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荣财专利>正文

婴儿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9410 阅读:13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婴儿车,尤其涉及一种婴儿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结构。包括婴儿车车架和靠背管,靠背管呈反放的“U”形,婴儿车座椅靠背连接靠背管,其特征在于,靠背管的底端枢接婴儿车车架;婴儿车靠背角度调节结构还包括一拉带,拉带二端固定连接婴儿车车架,拉带中部兜设于靠背管后,限制靠背管向后转动;婴儿车靠背角度调节结构还包括一用于调节拉带长度的锁扣装置,锁扣装置设置于靠背管后拉带的中部;婴儿车座椅靠背的反面设置有供穿设拉带的孔,限制拉带从靠背管滑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成本低、调节时无冲击的柔性的婴儿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结构。(*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婴儿车,尤其涉及一种婴儿车座椅靠背角度调 节结构。
技术介绍
舒适、安全、使用方便是对婴儿车最基本的要求,现有的高档 婴儿车,其座椅靠背基本都可以放平使用,让熟睡的婴儿更加舒适。婴儿车座椅靠背多数情况下为倾斜使用,因此婴儿车必须包含座椅 靠背角度调节结构,以便调整至最合适婴儿乘座的角度。现有婴儿 车多通过钢性结构(如牙式调节)来调整座椅靠背角度,成本高, 而且调节时靠背有冲击感,乘者(婴儿)的舒适度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 一种成本低、调节时无冲击的柔性的婴儿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结 构。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婴儿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结构,包括婴儿车车架和靠背管,靠 背管呈反放的"U"形,婴儿车座椅靠背连接靠背管,其特征在于, 靠背管的底端枢接婴儿车车架;婴儿车靠背角度调节结构还包括一 拉带,拉带二端固定连接婴儿车车架,拉带中部兜设于靠背管后, 限制靠背管向后转动;婴儿车靠背角度调节结构还包括一用于调节 拉带长度的锁扣装置,锁扣装置设置于靠背管后拉带的中部;婴儿 车座椅靠背的反面设置有供穿设拉带的孔,限制拉带从靠背管滑 落。婴儿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入带口和出带口,壳体内设有一对钳块,二钳块 相向设置,二钳块外侧分别设有一可抵接于壳体内壁的支点,所述 支点是设置于钳块外侧的突位,所述突位靠近出带口一侧;所述钳 块具有钳口,钳口内侧设有防滑牙,钳口设置于出带口一端;所述 拉带通过入带口和出带口穿设于一对钳块之间,拉带的穿设方式 为,拉带中部折叠而形成的折叠端设置于出带口的一侧, 一对钳块 之间设有因折叠而形成的二条拉带,入带口一侧的拉带直接兜设于 靠背管后。婴儿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装置包 括壳体,壳体具有入带口和出带口,壳体内相向设置一对钳块,所 述钳块具有钳口,钳口内侧设有防滑牙,钳口设置于出带口一端; 所述钳块通过一枢轴枢设于壳体内,枢轴位于钳块的中部,钳块的 钳口位于出带口一侧;壳体内还设有弹簧,弹簧是一压縮弹簧位于 入带口一侧,抵接于二钳块之间;所述钳块具有钳口,钳口内侧设 有防滑牙,钳口设置于出带口一端;所述拉带通过入带口和出带口 穿设于一对钳块之间,拉带的穿设方式为,拉带中部折叠而形成的 折叠端设置于出带口的一侧,一对钳块之间设有因折叠而形成的二 条拉带,入带口一侧的拉带直接兜设于靠背管后。婴儿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装置还 包括一拉环,拉环设置于出带端,拉环连接拉带的折叠端;所述拉 环呈"8"字型,"8"字的一个圈套设于折叠端。婴儿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车车架 包括一反放的"U"型推杆,推杆高度大于靠背管,所述拉带二端 固定连接于推杆上;推杆与靠背管之间设置有布状的护围,推杆与 靠背管之间的拉带以捆绑或穿设方式设置在护围上。婴儿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带是编 织带。婴儿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管向后转动的极限位置为靠背管水平状态,此状态下,靠背管搭接在婴儿 车车架的一水平管件上。婴儿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装置包 括壳体,壳体具有入带口和出带口,壳体内设有一对钳块,二钳块 相向设置,二钳块外侧分别设有一可抵接于壳体内壁的支点,所述 支点是设置于钳块外侧的突位,所述突位靠近出带口一侧;所述钳 块具有钳口,钳口内侧设有防滑牙,钳口设置于出带口一端;所述 拉带通过入带口和出带口穿设于一对钳块之间,拉带的穿设方式 为,拉带中部折叠而形成的折叠端设置于出带口的一侧, 一对钳块 之间设有因折叠而形成的二条拉带,入带口一侧的拉带直接兜设于 靠背管后;所述锁扣装置还包括一拉环,拉环设置于出带端,拉环 连接拉带的折叠端;所述拉环呈"8"字型,"8"字的一个圈套设 于折叠端;所述婴儿车车架包括一反放的"U"型推杆,推杆高度 大于靠背管,所述拉带二端固定连接于推杆上;推杆与靠背管之间 设置有布状的护围,推杆与靠背管之间的拉带以捆绑或穿设方式设 置在护围上;所述的拉带是编织带;所述靠背管向后转动的极限位 置为靠背管水平状态,此状态下,靠背管搭接在婴儿车车架的一水 平管件上。婴儿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装置包 括壳体,壳体具有入带口和出带口,壳体内相向设置一对钳块,所 述钳块具有钳口,钳口内侧设有防滑牙,钳口设置于出带口一端; 所述钳块通过一枢轴枢设于壳体内,枢轴位于钳块的中部,钳块的 钳口位于出带口一侧;壳体内还设有弹簧,弹簧是一压縮弹簧位于 入带口一侧,抵接于二钳块之间;所述钳块具有钳口,钳口内侧设 有防滑牙,钳口设置于出带口一端;所述拉带通过入带口和出带口 穿设于一对钳块之间,拉带的穿设方式为,拉带中部折叠而形成的 折叠端设置于出带口的一侧,一对钳块之间设有因折叠而形成的二 条拉带,入带口一侧的拉带直接兜设于靠背管后;所述锁扣装置还 包括一拉环,拉环设置于出带端,拉环连接拉带的折叠端;所述拉环呈"8"字型,"8"字的一个圈套设于折叠端;所述婴儿车车架包括一反放的"u"型推杆,推杆高度大于靠背管,所述拉带二端 固定连接于推杆上;推杆与靠背管之间设置有布状的护围,推杆与 靠背管之间的拉带以捆绑或穿设方式设置在护围上;所述的拉带是 编织带;所述靠背管向后转动的极限位置为靠背管水平状态,此状 态下,靠背管搭接在婴儿车车架的一水平管件上。本技术涉及的婴儿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结构,与现有技术 相比,仅需一条拉带和一个锁扣装置,省略了复杂的钢性机械结构, 因而具有成本低的特点。另一方面,与现有的机械调节结构相比, 拉带是柔软的,可以吸收调节时产生的冲击,本技术涉及的婴 儿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结构无论是调高靠背还是调低靠背,均由操 作者直接操作拉带,与相有的钢性调节机构相比,直接控制婴儿车 座椅靠背倾斜角度的变化,轻松实现无冲击调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应用于四轮婴儿车的示意图 (略了婴儿座椅及座椅靠背)。图2是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锁扣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本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是一种婴儿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 结构,参考图1、图2,婴儿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结构包括婴儿车 车架101和靠背管102,靠背管102呈反放的"U"形,婴儿车座 椅靠背连接靠背管102,靠背管102的底端枢接婴儿车车架101; 婴儿车靠背角度调节结构还包括一条拉带103,拉带103 二端固定 连接婴儿车车架101,拉带103中部兜设于靠背管102后,限制靠背管102向后转动;本实施例中,婴儿车车架101包括一反放的"U" 型推杆1(U1,推杆1011高度大于靠背管102,所述拉带103二端 固定连接于推杆1011上;为了更加清楚地表达推杆、靠背管、拉 带之间的关系,图1中省略了婴儿座椅及座椅靠背;婴儿车靠背角 度调节结构还包括一用于调节拉带长度的锁扣装置104,锁扣装置 104设置于靠背管102后拉带103的中部;婴儿车座椅靠背的反面 设置有供穿设拉带103的孔,限制拉带103从靠背管102滑落,本 实施例中,座椅靠背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婴儿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结构,包括婴儿车车架和靠背管,靠背管呈反放的“U”形,婴儿车座椅靠背连接靠背管,其特征在于,    靠背管的底端枢接婴儿车车架;    婴儿车靠背角度调节结构还包括一拉带,拉带二端固定连接婴儿车车架,拉带中部兜设于靠背管后,限制靠背管向后转动;    婴儿车靠背角度调节结构还包括一用于调节拉带长度的锁扣装置,锁扣装置设置于靠背管后拉带的中部;    婴儿车座椅靠背的反面设置有供穿设拉带的孔,限制拉带从靠背管滑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荣财
申请(专利权)人:陈荣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