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立柱结构的组合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88083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0 2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立柱结构的组合模板,包括钢模部分和设置在钢模部分上端的木模部分;钢模部分包括4个紧密拼接形成中空且截面为矩形的钢模柱形结构的钢模板体和钢模横向加固件;钢模板体包括钢模面板以及面板边框,钢模面板包括a面板和b面板,面板边框固定在钢模面板外壁且与钢模面板大小匹配;木模部分包括4块紧密拼接形成中空且截面为矩形的木模柱形结构的木模板体、木模横向加固件以及用于将木模部分与钢模单件进行连接的连接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立柱结构的组合模板整体结构精简,能够提高结构柱施工中的边角位置的质量,组装和拆卸方便,利于生产;能适用于不同高度的结构柱施工环境,节约材料,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结构和城市轨道交通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立柱结构的组合模板
技术介绍
目前在混凝土结构柱浇筑施工中模板的安装大多采用多个一字型模板单元拼接,各模板间的拼接位置处在结构柱边角处,拼接位置会有缝隙,造成跑浆漏灰从而影响结构柱边角位置的施工质量;现有钢模板大多将面板与加固围楞焊接在一起,钢模板自身重量大,不利于安装和拆卸。另外在混凝土结构柱浇筑施工中大多采用单一的钢制模板或者木制模板,而在多层混凝土结构,特别是多层地铁车站结构中,结构设计或者工法选择等原因,时常会出现结构柱或车站中立柱高度不同的情况,如果采用钢模板,需要针对不同的高度订做不同的模板(现有钢模板具有一些标准尺寸,无法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增加了生产成本,造成了不必要的钢材浪费;如果采用木模板,拼装时间过长,影响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立柱结构的组合模板,其能改善结构柱边角位置的质量,组装和拆卸方便,利于生产;能适用于不同高度的结构柱施工环境,节约材料,降低生产成本。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立柱结构的组合模板,包括钢模部分以及设置在所述钢模部分上端的木模部分;所述钢模部分包括1个或者至少2个由下至上依次串联的钢模单件,所述钢模单件包括4个紧密拼接形成中空且截面为矩形的钢模柱形结构的钢模板体以及水平设置在所述钢模柱形结构中四个面的外壁上的钢模横向加固件;所述钢模板体包括由a面板以及与其形成90度夹角的b面板所组成的钢模面板以及设置在所述钢模面板的上端外壁和/或下端外壁上的面板边框;所述木模部分包括4块拼接形成中空且截面为矩形的木模柱形结构的木模板体、水平设置在所述木模柱形结构外壁上的木模横向加固件以及用于将木模部分与钢模单件进行连接的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设置在所述木模柱形结构的下端外壁上;所述木模板体为平板。为了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所述钢模柱形结构中2个相邻面上的所述钢模横向加固件之间以及所述木模柱形结构中相邻的2块所述木模板体之间通过对拉杆连接。为了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所述钢模柱形结构四个面的的外壁上均设有竖肋以及横肋;所述木模柱形结构四个面的外壁上均设有木模竖向加固件;所述面板边框上设有用于螺栓连接的第一通孔。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钢模柱形结构中每个面上的竖肋和横肋的数量均为2条;所述木模柱形结构中每个面上的木模竖向加固件的数量大于等于2且相邻2条所述木模竖向加固件之间的距离为200mm;所述连接部件为条形方木,其上设有与所述面板边框上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竖肋为8号槽钢;所述横肋以及所述面板边框均为扁钢。为了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相邻2块所述钢模面板之间通过竖直设置的条形边框进行连接。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条形边框设置在所述钢模柱形结构的外壁上,且其材质、结构以及尺寸均与所述面板边框相同。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钢模横向加固件为单槽和/或双槽钢材质的围楞;所述木模横向加固件为双拼钢管,当木模部分的高度小于600mm时所述木模横向加固件的数量为1,当木模部分的高度大于等于600mm时所述木模横向加固件的数量至少为2;所述a面板以及所述b面板均采用厚度为4mm的钢板,其宽度均为450mm,长度均为750mm。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钢模横向加固件与所述钢模板体之间用钩头螺丝连接;所述连接部件与所述面板边框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用于立柱结构的组合模板包括钢模部分和设置在钢模部分上端的木模部分,充分利用钢模所具有的安装方便快捷的特点以及木模所具有的尺寸灵活的特点,木模与钢模结合使用满足了不同高度的结构柱施工需求;钢模部分包括1个或者至少2个由下至上依次串联的钢模单件,钢模单件包括4个紧密拼接形成中空且截面为矩形的钢模柱形结构的钢模板体以及水平设置在所述钢模柱形结构的外壁上的钢模横向加固件,将钢模板体与钢模横向加固件拆分,减轻钢模板体自身重量,使组装和拆卸方便灵活;钢模面板包括a面板以及与其形成90度夹角的b面板,钢模面板拐角处的一体式设计,解决结构柱边角处跑浆漏灰问题,保证结构柱边角处施工质量;木模部分采用4块平板紧密拼接形成中空且截面为矩形的木模柱形结构,与钢模部分结构相匹配,便于钢模部分和木模部分的连接,提高整体用于立柱结构的组合模板的稳固性。(2)本技术中钢模部分中2个相邻面上的钢模横向加固件之间以及相邻2块木模板体之间均通过对拉杆连接,增加模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提高其强度和安全性。(3)本技术中钢模柱形结构四个面的的外壁上均设有竖肋以及横肋;木模柱形结构四个面的外壁上均设置有方木竖肋,增加钢模部分与木模部分的强度和安全性;面板边框上设有用于螺栓连接的第一通孔,方便钢模板体之间以及钢模部分和木模部分的组装。(4)本技术中钢模柱形结构中每个面上的竖肋和横肋的数量均为2条;所述木模柱形结构中每个面上的木模竖向加固件的数量大于等于2且相邻2条所述木模竖向加固件之间的距离为200mm;能完全满足现实的需求,实用性强;连接部件为条形方木,其上设有与面板边框上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方便将木模部分与钢模部分进行连接,安装和拆卸方便。(5)本技术中相邻2块所述钢模面板之间通过竖直设置的条形边框进行连接,便于安装和拆卸,且同时能够进一步提高钢模单件的密封性能和稳定性;所述条形边框设置在所述钢模柱形结构的外壁上,且其材质、结构以及尺寸均与所述面板边框相同,部件加工方便,且进一步便于钢模面板之间的安装和拆卸。(6)本技术中钢模横向加固件采用单槽和/或双槽钢材质的围楞,木模横向加固件采用双拼钢管,部件容易获得且牢固性好;木模单体长度小于600mm时木模横向加固件的数量为1,当木模单体长度大于等于600mm时木模横向加固件的数量至少为2,可以根据需要对木模横向加固件进行增减,方便灵活;a面板以及b面板均采用厚度为4mm的钢板,其宽度均为450mm,长度均为750mm,能够满足实际的需要,实用性强。(7)本技术中钢模横向加固件与所述钢模板体之间用钩头螺丝连接,连接部件与面板边框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和拆卸方便,且能保证其整体的稳固性。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立柱结构的组合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模部分以及设置在所述钢模部分上端的木模部分;所述钢模部分包括1个或者至少2个由下至上依次串联的钢模单件,所述钢模单件包括4个紧密拼接形成中空且截面为矩形的钢模柱形结构的钢模板体(11)以及水平设置在所述钢模柱形结构的外壁上的钢模横向加固件(12);所述钢模板体(11)包括由a面板(1111)以及与其形成90度夹角的b面板(1112)所组成的钢模面板(111)以及设置在所述钢模面板(111)的上端和/或下端的面板边框(112);所述木模部分包括4块紧密拼接形成中空且截面为矩形的木模柱形结构的木模板体(21)、水平设置在所述木模柱形结构外壁上的木模横向加固件(22)以及用于将木模部分与钢模单件进行连接的连接部件(23),所述连接部件(23)设置在所述木模柱形结构的下端外壁上;所述木模板体(21)为平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立柱结构的组合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模部分以及设置在所述钢模部分
上端的木模部分;
所述钢模部分包括1个或者至少2个由下至上依次串联的钢模单件,所述钢模单件包括4
个紧密拼接形成中空且截面为矩形的钢模柱形结构的钢模板体(11)以及水平设置在所述钢模
柱形结构的外壁上的钢模横向加固件(12);所述钢模板体(11)包括由a面板(1111)以及
与其形成90度夹角的b面板(1112)所组成的钢模面板(111)以及设置在所述钢模面板(111)
的上端和/或下端的面板边框(112);
所述木模部分包括4块紧密拼接形成中空且截面为矩形的木模柱形结构的木模板体(21)、
水平设置在所述木模柱形结构外壁上的木模横向加固件(22)以及用于将木模部分与钢模单
件进行连接的连接部件(23),所述连接部件(23)设置在所述木模柱形结构的下端外壁上;
所述木模板体(21)为平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立柱结构的组合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模柱形结构中
2个相邻面上的所述钢模横向加固件(12)之间以及所述木模柱形结构中相邻的2块所述木模
板体(21)之间均通过对拉杆(15)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立柱结构的组合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模柱形结构四
个面的的外壁上均设有竖肋(13)以及横肋(14);所述木模柱形结构四个面的外壁上均设有
木模竖向加固件(24);所述面板边框(112)上设有用于螺栓连接的第一通孔(1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立柱结构的组合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模柱形结构中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继强冯涵邓云峰王尚清唐贤海杨迪欧雪峰黄勤伟张学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