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童车,具备交叉配置的前后脚,其下端和前脚上端形成转动连接的推杆,成X状交叉,其上下端分别和推杆及后脚形成转动连接的交叉杆,其前后端分别和后脚上端及推杆形成转动连接的侧框架,连接童车左右侧面,规定打开状态时童车宽度方向尺寸的可弯曲的宽度方向连接构件,在童车打开状态时阻止推杆转动的推杆栓机构,设置在侧框架后端上,在童车打开状态时,阻止此交叉杆上端部向上方移动的交叉杆栓机构。(*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和童车有关,是有关一面使宽度方向的间隔变窄一面进行折叠,当处于折叠状态时,一对前轮和一对后轮位于同样高度,从而可能自然竖立的童车。目前,在市场上流行着多种多样的童车,需要者从中选取自己喜欢的或符合自己要求的童车。作为这种选择的依据会因人而异,但其中有一个条件就是“轻量”。因此可以说构造简单而轻量要作为提高童车商品价值的要素之一。对于本专利技术来说,有意义的现有技术,有在日本专利实公昭56-15100号公报上展示的童车。可以认为,在这个公报上所展示的童车,其结构简单,对实现轻量化作出了较大贡献。但是还存在必需改进之处。此童车被设计成可以折叠,然而在折叠时是使前轮和后轮相互远离那样移动。因此,在折叠状态,童车成为大致沿地面平躺。换言之,童车不能单独自立。因此这就给要携带童车,或欲要将其收藏在适当场所时等带来不便。此外,若使构成童车的骨架的构件数减少的话,会使构造变得简单。但为此必定会给安全性带来损害。故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使安全性优良,又能实现构造简单而轻量,且在折叠时能单独自然竖立的童车。本专利技术是使宽度方向间隔变窄的同时进行折叠,在折叠状态下使一对前轮和一对后轮位于同一高度,从而有可能自立的童车,它具备以下的部份。a.在其下端部分别具有前轮的一对前脚,b.在其下端部分别具有后轮,且和上述前脚成交叉地配置,且通过销轴使此交叉部份可能回转而连接成的一对后脚。c.其下端部分别和上述前脚的上端部可能回转地相连接着的一对推杆。d.成X状交叉的一对交叉杆,其上端部和上述一对推杆回转可能地相连接,其下端部和上述一对后脚回转可能地相连接。e.其前端和上述后脚的上端部回转可能地相连接,其后端部和上述推杆回转可能地相连接的一对侧框构件。f.宽度方向连接部件,该部件被设计成可以弯曲,使分别由上述各前脚、各后脚、各推杆以及各侧框部件构成的该童车的左右各侧面间相连接,并限定该童车在打开状态时的宽度方向尺寸。g在该童车处于打开状态时,阻止相对上述前脚的上述推杆转动的推杆栓机构。h.交叉杆栓机件,它被设置在上述侧框部件的后端部上,当该童车处于打开状态时,使和上述一对交叉杆的上端接触,阻止此交叉杆上端向上方移动。本专利技术,由于构成童车的骨架构件数少,因此其构造简单而轻量。用推杆栓机构和交叉杆栓机构的作用坚固地保持童车的打开状态。也就是推杆栓机构禁止相对前脚的推杆转动,交叉杆栓机构使一对交叉杆的交叉角度固定。当欲要使童车折叠时,首先使推杆栓机构的锁解除,使一对侧框部件的后端部和推杆可转动地相连接,还把交叉杆栓机构设置在此侧框构件的后端部上。因此,若进行使推杆朝前方回转操作,也使交叉栓机构的锁解除。这样,就使童车在使其宽度方向的间隔逐步变窄的同时进行折叠。此外,前轮和后轮相互朝接近方向移动。而且,当童车处于折叠状态时,后轮和前轮大致位于相同高度,使该童车可以自立。再次使童车固定在打开状态的场合,只要使利用推杆栓机构的锁动作,而阻止相对前脚的推杆回转就可以。在此状态中,通过使交叉杆栓机构和一对交叉杆的上端相接触,阻止交叉杆的上端部向上方移动,而使此交叉杆的交叉角度固定下来。如以上所述那样,若采用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童车,则使童车固定在打开状态的操作,以及解除该固定状态的操作都非常简单。此外,一对侧框构件是沿童车座位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延伸开来。因此若设计成利用此侧框构件来安装侧板的话,则能防止从童车侧方来的风的侵入的同时,安全上也较好。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童车在折叠状态时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适用于图1所示童车的推杆栓机构12的侧剖面图。图4是表示使滑动构件13从图3所示状态向下方移动后的状态的图。图5是图3和图4所示滑动构件13的侧视图。图6是滑动构件13的俯视图。图7是滑动构件13的侧剖面图。图8是图3和图4所示推杆套28的侧视图。图9是推杆套28的正视图。图10是推杆套28的俯视图。图11是滑动构件13和前脚2的连接部份的侧剖面图。图12是推杆套28和推杆7的连接部份的侧剖面图。图13是表示推杆7的下端部和滑动构件13的导向壁26相接触状态的图。图14是从童车的后方看和一对交叉杆8,9相连系的机构的图。图15是表示和侧框部件11的后端部相连系部份的结构的侧视图。图16是图15所示连接件36的俯视图。图17是从童车后方看图15所示结构的图。图18是从上方看交叉杆9和后脚4的连接部份构造的图,就是沿图14的Ⅷ-Ⅷ线的剖面图。图19是从童车的侧面看图18所示部份的图。图2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图21是从童车的正面看和图20所示童车的前脚连接构件56相连系的部份的构造图。图22是表示应用在图20所示童车上的斜靠调整机构的图。实施例图1和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左视图。图1是表示童车的打开状态,图2表示其折叠状态。图1和图2是表示童车的左侧面,然而其右侧面的形态表现出和图1与图2所示左侧面的形状大致对称。图示的童车具备一对前脚2,在前脚的下端部具有前轮1;一对后脚,在后脚的下端部具有后轮3,且和前脚2呈交叉配置,在交叉部份通过销轴5形成转动连接;一对推杆7,其下端部和前脚2的上端部通过销轴6形成转动连接;一对成X状交叉的交叉杆8,9,其上端部和一对推杆7形成转动连接,其下端和一对后脚4形成转动连接;一对侧框架构件11,其前端部通过销轴10和后脚4上端形成转动连接,其后端部和推杆7形成转动连接;把童车的左右各侧面间连接起来的宽度向连接构件;推杆栓机构12,它在图1所示童车的打开状态时,禁止推杆7的相对前脚2的转动;以及交叉杆栓机构,它在童车处于打开状态时,阻止发生交叉杆8,9的上端部向上方的移动。宽度方向的连接构件被设计成可以弯曲,用来规定童车处于打开状态时的宽度尺寸。交叉杆栓机构被设置在侧框架构件11的后端部上,然而在图1和图2中没有表示清楚。将在后面说明此交叉杆栓机构。图3和图4表示了为阻止推杆7相对前脚2转动用的推杆机构12的侧剖面图。图示的推杆栓机构12具备滑动构件13,弹簧14,相互嵌合的接合凸部15和接合凹部16,17,以及接合壁18。图5至图7用来单独表示图3所示的滑动构件13,此外,图11表示了滑动构件13和前脚2的连接部份的侧剖面图。参照这些图,滑动构件13被设计成使其能在前脚2的上端部上面沿其长度方向在相对位于上方的第一位置和相对位于下方的第二位置之间滑动。具体地进行说明,T谇敖2的上端的内部,通过销轴19固定安装着弹簧室20。在此弹簧室20和前脚2上贯穿设置着沿上下方向的长孔21。使销轴22配置成插在此长孔21,使滑动构件13固定安装在此销轴22上。图5和图7所示的贯穿孔23就是为使销轴22插进去而设置。这样,滑动构件13能以和销轴22在长孔21内移动的范围大致相同的量沿上下方向滑动。如图11所示,在前脚2的内部,在销轴22上固定安装着弹簧支承构件24。此弹簧支承构件24被安置在弹簧室20内。在弹簧室20的底壁和弹簧支承部件24之间配置弹簧25。此弹簧25使弹簧支承构件24具有经常要向上方移动的能力。也就是弹簧25使滑动构件13具有要向相对位于上方的第一位置复归的能力。参照图5至图7,滑动构件13具有沿着插进该滑动构件13内的前脚2延伸形成的柱状部份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童车,该童车能在逐步缩短其宽度方向的间隔下进行折叠,在折叠状态,使一对前轮和一对后轮位于相同高度,从而能自然竖立,它包括:在其下端部分别具有前轮的一对前脚,在其下端部分别具有后轮,且和上述前脚交叉配置,其交叉部份通过销轴形成转动 连接的一对后脚,一对推杆,公别使其下端部和上述前脚的上端部形成转动连接,一对呈X字母状交叉的交叉杆,其上端部和上述一对推杆形成转动连接,其下端部和上述一对后脚形成转动连接,一对侧框架构件,分别使其前端部和上述后脚的上端部形成转动 连接,使其后端部和上述推杆形成转动连接,被设计成能弯曲的宽度方向连接构件,它把由上述各前脚,各后脚,各推杆和各侧框架构件分别构成的该童车左右各侧面间进行连接,并对该童车在打开状态时的宽度方向尺寸进行规定,在该童车处于被打开状态时,能 阻止相对上述前脚的上述推杆转动的推杆栓机构,设置在上述侧框架构件的后端部上的交叉杆栓机构,它在该童车处于被打开状态时,和上述一对交叉杆的上端部相接触,从而阻止交叉杆的上端部向上方的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西健造,
申请(专利权)人:阿普丽佳葛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