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手收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58766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单手收合装置,可以单手收合婴儿车的骨架。此单手收合装置主要包含上盖、下盖、按钮、安全锁及插销。使用者仅需使用单手压按安全锁,并同时将按钮朝上、下盖的内部推入,以使插销拉动钢线而松开骨架的卡掣机构,因此容易地完成骨架的收合操作。(*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系关于一种单手收合装置,尤其系一种可以单手操作收合婴儿车骨架的收合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一般的习知婴儿车中,如果要收合婴儿车的骨架,势必要以一手握紧把手支架,而由另一手操作设在骨架上的卡掣机构,以使骨架中的前轮支架与后轮支架相互枢转至收合位置。当使用者的一手上携带着对象或抱着婴儿时,在求助无人的状况下,他或她将无法以另一手来收合婴儿车的骨架。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为解决上述习知婴儿车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手收合装置,该单手收合装置包含一壳体、一按钮及一对插销,其特点是该壳体包括上盖及下盖,可藉由固定机构结合成一体,各盖在其内表面横向上的对应位置形成有一对邻接的左、右滑槽;该按钮可纵向滑动地容纳于该壳体内,该按钮设有一对垂直贯穿滑动面的斜槽;及该对插销系分别地穿过该按钮的一对斜槽,且其两端系可滑动地分别容纳于该上、下盖的对应滑槽内,该对插销分别连接一控制远程的收合关节的收合线;当按压该按钮而推入该壳体内部作纵向移动时,致使该对插销作横向的相对移动而带动该收合线。上述单手收合装置另包含一安全锁,枢接在下盖的外表面上,该安全锁包括一突部及一按压部,该按压部与下盖外表面间设有弹簧构件以使该按压部可相对于下盖作弹性的按压;该按钮下部外表面形成有一凹槽,以使安全锁的突部藉由弹簧构件的弹力卡入该凹槽内。依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单手收合装置,包含一壳体、一按钮及一对插销,其特点是该壳体具有用以容纳一管件横向通过的空间,该壳体包括上盖及下盖,可藉由固定机构结合成一体,各盖在其内表面横向上的对应位置形成有一对邻接的左、右滑槽;该按钮具有用以容纳一管件横向通过的空间,可纵向滑动地容纳于该壳体内,该按钮设有一对垂直贯穿滑动面的斜槽;及该对插销系分别地穿过该按钮的该对斜槽,且其两端系可滑动地分别容纳于该上、下盖的对应滑槽内,该对插销分别连接一控制远程的收合关节的收合线;其特点是,藉由按压该按钮而推入该壳体内部作纵向移动,致使该对插销作横向的相对移动而带动该收合线,因此控制远程的收合关节。上述单手收合装置另包含一安全锁,枢接在下盖的外表面上,该安全锁包括一突部及一按压部,该按压部与下盖外表面间设有弹簧构件以使该按压部可相对于下盖作弹性的按压;该按钮下部外表面形成有一凹槽,以使安全锁的突部藉由弹簧构件的弹力卡入该凹槽内。本技术的单手收合装置不仅可使用在婴儿车上,甚至使用在可收合的载物车或者类似装置上。附图说明图1系显示本技术的单手收合装置装设在婴儿车车手的组装图。图2系显示本技术的单手收合装置的分解图。图3系显示当婴儿车在使用状态时,本技术的单手收合装置的按钮位置示意图。图4系显示当收合婴儿车骨架时,本技术的单手收合装置的按钮操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将参考图1至图4,详细地说明依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婴儿车用单手收合装置。依据本技术的收合装置包含上盖1、下盖2、按钮3、安全锁4及两插销5a、5b。如图2所示,上盖1与下盖2具有相互对称的形状,且各盖1、2在其内表面横向上的对应位置形成有两邻接的左、右滑槽11a、11b;21a、21b。各盖1、2分别具有形成前开口的前凹部14;24、及形成左、右开口的左、右凹部15a、25a;15b、25b,两盖接合后其中形成可横向容纳把手支架管62穿过左、右开口的空间,如图3所示。上盖1内侧设有数个螺栓座12,而下盖2在与上盖1的螺栓座12的对应位置设有通孔22,用以藉由螺栓63固定上、下盖1、2的接合。如图2所示,按钮3系呈具有U形截面的中空壳体状,且可滑动地容纳于上、下盖1、2的前凹部14;24所形成的前开口。该按钮3包括前部31、上部32及下部33。该上、下部32、33在其对应位置分别具有相互对称的左、右斜槽34a、34b;35a、35b。各该上、下部32、33的左、右斜槽34a、34b;35a、35b的相对角度系朝向该前部31聚合。该下部33外表面上形成有一凹槽36。安全锁4系使用来锁固按钮3于婴儿车使用状态,且呈弧形片状并枢接在下盖2的外表面上。该安全锁4包括延伸至上、下盖1、2的前开口前方的突部41、及位于其后半部的按压部42。当婴儿车系于使用状态时,该突部41系卡入按钮3的凹槽36内,如图2及图3所示。该按压部42与下盖2外表面间设有弹簧构件64以使该按压部42可相对于下盖2作弹性的按压。如图2所示,两插销5a、5b系藉钢线连接至卡掣机构,其中一插销5a系穿过按钮上、下部32、33的左斜槽34a、35a且该插销5a的两端系可滑动地置于上、下盖1、2的左滑槽11a;21a内,而另一插销5b系穿过按钮上、下部32、33的右斜槽34b、35b且该插销5b的两端系可滑动地置于上、下盖1、2的右滑槽11b;21b内。藉由上述组件的组合,如图4所示,当婴儿车系于使用状态下时,安全锁4的突部41系卡入按钮3下部33外表面的凹槽36内。当欲使婴儿车收合时,首先,按压安全锁4的按压部42以使安全锁4的突部41脱离按钮3的凹槽36,次者,将按钮3推入上、下盖1、2的前开口内,藉由两插销5a、5b在按钮斜槽34a、34b;35a、35b内的滑动相对于两插销5a、5b在上、下盖滑槽11a、11b;21a、21b内的滑动,致使两插销5a、5b相向地接近,藉此拉动卡掣机构而使收合婴儿车的骨架。反的亦然,如图3所示,当婴儿车的骨架回到使用状态时,两插销5a、5b反向远离,致使安全锁4的突部41由于设于安全锁按压部42与下盖2外表面间的弹簧构件64的弹力,卡入按钮下部33外表面的凹槽36内。虽然,上述实施例已经详细地说明有关本技术的结构、特点及功能。对熟习此项技术者而言,在阅读以上的说明后,可轻易地在结构上作修改与变更,然而,这些修改与变更仍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范围所涵盖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单手收合装置,包含一壳体、一按钮及一对插销,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包括上盖及下盖,可藉由固定机构结合成一体,各盖在其内表面横向上的对应位置形成有一对邻接的左、右滑槽;该按钮可纵向滑动地容纳于该壳体内,该按钮设有一对垂直贯穿滑动面的斜槽;及该对插销系分别地穿过该按钮的该对斜槽,且其两端系可滑动地分别容纳于该上、下盖的对应滑槽内,该对插销分别连接一控制远程的收合关节的收合线;当按压该按钮而推入该壳体内部作纵向移动时,致使该对插销作横向的相对移动而带动该收合线。2.如权利要求1的单手收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另包含一安全锁,枢接在下盖的外表面上,该安全锁包括一突部及一按压部,该按压部与下盖外表面间设有弹簧构件以使该按压部可相对于下盖作弹性的按压;该按钮下部外表面形成有一凹槽,以使安全锁的突部藉由弹簧构件的弹力卡入该凹槽内。3.一种单手收合装置,包含一壳体、一按钮及一对插销,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具有用以容纳一管件横向通过的空间,该壳体包括上盖及下盖,可藉由固定机构结合成一体,各盖在其内表面横向上的对应位置形成有一对邻接的左、右滑槽。该按钮具有用以容纳一管件横向通过的空间,可纵向滑动地容纳于该壳体内,该按钮设有一对垂直贯穿滑动面的斜槽;及该对插销系分别地穿过该按钮的该对斜槽,且其两端系可滑动地分别容纳于该上、下盖的对应滑槽内,该对插销分别连接一控制远程的收合关节的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手收合装置,包含一壳体、一按钮及一对插销,其特征在于:    该壳体包括上盖及下盖,可藉由固定机构结合成一体,各盖在其内表面横向上的对应位置形成有一对邻接的左、右滑槽;    该按钮可纵向滑动地容纳于该壳体内,该按钮设有一对垂直贯穿滑动面的斜槽;及    该对插销系分别地穿过该按钮的该对斜槽,且其两端系可滑动地分别容纳于该上、下盖的对应滑槽内,该对插销分别连接一控制远程的收合关节的收合线;    当按压该按钮而推入该壳体内部作纵向移动时,致使该对插销作横向的相对移动而带动该收合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舜民
申请(专利权)人:明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