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图像编码处理的高精度图像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581720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0 15: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图像编码处理的高精度图像处理系统,包括图像采集器(1),信号降噪处理模块(3),与信号降噪处理模块(3)相连接的信号校正模块(4),与信号校正模块(4)相连接的信号转换模块(5),与信号转换模块(5)相连接的信号放大模块(6),与信号放大模块(6)相连接的信号识别模块(7),以及与信号识别模块(7)相连接的存储模块(8)和显示模块(9);其特征在于:在图像采集器(1)和信号降噪处理模块(3)之间还设置有图像编码处理模块(2);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图像编码处理模块的作用可以对图像数据进行压缩,压缩后的信号数据输送速度更快,从而使图像处理系统的处理速度提高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图像处理系统,具体是指一种基于图像编码处理的高精度图像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人脸识别系统的技术发展,人脸面部纹理作为门禁系统的开启验证信息,其因为有着不可复制性和唯一性的特点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在人脸识别过程中需要对所采集到的人脸图像进行处理,以便人脸识别系统可以更精确的对入门人员进行识别。然而,当需要处理的图像数据很庞大时,传统的图像处理系统的处理速度很慢,效率很低,无法跟上目前人们高效、快速的生活节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的图像处理系统处理速度慢、效率低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图像编码处理的高精度图像处理系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图像编码处理的高精度图像处理系统,包括图像采集器,信号降噪处理模块,与信号降噪处理模块相连接的信号校正模块,与信号校正模块相连接的信号转换模块,与信号转换模块相连接的信号放大模块,与信号放大模块相连接的信号识别模块,以及与信号识别模块相连接的存储模块和显示模块;在图像采集器和信号降噪处理模块之间还设置有图像编码处理模块。进一步的,所述的图像编码处理模块由处理芯片U2,三极管VT8,三极管VT9,三极管VT10,放大器Pl,N极经电容C16后接地、P极经电阻R25后与处理芯片U2的THRE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ll,一端与处理芯片U2的COMP管脚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26,N极与处理芯片U2的C-R管脚相连接、P极经电容C17后与三极管VT9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以及负极与三极管VTlO的基极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27后与三极管VT9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容C18组成;所述放大器Pl的正极与电阻R27和电容C18的连接点相连接、负极接地、输出端与三极管VTlO的基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lO的集电极接地、基极和发射极均与三极管VT9的集电极相连接,三极管VT8的基极与处理芯片U2的R/C管脚相连接、集电极接地、发射极与二极管Dll的N极相连接,所述处理芯片U2的VS管脚和COMP管脚均与二极管Dll的P极相连接、F-O管脚和GND管脚均与二极管DlO的P极相连接的同时接地、C-O管脚与三极管VT9的基极相连接。所述的信号放大模块由三极管VT6,三极管VT7,单向晶闸管D8,负极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正极作为电路一输入端的电容C12 ;—端与三极管VT7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21和电阻R22后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20,一端与三极管VT7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阻R23,N极与三极管VT7的基极相连接、P极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7,N极经电容C14后与单向晶闸管D8的控制极相连接、P极与电阻R21和电阻R22的连接点相连接的二极管D9,正极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D9的P极相连的电容C13,正极与三极管VT7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24后与二极管D9的N极相连接的电容C15组成;所述的三极管VT6的基极与电阻R20和电阻R21的连接点相连接、发射极与三极管VT7的发射极相连接,三极管VT7的发射极与单向晶闸管D8的P极相连接,单向晶闸管D8的N极与电容C15和电阻R24的连接点相连接。所述的信号转换模块由前端输入电路,与前端输入电路相连接的信号转换电路,与信号转换电路相连接的驱动电路,以及与驱动电路相连接的输出电路组成。所述的前端输入电路由三极管VT1,与非门Q1,与非门Q2,一端与三极管VTl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与非门Ql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1,N极与三极管VTl的集电极相连接、P极与信号转换电路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1,一端与稳压二极管Dl的N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3后与稳压二极管Dl的P极相连接的电阻R2,一端与与非门Q2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稳压二极管Dl的P极相连接的电阻R4,以及正极与与非门Q2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信号转换电路相连接的电容Cl组成;所述与非门Ql的正极与电阻R2和电阻R3的连接点相连接、输出端与三极管VTl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VTl的发射极与信号转换电路相连接、基极同时与与非门Q2的正极和负极相连接。所述的信号转换电路由三极管VT2、放大器P,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7和电容C3后与放大器P的正极相连接的电阻R5,N极经电阻R6后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P极接地的稳压二极管D2,一端与放大器P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容C2后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8,串接在放大器P的负极和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9,以及与电阻R9相并联的电容C4组成;所述三极管VT2的基极与电容Cl相连接、发射极与稳压二极管Dl的P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l的发射极与电阻R5和电阻R7的连接点相连接,稳压二极管D2的N极还与驱动电路相连接,放大器P的负极同时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以及驱动电路相连接、输出端则与驱动电路相连接。所述的驱动电路由驱动芯片U,三极管VT3,N极与放大器P的输出端相连接、P极经电容C5后与放大器P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3,一端与二极管D3的P极相连接、P极接地的二极管D4,一端与放大器P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驱动芯片U的RE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11,串接在驱动芯片U的COUT管脚和TRI管脚之间的电阻R10,P极与放大器P的负极相连接、N极与输出电路相连接的二极管D5,正极与二极管D5的N极相连接、负极与输出电路相连接的电容C7,一端与二极管D5的N极相连接、另一端顺次经电阻R14和电阻R13后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15,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驱动芯片U的OUT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12,正极与驱动芯片U的COMP管脚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D5的N极以及电阻R15和电阻R14的连接点相连接的电容C6组成;所述电阻R14和电阻R13的连接点与电容C7的负极相连接,三极管VT3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5的P极相连接、发射极与驱动芯片U的THR管脚相连接,所述驱动芯片U的GND管脚接地、VCC管脚与稳压二极管D2的N极相连接。所述的输出电路由变压器T,三极管VT4,三极管VT5,一端与二极管D5的N极相连接、另一端与变压器T原边电感线圈L2的同名端相连接的电阻R16,正极与变压器T原边电感线圈L2的同名端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9,与电容C9相并联的电感LI,正极经电阻R17后与电容C9的正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7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8,一端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8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18,正极与变压器T原边电感线圈L3的非同名端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5发射极相连接的电容C10,一端与电容C9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变压器T原边电感线圈L3的非同名端相连接的电阻R19,P极与变压器T副边电感线圈L4的非同名端相连接、N极经电容Cll后与变压器T副边电感线圈L4的同名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6组成;所述三极管VT5的基极与变压器T原边电感线圈L3的同名端相连接、发射极与电容C8的负极相连接的同时接地、集电极与变压器T原边电感线圈L2的非同名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4的基极与电容CS的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图像编码处理的高精度图像处理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图像编码处理的高精度图像处理系统,包括图像采集器(1),信号降噪处理模块(3),与信号降噪处理模块(3)相连接的信号校正模块(4),与信号校正模块(4)相连接的信号转换模块(5),与信号转换模块(5)相连接的信号放大模块(6),与信号放大模块(6)相连接的信号识别模块(7),以及与信号识别模块(7)相连接的存储模块(8)和显示模块(9);其特征在于:在图像采集器(1)和信号降噪处理模块(3)之间还设置有图像编码处理模块(2);所述的图像编码处理模块(2)由处理芯片U2,三极管VT8,三极管VT9,三极管VT10,放大器P1,N极经电容C16后接地、P极经电阻R25后与处理芯片U2的THRE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11,一端与处理芯片U2的COMP管脚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26,N极与处理芯片U2的C‑R管脚相连接、P极经电容C17后与三极管VT9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以及负极与三极管VT10的基极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27后与三极管VT9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容C18组成;所述放大器P1的正极与电阻R27和电容C18的连接点相连接、负极接地、输出端与三极管VT10的基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10的集电极接地、基极和发射极均与三极管VT9的集电极相连接,三极管VT8的基极与处理芯片U2的R/C管脚相连接、集电极接地、发射极与二极管D11的N极相连接,所述处理芯片U2的VS管脚和COMP管脚均与二极管D11的P极相连接、F‑O管脚和GND管脚均与二极管D10的P极相连接的同时接地、C‑O管脚与三极管VT9的基极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霖刘永杨先明张晓奕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摩米创新工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