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崔正军专利>正文

离心泵自吸回流自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83822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0 1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离心泵自吸回流自控器,其主要特征是气液分离室上设出口法兰,下设入口法兰,入口法兰接内套并与气液分离室内部相通,气液分离室内设浮漂,浮漂外套限位护套,限位护套外焊接支撑板。气液分离室下部设回流管,杠杆一端接浮漂,另一端连接回流管堵,浮漂通过杠杆控制回流管堵关闭及打开回流管,回流管上安装回流阀门,在回流管堵下面安装导向杆。气液分离室顶部设注液孔方便首次使用前灌泵。其优点是,解决了内回流自吸泵回流孔过小易堵塞,回流孔加大则内循环过多,自吸泵效率低下的问题。可自动开启及关闭回流管,无需人工操作,安全性好,避免了操作工人忘记关闭回流管造成泵效率下降或无法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针对介质液下提上自吸工况用离心泵,特别是一种离心泵自吸回流自控器
技术介绍
随着自吸泵技术的逐渐成熟,介质液下提上工况中,自吸泵替代了带有底阀,需要手动灌泵的普通离心泵。自吸泵种类很多,气液混合式自吸泵占地面积小,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得到广泛应用,但还存在以下问题:1、回流孔常开,为不至于因介质回流过多造成泵效率下降很大,往往将回流孔做的很细,回流孔过细经常堵塞,故障多维修频繁而且自吸时间过长;2、为防止堵塞加大回流孔,自吸泵效率下降太大,损失浪费严重;3、手动关闭回流阀自动化程度低,用户经常遗忘造成设备运行不正常,回流阀弹簧与介质直接接触,输送含杂质较多的介质时易失效,造成回流孔关闭不严,自吸泵效率损失过大;4、整体式结构,对原泵进行改造只能整泵更换,不适用于原有离心泵改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离心泵自吸回流自控器,将该自控器直接安装在普通离心泵出口即可将普通离心泵改造成自吸泵,回流孔与原自吸泵相比加大数倍,自吸时间大大缩短且不易堵塞,自动开启关闭回流孔,自动化程度尚O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回流控制装置、气液分离装置两部分。其中回流控制装置包括回流管、回流阀门、导向杆、回流管堵、杠杆、浮漂及限位护套,气液分离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室、进出口法兰、注液孔及内套。其特征是气液分离室上下设出、入口法兰,入口法兰连接一内套,并与气液分离室内部相通,气液分离室内设浮漂,气液分离室下部设回流管,杠杆一端接浮漂,另一端连接回流管堵,气液分离室顶部设注液孔。回流管上安装回流阀门。在回流管堵的下面安装导向杆。回流管与离心泵入口相连。首次使用前通过注液孔向离心泵及气液分离室内注入一定量的介质,此时气液分离室内介质很少,浮漂下沉,回流管入口打开。泵启动后,泵入口管内气体进入泵内,从叶轮吸入口进入叶轮,在叶轮内进行充分的气液混合后进入气液分离室进行气液分离。带气体介质从内套流出时,液体因比重较大,回落到气液分离室底部,气体从混合状态逸出并从气液分离室的出口排出,气液分离室内介质经回流管回到泵内。这样往复循环,直到把吸入管线内的气体全部排空,泵内再无气体存留。离心泵继续运转,气液分离室内液面开始上升,当液面达到浮漂位置时,浮漂浮起推动杠杆关闭回流孔,离心泵进入正常工作状态。为防止介质直接冲刷浮漂,造成浮漂非正常浮起,采取在浮漂外加限位护套或在入口法兰上部加隔板两种防护形式。当采用外加限位护套形式时,限位护套外焊接支撑板。采用在入口法兰上部加隔板形式时,浮漂上部加限位板。离心泵自吸回流自控器安装在离心泵出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解决了内回流自吸泵回流孔过小易堵塞,回流孔加大则内循环过多,自吸泵效率低下的问题;2、自动开启及关闭回流管,无需人工操作,安全性好,避免了操作工人忘记关闭回流管造成泵效率下降或无法正常工作;3、性能更稳定,造价低好加工,尤其适合现有普通离心泵改造成自吸泵;4、泵内介质往复循环,只需在泵内注入少量介质就可将吸入口管线内气体排出,与现有罐式自吸泵相比占地面积更小;5、离心泵自吸回流自控器与泵体两体式设计,与其他一体式自吸泵相比回流管粗细不受泵体空间限制,管线直径与原泵型相比加大几倍甚至几十倍;6、无弹簧,避免了介质中颗粒杂物堆积在弹簧部位,造成阀门无法关闭或关闭不严,自吸泵效率损失过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回流孔关闭状态的不意图图3是本技术入口法兰上加隔板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应用在卧式泵中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应用在立式泵中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入口法兰上无内套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由图1-2可知,离心泵自吸回流自控器包括回流控制装置、气液分离装置两部分,其中回流控制装置包括回流管1、回流阀门2、导向杆3、回流管堵4、杠杆6、浮漂11及限位护套7,气液分离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室5、出口法兰8、入口法兰13、注液孔10及内套12。气液分离室5上设出口法兰8,下设入口法兰13,入口法兰13接内套12并与气液分离室5内部相通,气液分离室5内设浮漂11,浮漂11外套限位护套7,为增加限位护套7强度,在限位护套7外焊接支撑板9。气液分离室5下部设回流管1,杠杆6 —端接浮漂11,另一端连接回流管堵4,浮漂11通过杠杆6控制回流管堵4关闭及打开回流管1,回流管I上安装回流阀门2用于手动关闭回流孔,以防自动控制装置失灵时使用。为防止回流管堵4的位置串动过大,回流管堵4的下面安装导向杆3。气液分离室5顶部设注液孔10方便首次使用前灌泵,泵入口法兰前加吸入管线17,吸入管线17接入口管16,以保证泵内存储介质足够其实现自吸功能。图1所示的是浮漂下沉,回流孔打开状态。图3所示的是采用入口法兰13上加隔板14的结构来避免介质对浮漂11的直接冲刷。为防止杠杆在介质长期冲刷下弯曲,在浮漂上部加限位板15。图6所示的是在具体应用中根据不同工况可以取消内套13,入口法兰13直通气液分离室5,入口法兰上无内套。【主权项】1.一种离心泵自吸回流自控器,包括回流控制装置、气液分离装置两部分,其中回流控制装置包括回流管、回流阀门、导向杆、回流管堵、杠杆、浮漂及限位护套,气液分离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室、进出口法兰、注液孔及内套,其特征是气液分离室上下设出、入口法兰,入口法兰连接一内套,并与气液分离室内部相通,气液分离室内设浮漂,气液分离室下部设回流管,杠杆一端接浮漂,另一端连接回流管堵,气液分离室顶部设注液孔,回流管上安装回流阀门,在回流管堵的下面安装导向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泵自吸回流自控器,其特征是,在入口法兰上加隔板,浮漂上部加限位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泵自吸回流自控器,其特征是,回流管与离心泵入口的吸入管线相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泵自吸回流自控器,其特征是,入口法兰上无内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泵自吸回流自控器,其特征是离心泵自吸回流自控器安装在卧式泵或立式泵出口。【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离心泵自吸回流自控器,其主要特征是气液分离室上设出口法兰,下设入口法兰,入口法兰接内套并与气液分离室内部相通,气液分离室内设浮漂,浮漂外套限位护套,限位护套外焊接支撑板。气液分离室下部设回流管,杠杆一端接浮漂,另一端连接回流管堵,浮漂通过杠杆控制回流管堵关闭及打开回流管,回流管上安装回流阀门,在回流管堵下面安装导向杆。气液分离室顶部设注液孔方便首次使用前灌泵。其优点是,解决了内回流自吸泵回流孔过小易堵塞,回流孔加大则内循环过多,自吸泵效率低下的问题。可自动开启及关闭回流管,无需人工操作,安全性好,避免了操作工人忘记关闭回流管造成泵效率下降或无法正常工作。【IPC分类】F04D9-02, F04D15-00【公开号】CN204386896【申请号】CN201420748183【专利技术人】崔正军 【申请人】崔正军【公开日】2015年6月10日【申请日】2014年12月4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离心泵自吸回流自控器,包括回流控制装置、气液分离装置两部分,其中回流控制装置包括回流管、回流阀门、导向杆、回流管堵、杠杆、浮漂及限位护套,气液分离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室、进出口法兰、注液孔及内套,其特征是气液分离室上下设出、入口法兰,入口法兰连接一内套,并与气液分离室内部相通,气液分离室内设浮漂,气液分离室下部设回流管,杠杆一端接浮漂,另一端连接回流管堵,气液分离室顶部设注液孔,回流管上安装回流阀门,在回流管堵的下面安装导向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正军
申请(专利权)人:崔正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