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沥青混合料车辙板试模,包括由四块下部侧板首尾相接组成的矩形的下部车辙板试模,在下部车辙板试模上设置有可拆卸的上部车辙板试模;上部车辙板试模也由四块上部侧板首尾相接组成,四块上部侧板与四块下部侧板对应相接;四块上部侧板之间通过插销连接,四块下部侧板之间也通过插销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保证了实验结果的精确率,提高了试验效率,同时实验装置能够自由拆卸,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道路工程试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沥青混合料车辙板试模。
技术介绍
目前,沥青混合料车辙板试验装置中只有独立的5cm或1cm车辙板,试验过程中如需其他厚度的车辙板,就要在现有的车辙板基础上加厚或者底部添加物块使之减薄以得到需要厚度的车辙板,而在车辙仪碾压时,加厚的两个车辙板因中间空隙较大,会使沥青混合料挤压而溢出车辙板,留在车辙板内部的沥青混合料减少;减薄的车辙板因底部设有物块,压力作用下,物块可能变形甚至损坏,造成沥青混合料压实不均匀。两种情况下都会降低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影响试验结果,在制作车辙板过程中,耗时较长,制作完成后,又是以人力运输,降低试验效率。且本身的5cm或1cm车辙板是通过重物锤击细铁棒联结两侧及底部,在车辙板压力作用下,细铁棒容易松动,使车辙板底部及两侧连结不牢,造成试验结果偏差。因此,亟需专利技术一种新型的沥青混合料车辙板试模,使其可操作性强,试验结果可靠并提尚试验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沥青混合料车辙板试模,其结构简单,使用性能好,实用性强,保证了实验结果的精确率,提高了试验效率,同时试验装置能够自由拆卸,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沥青混合料车辙板试模,包括由四块下部侧板首尾相接组然后安装在底板上成的矩形的下部车辙板试模,在下部车辙板试模上设置有可拆卸的上部车辙板试模;上部车辙板试模也由四块上部侧板首尾相接组成,四块上部侧板与四块下部侧板对应相接;四块下部侧板以及底板之间通过插销连接,四块上部侧板之间也通过插销连接。本技术还具有如下区别技术特征:所述的上部车辙板试模和下部车辙板试模之间通过紧固挂钩实现可拆卸连接。所述的紧固挂钩包括挂钩把手,挂钩把手上铰接有挂钩活动钩子,挂钩活动钩子与挂钩固定钩子扣合在一起实现可拆卸式紧固连接。所述的插销包括插销基板,插销基板一侧安装有插销开关,插销基板的另一侧安有插销活动杆,插销开关穿过插销基板推动插销活动杆运动。所述的下部车辙板试模上安装有可拆卸的轮子和可拆卸的拉杆。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应用方便,满足《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中沥青混合料车辙板试验要求,能够自动便捷的应用在实验过程中,保证实验结果的精确性,提高了实验效率、节省人力物力。本技术可方便地安装和拆卸,使用寿命长,维护维修方便。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保证了实验结果的精确率,提高了试验效率,同时实验装置能够自由拆卸,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下部侧板的示意图。图3是插销的正面示意图。图4是插销的背面示意图。图5是紧固挂钩的正视图。图6是紧固挂钩的侧视图。图中各个标号的含义为:1_下部车辙板试模,2-上部车辙板试模,3-插销,4-紧固挂钩,5-轮子,6-拉杆;1-1、1-2、1-3和1-4均为下部侧板,(1_5)-底板,2_1、2_2、2_3和2-4均为上部侧板,(3-1)插销基板,(3-2)-插销开关,(3-3)-插销活动杆,(4_1)_挂钩把手,(4-2)-挂钩活动钩子,(4-3)-挂钩固定钩子。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解释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给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遵从上述技术方案,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给出一种沥青混合料车辙板试模,包括由四块下部侧板1-1、1_2、1-3、1-4首尾相接然后安装在底板1-5上组成的矩形的下部车辙板试模I,在下部车辙板试模I上设置有可拆卸的上部车辙板试模2 ;上部车辙板试模2也由四块上部侧板2-1、2-2、2-3、2_4首尾相接组成,四块上部侧板1-1、1-2、1-3、1-4与四块下部侧板2-1、2-2、2-3、2-4对应相接;四块下部侧板1-1、1-2、1-3、1-4以及底板1_5之间通过插销3连接,四块上部侧板2-1、2-2、2-3、2-4之间也通过插销3连接。上部车辙板试模2和下部车辙板试模I之间通过紧固挂钩4实现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可以根据具体的车辙板的要求进行更换,方便快捷。紧固挂钩4包括挂钩把手4-1,挂钩把手4-1上铰接有挂钩活动钩子4-2,挂钩活动钩子4-2与挂钩固定钩子4-3扣合在一起实现可拆卸式紧固连接。插销3包括插销基板3-1,插销基板3-1 —侧安装有插销开关3-2,插销基板3_1的另一侧安有插销活动杆3-3,插销开关3-2穿过插销基板3-1推动插销活动杆3-3运动。下部车辙板试模I上安装有可拆卸的轮子5和可拆卸的拉杆6,便于移动装有沥青混合料的试模。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如下所述:首先确定下部侧板1-1、1-2、1-3、1-4和上部侧板2-1、2-2、2-3和2_4的高度,使下部车辙板试模I与上部车辙板试模2高度之和为所需车辙板的厚度。再通过插销3将四块下部侧板1-1、1-2、1-3、1-4以及底板1-5组装成下部车辙板试模I,通过插销3将四块上部侧板2-1、2-2、2-3和2-4组装成上部车辙板试模2。每个连接的位置设置两个插销3,上部车辙板试模2侧边连接需八个插销3,下部车辙板试模I除侧边八个插销3之外,底部每边需要3个,共十二个插销3。下部车辙板试模I与上部车辙板试模2之间通过紧固挂钩4相连,最后再将可拆卸的轮子5安装在下部车辙板试模I下部,拉杆6安装在下部车辙板试模I的一侧。沥青混合料搅拌完成后置于组装完成的车辙板试模中,捣实均匀。拉动拉杆6至车辙仪处,拆掉轮子5,即可进行压实。【主权项】1.一种沥青混合料车辙板试模,包括由四块下部侧板(1-1、1-2、1-3、1-4)首尾相接然后安装在底板(1-5)上组成的矩形的下部车辙板试模(I),其特征在于:在下部车辙板试模(1)上设置有可拆卸的上部车辙板试模(2); 上部车辙板试模(2)也由四块上部侧板(2-1、2-2、2-3、2-4)首尾相接组成,四块上部侧板(1-1、1_2、1-3、1-4)与四块下部侧板(2-1、2-2、2-3、2-4)对应相接; 四块下部侧板(1-1、1_2、1-3、1-4)以及底板(1-5)之间通过插销(3)连接,四块上部侧板(2-1、2-2、2-3、2-4)之间也通过插销(3)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混合料车辙板试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部车辙板试模(2)和下部车辙板试模(I)之间通过紧固挂钩(4)实现可拆卸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沥青混合料车辙板试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紧固挂钩(4)包括挂钩把手(4-1),挂钩把手(4-1)上铰接有挂钩活动钩子(4-2),挂钩活动钩子(4-2)与挂钩固定钩子(4-3)扣合在一起实现可拆卸式紧固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混合料车辙板试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销(3)包括插销基板(3-1),插销基板(3-1) —侧安装有插销开关(3-2),插销基板(3-1)的另一侧安有插销活动杆(3-3),插销开关(3-2)穿过插销基板(3-1)推动插销活动杆(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沥青混合料车辙板试模,包括由四块下部侧板(1‑1、1‑2、1‑3、1‑4)首尾相接然后安装在底板(1‑5)上组成的矩形的下部车辙板试模(1),其特征在于:在下部车辙板试模(1)上设置有可拆卸的上部车辙板试模(2);上部车辙板试模(2)也由四块上部侧板(2‑1、2‑2、2‑3、2‑4)首尾相接组成,四块上部侧板(1‑1、1‑2、1‑3、1‑4)与四块下部侧板(2‑1、2‑2、2‑3、2‑4)对应相接;四块下部侧板(1‑1、1‑2、1‑3、1‑4)以及底板(1‑5)之间通过插销(3)连接,四块上部侧板(2‑1、2‑2、2‑3、2‑4)之间也通过插销(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朝辉,陈姣,郭滕滕,冯炜,王新岐,范巧娟,葛娟,蒋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