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陶瓷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81604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0 1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层陶瓷电容器,包括陶瓷体;所述陶瓷体包括多个第一内电极层和多个第二内电极层;陶瓷体在宽度方向上包括均为长方体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内电极层和第二内电极层的材料均含有镍,第一内电极层落入第一部分的面积大于第一内电极层落入第二部分的面积,第二内电极层落入第一部分的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二内电极层落入第二部分的面积。对该多层陶瓷电容器或陶瓷体进行断面检验时,可以用平板承载待检样品并用放置于平板下方的永久磁铁使平板上的待检样品翻转,由于上述多层陶瓷电容器的陶瓷体的第一部分的镍含量多于第二部分的镍含量,待检样品容易翻转为统一的定位取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元器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层陶瓷电容器
技术介绍
常规的多层陶瓷电容器包括长方体的陶瓷体以及设置于陶瓷体相对两端的两个外电极。陶瓷体包括交替层叠并分别连接到极性相异的外电极的多个内电极层以及多个分别层叠于相异极性的内电极层之间的介质层,从而多层陶瓷电容器可以获得较高的容量值。随着多层陶瓷电容器向高容量发展,介质层及内电极层的堆叠层数增加,使多层陶瓷电容器的高度增大并等于或接近其宽度。因此若要对宽和厚尺寸接近的多层陶瓷电容器或陶瓷体进行断面检验,在将待检验芯片排列于模具内时,存在芯片错面的可能性,即可能多达半数的芯片由于定位取向有误而无法获得所需的研磨面即观察面,导致检验效率降低以及操作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在进行断面检验时效率较高并且操作较为方便的多层陶瓷电容器。一种多层陶瓷电容器,包括陶瓷体和分别设置于所述陶瓷体相对两端的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所述陶瓷体包括交替层叠的多个第一内电极层和多个第二内电极层,以及层叠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内电极层和所述第二内电极层之间的多个介质层;所述陶瓷体为长方体并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三表面、第四表面、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陶瓷体的宽和高形成的平面彼此平行,所述第三表面、所述第四表面和所述陶瓷体的长和高形成的平面彼此平行,所述第五表面、所述第六表面和所述陶瓷体的长和宽形成的平面彼此平行;所述陶瓷体在宽度方向上包括均为长方体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长度等于所述陶瓷体的长度,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高度等于所述陶瓷体的高度,所述第一部分的宽度和所述第二部分的宽度相等,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所述第三表面,所述第二部分包括所述第四表面;所述第一内电极层和所述第二内电极层的材料均含有镍,所述第一内电极层落入所述第一部分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内电极层落入所述第二部分的面积,所述第二内电极层落入所述第一部分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内电极层落入所述第二部分的面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电极完全覆盖所述第一表面,并且所述第一外电极分别向所述第三表面、所述第四表面、所述第五表面和所述第六表面弯折延伸一段相同的距离形成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外电极完全覆盖所述第二表面,并且所述第二外电极分别向所述第三表面、所述第四表面、所述第五表面和所述第六表面弯折延伸一段相同的距离,形成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宽度相等。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电极层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外电极连接,所述第一区域的另一端向所述陶瓷体内部延伸并与所述第二区域连接;所述第一区域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表面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宽度,所述第一区域落入所述第一部分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区域落入所述第二部分的面积;所述第二区域为矩形并且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陶瓷体的六个表面均形成有间隙,所述第二区域靠近所述第一表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表面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宽度,所述第二区域靠近所述第二表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表面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宽度,所述第二区域靠近所述第三表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表面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区域靠近所述第四表面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表面的距离。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内电极层包括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所述第三区域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外电极连接,所述第三区域的另一端向所述陶瓷体内部延伸并与所述第四区域连接;所述第三区域远离所述第二表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表面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宽度,所述第三区域落入所述第一部分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区域落入所述第二部分的面积;所述第四区域为矩形并且所述第四区域与所述陶瓷体的六个表面均形成有间隙,所述第四区域在所述第一内电极层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区域重合。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区域完全落入所述第一部分内。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电极层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外电极连接,所述第一区域的另一端向所述陶瓷体内部延伸并与所述第二区域连接;所述第一区域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表面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宽度,所述第一区域落入所述第一部分的面积等于所述第一区域落入所述第二部分的面积;所述第二区域为矩形并且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陶瓷体的六个表面均形成有间隙,所述第二区域靠近所述第一表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表面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宽度,所述第二区域靠近所述第二表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表面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宽度,所述第二区域靠近所述第三表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表面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区域靠近所述第四表面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表面的距离。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内电极层包括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所述第三区域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外电极连接,所述第三区域的另一端向所述陶瓷体内部延伸并与所述第四区域连接;所述第三区域远离所述第二表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表面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宽度,所述第三区域落入所述第一部分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区域落入所述第二部分的面积;所述第四区域为矩形并且所述第四区域与所述陶瓷体的六个表面均形成有间隙,所述第四区域在所述第一内电极层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区域重合。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电极层和所述第二内电极层均为镍内电极,并且所述第一内电极层和所述第二内电极层的厚度相等。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陶瓷体还包括层叠于所述第一内电极层和所述第二内电极层相对两侧的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一保护层的一个表面为所述第五表面,所述第二保护层的一个表面为所述第六表面。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护层包括附加电极层,所述附加电极层为镍内电极,所述附加电极层的厚度不小于所述第一内电极层的厚度;所述附加电极层在所述第一内电极层上的投影落入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部分内。上述多层陶瓷电容器的陶瓷体的第一内电极层和第二内电极层的材料均含有镍,对该多层陶瓷电容器或陶瓷体进行断面检验时,可以用平板承载待检样品并用放置于平板下方的永久磁铁使平板上的待检样品翻转,由于第一内电极层落入第一部分的面积大于第一内电极层落入第二部分的面积,第二内电极层落入第一部分的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二内电极层落入第二部分的面积,从而使得上述多层陶瓷电容器的陶瓷体的第一部分的镍含量多于第二部分的镍含量,待检样品容易翻转为统一的定位取向,即上述多层陶瓷电容器的第三表面与平板贴合,所以将待检样品排列于模具内时就能排除待检样品定位取向错误的可能性,提高了检验效率,并且排列待检样品的操作较为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多层陶瓷电容器的截面示意图;图2为如图1所示的多层陶瓷电容器的第一内电极层处的示意图;图3为如图1所示的多层陶瓷电容器的第二内电极层处的示意图;图4为另一实施方式的多层陶瓷电容器的截面示意图;图5为如图4所示的多层陶瓷电容器的第一内电极层处的示意图;图6为如图4所示的多层陶瓷电容器的第二内电极层处的示意图;图7为另一实施方式的多层陶瓷电容器的截面示意图;图8为如图7所示的多层陶瓷电容器的第一内电极层处的示意图;图9为如图7所示的多层陶瓷电容器的第二内电极层处的示意图;图10为如图7所示的多层陶瓷电容器的附加电极层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多层陶瓷电容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层陶瓷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陶瓷体和分别设置于所述陶瓷体相对两端的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所述陶瓷体包括交替层叠的多个第一内电极层和多个第二内电极层,以及层叠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内电极层和所述第二内电极层之间的多个介质层;所述陶瓷体为长方体并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三表面、第四表面、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陶瓷体的宽和高形成的平面彼此平行,所述第三表面、所述第四表面和所述陶瓷体的长和高形成的平面彼此平行,所述第五表面、所述第六表面和所述陶瓷体的长和宽形成的平面彼此平行;所述陶瓷体在宽度方向上包括均为长方体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长度等于所述陶瓷体的长度,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高度等于所述陶瓷体的高度,所述第一部分的宽度和所述第二部分的宽度相等,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所述第三表面,所述第二部分包括所述第四表面;所述第一内电极层和所述第二内电极层的材料均含有镍,所述第一内电极层落入所述第一部分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内电极层落入所述第二部分的面积,所述第二内电极层落入所述第一部分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内电极层落入所述第二部分的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亨周锋廖庆文刘兰兰祝忠勇宋子峰程志强覃海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