室内吹出的外部空气供气口;和将所述室内空气从所述室内吸入到所述主体的室内空气吸入口,并且在所述主体的内部配置有:所述室外空气从所述外部空气吸入口流动至所述外部空气供气口的供气送风路径;所述室内空气从所述室内空气吸入口流动至所述室内空气排气口的排气送风路径;由设置于所述供气送风路径的供气用风扇、设置于所述排气送风路径的排气用风扇、和电机构成的风扇电机部;和在所述供气送风路径与所述排气送风路径交叉的位置,所述室内空气和所述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元件部,其中所述热交换式换气装置具有:保持所述风扇电机部和所述热交换元件部的内装壳;和覆盖所述内装壳的外侧的外装壳。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9.26 JP 2012-211832;2012.09.26 JP 2012-211841.一种热交换式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将室外空气取入到主体的外部空气吸入口;
将室内空气从所述主体向室外排出的室内空气排气口;
将所述室外空气从所述主体向室内吹出的外部空气供气口;和
将所述室内空气从所述室内吸入到所述主体的室内空气吸入口,
并且在所述主体的内部配置有:
所述室外空气从所述外部空气吸入口流动至所述外部空气供气口
的供气送风路径;
所述室内空气从所述室内空气吸入口流动至所述室内空气排气口
的排气送风路径;
由设置于所述供气送风路径的供气用风扇、设置于所述排气送风
路径的排气用风扇、和电机构成的风扇电机部;和
在所述供气送风路径与所述排气送风路径交叉的位置,所述室内
空气和所述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元件部,其中
所述热交换式换气装置具有:保持所述风扇电机部和所述热交换
元件部的内装壳;和覆盖所述内装壳的外侧的外装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式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装壳具有热交换元件保持部和风扇电机固定部,
所述热交换元件部由层叠型的热交换元件形成,
在所述风扇电机固定部中,利用安装电机固定板的分隔部分割出
所述供气送风路径和所述排气送风路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式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装壳为外装壳底面侧开放的箱型形状,
所述内装壳与所述外装壳之间,在侧面部设置有空气层,
所述外装壳的顶面内侧和所述内装壳的顶面外侧经由内装壳密封
材料被固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式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内装壳固定用肋设置于所述内装壳的顶面,
在所述顶面内侧,内装壳固定用凸台设置于与所述内装壳的所述
内装壳固定用肋对应的位置,
所述内装壳密封材料避开所述内装壳固定用凸台而被粘贴,
所述内装壳固定用肋和所述内装壳固定用凸台被螺钉固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式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装壳的内装壳底面侧被内装盖覆盖,所述内装壳构成所述
供气送风路径和所述排气送风路径的一部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式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装盖固定于具有能够用螺钉固定于所述外装壳的内侧侧面
的角铁固定用凸台的固定面、和相对于所述固定面弯折90度的内接面
的截面L字状的角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交换式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角铁还具有与所述外装壳的内壁面抵接的盖安装面。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交换式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面的宽度与所述内装壳和所述外装壳的距离相同。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式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装壳和所述内装盖经由内装盖密封材料接触。
10.一种热交换式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将室外空气取入到主体的外部空气吸入口;
将室内空气从所述主体向室外排出的室内空气排气口;
将所述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饭尾耕次荒木直也岛康晃竹下庆尾崎祐司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