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手可折叠的手推车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9298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把手可折叠的手推车结构,包含相枢接的握把段及车架,该车架下端枢接挡板,一对车轮枢接在该车架下端,一对限位套束在该握把段的外周,使用时该限位套可推到该握把段与该车架的枢接处,使把手呈直线从而可施力推动,不使用时该限位套可往上推以露出该握把段与该车架的枢接处,使该握把段可向下弯折,实现缩小体积便于搬运收藏的目的。(*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手推车,尤其涉及一种可将把手的握把段向下 折合,以缩小该手推车高度的把手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小型的手推车如图1所示,是用于搬运小宗货物,包含左右一对金属管制成L形的车身1,该车身l前端设置有平面的挡板 2,该挡板2正好与该车身1构成L形,并且该车身l的上端延伸 出握4巴3,该握4巴3供手握可往前4,移,该手推车的前方底部左右 側i殳有一对车4合4, 4吏用时这对车轮4可着地,手握握4巴3时该车 身l正好倾斜设置,该车身l前方配合该挡板2可供摆置货物,推 动该手推车可搬移货物。只是在平时不使用手推车时,必须将手推车收藏起来放在储藏 室或是靠在墙壁上,且最好是能直向竖立以免占据太大的空间,然 而因为传统的手推车其车身l有一定的高度且不能折合,收放时并 不能缩小体积,尤其当斜靠在壁面时,若是被碰撞到,这对车轮4 会滚出,4吏车身1突然倒下来,因而可见传统的手"^车不^f又收置不 易,还隐藏着危险性。因此,本技术设计人凭借其产销同类产品的多年经验,不 断潜心研究及改良试验,而今终于研制成功有着4及具实用性价值的 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把手可折叠的手推车结构,该把手包含相才区接的握4e^殳及车架,该握4e4殳由左右一对管体 及连接这对管体的连接杆组成,^f吏该握把^殳大致呈倒U形,该车架 下端枢接挡板,该挡板可向上转以靠贴在该车架前侧,并有一对车 轮枢接在该车架下端,这对车轮可朝内转而收合在该车架中间,两 个管状的限位套束在该握把段的管体外周,使用时该限位套可推到 该握把段与该车架的枢接处,使该把手呈直线从而可施力推动,不 使用时可将该限位套推离该握把段与该车架的枢接处,使该握把段 可向下弯折,达到缩小体积利于搬运及收藏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手推车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以及 图4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收折平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及3所示,本技术涉及把手可折叠的手推车结 构,该手推车包括4巴手10,该把手10包含相枢接的握把段12及车架13,握对巴 段12由左右平行的一对管体,配合上端横向连接这对管体的连接杆11构成,使握把段12大致成倒U形,管体的断面呈椭圓形,其 中一侧的握4巴段12管体底部套接塞柱121,塞柱121下端向外扩展以使下端外径大于上端, 一侧i殳有沟槽而才黄向i殳有枢孔122,枢孔 122供插销123穿接。车架13由一对管体构成,管体的断面呈椭圆形,其顶部开口 可套入枢接件131,枢接件131顶部枢接片状可旋转的插入部132, 插入部132可套进塞柱121的沟槽,并通过插销123穿接使塞柱121 与枢接件131相枢接以便可弯折。而另 一側握把^殳12的塞柱121呈倒向,以套在车架13同侧的 管体顶部开口,且另一侧的枢接件131亦呈倒向以套在握把段12 同侧的管体底部。两个横杆14,该横杆14左右端可包设且固定在车架13的左右 管体上。两个管状的限位套15,该限位套15的孔径配合握把,殳12的管 体形状,可环束在握把革殳12的管体外周,并可往下移以将塞柱121 及枢接件131包覆在其内部。一对车轮20,该车轮20横向枢接在轮座21上,轮座21的一 侧设有圓形直向的套管22,该套管22顶部内径向外扩展以使其 外径变大且内周壁环设有多个卡齿23;内部中空的齿环24,该齿 环24内径配合车架13的管体形状并可套在车架13外周,齿环24 的下端向外扩展以使其外径变大且呈圓形,并使其内部环设多个凸 齿25,凸齿25与套管22的卡齿23啮合,使4仑座21可以朝内旋转 并带着车轮20收合于车架13中间。片状的挡板30,该挡板30后方左右侧各设有套耳31,该套耳 31供车架13的下端套入,并通过螺栓32橫向穿接再配合螺母33 锁合,使挡板30枢接在车架13的下端,可与车架13相互垂直, 并可向上掀起以靠贴在车架13的前侧。通过上述的结构,使用时挡板30可往下扳出与车架13互为垂 直以便可承载货物,这对车轮20可向外转出而位于车架13下方, 在地面滚动,再4吏握把羊殳12与车架13呈同一直线,限位套15再 往下4,,可包接塞柱121及枢4妄件131, 4吏握4e4殳12与车架13固 定呈一直线,连接杆ll可提供手握推移。收合时,挡板30可往上扳,以贴靠在车架13的前侧,这对车 轮20再朝内转而位于车架13中间,限位套15可往上推,此时可 露出塞柱121与枢接件131,握把段12可往下弯折,贴靠在车架 13的后側,因此可缩小整个手推车的体积以便于收藏,而移动时手 可握住横杆14而提起搬动。综上所述,本技术可达到其所预期的目的及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 技术。在上述实施例中,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 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 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把手可折叠的手推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推车包括握把段(12),所述握把段(12)由左右一对管体配合连接两个所述管体的连接杆(11)组成,所述管体底部套接塞柱(121),所述塞柱(121)下端一侧设有沟槽且横向设有枢孔(122),所述枢孔(122)供插销(123)穿入;车架(13),所述车架(13)由左右一对管体组成,所述管体的顶部套接枢接件(131),所述枢接件(131)顶部枢设片状的插入部(132),所述插入部(132)插入所述塞柱(121)的沟槽并供所述插销(123)横向穿接;两个限位套(15),所述限位套(15)套在所述握把段(12)的管体上,可向下移而包接在所述塞柱(121)与所述枢接件(131)的外周;一对车轮(20),所述车轮(20)枢接在轮座(21)上,所述轮座(21)组装在所述车架(13)下方;挡板(30),所述挡板(30)枢接在所述车架(13)下方,与所述车架(13)互相垂直。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可折叠的手推车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握对巴,殳(12)及所述车架(13)的管体断面呈椭圆形, 所述限位套(15 )配合所述握把段(12)的管体形状而套接。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可折叠的手推车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挡板(30)的后方左右侧各设有套耳(31),所述套耳(31 )供所述车架(13)的下端套入,并通过螺栓(32)横 向穿接再配合螺母(33 )的锁合,使所述挡板(30 )枢接在所 述车架(13)的下端。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可折叠的手推车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轮座(21)的一侧设有圆形的套管(22),所述套管(22)套在所述车架(13)的管体下方,其顶部向外扩展以使 其外径变大且内周壁环^没多个卡齿(23);内部中空的齿环(24),所述齿环(24)内径配合所述车架(13)的管体形状 套在外周,所述齿环(24 )的下端向外扩展以使其外径变大呈 圓形且内部环设有多个凸齿(25),所述凸齿(25)与所述套 管(22)的卡齿(23)啮合。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可折叠的手推车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塞柱(121 )与所述枢接件(13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把手可折叠的手推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推车包括:    握把段(12),所述握把段(12)由左右一对管体配合连接两个所述管体的连接杆(11)组成,所述管体底部套接塞柱(121),所述塞柱(121)下端一侧设有沟槽且横向设有枢孔(122),所述枢孔(122)供插销(123)穿入;    车架(13),所述车架(13)由左右一对管体组成,所述管体的顶部套接枢接件(131),所述枢接件(131)顶部枢设片状的插入部(132),所述插入部(132)插入所述塞柱(121)的沟槽并供所述插销(123)横向穿接;    两个限位套(15),所述限位套(15)套在所述握把段(12)的管体上,可向下移而包接在所述塞柱(121)与所述枢接件(131)的外周;    一对车轮(20),所述车轮(20)枢接在轮座(21)上,所述轮座(21)组装在所述车架(13)下方;    挡板(30),所述挡板(30)枢接在所述车架(13)下方,与所述车架(13)互相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春生
申请(专利权)人:煜益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