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弯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594776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1 2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弯管装置,包括底座、第一固定臂、第一摇臂、辊轮、第二摇臂、第二固定臂、连接轴、支撑块和手柄,所述底座上靠一侧边缘垂直设置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上从下至上依次穿接第一固定臂、第一摇臂、辊轮、第二摇臂、第二固定臂,所述第一固定臂和第二固定臂之间靠辊轮的端部设置支撑块,所述第一固定臂和第二固定臂另一侧端部设置手柄,所述第一摇臂和第二摇臂之间靠辊轮的端部设置第一凹模,所述第一摇臂和第二摇臂另一侧端部之间设置竖直轴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简便,减轻了工人工作强度,且防止因夹模力度过大管件被压扁以及管件的弯曲处出现开裂现象的发生,减少了报废率,管件弯曲效果好。(*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弯管
,尤其涉及一种弯管装置
技术介绍
弯管工艺对现在的技术来说并不是难事,但是对于铝管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铝管弯管存在两个问题:1、如果用先进的自动弯管机来弯铝管的话,由于夹模力度太大,容易造成铝管被挤扁;2、铝管弯管处外壁容易起皱,达不到外观要求。现有的弯管装置的有很种类型,但其基本的工作原理大都相同,装置在弯管操作的过程中存在夹模力度不易控制,经常造成管件被压扁,甚至在管件的弯曲处出现开裂,使管件报废,且现有的弯管装置操作耗费人力大,操作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弯管装置,操作简便,减轻了工人工作强度,且防止因夹模力度过大管件被压扁以及管件的弯曲处出现开裂现象的发生,减少了报废率,管件弯曲效果好。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弯管装置,包括底座、第一固定臂、第一摇臂、辊轮、第二摇臂、第二固定臂、连接轴、支撑块和手柄,所述底座上靠一侧边缘垂直设置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上从下至上依次穿接第一固定臂、第一摇臂、辊轮、第二摇臂、第二固定臂,所述第一固定臂和第二固定臂之间靠辊轮的端部设置支撑块,所述第一固定臂和第二固定臂另一侧端部设置手柄,所述第一摇臂和第二摇臂之间靠辊轮的端部设置第一凹模,所述第一摇臂和第二摇臂另一侧端部之间设置竖直轴部,所述竖直轴部与齿条上的一齿槽连接,所述竖直轴部另一端与手柄铰接。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块的各侧面上设置第二凹模,所述第二凹模的外侧端面设置连接槽部I。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模的外侧端面上设置连接槽部II,且所述辊轮的辊轮槽与第一凹模的连接槽部II之间卡接钢管件。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摇臂和第二摇臂与第一固定臂和第二固定臂的夹角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进一步地,所述手柄上设置有与手指相匹配的凹槽。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使用时先将管件插接在辊轮的辊轮槽与第一凹模的连接槽部II之间,再手动转动手柄,使第一凹模随第一摇臂和第二摇臂一起绕连接轴转动,第一摇臂和第二摇臂与第一固定臂和第二固定臂的夹角逐渐增大,第一凹模逐渐将管件弯曲在辊轮的辊轮槽内,实现管件的逐步弯曲,操作简便,减轻了工人工作强度,且防止因夹模力度过大管件被压扁以及管件的弯曲处出现开裂现象的发生,减少了报废率,管件弯曲效果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弯管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弯管装置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弯管装置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支撑块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_第一固定臂;3_第一摇臂;4_第二摇臂;5_第一凹模;6-辊轮;7-齿条;8_第二固定臂;9_连接轴;10_支撑块;11_手柄;12_齿槽;13_连接槽部II ;14-辊轮槽;15-第二凹模;16-连接槽部I ; 17-竖直轴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4所示,本技术涉及一种弯管装置,包括底座1、第一固定臂2、第一摇臂3、辊轮6、第二摇臂4、第二固定臂8、连接轴9、支撑块10和手柄11,所述底座I上靠一侧边缘垂直设置连接轴9,所述连接轴9上从下至上依次穿接第一固定臂2、第一摇臂3、辊轮6、第二摇臂4、第二固定臂8,所述第一固定臂2和第二固定臂8之间靠辊轮6的端部设置支撑块10,所述第一固定臂2和第二固定臂8另一侧端部设置手柄11,所述第一摇臂3和第二摇臂4之间靠辊轮6的端部设置第一凹模5,所述第一摇臂3和第二摇臂4另一侧端部之间设置竖直轴部17,所述竖直轴部17与齿条7上的一齿槽12连接,所述竖直轴部17另一端与手柄11铰接。所述支撑块10的各侧面上设置第二凹模15,所述第二凹模15的外侧端面设置连接槽部I 16。所述第一凹模5的外侧端面上设置连接槽部II 13,且所述辊轮6的辊轮槽14与第一凹模5的连接槽部II 13之间卡接钢管件。所述第一摇臂3和第二摇臂4与第一固定臂2和第二固定臂8的夹角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所述手柄11上设置有与手指相匹配的凹槽。综上所述,本技术使用时先将管件插接在辊轮6的辊轮槽14与第一凹模5的连接槽部II 13之间,再手动转动手柄11,使第一凹模5随第一摇臂3和第二摇臂4 一起绕连接轴9转动,第一摇臂3和第二摇臂4与第一固定臂2和第二固定臂8的夹角逐渐增大,第一凹模5逐渐将管件弯曲在辊轮6的辊轮槽14内,实现管件的逐步弯曲,操作简便,减轻了工人工作强度,且防止因夹模力度过大管件被压扁以及管件的弯曲处出现开裂现象的发生,减少了报废率,管件弯曲效果好。实施例:在弯管时候,钢管插入辊轮槽和第一凹模内和第二凹模内,且齿条与第一摇臂下端转轴嵌套,此时第一摇臂和第二摇臂之间夹角较小,对手柄旋转施力,钢管逐步弯曲,第一摇臂和第二摇臂之间的夹角变大,此时将齿条上的下一个齿口插套在转轴上,这样,管件逐变弯曲,可以根据所需要弯曲程度在调节。本技术因为采用与管件相配合辊轮槽和凹模,所以管件弯曲处不会出现扁平状,而且可以在手柄上插套一根钢管,这样施力很轻松,原先需要3-4个才能将管件弯曲,而且弯曲效果不是很好,弯曲处会出现扁平状,甚至弯曲处会开裂。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弯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第一固定臂(2)、第一摇臂(3)、辊轮(6)、第二摇臂(4)、第二固定臂(8)、连接轴(9)、支撑块(10)和手柄(11),所述底座(I)上靠一侧边缘垂直设置连接轴(9),所述连接轴(9)上从下至上依次穿接第一固定臂(2)、第一摇臂(3)、辊轮(6)、第二摇臂(4)、第二固定臂(8),所述第一固定臂(2)和第二固定臂(8)之间靠辊轮(6)的端部设置支撑块(10),所述第一固定臂(2)和第二固定臂(8)另一侧端部设置手柄(11),所述第一摇臂(3)和第二摇臂(4)之间靠辊轮(6)的端部设置第一凹模(5),所述第一摇臂(3)和第二摇臂(4)另一侧端部之间设置竖直轴部(17),所述竖直轴部(17)与齿条(7)上的一齿槽(12)连接,所述竖直轴部(17)另一端与手柄(11)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弯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10)的各侧面上设置第二凹模(15),所述第二凹模(15)的外侧端面设置连接槽部I (1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弯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模(5)的外侧端面上设置连接槽部II (13),且所述辊轮(6)的辊轮槽(14)与第一凹模(5)的连接槽部II (13)之间卡接钢管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弯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摇臂(3)和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弯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第一固定臂(2)、第一摇臂(3)、辊轮(6)、第二摇臂(4)、第二固定臂(8)、连接轴(9)、支撑块(10)和手柄(11),所述底座(1)上靠一侧边缘垂直设置连接轴(9),所述连接轴(9)上从下至上依次穿接第一固定臂(2)、第一摇臂(3)、辊轮(6)、第二摇臂(4)、第二固定臂(8),所述第一固定臂(2)和第二固定臂(8)之间靠辊轮(6)的端部设置支撑块(10),所述第一固定臂(2)和第二固定臂(8)另一侧端部设置手柄(11),所述第一摇臂(3)和第二摇臂(4)之间靠辊轮(6)的端部设置第一凹模(5),所述第一摇臂(3)和第二摇臂(4)另一侧端部之间设置竖直轴部(17),所述竖直轴部(17)与齿条(7)上的一齿槽(12)连接,所述竖直轴部(17)另一端与手柄(11)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序凯
申请(专利权)人:德清透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