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沥青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571117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0 0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沥青及其制备方法。电缆沥青由下述质量配比的组分制成:石油沥青98~194;添加剂10~60;改性剂3~7;聚合物2~5;橡胶粉2~10。其制备方法如下:1)在改性剂的作用下,石油沥青和添加剂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的石油沥青;2)将氧化的石油沥青、聚合物和橡胶粉混合,经搅拌发育,即得到电缆沥青。本发明专利技术电缆沥青中不含固体颗粒沉降物,性能好;其25℃针入度(0.1mm)在60左右,在相同的软化点下针入度更大,在保证高温性能的前提下,裹附性能更好;其低温冷弯在-10℃下合格,低温性能较好,能在低温环境下保持其性能;在200℃热储后,其软化点与针入度基本保持不变,保证了连续高温环境下,使用的安全性;用于输电电缆的最外层,起到防腐和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石油化工加工

技术介绍
电缆沥青作为一种特种沥青,其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许多厂家为了应付市场需 求,经常将软硬两种沥青调和代用,造成市场上电缆沥青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传统的电缆沥 青产品生产工艺是采用催化氧化工艺进行制备的,沥青的催化氧化工艺早在本世纪30年 代就已诞生,它的技术关键是催化剂的选择。三氯化铁是第一个见之于报道的催化剂,不 久,五氧化二磷作为沥青空气氧化催化剂也被采用。之后,已有近百种催化剂被报道,这里 面比较著名的有:氯化铝、氯化锌、溴酸、氯化亚铁、苯磺酸、金属氧化物、碳酸钠、碳酸氢钠、 硫化铜和硼酸等等.其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是三氧化铁、五氧化二磷等。经过多家电缆 沥青适用商反馈,采用以上催化氧化工艺制备的国产电缆沥青在在一段时间以后沥青熔化 炉中会出现难以清除的沉淀物,对电缆沥青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目前,需要改进以上电缆 沥青的缺陷,但制备的电缆沥青仍符合SH/T0001-1990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本专利技术电缆沥青中不会残留固 体沉淀物,并且其针入度(25°C,0. 1mm)在60左右(SH/T0001-1990标准在35以上),在相 同的软化点下本专利技术电缆沥青的针入度更大,说明本专利技术电缆沥青在保证高温性能的前提 下,裹附性能更好。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缆沥青,由下述质量配比的组分制成: 石油沥青98~194 ; 添加剂10~60 ; 改性剂3~7; 聚合物2~5 ; 橡胶粉2~10。 本专利技术电缆沥青可由下述质量配比的组分制成: 石油沥青98~194,具体可为100 ; 添加剂45~50,具体可为40、45或50 ; 改性剂4. 5~5,具体可为4. 5或5 ; 聚合物2. 5~3,具体可为2. 5、3或3.5 ; 橡胶粉2~10,具体可为5。 上述的电缆沥青,所述石油沥青的针入度可为90~1101/10mm,具体可为 901/10mm;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石油沥青指的是由原油经常减压蒸馏或残余物经氧化及调合而制 得。 所述添加剂可为减四线馏出油,所述添加剂使所述电缆沥青的组分分布更为合 理,使本专利技术电缆沥青的常规性指标与未添加所述添加剂的电缆沥青相比,在相同针入度 时,其软化点更高、低温性能更好。 上述的电缆沥青,所述改性剂可为无机酸。 上述的电缆沥青,所述无机酸可为多聚磷酸或磷酸,所述多聚磷酸中P2〇5含量大 于80%,所述多聚磷酸的分子量为330~340。 上述的电缆沥青,所述聚合物可为星型共聚物和线型嵌段共聚物的混合物; 所述星型共聚物和所述线型嵌段共聚物的质量比可为1 :1. 5~3,具体可为1 : 1. 5、1 :2. 5 或 1 :1. 5 ~2. 5〇上述的电缆沥青,所述星型共聚物的结构式可为式I, (AB) nX式I 所述线型嵌段共聚物的结构式可为式II, ABA式II 式I和式II中,A可为聚苯乙烯链,B可为聚丁二烯链,n为3或4,X为偶联剂残 基,其中偶联剂为三氯硅烷或四氯硅烷; 所述星型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可为20~25万,所述线型嵌段共聚物的重均分子 量可为8~25万,所述线型嵌段共聚物中A/B的嵌段重量比为1 :2~4,具体可为31 :69。 上述的电缆沥青,所述橡胶粉的粒径可为40~80目,具体可为60目。 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橡胶粉指的是废旧轮胎加工而成的橡胶粉末。 本专利技术电缆沥青,具体可由下述质量配比的组分制成:1〇〇质量份的石油沥青,45 质量份的添加剂,4. 5质量份的改性剂,2. 5质量份的聚合物,5质量份的橡胶粉;也可由下 述质量配比的组分制成:1〇〇质量份的石油沥青,40质量份的添加剂,5质量份的改性剂, 3. 5质量份的聚合物,5质量份的橡胶粉;或者可由下述质量配比的组分制成:100质量份的 石油沥青,50质量份的添加剂,5质量份的改性剂,3质量份的聚合物,5质量份的橡胶粉。 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的电缆沥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所述改性剂的 作用下,所述石油沥青和所述添加剂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的石油沥青; 2)将所述氧化的石油沥青、所述聚合物和所述橡胶粉混合,经搅拌发育,即得到所 述电缆沥青。 上述的制备方法,步骤2)中还包括将所述氧化的石油沥青和所述聚合物搅拌并 剪切的步骤; 本专利技术中采用剪切机进行所述剪切lh,所述剪切机的转速可为3000~5000RPM, 具体可为3500RPM。 上述的电缆沥青,步骤1)中,所述氧化反应的条件为: 温度可为190~220 °C,具体可为194~205 °C,通风氧化的时间可为3~5h,具体可为4h, 通风量可为 1 ~3L?mirT1 ?kg-1;具体可为 2L?minh?kg' 步骤2)中,所述发育的条件为: 温度可为160~200 °C,具体可为190°C 时间可为3~8h,具体可为4h。 本专利技术制备的电缆沥青:软化点在85~100°C之间,针入度(0.lmm,25°C)不小于 50,闪点(开口,°C)不低于260°C,垂度(70°C,mm)不大于60,冷弯(_10°C)合格,粘附 率(0°C,% )不小于95,热储后软化点升高(°C)不大于15。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专利技术生产的电缆沥青,在熔化炉里融化时不会产生固体沉积物,使熔化炉里 不会出现难以清除的沉淀物,制备的电缆沥青中不含固体颗粒沉降物,电缆沥青制备的电 缆性能好。 (2)本专利技术制备的电缆沥青与现有技术制备的电缆沥青相比,25 °C针入度 (0. 1mm)在60左右(SH/T0001-1990标准在35以上),在相同的软化点下本专利技术电缆沥青 的针入度更大,说明本专利技术电缆沥青在保证高温性能的前提下,裹附性能更好,易于施工。 (3)本专利技术电缆沥青低温冷弯在-10°C下合格,低温性能较好,保证在冬季等低温 环境下保持其性能。 (4)本专利技术电缆沥青在200°C热储后,其软化点与针入度基本保持不变,保证了夏 季连续高温环境下,使用的安全性。 (5)本专利技术电缆沥青用于输电电缆的最外层,起到防腐和保护作用,使输电电缆更 安全。【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制备的电缆沥青用于电缆保护层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下述实施例中LG线型SBS(结构式为ABA型,A/B嵌段重量比为31 :69,重均分子 量可为8~25万)及411星型SBS(结构式为(AB)nX型,重均分子量可为20~25万)均 购于韩国LG化学公司。 下述实施例中多聚磷酸中P205含量大于80%,其分子量为330~340。 实施例1、电缆沥青的制备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缆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沥青由下述质量配比的组分制成:石油沥青98~194;添加剂10~60;改性剂3~7;聚合物2~5;橡胶粉2~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萌李福起权栋甘为民车金良李虎陈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气开发利用公司中海油青岛重质油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