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飘带形独塔斜拉-刚构组合桥,该组合桥包括桥梁下部支撑结构、主梁、布设在主梁上且由下至上逐渐向后倾斜的主塔和两个位于主塔后侧的飘带形支撑结构,主塔为拱形,两个飘带形支撑结构均与主梁连接为一体且二者均沿纵桥向布设;主塔与主梁之间设置有多道斜拉索;每个飘带形支撑结构均通过主梁分隔为飘带下支撑结构和飘带上连接结构;飘带下支撑结构包括多个支撑于主梁与桥梁下部支撑结构之间的下支撑墩,每个下支撑墩底部与桥梁下部支撑结构之间均通过刚性连接节点连接为一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施工方便且力学性能优良、使用效果好,将无背索斜拉桥和连续刚构桥两种桥型有效结合,并能充分发挥发挥两种桥型的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桥梁建造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飘带形独塔斜拉-刚构组合桥。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桥梁技术和设计理论的发展,各种大跨、超长桥梁结构已较为多见。并且,组合结构桥以其整体受力和材料使用的合理性、经济性以及景观效果较好等多重优点,在桥梁工程中也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但从整体发展趋势上看,现有的桥梁设计方案,仍然存在常规结构桥梁大而不新、组合结构桥梁新而不简的问题,真正做到简洁而又能体现桥梁力学美感的新颖设计并不多见。无背索斜拉桥是斜拉桥中的一种常用形式,景观效果及力学美感均较为明显。而V形墩连续刚构桥是墩梁固结的连续梁桥,刚度大,行车舒顺,并且造价较低。因而,现如今缺少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施工方便且力学性能优良、使用效果好的飘带形独塔斜拉-刚构组合桥及其施工工艺,将无背索斜拉桥和连续刚构桥两种桥型有效结合,并能充分发挥发挥两种桥型的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飘带形独塔斜拉-刚构组合桥,其结构设计合理、施工方便且力学性能优良、使用效果好,将无背索斜拉桥和连续刚构桥两种桥型有效结合,并能充分发挥发挥两种桥型的优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飘带形独塔斜拉-刚构组合桥,其特征在于:包括桥梁下部支撑结构、位于所述桥梁下部支撑结构上方的主梁、布设在主梁上且由下至上逐渐向后倾斜的主塔和两个位于主塔后侧的飘带形支撑结构,所述主塔为拱形,两个所述飘带形支撑结构的结构相同且二者对称布设在主塔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飘带形支撑结构均与主梁紧固连接为一体且二者均沿纵桥向布设;所述主塔与主梁之间设置有多道斜拉索,多道所述斜拉索由上至下布设且其均位于主塔前侧,每道所述斜拉索均由上至下逐渐向前侧倾斜;每个所述飘带形支撑结构均通过主梁分隔为飘带下支撑结构和飘带上连接结构;所述飘带下支撑结构包括多个支撑于主梁与所述桥梁下部支撑结构之间的下支撑墩,多个所述下支撑墩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且其均为钢箱混凝土结构;每个所述下支撑墩底部与所述桥梁下部支撑结构之间均通过刚性连接节点紧固连接为一体,且所述下支撑墩以刚性连接节点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支撑墩体,所述刚性连接节点为钢箱混凝土结构且其与所述桥梁下部支撑结构上部和两个所述支撑墩体底部均紧固连接为一体,两个所述支撑墩体的顶部均与主梁紧固连接为一体且二者分别位于刚性连接节点的前后两侧上方;所述飘带上连接结构包括多个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的上连接结构,前后相邻两个所述下支撑墩之间均设置有一个所述上连接结构,每个所述上连接结构的前后两端均固定在主梁上。上述飘带形独塔斜拉-刚构组合桥,其特征是:所述主塔、两个所述飘带形支撑结构和多道所述斜拉索组成独塔斜拉式飘带形组合受力体系,所述独塔斜拉式飘带形组合受力体系的数量为一个或两个;当所述独塔斜拉式飘带形组合受力体系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所述独塔斜拉式飘带形组合受力体系呈对称布设;两个所述飘带形支撑结构均呈竖直向布设。上述飘带形独塔斜拉-刚构组合桥,其特征是:所述飘带下支撑结构中位于最前侧的下支撑墩为前侧支撑墩,所述前侧支撑墩中位于前侧的支撑墩体为前端支撑墩体,所述主塔的左右两侧底部分别与两个所述飘带形支撑结构的前端支撑墩体上端紧固连接为一体。上述飘带形独塔斜拉-刚构组合桥,其特征是:所述飘带下支撑结构中多个所述下支撑墩的形状均相同,多个所述下支撑墩的形状均为V字形;所述飘带上连接结构中多个所述上连接结构的形状均相同,且多个所述上连接结构的形状均为倒V字形。上述飘带形独塔斜拉-刚构组合桥,其特征是:所述上连接结构为钢连接结构或钢箱混凝土结构;当上连接结构为钢连接结构时,所述上连接结构的前后两端均支撑于主梁上;当上连接结构为钢箱混凝土结构时,所述上连接结构的前后两端分别与位于其前后两侧的下支撑墩紧固连接为一体,且上连接结构与位于其前后两侧的下支撑墩组成对主梁进行支撑的中承式受力拱,且上连接结构的前后两端与主梁紧固连接为一体。上述飘带形独塔斜拉-刚构组合桥,其特征是:所述主梁为钢梁;所述桥梁下部支撑结构包括左右两组分别对两个所述飘带下支撑结构进行支撑的支撑桥墩,所述主塔的左右两侧分别位于左右两组所述支撑桥墩上方;所述钢梁包括左右两个分别支撑于左右两组所述支撑桥墩上的纵向承重梁和连接于两个所述纵向承重梁之间的格构梁,两个所述飘带形支撑结构的飘带下支撑结构分别支撑于左右两组所述支撑桥墩与两个所述纵向承重梁之间;两个所述纵向承重梁的结构相同且二者均由多个从左至右布设的纵向钢梁拼接而成,多个所述纵向钢梁的横截面均为箱形且其均沿纵桥向布设;所述格构梁由多道由左至右布设的纵向连接梁和多道由前至后布设的横向加劲梁组成,多道所述纵向连接梁均沿纵桥向布设且多道所述横向加劲梁均沿横桥向布设,多道所述横向加劲梁均位于多道所述纵向连接梁上方,多道所述纵向连接梁和两道所述纵向承重梁均通过多道所述横向加劲梁紧固连接为一体。上述飘带形独塔斜拉-刚构组合桥,其特征是:所述主塔为钢箱混凝土结构;所述主塔包括横截面为矩形的第一矩形钢套箱和浇筑于第一矩形钢套箱内的第一混凝土结构,所述第一矩形钢套箱的四个内侧壁上均设置有多道第一纵向加劲肋,多道所述第一纵向加劲肋均沿主塔的纵向长度方向布设,且第一矩形钢套箱内由上至下设置有多个第一横隔板,多个所述第一横隔板沿主塔的纵向长度方向由前至后布设,每个所述第一横隔板的形状和尺寸均与其所布设位置处第一矩形钢套箱的横截面形状和尺寸相同,每个所述第一横隔板的中部均开有中部通孔且其上开有多个分别供多道所述第一纵向加劲肋安装的第一加劲肋安装孔;每道所述第一纵向加劲肋均与其所布设位置处第一矩形钢套箱的内侧壁呈垂直布设;所述飘带下支撑结构中多个所述下支撑墩的结构均相同,每个所述下支撑墩中两个所述支撑墩体的结构均相同;所述支撑墩体包括横截面为矩形的第二矩形钢套箱和浇筑于第二矩形钢套箱内的第二混凝土结构,所述第二矩形钢套箱的四个内侧壁上均设置有多道第二纵向加劲肋,多道所述第二纵向加劲肋均沿下支撑墩的纵向长度方向布设,且第二矩形钢套箱内由上至下设置有多个第二横隔板,多个所述第二横隔板沿下支撑墩的纵向长度方向由前至后布设,每个所述第二横隔板的形状和尺寸均与其所布设位置处第二矩形钢套箱的横截面形状和尺寸相同,每个所述第二横隔板的中部均开有中部通孔且其上开有多个分别供多道所述第二纵向加劲肋安装的第二加劲肋安装孔;每道所述第二纵向加劲肋均与其所布设位置处第二矩形钢套箱的内侧壁呈垂直布设;所述刚性连接节点包括底部与前后两侧上部均开有连接口的第三钢套箱和浇筑于第三钢套箱内的第三混凝土结构,所述第三钢套箱内设置有多个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的第五内隔板、与第五内隔板呈垂直布设的第六内隔板和呈水平布设的第七内隔板,多个所述第五内隔板均呈平行布设,且第五内隔板和第六内隔板均呈竖直向布设,所述第六内隔板沿纵桥向布设;所述第五内隔板、第六内隔板和第七内隔板组成位于第三钢套箱内的钢板分隔结构,所述钢板分隔结构将第三钢套箱内分隔为多个混凝土浇筑腔。上述飘带形独塔斜拉-刚构组合桥,其特征是:所述主塔的左右两侧底部均设置有塔底加固结构,所述塔底加固结构包括支撑于第一矩形钢套箱底部内侧的第一内隔板和第二内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飘带形独塔斜拉‑刚构组合桥,其特征在于:包括桥梁下部支撑结构、位于所述桥梁下部支撑结构上方的主梁(4)、布设在主梁(4)上且由下至上逐渐向后倾斜的主塔(1)和两个位于主塔(1)后侧的飘带形支撑结构,所述主塔(1)为拱形,两个所述飘带形支撑结构的结构相同且二者对称布设在主塔(1)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飘带形支撑结构均与主梁(4)紧固连接为一体且二者均沿纵桥向布设;所述主塔(1)与主梁(4)之间设置有多道斜拉索(5),多道所述斜拉索(5)由上至下布设且其均位于主塔(1)前侧,每道所述斜拉索(5)均由上至下逐渐向前侧倾斜;每个所述飘带形支撑结构均通过主梁(4)分隔为飘带下支撑结构和飘带上连接结构;所述飘带下支撑结构包括多个支撑于主梁(4)与所述桥梁下部支撑结构之间的下支撑墩(2),多个所述下支撑墩(2)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且其均为钢箱混凝土结构;每个所述下支撑墩(2)底部与所述桥梁下部支撑结构之间均通过刚性连接节点(7)紧固连接为一体,且所述下支撑墩(2)以刚性连接节点(7)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支撑墩体,所述刚性连接节点(7)为钢箱混凝土结构且其与所述桥梁下部支撑结构上部和两个所述支撑墩体底部均紧固连接为一体,两个所述支撑墩体的顶部均与主梁(4)紧固连接为一体且二者分别位于刚性连接节点(7)的前后两侧上方;所述飘带上连接结构包括多个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的上连接结构(3),前后相邻两个所述下支撑墩(2)之间均设置有一个所述上连接结构(3),每个所述上连接结构(3)的前后两端均固定在主梁(4)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刚,刘永健,侯宁,邱洁霖,孙虎平,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