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件式车用前视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84368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0 17:50
一种组件式车用前视镜,包括一含有多数构成边所组成的盒体状本体,多数构成边至少包括一朝向行车前方的入射边,一朝向入射边用以装设一第一反射镜的第一反射边、另一朝向第一反射边用以装设一第二反射镜的第二反射边,以及另一朝向所述第二反射边的观测边;整个前视镜可由驾驶自行放置定位于车辆所需要的位置,使行车的前方影像经由盒体的第一入射边投射于第一反射边的第一反射镜,再反射到第二反射边的第二反射镜后,由所述观测边观察所取得的前方影像,从而形成一种可由消费者随时随地自行组装的前视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组件式车用前视镜,尤指一种可由驾驶人自行随时随地组装的前视镜供取得前方行车状况的影像。
技术介绍
一般车辆通常会在驾驶座的车体内上方及车体外的两外侧设置后视镜,使驾驶人可在行车过程中经由这些后视镜掌握后方的各种状况,来进行如切换车道、开启警示灯具等各种对应动作。但现有的车用后视镜系统只能看到后方的相关行车状况,对于某些具有死角的前方行车状况却无法充分掌控;举例而言,以左驾车辆为例,若在仅有双线道较拥挤的公路内车道上行驶,要进行超车时,一般只能透过后视镜来决定是否可以切换到外线道准备超车,但由于对前方车况掌控的设备不足,在快速切换到外车道后,忽然发现前方有慢速行驶的工程车或清洁车之类公务车辆时,容易造成剎车或来不及反应的追撞情况发生,相当危险。虽然现今车辆大都配备有行车纪录器或全景摄影系统,来提供部分的前方行车状况,但是一方面此类车用纪录或摄影装置较为昂贵,另一方面使用如行车纪录器或全景摄影系统之类设备,必须进行各种电源与设备的接线,会使得车内充满各式各样的接线而变得杂乱不堪。中国台湾新型专利M447340号「可显示前方影像之照后镜」则提供了一种可同时显示前方影像的后视镜,其主要是将可取得相关前方状况的反射镜装置设在一后视镜内部,使该后视镜可同时取得后方及前方的行车状况影像。但是,由于前方状况的相关反射镜装置必须装设在车辆既有的后视镜内部,因此使得此类前视镜系统必须由后视镜的制造厂商在制造后视镜的同时,就将这些前视镜系统的配件装设在后视镜内部,消费者本身无法在既有的车辆中装设此类前视镜设备,相当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组件式车用前视镜,使整个前视镜装置可由驾驶人随时随地决定放置定位于所要的任何位置。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设有一本体,所述本体设为含有多数构成边所组成的盒体状,所述多数构成边至少包括一入射边,一朝向所述入射边的第一反射边、另一朝向所述第一反射边的第二反射边,以及另一朝向所述第二反射边的观测边所构成;所述入射边组合一入射窗,在所述第一反射边组合一第一反射镜,所述第二反射边组合一第二反射镜,以及在所述观测边组合一观测窗;行车的前方影像经由所述盒体的第一入射边进入投射于所述第一反射边的第一反射镜,再反射到所述第二反射边的第二反射镜后,由所述观测边观察所取得的前方影像。于一可行实施例中,所述盒体状本体包括一上盖及一底盖,以及设于所述上盖及底盖间的所述多数构成边所构成。于可行实施例中,所述入射边、第一反射边、第二反射边以及观测边设置夹槽组合定位所述的入射窗、第一反射镜、第二反射镜以及观测窗。于可行实施例中,所述的上盖及底盖在接近周边位置设有所述多数构成边的定位构件。于一可行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射边及观测边之间设有一延伸边以取得所要的适当的影像入射及投射角度。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反射镜为凸面镜,第二反射镜则为平面镜。其中,所述第一反射镜及第二反射镜进一步设置角度调整装置。于另一可行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反射镜与观测边之间进一步加设一凸透镜。其中,所述第一反射镜、第二反射镜及凸透镜进一步设有调整装置。通过上述结构,本技术因而形成一种组件式前视镜,可随驾驶人的需要,自行安装定位在车内的任何相关位置,方便的取得前方影像,以确保行车安全。【附图说明】图1:显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立体图。图2:显示图1之元件分解图。图3:显示本技术正视及影像取得动作示意图。图4:显示本技术俯视及影像取得动作示意图。图5:显示本技术另一可行实施例结构动作示意图。图6:显示将本技术装设于车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设有一可供随需要装设于车内的前视镜本体10,于此一实施例中,所述本体10设为盒体状,由一上盖11及一底盖12,以及设于所述上盖11及底盖12间的多数构成边所组成,使整个本体可随时组装定位于车内的适当地点。所述本体10上盖11及底盖12间的多数构成边至少包括一入射边13,一朝向所述入射边13的第一反射边14、另一朝向所述第一反射边14的第二反射边15,以及另一朝向所述第二反射边15的观测边16所构成。于此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反射边14及观测边16之间设有一延伸边17以取得所要的适当的影像入射及投射角度。于所述入射边13组合一以透明材料所制成的入射窗20,在所述第一反射边14内表面组合一第一反射镜30,在所述第二反射边15内表面组合一第二反射镜40,以及在所述观测边16组合一以透明材料所制成的观测窗50。为形成较大视角以及反射角度,于图示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反射镜30为凸面镜,第二反射镜40则可为平面镜。于此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入射边13、第一反射边14、第二反射边15以及观测边16均于内表面设置相配的由朝内相对连续折边所形成的夹槽来组合定位所述的入射窗20、第一反射镜30、第二反射镜40以及观测窗50等前视镜构件,同时,所述的上盖11及底盖12在接近周边位置可预设配合所述多数构成边的夹槽或挡边墙之类定位构件彼此组合定位,当然此一组合定位结构仅用为方便举例说明,并非加以限制。如图3及图4所示,本技术整个前视镜设备放置定位于车内适当位置后,使所述入射边13及入射窗20以一斜度朝向前方,使前方景物以箭头A方向入射至第一反射镜30,所述第一反射镜30再依箭头B将影像投射向第二反射镜40,所述第二反射镜40因而可将影像依箭头C经由所述观测边16的观测窗50由驾驶人清楚观测取得前方影像。于图5所示本技术另一可行实施例中,在前视镜本体100同样设有一第一反射镜300及一第二反射镜400,但在第二反射镜400与观测边160及其观测窗之间可进一步加设一凸透镜501。同时,在所述第一反射镜300、第二反射镜400及凸透镜501邻近位置可分别进一步设置调整装置502来调整个镜片的入射及反射角度。如图6所示,无论左驾或右驾系统的车辆,本技术均可方便的安装定位于驾驶人60另一侧所需要的位置,以取得驾驶人相对侧的前方影像作为行车动线的判断参考。本技术因而形成一种组件式前视镜,可随驾驶人的需要,自行安装定位在车内的任何相关位置,方便的取得前方影像,以确保行车安全。以上实施例仅用为方便举例说明本技术,并非加以限制,对于熟习此一技艺人士依该实施例所可作的各种简易变形与修饰,均仍应含括于以下申请专利范围中。【主权项】1.一种组件式车用前视镜,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本体,所述本体设为含有多数构成边所组成的盒体状,所述多数构成边至少包括一入射边,一朝向所述入射边的第一反射边、另一朝向所述第一反射边的第二反射边,以及另一朝向所述第二反射边的观测边所构成; 所述入射边组合一入射窗,在所述第一反射边组合一第一反射镜,所述第二反射边组合一第二反射镜,以及在所述观测边组合一观测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组件式车用前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状本体包括一上盖及一底盖,以及设于所述上盖及底盖间的所述多数构成边所构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组件式车用前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射边、第一反射边、第二反射边以及观测边设置夹槽组合定位所述的入射窗、第一反射镜、第二反射镜以及观测窗。4.如权利要求2所述组件式车用前视镜,其特征在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件式车用前视镜,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本体,所述本体设为含有多数构成边所组成的盒体状,所述多数构成边至少包括一入射边,一朝向所述入射边的第一反射边、另一朝向所述第一反射边的第二反射边,以及另一朝向所述第二反射边的观测边所构成;所述入射边组合一入射窗,在所述第一反射边组合一第一反射镜,所述第二反射边组合一第二反射镜,以及在所述观测边组合一观测窗。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咏胜
申请(专利权)人:顺富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