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偏头痛的中成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鬼箭羽6-15份、杜衡5-12份、荜澄茄5-12份、荜茇4-10份、砂仁3-9份、川楝子3-8份、甘松3-9份、薤白3-8份、旱莲草3-8份、泽兰4-8份、路路通3-8份、凤仙花4-10份、安息香2-8份、苏合香3-10份、菖蒲4-10份、肉苁蓉2-8份、天门冬3-8份、川芎4-10份、吴茱萸2-8份、柴胡3-8份、土荆芥4-10份、如意草2-6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息风理气,通窍益气,养血温补泻下通络,促进偏头疼的恢复,通过临床实践,有很好的疗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中医药领域。
技术介绍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病,为发作性神经血管障碍引起的头痛,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明确。与内分泌、饮食、遗传、精神因素,强光、饥饿、噪音、疲劳及气候变化等因素有关,以反复发生的偏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从传统的中医角度看,有一种观点认为偏头痛发病原因有四点:1、肝气郁结:由于情绪波动,恼怒忧思,气郁伤肝,肝气失于疏泄,气逆上犯头部,使头部气血不能流畅,引起偏头痛;2、肝阳化风:平素肝肾阴虚,如有睡眠不安或精神紧张,使肝阳上亢,阳盛化风,扰乱头部清空之处,导致偏头痛;3、风痰助路:脾胃虚弱,内生痰湿,或外感风邪,风挟痰湿,上犯头部,阻滞气机流通,以致清阳不生,浊阴不降,引起偏头痛;4、气血不足: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气血生化不足,不能上奉于脑,头痛失去营养而成偏头痛。此病患者以青年人居多,至今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偏头痛属中医“头风”范畴,属内伤头痛。《证治准绳?头痛》说:“医书多分头痛、头风为二门,……浅而近者名头痛,……深而远者为头风”,头为“清阳之府”、“诸阳之会”,头痛病因、病机复杂,《医碥.头痛》说:“头为清阳之分,外而六淫邪气相侵,内而六府经脉之邪气上逆,皆能乱其清气,相搏击致痛……”。中医临床治疗不外乎益气,养血、活血、通络、通窍、理气、息风(祛风)、化痰、温补降逆等治法;西医关于偏头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除遗传因素外,主要有(I)脑电活动和脑血流因素,局部脑血流量减少,动脉痉挛,长期发作者也有脑血栓形成。(2)血小板和生化因素,血小板聚集力升高,释放5-羟色胺、花生四烯酸等物质,5-羟色胺经代谢为5-羟吲哚乙酸从尿中排出,影响正常时5—羟色胺维持颅内、夕卜动脉壁收缩张力的作用;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其中PGEl使颅外血管强烈舒张并产生炎性变化。(3)饮食因素,摄取奶酪,酒类、熏鱼、巧克力等食物,促进了前列腺素的合成。内分泌因素。(5)其他因素,精神刺激,气候剧变,睡眠不足等可诱发。〔2〕根据对偏头痛中西医病机的认识,头痛除传统的“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外,是否有血毒(如前列腺素之类)致病?能否通过解毒而祛痛,在传统治法基础上,大胆运用解毒中药治疗头痛,创立了具有活血解毒、祛风通络、养血升清的药物治疗偏头痛,试用于临床效果良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疗效确切,综合调理,治疗后不易复发、且价格低廉,无毒副作用,可以长期服用的治疗偏头疼的药物。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治疗偏头痛的中成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鬼箭羽6-15份、杜衡5-12份、荜澄爺5-12份、荜发4-10份、砂仁3_9份、川棟子3_8份、甘松3_9份、薤白3_8份、旱莲草3_8份、泽兰4_8份、路路通3_8份、凤仙花4-10份、安息香2-8份、苏合香3-10份、菖蒲4-10份、肉苁蓉2_8份、天门冬3_8份、川芎4-10份、吴茱萸2-8份、柴胡3-8份、土荆芥4-10份、如意草2_6份。优化的,上述用于治疗偏头痛的中成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鬼箭羽8-12份、杜衡6-10份、荜澄茄8-11份、荜茇6-9份、砂仁4_7份、川楝子4_6份、甘松5_7份、薤白4-6份、旱莲草5-7份、泽兰5-7份、路路通5-7份、凤仙花4_10份、安息香4_7份、苏合香5-7份、菖蒲5-8份、肉苁蓉4-7份、天门冬4-6份、川芎6_8份、吴茱萸5_7份、柴胡5-7份、土荆芥6-8份、如意草3-5份。优化的,上述用于治疗偏头痛的中成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鬼箭羽10份、杜衡8份、荜澄茄9份、荜茇7份、砂仁6份、川楝子5份、甘松6份、薤白5份、旱莲草6份、泽兰6份、路路通6份、凤仙花7份、安息香5份、苏合香6份、菖蒲7份、肉苁蓉5份、天门冬5份、川芎7份、吴茱萸6份、柴胡6份、土荆芥7份、如意草4份。 一种用于治疗偏头痛的中成药的制作方法,由以下步骤制成: (I)将鬼箭羽、杜衡、荜澄茄、荜茇、砂仁、川楝子、甘松、薤白、旱莲草、泽兰、路路通、凤仙花、安息香、苏合香、菖蒲研磨成粉末,搅拌均匀; ⑵将肉苁蓉、天门冬、川弯、吴茱萸、柴胡、土荆芥、如意草放人黄酒中,加热浸泡72-120小时,加热温度为75摄氏度; (3)取步骤(I)的混合粉末放入蒸馏水中,浸泡50-70小时; (4)将步骤(3)完成的溶液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72摄氏度,加热时间为60小时; (5)将步骤(4)的混合溶液离心过滤,将过滤后的药汁过滤和回收,将药渣滤除; (6)将步骤(5)和步骤(2)完成的药汁搅拌混合后加热至95摄氏度,加热至药汁的粘度至 3.5-4.5 ; (7)将步骤(6)完成的药汁进行巴氏杀菌,将杀菌后的药汁装入密封袋抽真空封存。本专利技术药物使用结果表明,有下述优点:本专利技术提出了采用包括多种有效的中成药新型组合物以协同作用产生更为有利的效果。鬼箭羽:归肝经。破血祛瘀,行血通经,散瘀止痛。杜衡:入肺、胃经。散寒止痛:用于风寒头痛,牙痛,口舌生疮,跌打伤痛,痧气腹痛,风湿痹痛等。祛痰平喘:用于咳嗽痰多,气喘等。利水: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及毒蛇咬伤。荜澄茄:归脾、胃、肾、膀胱经。温中下气、散寒止痛。荜茇:归胃、大肠经。温中散寒,止痛利湿。砂仁:入脾、胃、肾经。功能理气解郁,开胃消食,安胎。主治胃腹胀痛,气滞食积,呕吐,泄泻,痢疾,胎动不安等症。川楝子:入心、肝、小肠、膀胱经。功能清肝火,除湿热,止痛,杀虫。甘松:入脾、胃经。功能理气止痛,醒脾健胃。主治诸风脾郁、腹胀痛、风疳、癔病、脚气、痔漏。薤白:入肺、大肠经。功能开胸痹、导痰壅,散结满,止疼痛。主治胸部闷痛,咳嗽气喘,冷痢后重等症。旱莲草:入肝、肾经。功能补肾益阴,凉血止血,乌发固齿。主治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牙龈出血、肝肾两亏、腰腿酸软、须发早白等症。外敷可治外伤出血。临床作用作为收敛性强壮药用。泽兰:入脾、肝经。功能活血通经,行水。路路通:入肝经。功能通经、利水、除湿热痹痛。凤仙花:味甘,性温,能活血消积。安息香:入心、脾经。功能开窍,辟恶,散风,行血。主治中风昏厥,产后血晕,心腹诸痛。苏合香:入心、脾经。功能开窍、祛痰。主治中风痰厥,惊痫等症。菖蒲:入心、胃经。功能通窍除痰,醒神健脑,去湿开胃。主治神昏癫痫,健忘耳聋,脘痞满闷不饥,噤口下痢。肉苁蓉:入肾、大肠经。功能益精血、补肾助阳、滑肠通便。天门冬:入肺、肾经。功能清肺抑火、滋阴润燥。主治劳热喘咳,咯血痰粘、津伤消渴,肠燥便秘。临床应用主要用于阴虚火旺,尤其虚热咳嗽者。川芎: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的作用,故前人称血中气药。吴茱萸:入肝、脾、肾经。功能疏肝下气,温中散寒,燥湿助阳。主治治劂阴头痛,胸腹胀满,呕吐吞酸,阳虚泄泻,吐泻转筋,寒疝脚气,外治口舌生疮。柴胡:入肝、胆经。功能发热退热、疏肝解郁、升阳。土荆芥:性微温、味辛、气香。功能祛风散寒、止痒、燥湿如意草:性凉、味淡。功能清内热、除痰火、解毒。本专利技术通过息风理气,通窍益气,养血温补泻下通络,促进偏头疼的恢复,通过临床实践,有很好的疗效。【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用于治疗偏头痛的中成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治疗偏头痛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鬼箭羽6‑15份、杜衡5‑12份、荜澄茄5‑12份、荜茇4‑10份、砂仁3‑9份、川楝子3‑8份、甘松3‑9份、薤白3‑8份、旱莲草3‑8份、泽兰4‑8份、路路通3‑8份、凤仙花4‑10份、安息香2‑8份、苏合香3‑10份、菖蒲4‑10份、肉苁蓉2‑8份、天门冬3‑8份、川芎4‑10份、吴茱萸2‑8份、柴胡3‑8份、土荆芥4‑10份、如意草2‑6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荣耀,朱晓岩,
申请(专利权)人:侯荣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