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车上的可折叠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7876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童车上的可折叠车架,包括车底架和车上架;车上架由两侧对称侧支架和横向连接两个侧支架的横连杆组成;其特征在于:每个侧支架包括一个四边形架、至少两个用于支撑四边形架的承重杆和用于锁定承重杆及四边形架的锁定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手推杆向前下方翻转折叠,同时带动四边形架变换,前承重杆也随之后下翻,使得折叠省力,直接拉动手推杆即可实现折叠目的,折叠后的体积很小。(*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童车上的车架。中国专利局1990年12月12日公开了公告号为CN2067245U的专利申请,该专利申请所提供的童车主支架折叠装置中,手推杆是向后下方转动跟随主支架一起折叠的,由于相对较长的手推杆连接于主支架的后部,所以折叠时手推杆的下部易与主支架相碰,造成折叠困难,手推杆随主支架折叠后长出车体很多,所以手推杆必须设计成能伸缩的,以使长出车体的手推杆能收缩至与车体相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拉动手推杆可使手推杆向前下方翻转折叠的车架。本技术的目的可以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本技术包括车底架及与车底架相连接的车上架;车上架由左右两侧对称的两个侧支架和横向连接两个侧支架的横连杆组成;每个侧支架包括一个四边形架、至少两个用于支撑四边形架的承重杆和用于锁定承重杆及四边形架的锁定机构;四边形架由上连杆、下连杆、前连杆和后连杆呈四边形活动连接而成,其中上连杆与相邻两个连杆连接所形成的两个连接点间的直线距离加后连杆与相邻两个连杆连接所形成的两个连接点间的直线距离之和等于或近似等于下连杆与相邻两个连杆连接所形成的两个连接点间的直线距离加前连杆与相邻两个连杆连接所形成的两个连接点间的直线距离之和;用于推动童车的手推杆与后连杆相连接;所述承重杆中的前承重杆的一端活动连接于车底架的前部,另一端活动连接于前连杆与下连杆连接所形成的连接部;四边形架还通过其它承重杆与车底架相连接,以使四边形架获得至少两个支撑点。松开锁定机构后手推杆向前下方翻转,带动四边形架变换,下连杆拉动前连杆及前承重杆转动折叠,最后四边形架变换成一条直线,即可完成折叠目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手推杆向前下方翻转折叠,同时带动四边形架变换,前承重杆也随之后下翻,使得折叠省力,直接拉动手推杆即可实现折叠目的,折叠后的体积很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安装有轮子和手推杆时的立体结构图;附图2为本技术安装有轮子和手推杆时的主视图;附图3为附图2所示的本技术松开锁紧机构后折叠至中途时的主视图;附图4为附图3所示的本技术继续折叠至快要完毕时的主视图;其中1.手推杆;2.后连杆;3.上连杆;4.下连杆;5.前连杆;6.摆杆;7.挂钩;8.前承重杆;9.后承重杆;10.车底架。本技术包括弧形的车底架及与车底架相绞接的车上架,其车上架由左右两侧对称的两个侧支架和横向连接两个侧支架的横连杆组成;横连杆应至少有两根,分别设置于侧支架的前部和后部。每个侧支架包括一个四边形架、至少两个用于支撑四边形架的承重杆和用于锁定承重杆及四边形架的锁定机构;四边形架由上连杆3、下连杆4、前连杆5和后连杆2呈四边形活动连接而成,其中上连杆3与相邻两个连杆连接所形成的两个连接点间的直线距离加后连杆2与相邻两个连杆连接所形成的两个连接点间的直线距离之和等于或近似等于下连杆4与相邻两个连杆连接所形成的两个连接点间的直线距离加前连杆5与相邻两个连杆连接所形成的两个连接点间的直线距离之和,该四边形架最好为平行四边形。本技术的活动连接全部采用铆钉铰接。手推杆1与后连杆2固定连接,后连杆2向下延伸形成支撑杆,当车上架折叠时后,将车体后部竖立于地,该支撑杆与车底架一起可支撑车体使之直立不倒。承重杆包括前承重杆8、后承重杆9和摆杆6,前承重杆8的一端活动连接于车底架10的前部,另一端活动连接于前连杆5与下连杆4连接所形成的连接部,前承重杆8与前连杆5的连接部设置一转动限位机构,使前承重杆8与前连杆5只能向后转动,当二者向前转动至一条直线上时即被限位。后承重杆9的一端活动连接于车底架10的后部,另一端活动连接于前连杆5与上连杆3相连接所形成的连接部,后承重杆9、车底架10、前承重杆8连同前连杆5构成一个稳定的大三角形,使得车上架展开时能保持稳定和承受压力。摆杆6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在后连杆2和后承重杆9上,摆杆6一方面支撑四边形架,将四边形架上所受到的压力经摆杆6传递至后承重杆9,另一方面在车上架展开时,摆杆6限制四边形架无限度地变换,以防手推杆1随四边形架倾斜过度。上连杆3与相邻两个连杆连接所形成的两个连接点间的直线距离加后连杆2与上连杆3和摆杆6连接所形成的两个连接点间的直线距离之和等于或近似等于摆杆6与后连杆2和后承重杆9连接所形成的两个连接点间的直线距离加后承重杆9与摆杆6和四边形架连接所形成的两个连接点间的直线距离之和,这样可使上连杆3、后连杆2、后承重杆9、摆杆6所形成的四边形在车上架折叠时,可把该四边形变换成一条直线,以缩短折叠体积。后连杆2下面的支撑杆上设有挂钩7,该挂钩7的中部铰接在所述的支撑杆上,前部为钩,后部挂有一个弹簧,摆杆6上设有凸起的挂杆,挂钩7挂在挂杆上可锁定整个车上架,上述的挂构和挂杆组成为锁定机构。权利要求1.一种童车上的可折叠车架,包括车底架及与车底架相连接的车上架,车上架由左右两侧对称的两个侧支架和横向连接两个侧支架的横连杆组成;其特征在于每个侧支架包括一个四边形架、至少两个用于支撑四边形架的承重杆和用于锁定承重杆及四边形架的锁定机构;四边形架由上连杆3、下连杆4、前连杆5和后连杆2呈四边形活动连接而成,其中上连杆3与相邻两个连杆连接所形成的两个连接点间的直线距离加后连杆2与相邻两个连杆连接所形成的两个连接点间的直线距离之和等于或近似等于下连杆4与相邻两个连杆连接所形成的两个连接点间的直线距离加前连杆5与相邻两个连杆连接所形成的两个连接点间的直线距离之和;用于推动童车的手推杆1与后连杆2相连接;所述承重杆中的前承重杆8的一端活动连接于车底架10的前部,另一端活动连接于前连杆5与下连杆4连接所形成的连接部;四边形架还通过其它承重杆与车底架10相连接,以使四边形架获得至少两个支撑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上的可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承重杆中的后承重杆9的一端活动连接于车底架10的后部,另一端活动连接于前连杆5与上连杆3相连接所形成的连接部;用于支撑和限位四边形架的摆杆6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在后连杆2和后承重杆9上,上连杆3与相邻两个连杆连接所形成的两个连接点间的直线距离加后连杆2与上连杆3和摆杆6连接所形成的两个连接点间的直线距离之和等于或近似等于摆杆6与后连杆2和后承重杆9连接所形成的两个连接点间的直线距离加后承重杆9与摆杆6和四边形架连接所形成的两个连接点间的直线距离之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上的可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四边形架最好为一平行四边行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上的可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后连杆2向下延伸形成支撑杆,当车上架折叠时,该支撑杆与车底架一起支撑车体使之侧向直立。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童车上的可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后连杆2下面的支撑杆上设有挂钩7,摆杆6上设有凸起的挂杆,挂钩7挂在挂杆上可作为锁定机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上的可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前承重杆8与前连杆5的连接部设置一转动限位机构,使前承重杆8与前连杆5相对转动至一条直线上时即被限位。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童车上的可折叠车架,包括车底架和车上架;车上架由两侧对称侧支架和横向连接两个侧支架的横连杆组成;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童车上的可折叠车架,包括车底架及与车底架相连接的车上架,车上架由左右两侧对称的两个侧支架和横向连接两个侧支架的横连杆组成;其特征在于:每个侧支架包括一个四边形架、至少两个用于支撑四边形架的承重杆和用于锁定承重杆及四边形架的锁定机构;四边形架由上连杆3、下连杆4、前连杆5和后连杆2呈四边形活动连接而成,其中上连杆3与相邻两个连杆连接所形成的两个连接点间的直线距离加后连杆2与相邻两个连杆连接所形成的两个连接点间的直线距离之和等于或近似等于下连杆4与相邻两个连杆连接所形成的两个连接点间的直线距离加前连杆5与相邻两个连杆连接所形成的两个连接点间的直线距离之和;用于推动童车的手推杆1与后连杆2相连接;所述承重杆中的前承重杆8的一端活动连接于车底架10的前部,另一端活动连接于前连杆5与下连杆4连接所形成的连接部;四边形架还通过其它承重杆与车底架10相连接,以使四边形架获得至少两个支撑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雪康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市好孩子童车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