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浮箱式上游控制堰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572921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0 0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浮箱式上游控制堰门装置,上游流道两侧设有浮箱室,浮箱室之间连接有转轴,转轴两端铰接于浮箱室侧壁上,堰门固定于转轴中部,浮箱室内设有浮箱,浮箱固定于转轴上;浮箱室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密封座板,密封座板的表面和两侧浮箱室侧壁表面上固定有与堰门配合密封的密封垫;浮箱室朝向水流方向的一侧侧壁上开有进水口,浮箱室背向水流方向的一侧侧壁上开有出水孔,进水口的底面不高于堰门的顶面,且进水口的进水截面大于出水孔的出水截面。通过水力自动控制水位,无需外界动力,保证堰前水位恒定;通过浮箱室的结构有效拦截漂浮和悬浮物;由于出水孔较小,当堰前水位下降时,堰门可以缓慢关闭,保证堰门工作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浮箱式上游控制堰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排水系统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双浮箱式上游控制堰门装置。
技术介绍
在市政雨水或污水管网向自然水体(江河、湖泊等)溢流的系统中,往往通过堰门控制水位高度。但堰门结构复杂,且需要动力驱动,消耗能源较多,也不方便维修。水中含有杂质和悬浮物,堰门排水时往往将杂质也排入了排水系统中。因此如何设计一种结构简单,不消耗能源,且能拦截杂质的堰门结构是目前面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双浮箱式上游控制堰门装置,该结构能很好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不消耗能源的同时,能精确控制水位,且对杂质具有很好的拦截效果。为实现此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双浮箱式上游控制堰门装置,包括设置于上游流道中的堰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流道的两侧设置有浮箱室,所述浮箱室之间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铰接于浮箱室的侧壁上,所述堰门固定于转轴的中部,所述浮箱室内设置有浮箱,所述浮箱固定于转轴上;所述浮箱室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密封座板,所述密封座板的表面和两侧的浮箱室的侧壁表面上固定有与堰门配合密封的密封垫;所述浮箱室朝向水流方向的一侧侧壁上开有进水口,所述浮箱室背向水流方向的一侧侧壁上开有出水孔,所述进水口的底面不高于堰门的顶面,且进水口的进水截面的面积大于出水孔的出水截面的面积。进一步地,所述转轴的端部穿过浮箱室一侧的侧壁,铰接于浮箱室另一侧的侧壁上。进一步地,所述浮箱室的另一侧的侧壁上固定有轴承固定板,轴承固定板上固定有轴承,所述转轴的两端设置于轴承内。进一步地,所述浮箱的顶部与转轴之间固定连接有多块浮箱固定板。进一步地,所述浮箱固定板沿浮箱的宽度方向均匀布置于浮箱的顶部。进一步地,所述堰门与转轴之间固定连接有堰门固定板。进一步地,所述堰门上布置有多组堰门固定板组件,每组堰门固定板组件包括两根成角度的堰门固定板。更进一步地,所述堰门固定板组件沿堰门的宽度方向均匀布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水力自动控制水位,无需外界动力,当堰前水位超过设定水位时,堰门可迅速开启泄洪,保证堰前的水位恒定;通过浮箱室的结构可以有效拦截漂浮和悬浮物;由于出水孔较小,因此当堰前水位下降时,堰门可以缓慢关闭,保证堰门工作的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堰门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堰门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A—A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B—B的剖视图;其中,1—堰门,2—转轴,3—浮箱室,4—浮箱,5—密封座板,6—密封垫,7—进水口,8—出水孔,9—轴承固定板,10—上游流道,11—浮箱固定板,12—堰门固定板,13—地脚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如图1—4所示的双浮箱式上游控制堰门装置,包括设置于上游流道10中的堰门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流道10的两侧设置有浮箱室3,所述浮箱室3之间连接有转轴2,所述转轴2的两端铰接于浮箱室3的侧壁上,所述堰门1固定于转轴2的中部,所述浮箱室3内设置有浮箱4,所述浮箱4固定于转轴2上;所述浮箱室3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密封座板5,所述密封座板5的表面和两侧的浮箱室3的侧壁表面上固定有与堰门1配合密封的密封垫6;所述浮箱室3朝向水流方向的一侧侧壁上开有进水口7,所述浮箱室3背向水流方向的一侧侧壁上开有出水孔8,所述进水口7的底面不高于堰门1的顶面,且进水口7的进水截面的面积大于出水孔8的出水截面的面积。通过两侧浮箱室3的结构蓄水,当浮箱4所受浮力大于堰门1的重力时,堰门1开启泄洪,水位下降后,浮箱4所受浮力减小,堰门1慢慢关闭,实现堰门1的自动开启和关闭,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有效减少了能源消耗,装置实用性高。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转轴2的端部穿过浮箱室3一侧的侧壁,铰接于浮箱室3另一侧的侧壁上。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浮箱室3的另一侧的侧壁上固定有轴承固定板9,轴承固定板9上固定有轴承,所述转轴2的两端设置于轴承内。转轴2的铰接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实用性好。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浮箱4的顶部与转轴2之间固定连接有多块浮箱固定板11。通过浮箱固定板11的结构保证浮箱4与转轴2之间的连接结构的强度,进一步加强了结构稳定性。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浮箱固定板11沿浮箱4的宽度方向均匀布置于浮箱4的顶部。通过多块浮箱固定板11的结构保证浮箱4与转轴2的连接强度,保证浮箱的受力均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堰门1与转轴2之间固定连接有堰门固定板12。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堰门1上布置有多组堰门固定板组件,每组堰门固定板组件包括两根成角度的堰门固定板12。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堰门固定板组件沿堰门1的宽度方向均匀布置。通过多组堰门固定板12的结构保证了堰门1与转轴2之间的连接强度,且堰门1的启闭力较大,保证堰门1对于水位的升高和降低的反应灵敏,能达到及时泄洪的效果和目的,进一步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本专利技术中,轴承固定板9通过地脚螺栓13固定在侧墙处,结构稳定性高,保证了转轴2的铰接结构的稳定,且对堰门1进行了密封处理。堰门1两侧设计有浮箱式结构,浮箱4和堰门1通过固定板和固定杆的结构与转轴2固定,浮箱4和堰门1均可以随着转轴2旋转。堰门1的开启和关闭由两个浮箱4控制,随着上游水位的上升,堰前水量逐渐蓄积,当水位达到设计高度时,水通过进水口7进入到两侧的浮箱室3中,当两侧的浮箱4所受的浮力大于堰门1的重力时,堰门1在浮箱4的浮力作用下迅速开启,放出堰前蓄积的水,从而达到泄洪的目的。同时浮箱室3内的水从出水孔8流出,由于出水孔8的管径很小,所以当堰前水位下降时,堰门1可以缓慢关闭复位。本专利技术可以用于大坝和蓄洪池、暴雨蓄水池/下水道蓄水区、污水处理厂、堤围区、集水池等场合,适用范围广。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双浮箱式上游控制堰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浮箱式上游控制堰门装置,包括设置于上游流道(10)中的堰门(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流道(10)的两侧设置有浮箱室(3),所述浮箱室(3)之间连接有转轴(2),所述转轴(2)的两端铰接于浮箱室(3)的侧壁上,所述堰门(1)固定于转轴(2)的中部,所述浮箱室(3)内设置有浮箱(4),所述浮箱(4)固定于转轴(2)上;所述浮箱室(3)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密封座板(5),所述密封座板(5)的表面和两侧的浮箱室(3)的侧壁表面上固定有与堰门(1)配合密封的密封垫(6);所述浮箱室(3)朝向水流方向的一侧侧壁上开有进水口(7),所述浮箱室(3)背向水流方向的一侧侧壁上开有出水孔(8),所述进水口(7)的底面不高于堰门(1)的顶面,且进水口(7)的进水截面大于出水孔(8)的出水截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浮箱式上游控制堰门装置,包括设置于上游流道(10)中的堰门(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流道(10)的两侧设置有浮箱室(3),所述浮箱室(3)之间连接有转轴(2),所述转轴(2)的两端铰接于浮箱室(3)的侧壁上,所述堰门(1)固定于转轴(2)的中部,所述浮箱室(3)内设置有浮箱(4),所述浮箱(4)固定于转轴(2)上;所述浮箱室(3)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密封座板(5),所述密封座板(5)的表面和两侧的浮箱室(3)的侧壁表面上固定有与堰门(1)配合密封的密封垫(6);所述浮箱室(3)朝向水流方向的一侧侧壁上开有进水口(7),所述浮箱室(3)背向水流方向的一侧侧壁上开有出水孔(8),所述进水口(7)的底面不高于堰门(1)的顶面,且进水口(7)的进水截面的面积大于出水孔(8)的出水截面的面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浮箱式上游控制堰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2)的端部穿过浮箱室(3)一侧的侧壁,铰接于浮箱室(3)另一侧的侧壁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习洪周超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