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盐穴储气库井场注采气橇块的橇架装置,包括固定支座和使注采气橇块重量平均分布的支撑部分;固定支座为框形结构,框形结构相对的两个边上设有横梁;支撑部分包括用于支撑注气管线的第一支撑部分、用于支撑分离器的第二支撑部分和用于支撑采气管线的第三支撑部分;第一支撑部分设置在横梁的一侧;第二支撑部分和第三支撑部分平行设置在横梁的另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对橇块的橇架进行设计,工厂进行模块化的预制,运输到现场后进行现场组装。可有效缩短设计、施工周期,节省投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石油与天然气工业
,涉及一种用于盐穴储气库井场注采 气橇块的橇架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油气田实施滚动开发往往要求上产速度快,因此给地面建设留下的时间就很 短。传统工艺及装置的设计,设计工作量大,重复工作量多,同时还经常出现施工单位与设 计部门工作脱节的现象,使施工周期长,施工条件恶劣,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 橇装设备的开发主要目的是简化设计和施工程序、缩短设计及施工周期、提高设 计和施工质量、完善现有生产工艺,使设计和施工逐步走向标准化、系列化、机械化方向发 展。同时,橇装设备一般可实现整体运输、吊装,方便现场施工,节省建设投资。因此,橇装 设备的开发已成为国内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申请人在2013年4月3日提出的技术专利申请CN201320162485. 5公开了 一种盐穴储气库注采气集输橇装置,就是为了实现井场橇装化而设计的。但是,并未对橇装 装置的设计。为了方便整体设计并适应油气田滚动开发的需要,提出了注采气橇块的橇架 装置设计。 地下储气库的地面工程设计中,由于每口井的各自特点不相同,按照传统的设计 施工建设,往往使得注采站的设计时间长,设备采购种类多,型号复杂,施工周期长,各井场 的布局风格各不一致,使得储气库地面工程外观形象极不统一,不仅浪费了人力、财力、物 力,而且视觉效果也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盐穴储气库井场注采气橇块的橇架装置, 包括固定支座和使注采气橇块重量平均分布的支撑部分;固定支座为框形结构,框形结构 相对的两个边上设有横梁;;支撑部分包括用于支撑注气管线的第一支撑部分、用于支撑分 离器的第二支撑部分和用于支撑采气管线的第三支撑部分;第一支撑部分设置在横梁的一 侦h第二支撑部分和第三支撑部分平行设置在横梁的另一侧。 进一步的,第一支撑部分包括若干第一支撑梁,第一支撑梁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固 定支座的固定支座中部的横梁和固定支座的与横梁平行的一侧边框上,每个第一支撑梁至 少设置有一个支架,其中一个第一支撑梁上的支架与相邻第一支撑梁上的一个支架错位排 列。 进一步的,所有第一支撑梁上的外侧支架在同一水平线上,内侧支架在同一水平 线上。 进一步的,第二支撑部分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支撑梁和一个第三支撑梁,每个第二 支撑梁设置有垫块和至少一个支架,第三支撑梁上设有至少一个支架,第二支撑梁和第三 支撑梁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固定支座中部的横梁边框和固定支座的与横梁平行的另一侧上。 进一步的,第三支撑部分包括至少一个第四支撑梁,第四支撑梁上设有至少一个 支架,第四支撑梁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固定支座中部的横梁和固定支座的与横梁平行的另一 侦让。 进一步的,第二支撑梁、第三支撑梁和第四支撑梁外侧的支架在同一水平线上。 进一步的,第一支撑梁和第四支撑梁为倒"U "形。 进一步的,第二支撑梁和第三支撑梁为"一"形。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施工现场在不需重新设计的前提下,能够实现快速安 装,可有效缩短设计、施工周期,节省投资。【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俯视图; 图3为A梁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K梁12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H梁9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L支架24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固定支座1,横梁la,第一支撑梁包括:A梁2、B梁3、C梁4、D梁5、E梁6、 F梁7、G梁8,第四支撑梁包括:H梁9,第三支撑梁包括:1梁10,第二支撑梁包括J梁11、 K梁12, A支架13, B支架14, C支架15, D支架16, E支架17, F支架18, G支架19, H支架 20, I支架21,J支架22, K支架23, L支架24。【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阐述。 本技术依据现有的盐穴储气库注采气橇装,例如技术(专利申请 CN201320162485. 5)公开的盐穴储气库注采气集输橇装置对橇架进行改进。上述盐穴储气 库注采气集输橇装置包括卧式重力式分离器、调压部件、角式节流阀、计量装置、超声波流 量计、电动球阀及注气、采气、排污等管线。为了合理安排上述部件,将橇装设备的分离器一 侧部件构成注气管线,分离器另一侧部件构成采气管线。 本技术提供的用于盐穴储气库井场注采气橇块的橇架装置,包括固定支座1 和使注采气橇块重量平均分布的支撑部分;固定支座1为框形结构(如矩形框结构),框形 结构相对的两个边上设有横梁;Ia ;支撑部分包括用于支撑注气管线的第一支撑部分、用 于支撑分离器的第二支撑部分和用于支撑采气管线的第三支撑部分;第一支撑部分设置在 横梁的一侧;第二支撑部分和第三支撑部分平行设置在横梁的另一侧。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上述第一支撑部分、第二支撑部分和第三支撑部分进行 详细的解释。 第一支撑部分包括若干第一支撑梁,第一支撑梁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固定支座的固 定支座中部的横梁和固定支座的与横梁平行的一侧边框上,每个第一支撑梁至少设置有一 个支架,其中一个支撑梁上的支架与相邻支撑梁上的一个支架错位排列。 如图1及图2所示,第一支撑部分包括7个第一支撑梁(A梁2、B梁3、C梁4、D梁 5、E梁6、F梁7、G梁8),第一支撑梁(A梁2、B梁3、C梁4、D梁5、E梁6、F梁7、G梁8) 为倒"U"形,两端安装在固定支座的固定支座中部的横梁和固定支座的与横梁平行的一侧 边框上。A梁2上设置有A支架13, B梁3上设置有B支架14和C支架15, C梁4上设置 有D支架16, D梁5上设置有E支架17, E梁6上设置有F支架18, F梁7上设置有G支架 19, G梁8上设置有H支架20。A支架13、C支架15、D支架16、F支架18、H支架20均位 于第一支撑梁的内侧,且优选的在同一水平线上。B支架14、E支架17、G支架19均位于第 一支撑梁的外侧,且优选的在同一水平线上。 上述支架(A支架13、B支架14、C支架15、D支架16、E支架17、F支架18、G支架 19和H支架20)将注气管线固定在第一支撑梁(A梁2、B梁3、C梁4、D梁5、E梁6、F梁 7、 G梁8)上。 第二支撑部分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支撑梁和一个第三支撑梁,每个第二支撑梁设置 有垫块和至少一个支架,第三支撑梁上设有至少一个支架,第二支撑梁和第三支撑梁的两 端分别安装在固定支座中部的横梁边框和固定支座的与横梁平行的另一侧上。 如图1及图2所示,第二支撑部分包括2个第二支撑梁(J梁11、K梁12)和1个 第三支撑梁(I梁10),第二支撑梁(J梁11、K梁12)和第三支撑梁(I梁10)为"一"形, 两端安装在固定支座中部的横梁边框和固定支座的与横梁平行的另一侧上。J梁11和K梁 12上均设置有垫块。I梁10上设置有J支架22, J梁11上设置有K支架23, K梁12上设 置有L支架24。 第三支撑部分包括至少一个第四支撑梁,第四支撑梁上设有至少一个支架,第四 支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固定支座中部的横梁和固定支座的与横梁平行的另一侧上。 如图1及图2所示,第三支撑部分包括1个第四支撑梁(H梁9),第四支撑梁(H梁 9)为倒"U"形,两端安装在固定支座的固定支座中部的横梁和固定支座的与横梁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盐穴储气库井场注采气橇块的橇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支座和使注采气橇块重量平均分布的支撑部分;所述固定支座为框形结构,框形结构相对的两个边上设有横梁;所述支撑部分包括用于支撑注气管线的第一支撑部分、用于支撑分离器的第二支撑部分和用于支撑采气管线的第三支撑部分;第一支撑部分设置在横梁的一侧;第二支撑部分和第三支撑部分平行设置在横梁的另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泓方,黄坤,吴晓南,韩晓瑜,吴世娟,吴佳丽,李霞,牛颖琦,朱淑君,刘耔麟,李凌霄,李熠辰,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