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手推车的把手换向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59171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婴儿手推车的把手换向定位装置,包括有二连动装置,分别设于婴儿车的把手上,相对于把手上、下作动;二定位座分别设于该二连动装置底部,可被连动装置带动往上移动,其上、下位置处分别形成有一上、下卡制部;二卡制单元,分别设于手推车两侧,每一卡制单元包括有一上卡制部及一下卡制部分别设于支架上、下适当位置处。于是,婴儿手推车的换向操作及定位皆相当便利,更具实用性。(*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一种婴儿手推车的把手换向定位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可使婴儿手推车的把手换向,并得以稳固的定位,其操作上相当的方便。现有婴儿手推车大部份是将把手固定设置于手推车的后方,亦即手推车上的婴幼儿与后方的推车者都是面前方,导致推车者无法察觉婴幼儿的动态表情,因此,推车者为了能得以随时了解婴幼儿的状态,则必需不停的停下来走向婴幼儿的前面,相当的不便。再者,乘座于该手推车的婴幼儿无法时时看到推车者,以致将造成其不安全感,而容易哭闹。因此,一种可使把手换向的婴儿手推车颇受消费大众的喜好,然而,若其换向或换向后把手的固定在操作上不方便的话,将导致使用者的不便而影响到其换向使用的意愿。有鉴于此,本技术设计人本着研究创新的精神,竭力研究一种婴儿手推车的把手换向定位装置,可便于把手的换向操作及使把手在换向后得以简便有效的定位,使其在使用上更为实用。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儿手推车的把手换向定位装置,其具有在把手换向操作后得以有效及便于定位的功效,以达到在实际使用上更为实用的目的。为达上述的目的,本技术婴儿手推车的把手换向定位装置,设于手推车的支架与把手间,使把手换向枢转后可有效定位,该把手为一冂字形状,其两平行支杆分别跨于手推车两侧,其特征在于该把手换向定位装置包括有二连动装置,分别设于婴儿车的把手上,可相对于把手上、下作动;二定位座分别设于该二连动装置底部,可被连动装置带动往上移动,其上、下位置处分别形成有一上、下卡制部;二卡制单元,分别设于手推车两侧的支架上,每一卡制单元包括有一上卡制部及一下卡制部分别设于支架上、下适当位置处,该上卡制部可卡制于定位座的上卡制部,使定位座得以固定,将连动装置往上作动并带动定位座往上移动时,可使把手作一换向枢转,并可使定位座的下卡制部卡制于卡制单元的下卡制部上,使定位座固定住。于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使婴儿手推车的把手得以简便的换向及将换向后的把手得以有效的定位,其操作上相当的便利。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局部剖视图;图3A为本技术的第一动作示意图;图3B为本技术的第二动作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状态图。下面结合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陈述请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婴儿手推车的把手换向定位装置,设于手推车10的支架11与把手20间,使把手20换向枢转后可有效定位,该把手为一冂字形状,包括有两平行支杆21及一握把22,两平行支杆21分别横跨于手推车10两侧,该把手换向定位装置包括有二连动装置30,分别设于婴儿车10的把手20上,可相对于把手20上、下作动。该连动装置30包括有一连杆31及一连接于连杆31上方的换向提把32,该换向提把32设有一套口321用以套设于把手20的支杆21上,使其得以在支杆21上作上、下滑移。二定位座40分别设于二连动装置30的连杆31底部,可被连杆31带动往上移动,其上、下位置处分别形成有一上、下卡制部41、42(见图2),在本实施例中,上、下卡制部41、42为卡制口。另定位座40形成有一套口43用以套设于把手20的支杆21上,可在支杆21上滑移(见图2)。二卡制单元50,其分别设于手推车10两侧,每一卡制单元50包括有一上卡制部51及一下卡制部52分别设于支架11上、下适当位置处。在本实施例中上、下卡制部51、52为凸块;上卡制部51可卡制于定位座的上卡制部41,使定位座40得以固定,将连动装置30的换向提把32往上作动并带动定位座40往上移动时,可使把手20作一换向枢转,并可使定位座40的下卡制部42卡制于卡制单元50的下卡制部52上,使定位座40固定住。二弹性回复装置60分别设于定位座40与手推车10的支杆21间,定位座40被往上移动后可自行往下回复原位。定位座40以其套口43套设于把手20的支杆21底部,而弹性回复装置60为一弹簧,弹簧的一端固定于定位座40上,另一端固定于把手20的支杆21上。于是,作动定位座40往上移动而施力释除时,定位座40可被弹簧拉回,使定位座40具有弹性回复的效果。请参阅图3A,为本技术的第一作动示意图,当作动连动装置30的换向提把32时,可藉由连杆31拉动定位座40往上作动,此时定位座40上的上卡制部41脱离卡制单元50的上卡制部51,使把手20得以作换向操作,如图3B所示。当完成把手换向操作,施于定位座40上的力释除后,定位座40将被弹性回复装置60拉回原位,并使定位座40上的下卡制部42卡制于卡制单元50的下卡制部52,使把手20在换向后得以有效且快速的定位。请参阅图4,为本技术完成把手换向后的手推车外观图,使手推车在使用时可依消费者需要将把手作换向操作,使手推车推动者可直接面对乘座婴儿,使手推车在使用上更为实用。藉如上的构造组合,本技术婴儿手推车的把手换向定位装置,确可达到设计的目的及功效,使婴儿手推车可便于换向操作及有效的定位,更为实用,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亦具有新颖性及创造性,诚以符合技术专利的要件,恳请准予本案专利,实感德便。本技术虽藉由实施例来描述,仍可变化其形态与细节,但亦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而达成,并由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可了解。权利要求1.一种婴儿手推车的把手换向定位装置,其特征是该把手换向定位装置设于手推车的支架与把手间,使把手换向枢转后能有效定位,该把手为一冂字形状,其两平行支杆分别横跨于手推车两侧,该把手换向定位装置包括有二连动装置,分别设于婴儿车的把手上,可相对于把手上、下作动;二定位座分别设于该二连动装置底部,能被连动装置带动往上移动,其上、下位置处分别形成有一上、下卡制部;二卡制单元,分别设于手推车两侧,每一卡制单元包括有一上卡制部及一下卡制部分别设于支架上、下处,该上卡制部能卡制于定位座的上卡制部,使定位座得以固定,将连动装置往上作动并带动定位座往上移动时,可使把手作一换向枢转,并使定位座的下卡制部卡制于卡制单元的下卡制部上,使定位座固定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手推车的把手换向定位装置,其特征是该连动装置包括有一连杆及一连接于连杆上方的换向提把,该连杆底部连接于定位座上,当作动换向提把使其往上移动时,带动定位座往上移动,而脱离卡制单元的下卡制部的卡制,使把手枢转换向。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手推车的把手换向定位装置,其特征是该换向提把设有一套口用以套设于把手的支架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手推车的把手换向定位装置,其特征是该定位座的上、下卡制部于定位座的上、下方形成有一上卡制口及一下卡制口,而该卡制单元则为与该上、下卡制口配合的上、下凸块。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手推车的把手换向定位装置,其特征是该定位座与手推车的支架间设有一弹性回复装置、使该定位座被往上移动后能自行往下回复原位。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婴儿手推车的把手换向定位装置,其特征是该定位座设有一套口用以套设于把手的支杆上,该弹性回复装置为一弹簧,该弹簧设置于套口内,其一端固定于定位座上,另一端固定于把手的支杆上。专利摘要一种婴儿手推车的把手换向定位装置,包括有二连动装置,分别设于婴儿车的把手上,相对于把手上、下作动;二定位座分别设于该二连动装置底部,可被连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婴儿手推车的把手换向定位装置,其特征是该把手换向定位装置设于手推车的支架与把手间,使把手换向枢转后能有效定位,该把手为一冂字形状,其两平行支杆分别横跨于手推车两侧,该把手换向定位装置包括有:二连动装置,分别设于婴儿车的把手上,可相对 于把手上、下作动;二定位座分别设于该二连动装置底部,能被连动装置带动往上移动,其上、下位置处分别形成有一上、下卡制部;二卡制单元,分别设于手推车两侧,每一卡制单元包括有一上卡制部及一下卡制部分别设于支架上、下处,该上卡制部能卡制于定 位座的上卡制部,使定位座得以固定,将连动装置往上作动并带动定位座往上移动时,可使把手作一换向枢转,并使定位座的下卡制部卡制于卡制单元的下卡制部上,使定位座固定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荣财
申请(专利权)人:贯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