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热交换器管板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02072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3 1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不锈钢热交换器管板单元,具体的说是一种热转换效率较高的不锈钢热交换器管板单元,属于热交换器技术领域。其包括左管板、右管板、壳体和散热管,壳体两端通过钎焊分别连接带有安装孔的左管板和右管板,壳体内设有散热管,散热管的两端分别插入左管板和右管板的安装孔内。壳体内设有燃烧室,燃烧室包括第一散热区、第二散热区、第三散热区、第四散热区、第五散热区和第六散热区,散热管包括第一散热管、第二散热管、第三散热管、第四散热管、第五散热管和第六散热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燃烧室分成不同的区域布置不同管径的散热管,增加了换热面积,提高热转换效率,能保证输出功率相同情况下,实现燃气单位输入量减少,节省燃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不锈钢热交换器管板单元,具体的说是一种热转换效率较高的不锈钢热交换器管板单元,属于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生产的各类热交换器种类繁多,广泛的用于家庭及商场、宾馆等地的加热设备系统中。传统的热交换器,通常体积较大,热转换效率较低,热量损耗较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比较严重,并且维护拆洗,清理水垢等费用较高,因此,性价比不高。专利号为ZL200910232558.1的一种不锈钢热交换器,其壳体内设置有两种管径的散热管,其热转换效率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不锈钢热交换器管板单元,增加了吸热面积,提高了热转换效率,且稳定性更好,使用寿命更长。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不锈钢热交换器管板单元包括左管板、右管板、壳体和散热管,其特征是:壳体两端通过钎焊分别连接带有安装孔的左管板和右管板,壳体内设有散热管,散热管的两端分别插入左管板和右管板的安装孔内;所述壳体内设有燃烧室,燃烧室包括第一散热区、第二散热区、第三散热区、第四散热区、第五散热区和第六散热区,散热管包括第一散热管、第二散热管、第三散热管、第四散热管、第五散热管和第六散热管,第一散热区内设有两个第一散热管,两个第一散热管对称分布在燃烧室上部的前后侧;第二散热区内设有多对第二散热管,多对第二散热管对称分布在燃烧室上部的前后侧,并且位于第一散热管的正下方;第三散热区内设有多个第三散热管,多个第三散热管均匀分布在燃烧室下部;第四散热区内设有多个第四散热管,多个第四散热管均匀分布在燃烧室上部,并且位于第二散热区的内侧;第五散热区内设有多个第五散热管,多个第五散热管均匀分布在燃烧室上部,并且位于第三散热区和第四散热区的中间;第六散热区内设有多个第六散热管,多个第六散热管均匀分布在燃烧室下部,并且位于第五散热区和第三散热区的中间;所述第二散热管、第三散热管和第六散热管的管径相同,壁厚也相同;第一散热管与第二散热管、第三散热管和第六散热管的管径相同,第一散热管的壁厚大于第二散热管、第三散热管和第六散热管的壁厚,第四散热管和第五散热管的壁厚相同,第五散热管的管径大于第一散热管的管径,第四散热管的管径大于第五散热管的管径。进一步的,左管板和右管板的上部设有第一折弯板,左管板和右管板的下部两侧设有第二折弯板。进一步的,左管板、右管板、壳体和散热管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进一步的,壳体底部设有一个排气窗口。进一步的,第四散热管为四个。进一步的,第五散热管为七个。本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合理,左管板和右管板与壳体两端通过钎焊分别连接,这样能够提高进气端盖与燃烧室的密封可靠性,避免因管板单元存在高低温区且温度差异较大而导致的变形;同时水道部分有一定水压,避免因管板单元散热管的布置呈上疏下密导致结构薄弱处容易发生的材料开裂;左管板和右管板与壳体两端通过钎焊分别连接,在未改变散热管长度的情况下使壳体变窄,即缩短了横向长度,同时将燃烧室分成不同的区域布置不同管径的散热管,增加了换热面积,提高热转换效率,能保证输出功率相同情况下,实现燃气单位输入量减少,节省燃气。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仰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左管板、2-右管板、3-壳体、4-散热管、5-第一散热管、6-第二散热管、7-第三散热管、8-第四散热管、9-燃烧室、10-第一折弯板、11-第二折弯板、12-第五散热管、13-第六散热管、14-排气窗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本技术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2所示,本技术主要包括左管板1、右管板2、壳体3和散热管4,壳体3两端通过钎焊分别连接带有安装孔的左管板1和右管板2。壳体3内设有散热管4,散热管4的两端分别插入左管板1和右管板2的安装孔内。左管板1和右管板2的上部设有第一折弯板10,左管板1和右管板2的下部两侧设有第二折弯板11。所述壳体3内设有燃烧室9,燃烧室9包括第一散热区、第二散热区、第三散热区、第四散热区、第五散热区和第六散热区。散热管4包括第一散热管5、第二散热管6、第三散热管7、第四散热管8、第五散热管12和第六散热管13,第一散热区内设有两个第一散热管5,两个第一散热管5对称分布在燃烧室9上部的前后侧。第二散热区内设有多对第二散热管6,多对第二散热管6对称分布在燃烧室9上部的前后侧,并且位于第一散热管5的正下方。第三散热区内设有多个第三散热管7,多个第三散热管7均匀分布在燃烧室9下部。第四散热区内设有多个第四散热管8,多个第四散热管8均匀分布在燃烧室9上部,并且位于第二散热区的内侧。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散热管8为四个。第五散热区内设有多个第五散热管12,多个第五散热管12均匀分布在燃烧室9上部,并且位于第三散热区和第四散热区的中间。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五散热管12为七个。第六散热区内设有多个第六散热管13,多个第六散热管13均匀分布在燃烧室9下部,并且位于第五散热区和第三散热区的中间。所述第二散热管6、第三散热管7和第六散热管13的管径相同,壁厚也相同。第一散热管5与第二散热管6、第三散热管7和第六散热管13的管径相同,第一散热管5的壁厚大于第二散热管6、第三散热管7和第六散热管13的壁厚,能减少泄漏和变形,增加产品稳定性,提高使用寿命。第四散热管8和第五散热管12的壁厚相同,第五散热管12的管径大于第一散热管5的管径,第四散热管8的管径大于第五散热管12的管径。燃烧室9内的火焰加热散热管时,由于与火焰距离的不同,燃烧室内部各个区域的温度不同,因此燃烧室内设置多个散热区,其热转换效率也不同,每个散热区内分布不同管径不同壁厚的散热管,有利于热量的逐层吸收,同时增加换热面积,从而有效利用火焰热量,提高热转换效率;同时提高了燃气的利用率,节约了能源。所述左管板1、右管板2、壳体3和散热管4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减少了水垢的产生,便于维护。所述壳体3底部设有一个用于废气排放的排气窗口14,燃烧室9内燃气燃烧产生的废气经散热管的间隙由排气窗口14排放。左管板1和右管板2与壳体3两端通过钎焊分别连接,这样能够提高进气端盖与燃烧室的密封可靠性,避免因管板单元存在高低温区且温度差异较大而导致的变形;同时水道部分有一定水压,避免因管板单元散热管的布置呈上疏下密导致结构薄弱处容易发生的材料开裂。工作时,燃气在燃烧室中燃烧,传热介质从若干散热管中流过吸热,并将热量用于家庭取暖或家用热水,从而达到传热效果。左管板和右管板与壳体两端通过钎焊分别连接,在未改变散热管长度的情况下使壳体变窄,即缩短了横向长度,同时将燃烧室分成不同的区域布置不同管径的散热管,增加了换热面积,提高热转换效率,能保证输出功率相同情况下,实现燃气单位输入量减少,节省燃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不锈钢热交换器管板单元,包括左管板(1)、右管板(2)、壳体(3)和散热管(4),其特征是:壳体(3)两端通过钎焊分别连接带有安装孔的左管板(1)和右管板(2),壳体(3)内设有散热管(4),散热管(4)的两端分别插入左管板(1)和右管板(2)的安装孔内;所述壳体(3)内设有燃烧室(9),燃烧室(9)包括第一散热区、第二散热区、第三散热区、第四散热区、第五散热区和第六散热区,散热管(4)包括第一散热管(5)、第二散热管(6)、第三散热管(7)、第四散热管(8)、第五散热管(12)和第六散热管(13),第一散热区内设有两个第一散热管(5),两个第一散热管(5)对称分布在燃烧室(9)上部的前后侧;第二散热区内设有多对第二散热管(6),多对第二散热管(6)对称分布在燃烧室(9)上部的前后侧,并且位于第一散热管(5)的正下方;第三散热区内设有多个第三散热管(7),多个第三散热管(7)均匀分布在燃烧室(9)下部;第四散热区内设有多个第四散热管(8),多个第四散热管(8)均匀分布在燃烧室(9)上部,并且位于第二散热区的内侧;第五散热区内设有多个第五散热管(12),多个第五散热管(12)均匀分布在燃烧室(9)上部,并且位于第三散热区和第四散热区的中间;第六散热区内设有多个第六散热管(13),多个第六散热管(13)均匀分布在燃烧室(9)下部,并且位于第五散热区和第三散热区的中间;所述第二散热管(6)、第三散热管(7)和第六散热管(13)的管径相同,壁厚也相同;第一散热管(5)与第二散热管(6)、第三散热管(7)和第六散热管(13)的管径相同,第一散热管(5)的壁厚大于第二散热管(6)、第三散热管(7)和第六散热管(13)的壁厚,第四散热管(8)和第五散热管(12)的壁厚相同,第五散热管(12)的管径大于第一散热管(5)的管径,第四散热管(8)的管径大于第五散热管(12)的管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锈钢热交换器管板单元,包括左管板(1)、右管板(2)、壳体(3)和散热管(4),其特征是:壳体(3)两端通过钎焊分别连接带有安装孔的左管板(1)和右管板(2),壳体(3)内设有散热管(4),散热管(4)的两端分别插入左管板(1)和右管板(2)的安装孔内;所述壳体(3)内设有燃烧室(9),燃烧室(9)包括第一散热区、第二散热区、第三散热区、第四散热区、第五散热区和第六散热区,散热管(4)包括第一散热管(5)、第二散热管(6)、第三散热管(7)、第四散热管(8)、第五散热管(12)和第六散热管(13),第一散热区内设有两个第一散热管(5),两个第一散热管(5)对称分布在燃烧室(9)上部的前后侧;第二散热区内设有多对第二散热管(6),多对第二散热管(6)对称分布在燃烧室(9)上部的前后侧,并且位于第一散热管(5)的正下方;第三散热区内设有多个第三散热管(7),多个第三散热管(7)均匀分布在燃烧室(9)下部;第四散热区内设有多个第四散热管(8),多个第四散热管(8)均匀分布在燃烧室(9)上部,并且位于第二散热区的内侧;第五散热区内设有多个第五散热管(12),多个第五散热管(12)均匀分布在燃烧室(9)上部,并且位于第三散热区和第四散热区的中间;第六散热区内设有多个第六散热管(13),多个第六散热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建忠司存信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锡州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