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自动降温装置的涡轮增压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576392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0 0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自动降温装置的涡轮增压器,包括压缩机,壳体,进油口,出油口,涡轮机,恒温油箱,油管,过滤器,进气口,出气口和循环泵,所述的压缩机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左侧;所述的进油口设置在壳体的中间位置的上方;所述的出油口设置在壳体中间的下方;所述的涡轮机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右方;所述的恒温油箱通过油管设置在壳体的上方;所述的过滤器设置在出油口的下方;所述的进气口设置在压缩机的左方;所述的出气口设置在涡轮机的右侧;所述的循环泵设置在过滤器的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温控器、过滤器和循环泵的设置,能实现调节润滑油的目的,有利于节省能源,有利于保护涡轮增压器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涡轮增压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自动降温装置的涡轮增压器
技术介绍
涡轮增压器在正常工作时转速高达每分钟十几万转,因此必须保证增压器的转轴和轴承得到良好润滑,同时将增压器内部大量热量通过润滑油的流动带离增压器,通常发动机正常停机时,通过发动机怠速运行3-5分钟的方式,使发动机的排气温度降低,同时将增压器的转速降低,在怠速过程中,发动机机油将增压器中间体转轴与轴承处的较多热量排出,通过整机怠速方式对增压器进行保护,但是需要怠速时间长,而且消耗能源,如果立即停机会造成涡轮的磨损。因此,专利技术一种基于自动降温装置的涡轮增压器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自动降温装置的涡轮增压器,以解决现有的设备存在功能比较单一,能源消耗过大,涡轮易磨损的问题。一种基于自动降温装置的涡轮增压器,包括压缩机,壳体,进油口,出油口,涡轮机,恒温油箱,油管,过滤器,进气口,出气口和循环泵,所述的压缩机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左侧;所述的进油口设置在壳体的中间位置的上方;所述的出油口设置在壳体中间的下方;所述的涡轮机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右方;所述的恒温油箱通过油管设置在壳体的上方;所述的过滤器设置在出油口的下方;所述的进气口设置在压缩机的左方;所述的出气口设置在涡轮机的右侧;所述的循环泵设置在过滤器的下方。所述的恒温油箱包括箱体,电源插头和温控器,所述的电源插头设置在箱体的外侧;所述的温控器设置在箱体的底部。所述的温控器具体采用型号为KSD301的双金属的突跳式温控器,可以有效控制温度。所述的过滤器包括过滤壳和过滤芯,所述的过滤壳设置在过滤芯的外部。所述的过滤芯具体采用过滤孔径为SOum均匀分布的圆形过滤芯,能有效滤除杂质。所述的循环泵具体采用最大流量为5L/min,直流电压控制,软启动具有过电流,堵转和反接保护功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本技术的一种基于自动降温装置的涡轮增压器广泛应用于涡轮增压器设备领域。同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的温控器的设置,可以起到调节的润滑油温度目的,操作方便,提高工作效率,延长使用寿命。2.本技术的过滤器的设置,有利于滤除杂质,有利于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使用寿命。3.本技术的循环泵的设置,有利于实现循环,节省成本,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恒温油箱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图中:1-压缩机,2-壳体,3-进油口,4-出油口,5-涡轮机,6-恒温油箱,61 -箱体,62-电源插头,63-温控器,7-油管,8-过滤器,81-过滤壳,82-过滤芯,9-进气口,10-出气口,11-循环泵。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自动降温装置的涡轮增压器,包括压缩机I,壳体2,进油口 3,出油口 4,涡轮机5,恒温油箱6,油管7,过滤器8,进气口 9,出气口 10和循环泵11,所述的压缩机I设置在壳体2内部的左侧;所述的进油口 3设置在壳体2的中间位置的上方;所述的出油口 4设置在壳体2中间的下方;所述的涡轮机5设置在壳体2内部的右方;所述的恒温油箱6通过油管7设置在壳体2的上方;所述的过滤器8设置在出油口 3的下方;所述的进气口 9设置在压缩机I的左方;所述的出气口 10设置在涡轮机5的右侧;所述的循环泵11设置在过滤器8的下方。所述的恒温油箱6包括箱体61,电源插头62和温控器63,所述的电源插头62设置在箱体61的外侧;所述的温控器63设置在箱体61的底部。所述的温控器63具体采用型号为KSD301的双金属的突跳式温控器,可以有效控制温度。所述的过滤器8包括过滤壳81和过滤芯82,所述的过滤壳81设置在过滤芯82的外部。所述的过滤芯82具体采用过滤孔径为SOum均匀分布的圆形过滤芯,能有效滤除杂质。所述的循环泵11具体采用最大流量为5L/min,直流电压控制,软启动具有过电流,堵转和反接保护功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本技术的一种基于自动降温装置的涡轮增压器广泛应用于涡轮增压器设备领域。同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温控器、过滤器和循环泵的设置,能实现调节润滑油的目的,有利于节省能源,有利于保护涡轮增压器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延长使用寿命。利用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基于自动降温装置的涡轮增压器,包括压缩机(1),壳体(2),进油口(3),出油口(4),涡轮机(5),恒温油箱(6),油管(7),过滤器(8),进气口(9),出气口(10)和循环泵(11),所述的压缩机⑴设置在壳体⑵内部的左侧;所述的进油口⑶设置在壳体⑵的中间位置的上方;所述的出油口⑷设置在壳体⑵中间的下方;所述的涡轮机(5)设置在壳体(2)内部的右方;所述的恒温油箱(6)通过油管(7)设置在壳体(2)的上方;所述的过滤器(8)设置在出油口(3)的下方;所述的进气口(9)设置在压缩机(I)的左方;所述的出气口(10)设置在涡轮机(5)的右侧;所述的循环泵(11)设置在过滤器⑶的下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自动降温装置的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恒温油箱(6)包括箱体(61),电源插头¢2)和温控器(63),所述的电源插头¢2)设置在箱体(61)的外侧;所述的温控器¢3)设置在箱体¢1)的底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自动降温装置的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控器(63)具体采用型号为KSD301的双金属的突跳式温控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自动降温装置的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器(8)包括过滤壳(81)和过滤芯(82),所述的过滤壳(81)设置在过滤芯(82)的外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自动降温装置的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芯(82)具体采用过滤孔径为SOum均匀分布的圆形过滤芯。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自动降温装置的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泵(11)具体采用最大流量为5L/min,直流电压控制。【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自动降温装置的涡轮增压器,包括压缩机,壳体,进油口,出油口,涡轮机,恒温油箱,油管,过滤器,进气口,出气口和循环泵,所述的压缩机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左侧;所述的进油口设置在壳体的中间位置的上方;所述的出油口设置在壳体中间的下方;所述的涡轮机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右方;所述的恒温油箱通过油管设置在壳体的上方;所述的过滤器设置在出油口的下方;所述的进气口设置在压缩机的左方;所述的出气口设置在涡轮机的右侧;所述的循环泵设置在过滤器的下方。本技术的温控器、过滤器和循环泵的设置,能实现调节润滑油的目的,有利于节省能源,有利于保护涡轮增压器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延长使用寿命。【IPC分类】F02B39-14, F02B37-00, F02B39-00【公开号】CN204386727【申请号】CN201520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自动降温装置的涡轮增压器,包括压缩机(1),壳体(2),进油口(3),出油口(4),涡轮机(5),恒温油箱(6),油管(7),过滤器(8),进气口(9),出气口(10)和循环泵(11),所述的压缩机(1)设置在壳体(2)内部的左侧;所述的进油口(3)设置在壳体(2)的中间位置的上方;所述的出油口(4)设置在壳体(2)中间的下方;所述的涡轮机(5)设置在壳体(2)内部的右方;所述的恒温油箱(6)通过油管(7)设置在壳体(2)的上方;所述的过滤器(8)设置在出油口(3)的下方;所述的进气口(9)设置在压缩机(1)的左方;所述的出气口(10)设置在涡轮机(5)的右侧;所述的循环泵(11)设置在过滤器(8)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小云韩一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科劲涡轮增压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