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谭洪波专利>正文

一种有助于软骨快速复位的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591876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1 0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助于软骨快速复位的固定装置,包括钉杆,所述钉杆一端设置钉帽,另一端设置钉尖,所述钉帽之顶面设置施力槽,所述钉帽之底面设置至少一个钉杆孔,所述钉帽通过钉杆孔与钉杆固接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钉帽上施力槽,可以很方便施力;通过设置在钉杆上的固定刺,可以有效固定软骨;钉尖的形态方便钉入软骨;各组成部分可拆分,互换性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本身为人体可吸收材料,方便降解代谢,钉帽可根据关节表面的形态制作,为关节解剖形态,可以与关节表面无缝帖合,并且固定方便,易于吸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学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有助于软骨快速复位的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软骨缺损修复特别是大面积软骨缺损修复目前仍然是骨关节外科医生及骨科研宄学者的挑战。滑膜关节表面覆盖的一薄层透明软骨具备低摩擦、富弹性等特点,对关节运动摩擦具备高耐用性,对维持关节运动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关节软骨活动使用量巨大,非常容易在创伤及急慢性炎症中导致损伤,文献报道局部软骨损伤在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中高达63%的发生率。软骨生长代谢的生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目前认为关节软骨无血液,无淋巴、无神经,仅包含单一软骨细胞,高细胞外基质细胞比并且缺少局部祖细胞,导致关节软骨自身修复能力很差。关节软骨损伤晚期终会导致骨软骨剥脱、关节渗出、关节面不完整,给患者造成关节肿胀、疼痛及活动障碍等巨大痛苦。目前对有症状的关节软骨损伤基本呈现一种复杂的治疗方案选择,针对损伤面积和患者的特征采用保守治疗到修复治疗到表面替换治疗到最终的损失关节功能的关节融合。采用非侵入技术的保守治疗,比如:关节内皮质激素注射,关节液及软骨基质补充,关节灌洗或关节镜下滑膜清理,理疗或改变活动方式等,能缓解部分症状,但是不能产生软骨修复导致疗效不满意。表面替换治疗的人工关节置换术产生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但是其仍然存在相当的局限性,比如假体磨损,骨量丢失及翻修带来的并发症,对年轻患者及局部损伤患者具备很大问题。生物的软骨修复方案能够减少或推迟关节的晚期退变,改善关节软骨损伤的症状,其目的至少要达到为中青年患者软骨损伤后到关节置换的过渡期(bridgethe gap)改善症状。目前针对有症状的关节局部软骨缺损修复成为一种趋势,也成为目前骨科医生的一种挑战,越来越多的手术治疗方法在实验室或临床出现。现在可选择或在实验中的方法包括关节镜下骨髓刺激和微骨折技术,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转移(马赛克技术),异体骨软骨移植,包含或不包含细胞因子的合成支架或生物支架植入,粉碎软骨修复技术,自体或同种异体软骨细胞培养并回植技术(组织工程技术)等,尽管这些技术都是软骨修复的可选择的方案,但是仍然没有一种技术完全满意,达到软骨修复技术的“金标准”。目前软骨修复的方法可以说多达数十种,如此多的软骨缺损修复方法,除去单纯清理和磨损成形等较简单的方法后,目前软骨修复的原理方面大体分为四大类:一,骨髓刺激修复技术:包括微骨折及骨髓刺激后单纯支架植入;二,自体及异体骨软骨移植;三,粉碎软骨细胞移植技术;四,细胞培养并植入,包括从第一代ACI到第四代ACI ο这四大类技术是目前软骨修复实验及临床研宄的四大方向,但是都面临修复材料生物力学强度欠佳,目前固定方式主要为缝合或生物胶粘合,固定强度欠佳,修复手术费时耗力,手术容易失败,术后康复锻炼时间长。因此,研制开发一种固定强度适当、有助于软骨快速复位的固定装置是非常有意义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强度适当,有助于软骨快速复位的固定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钉杆,所述钉杆一端设置钉帽,另一端设置钉尖,所述钉帽之顶面设置施力槽,所述钉帽之底面设置至少一个钉杆孔,所述钉帽通过钉杆孔与钉杆固接配合。本技术通过钉帽上施力槽,可以很方便施力;通过设置钉杆上的固定刺,可以有效固定软骨;钉尖的形态方便钉入软骨;各组成部分可拆分,互换性好。本技术本身为人体可吸收材料,方便降解代谢,钉帽可根据关节表面的形态制作,为关节解剖形态,可以与关节表面无缝帖合,并且固定方便,易于吸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主视示意图;图2为图1之俯视示意图;图3为图1之仰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多钉组合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中:1-钉帽,2-钉杆,3-固定刺,4-钉尖,5-施力槽,6_顶杆孔,7_环缘,8_螺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得以任何方式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4所示,本技术包括钉杆2,所述钉杆2—端设置钉帽1,另一端设置钉尖4,所述钉帽I之顶面设置施力槽5,所述钉帽I之底面设置至少一个钉杆孔6,所述钉帽I通过钉杆孔6与钉杆2固接配合。所述钉杆2至少一段上径向设置固定刺3,所述的固定刺3向钉尖4方向倾斜,其倾斜角为0~35° ο所述固定刺3沿钉杆2中段径向对称设置,且其延伸长度为钉杆2长度的1/5?1/3。所述固定刺3沿钉杆2中段两径向相互垂直方向上对称设置,且其延伸长度为钉杆2长度的1/5~1/3。所述固定刺3上端外展之凸缘呈圆弧形,其圆弧半径为5~15mm。所述固定刺3上端凸缘上垂直于钉杆2轴向设置防滑脱纹。所述钉杆2上相互垂直的两对固定刺3沿钉杆2轴向交错设置。所述钉杆2为工程塑料杆,其固定刺3具有可收拢结构,固定刺3上端凸缘设置朝向钉帽I的凸缘。所述钉尖4之圆顶向上0~10mm段上设置至少一个锯齿形环缘7或自攻式螺纹8。所述钉帽I为沉头结构,即钉帽环缘呈锥面;所述的钉帽I顶面为平面。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本技术通过钉帽上施力槽,可以很方便施力;通过设置在钉杆上的固定刺,可以有效固定软骨;钉尖的形态方便钉入软骨;各组成部分可拆分,互换性好。根据实际需要固定的软骨部位,可以选择本技术的形态,钉帽I可以做成跟需要固定的软骨相近的形态,钉帽I下面设置钉杆2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决定,钉尖4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尺寸。使用时,钉尖4对准需要固定的部位,然后在钉帽I上的施力槽5施力就可以钉入软骨。本技术本身为人体可吸收材料,方便降解代谢,钉帽I可根据关节表面的形态制作,为关节解剖形态,可以与关节表面无缝帖合,并且固定方便,易于吸收。【主权项】1.一种有助于软骨快速复位的固定装置,包括钉杆(2),所述钉杆(2)—端设置钉帽(1),另一端设置钉尖(4),其特征是:所述钉帽(I)之顶面设置施力槽(5),所述钉帽(I)之底面设置至少一个钉杆孔(6 ),所述钉帽(I)通过钉杆孔(6 )与钉杆(2 )固接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助于软骨快速复位的固定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钉杆(2)至少一段上径向设置固定刺(3 ),所述的固定刺(3 )向钉尖(4 )方向倾斜,其倾斜角为0~3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助于软骨快速复位的固定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固定刺(3)沿钉杆(2)中段径向对称设置,且其延伸长度为钉杆(2)长度的1/5~1/3。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有助于软骨快速复位的固定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固定刺(3)沿钉杆(2)中段两径向相互垂直方向上对称设置,且其延伸长度为钉杆(2)长度的1/5?1/3。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助于软骨快速复位的固定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固定刺(3)上端外展之凸缘呈圆弧形,其圆弧半径为5~15mm。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助于软骨快速复位的固定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固定刺(3)上端凸缘上垂直于钉杆(2)轴向设置防滑脱纹。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助于软骨快速复位的固定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钉杆(2)上相互垂直的两对固定刺(3)沿钉杆(2)轴向交错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助于软骨快速复位的固定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钉杆(2)为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助于软骨快速复位的固定装置,包括钉杆(2),所述钉杆(2)一端设置钉帽(1),另一端设置钉尖(4),其特征是:所述钉帽(1)之顶面设置施力槽(5),所述钉帽(1)之底面设置至少一个钉杆孔(6),所述钉帽(1)通过钉杆孔(6)与钉杆(2)固接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洪波李川永生张颖何鹏举徐永清丁晶
申请(专利权)人:谭洪波李川徐永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