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高边坡生态恢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574890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0 07: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公路高边坡生态恢复系统,包括沿公路长度方向设置在公路旁的路侧边沟,排水沟和多道种植槽;排水沟位于公路的边坡上,且沿边坡倾斜面竖向设置,排水沟的顶端与路侧边沟连通,排水沟内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对进入其内的路面径流进行净化处理的填充物;多道种植槽位于公路的边坡上,且沿边坡倾斜面横向设置,多道种植槽沿排水沟长度方向依次排列,且每个种植槽的底部均与排水沟连通,种植槽的底部低于排水沟的底部。该系统很好地将公路高边坡段路面径流净化处理和高边坡生态修护结合在一起,在净化处理公路高边坡段路面径流的同时,将净化后的路面径流导入种植槽,供植物生长所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生态防护和环境污染治理
,具体涉及一种公路高边坡生态恢复系统,该系统可以用于公路高边坡路段的路面径流污染治理和边坡生态恢复。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交通行业的发展,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公路建设的热潮。公路的建设,带来了种种环境污染及潜在危险,其中路面径流含有百余种污染成分,如重金属、矿物油类、氯化物、化学需氧量(COD)、悬浮物(SS)、多环芳等。路面径流挟带大量污染物质进入地表,成为造成地表植物和受纳水体水质污染的重要因素,全国七成以上的河流湖泊和大多数公路沿线遭受了不同程度污染且污染总体上呈加重趋势。特别是几年来山区公路的大量建设,高边坡的数量不断增加,而大多高边坡失去了植物赖以生长的土壤基质,增加了坡面的不稳定性,且路面径流深入边坡后易导致植物受到污染、水土流失,甚至滑坡、塌方、泥石流等灾害事件的发生。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重视程度的提高,以及对交通安全观念的转变,对减轻公路交通造成的污染,交通建设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愿望越来越高。虽然通过学者们对公路路面径流污染的调查和研宄,开发了一些用于路面源污染防治的技术及方法,但鉴于山区公路建设特别是高边坡路段的特殊情况,目前还没有一种针对性的净化处理高边坡段路面径流的技术。传统的坡面绿化方法土工网植草或客土喷播等技术只能适用于坡度较缓凹凸性不大的边坡,而对于坡度或凹凸程度较大的边坡特别是60°以上的高边坡时,由于容易造成基质剥落,绿化效果不理想。一般性种植槽虽然解决了高陡边坡基质容易剥落的问题,但由于其接受天然雨水面积太小,只靠雨水的补给,难以长时间维持植物的生长所需,应用性不强。【技术内容】针对现在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很好地净化处理路面径流,又能解决高陡边坡生态绿化难度大的问题的公路高边坡生态恢复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公路高边坡生态恢复系统,包括沿公路长度方向设置在公路旁的路侧边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水沟和多道种植槽;所述排水沟位于公路的边坡上,且沿边坡倾斜面竖向设置,排水沟的顶端与路侧边沟连通,排水沟内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对进入其内的路面径流进行净化处理的填充物;所述多道种植槽位于公路的边坡上,且沿边坡倾斜面横向设置,多道种植槽沿排水沟长度方向依次排列,且每个种植槽的底部均与排水沟连通,种植槽的底部低于排水沟的底部。作为优化,所述种植槽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植被层、种植土壤层、砂石层、渗水土工布、支撑层和蓄水层;所述蓄水层与排水沟的底部连通。作为优化,还包括多根导管;所述导管的底端位于蓄水层内,导管的顶端位于种植土壤层内。作为优化,所述导管位于蓄水层内的部分和种植土壤层内的部分的侧面上具有多个渗水孔。作为优化,所述排水沟包括排水沟盖板、左右两个排水沟侧壁和排水沟底壁;所述排水沟底壁设置在左右两个排水沟侧壁的底部,且与左右两个排水沟侧壁围成上端开口的排水沟;所述排水沟盖板用于封住排水沟上端的开口 ;所述填充物的顶部与排水沟盖板有间距。 作为优化,所述排水沟底壁的横截面为弓形。作为优化,所述填充物从排水沟靠近路侧边沟到远离路侧边沟的方向,依次包括碎石煤渣层、混合物渗滤层和活性炭滤芯;其中,所述碎石煤渣层与混合物渗滤层之间以及混合物渗滤层与活性炭滤芯之间设有第四过滤网。作为优化,所述路侧边沟从远离排水沟到靠近排水沟的方向,包括高度依次降低的路面径流集流段、急流槽段和沉淀池段其中,所述路面径流集流段与急流槽段之间以及急流槽段与沉淀池段之间设有第一过滤网;所述排水沟的顶端与沉淀池段连通。作为优化,所述排水沟顶端的端口设有第二过滤网。作为优化,所述左右排水沟侧壁的底部具有与种植槽底部连通的通道,所述通道的端口设有第三过滤网。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提供的公路高边坡生态恢复系统,很好地将公路高边坡段路面径流净化处理和高边坡生态修护结合在一起,在净化处理公路高边坡段路面径流的同时,将净化后的路面径流导入种植槽,供植物生长所需,解决了公路高边坡,特别是倾斜坡度较大的公路高边坡植物生长困难,绿化效果不理想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公路高边坡生态恢复系统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图1 1-1处的剖面图。图3为图1 I1-1I处的剖面图。图4为图1 II1-1II处的剖面图。附图中的箭头表示水流方向。附图标记如下:1、公路;2、路侧边沟;3、排水沟;4、公路路肩;5、路侧边沟侧壁;6、第一过滤网;7、第二过滤网;8、碎石煤渣层;9、混合物渗滤层;10、活性炭滤芯;11、种植槽;12、左右种植槽侧壁;13、植被层;14、左右排水沟侧壁;15、排水沟盖板;16、第五过滤网;17、第三过滤网;18、排水沟底壁;19、边坡;20、种植土壤层;21、砂石层;22、渗水土工布;23、支撑层;24、蓄水层;25、种植槽底壁;26、导管;27、锚杆;28、第四过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左”和“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实际使用时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参见图1至图4,一种公路高边坡生态恢复系统,包括沿公路I长度方向设置在公路I旁的路侧边沟2,排水沟3和多道种植槽11。所述排水沟3位于公路的边坡19上,且沿边坡19倾斜面竖向设置,排水沟3的顶端与路侧边沟2连通,排水沟3内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对进入其内的路面径流进行净化处理的填充物,填充物通过第五过滤网16进行固定,第五过滤网中孔径应比与其相邻的填充物(以下详述)的粒径略小,防止填充物被雨水冲走。所述多道种植槽11位于公路的边坡19上,且沿边坡19倾斜面横向设置,多道种植槽11沿排水沟3长度方向依次排列,且每个种植槽11的底部均与排水沟3连通,种植槽11的底部低于排水沟3的底部,具体地排水沟3的底部比种植槽11的底部高20cm左右。所述路侧边沟2从远离排水沟3到靠近排水沟3的方向,包括高度依次降低的路面径流集流段、急流槽段和沉淀池段,其中,路面径流集流段与急流槽段之间以及急流槽段与沉淀池段之间设有第一过滤网6 ;第一过滤网6可以采用铁丝或其他材料制成,对路面径流中直径较大的杂物进行初次过滤,排水沟3的顶端与沉淀池段连通。所述多道种植槽11以并联形式设置,具体实施时,多道种植槽11相互平行,且最好与公路平行,相邻两个种植槽11的间距为4-6m,具体间距根据边坡高度和植物类型而定,种植槽沿坡面连续分布,长度不受限制,根据边坡具体情况布置,可以跟相邻的几个排水沟及种植槽连通。种植槽11以锚杆27为支撑点而修筑,锚杆的采用还能对边坡起到一定的增强稳固作用,从而为我国山区公路高边坡段的修筑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提供较好的解决方案。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公路高边坡生态恢复系统,包括沿公路(1)长度方向设置在公路(1)旁的路侧边沟(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水沟(3)和多道种植槽(11);所述排水沟(3)位于公路的边坡(19)上,且沿边坡(19)倾斜面竖向设置,排水沟(3)的顶端与路侧边沟(2)连通,排水沟(3)内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对进入其内的路面径流进行净化处理的填充物;所述多道种植槽(11)位于公路的边坡(19)上,且沿边坡(19)倾斜面横向设置,多道种植槽(11)沿排水沟(3)长度方向依次排列,且每个种植槽(11)的底部均与排水沟(3)连通,种植槽(11)的底部低于排水沟(3)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富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