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吊带开口机构、以及具有所述吊带开口机构的塑料编织布喷水织机。所述的吊带开口机构包括传动轴、凸轮、转子、转子轴、转子臂杆、摆动轴、连杆机构、提综梁和导向板;传动轴的一端连接动力装置、或动力传动组件,另一端与凸轮连接;转子安装在转子轴上并紧压在凸轮外缘上;转子轴连接在转子臂杆的一端,转子臂杆的另一端固定在摆动轴上;连杆机构用于带动提综梁上下往复移动;在提综梁的一端下部设置一个提综板组、或在其两端下部分别设置一个提综板组;各提综板组至少有两个提综板,在每个提综板下端均开设有吊带穿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述及的喷水织机在织造编织布的同时,能够将吊带织入编织布中,利于节约工序、提高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吊带开口机构、以及具有所述吊带开口机构的塑料编织布喷水织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塑料编织布喷水织机,主要包括开口机构、水射流引玮机构、送经机构、卷取机构及传动机构。在塑料编织布喷水织机织出编织布后,通常需要将织好的编织布进一步制成塑料编织袋。在塑料编织袋制造工序中,需要在编织布靠近边缘的部位穿上吊带,以便封口时使用,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塑料编织布喷水织机,在织造时并不具备吊带穿入功能。目前,将吊带穿入编织布只有手工方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穿入方式;另一种是先在靠近编织布的边缘部位抽出少量经纱,然后在空纱部位将吊带穿入编织布的方式。很显然,这种人员手工穿带方式,生产周期长、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吊带开口机构,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吊带开口机构,包括传动轴、凸轮、转子、转子轴、转子臂杆、摆动轴、连杆机构、提综梁和导向板;其中,传动轴的一端设有动力装置、或动力传动组件,另一端与凸轮连接;转子安装在转子轴上并紧压在凸轮外缘上;转子轴连接在转子臂杆的一端,转子臂杆的另一端固定在摆动轴上;连杆机构有一组、或多组;每组连杆机构,包括一个摆杆和一个连杆;摆杆的一端连接在摆动轴上,另一端通过销轴与连杆的一端形成铰接;连杆的另一端通过销轴和销轴座与提综梁形成铰接,销轴座固定在提综梁上;在提综梁的一端下部设有一个提综板组、或在其两端下部分别设有一个提综板组,各提综板组至少有两个提综板;在每个提综板的下端均开设有吊带穿孔;导向板有两个,提综梁的两侧边沿分别位于对应的一个导向板的滑槽内。进一步,在转子臂杆上设有拉伸弹簧,用于拉紧转子臂杆并使转子紧压在凸轮外缘上。进一步,凸轮外缘由四段组成,即第一段外缘、第二段外缘、第三段外缘和第四段外缘,其中,第一段外缘、第二段外缘、第三段外缘和第四段外缘依次连接形成所述凸轮外缘;第一段外缘、第二段外缘、第三段外缘和第四段外缘均呈弧形;第一段外缘和第三段外缘上各点到凸轮中心的距离均相同,第二段外缘和第四段外缘上各点到凸轮中心的距离不相同;当凸轮旋转至第一段外缘与转子相接触时,提综板带动吊带在最低点停歇不动;当凸轮旋转至第二段外缘与转子相接触时,提综板带动吊带向上移动并到达最高占.V,当凸轮旋转至第三段外缘与转子相接触时,提综板带动吊带在最高点停歇不动;当凸轮旋转至第四段外缘与转子相接触时,提综板带动吊带向下移动并到达最低点。此外,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吊带开口机构的塑料编织布喷水织机,在喷水织机织造编织布的同时,将吊带织入编织布中,利于节约工序、提高生产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塑料编织布喷水织机,包括吊带开口机构、主开口机构、水射流引玮机构、送经机构、卷取机构及主传动机构;所述的吊带开口机构包括传动轴、凸轮、转子、转子轴、转子臂杆、摆动轴、连杆机构、提综梁和导向板;其中,传动轴的一端通过动力传动组件连接主传动机构,另一端与凸轮连接;转子安装在转子轴上并紧压在凸轮外缘上;转子轴连接在转子臂杆的一端,转子臂杆的另一端固定在摆动轴上;连杆机构有一组、或多组;每组连杆机构,包括一个摆杆和一个连杆;摆杆的一端连接在摆动轴上,另一端通过销轴与连杆的一端形成铰接;连杆的另一端通过销轴和销轴座与提综梁形成铰接,销轴座固定在提综梁上;在提综梁的一端下部设有一个提综板组、或在其两端下部分别设有一个提综板组,各提综板组至少有两个提综板;在每个提综板的下端均开设有吊带穿孔;导向板有两个,提综梁的两侧边沿分别位于对应的一个导向板的滑槽内。进一步,在转子臂杆上设有拉伸弹簧,用于拉紧转子臂杆并使转子紧压在凸轮外缘上。进一步,凸轮外缘由四段组成,即第一段外缘、第二段外缘、第三段外缘和第四段外缘,其中,第一段外缘、第二段外缘、第三段外缘和第四段外缘依次连接形成所述凸轮外缘;第一段外缘、第二段外缘、第三段外缘和第四段外缘均呈弧形;第一段外缘和第三段外缘上各点到凸轮中心的距离均相同,第二段外缘和第四段外缘上各点到凸轮中心的距离不相同;当凸轮旋转至第一段外缘与转子相接触时,提综板带动吊带在最低点停歇不动;当凸轮旋转至第二段外缘与转子相接触时,提综板带动吊带向上移动并到达最高占.V,当凸轮旋转至第三段外缘与转子相接触时,提综板带动吊带在最高点停歇不动;当凸轮旋转至第四段外缘与转子相接触时,提综板带动吊带向下移动并到达最低点。进一步,动力传动组件包括第一齿形同步带轮、第二齿形同步带轮和齿形同步带;第一齿形同步带轮设置在织机主轴上,第二齿形同步带轮设置在传动轴的一端,齿形同步带位于第一齿形同步带轮与第二齿形同步带轮之间。进一步,第二齿形同步带轮齿数为第一齿形同步带轮齿数的整数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在原有塑料编织布喷水织机结构基础上增设了吊带开口机构,通过合理设计吊带开口机构的结构,使得喷水织机在织造编织布的同时,将吊带织入编织布中,利于节约工序、提高生产效率。另外,本技术中的吊带开口机构与主开口机构均采用相同的动力装置驱动,一方面利于保证整体结构整洁有序,另一方面便于控制吊带在布组织中的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吊带开口机构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中吊带开口机构的侧视图;其中,1-织机主轴,2-第一齿形同步带轮,3-齿形同步带,4-第二齿形同步带轮,5-传动轴,6-凸轮,7-转子,8-转子轴,9-拉伸弹簧,10-转子臂杆,11-摆动轴,12-摆杆,13-销轴,14-连杆,15-销轴,16-销轴座,17-提综梁,18-提综板,19-导向板,20-吊带,21-吊带穿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结合图1所示,吊带开口机构,包括传动轴5、凸轮6、转子7、转子轴8、转子臂杆10、摆动轴11、连杆机构、提综梁17和导向板19。其中,传动轴5的一端设有动力装置、或动力传动组件,另一端与凸轮6连接。转子7安装在转子轴8上并紧压在凸轮6外缘上。转子轴8连接在转子臂杆10的一端,转子臂杆10的另一端固定在摆动轴11上。在转子臂杆10上设有拉伸弹簧,用于拉紧转子臂杆并使得转子7紧压在凸轮6外缘上。在使用过程中,拉伸弹簧9的一端可以固定在转子臂杆10上,另一端固定在织机机架上。连杆机构可以有一组、或多组,用于带动提综梁17上下往复移动。具体的,每组连杆机构,包括一个摆杆12和一个连杆14。其中,摆杆12的一端连接在摆动轴11上,另一端通过销轴13与连杆14的一端连接形成铰链;连杆14的另一端通过销轴15和销轴座16与提综梁17连接形成铰链,销轴座16固定在提综梁17上。在提综梁17的一端下部设有一个提综板组、或在其两端下部分别设有提综板组。各提综板组至少有两个提综板18,在每个提综板18的下端均开设有吊带穿孔21,吊带20由此孔经过进入织口。优选地,吊带穿孔21呈扁平状,方便吊带20穿入。当提综梁17的一端下部设置提综板18时,会在编织布的一侧边沿处织入吊带;当提综梁17的两端下部分别设置提综板18时,会在在编织布的两侧边沿处分别织入吊带。导向板19有两个,提综梁17的两侧边沿分别位于对应的一个导向板19滑槽内。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吊带开口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轴、凸轮、转子、转子轴、转子臂杆、摆动轴、连杆机构、提综梁和导向板;其中,传动轴的一端设有动力装置、或动力传动组件,另一端与凸轮连接;转子安装在转子轴上并紧压在凸轮外缘上;转子轴连接在转子臂杆的一端,转子臂杆的另一端固定在摆动轴上;连杆机构有一组、或多组;每组连杆机构,包括一个摆杆和一个连杆;摆杆的一端连接在摆动轴上,另一端通过销轴与连杆的一端形成铰接;连杆的另一端通过销轴和销轴座与提综梁形成铰接,销轴座固定在提综梁上;在提综梁的一端下部设有一个提综板组、或在其两端下部分别设有一个提综板组,各提综板组至少有两个提综板;在每个提综板的下端均开设有吊带穿孔;导向板有两个,提综梁的两侧边沿分别位于对应的一个导向板的滑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宝杰,殷延徳,殷文波,于春海,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金三阳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