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过电缆油管接箍,其两端分别连接上油管和下油管,过电缆油管接箍在其外侧壁沿轴向开设有贯通的供电缆穿过的穿槽,过电缆油管接箍的外侧壁上在穿槽的两侧分别枢接有盖片和压片,穿槽位于盖片的转动半径内,在盖片盖合于穿槽的状态下,压片卡接在盖片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过电缆油管接箍可防止电缆与套管摩擦、碰撞,能有效保护电缆,安装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接箍,尤其是一种能保护电缆且能快速安装的过电缆油管接箍。
技术介绍
井下生产或测试时,需要从井口到井下连接电缆,特别是当电缆需要和管柱同时起下时,为避免电缆与套管摩擦和碰撞,经常会使用过电缆接箍,将电缆和油管相固定。为了使接箍和电缆可靠固定,需要使用保护装置压住电缆,并使用安装工具将保护装置和接箍连接在一起,因此需要反复使用螺丝刀或扳手等安装工具进行固定和拆卸,操作复杂,费时费力,效率低,且易丢失零件,为现场工作增加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过电缆油管接箍,以将电缆固定于接箍上,防止电缆与套管摩擦碰撞,无需采用安装工具,徒手即可快速将电缆固定于接箍上。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过电缆油管接箍,其两端分别连接上油管和下油管,其中,所述过电缆油管接箍在其外侧壁沿轴向开设有贯通的供电缆穿过的穿槽,所述过电缆油管接箍的外侧壁上在所述穿槽的两侧分别枢接有盖片和压片,所述盖片能覆盖所述穿槽,在所述盖片盖合于所述穿槽的状态下,所述压片卡接在所述盖片外侧。如上所述的过电缆油管接箍,其中,所述盖片通过盖片轴与所述过电缆油管接箍的外侧壁相枢接,所述盖片与所述盖片轴相枢接的一端为盖片枢接端,所述盖片的另一端为盖片自由端;所述压片通过压片轴与所述过电缆油管接箍的外侧壁相枢接,所述压片与所述压片轴相枢接的一端为压片枢接端,所述压片的另一端为压片自由端。如上所述的过电缆油管接箍,其中,所述压片的内侧设有自锁部,所述压片通过所述自锁部卡接在所述盖片外侧。如上所述的过电缆油管接箍,其中,所述自锁部为凸棱,所述凸棱位于所述压片枢接端的内侧,在所述压片盖合于所述盖片外侧的状态下,所述凸棱抵靠所述盖片自由端对其定位。如上所述的过电缆油管接箍,其中,所述穿槽的两侧分别设有盖片凹槽和压片凹槽,所述盖片凹槽和所述压片凹槽均与所述穿槽相连通,所述盖片轴连接在所述盖片凹槽内,所述压片轴连接在所述压片凹槽内。如上所述的过电缆油管接箍,其中,所述压片凹槽内设有供容置所述压片轴的压片轴孔,所述压片轴孔为横向长孔,所述压片轴能在所述压片轴孔内滑动。如上所述的过电缆油管接箍,其中,在所述盖片盖合并压紧所述穿槽的状态下,所述盖片自由端位于所述压片轴孔的内侧,所述压片轴位于所述压片轴孔内靠近所述盖片轴的一端,所述凸棱压紧所述盖片自由端。如上所述的过电缆油管接箍,其中,所述压片轴与所述盖片轴的水平连线、以及所述压片轴与所述凸棱的顶点的连线,分别位于所述压片轴与所述过电缆油管接箍的中心轴的水平连线的两侧。如上所述的过电缆油管接箍,其中,所述自锁部为设置在所述压片自由端内侧的卡钩,所述盖片的外侧对应所述卡钩设有卡槽,在所述压片盖合于所述盖片外侧的状态下,所述卡钩卡接于所述卡槽内。如上所述的过电缆油管接箍,其中,所述电缆与所述盖片之间填充有弹性橡胶层。本技术的过电缆油管接箍的特点和优点是:1、本技术的过电缆油管接箍外侧壁上设置有穿槽、盖片和压片,电缆穿过穿槽,并由盖片覆盖,压片卡接于盖片外侧,使得电缆可与管柱同时起下,并能防止电缆与套管摩擦碰撞,有效保护电缆;另外,可在压片的内侧设置自锁部,无需使用安装工具即可锁紧盖片,将接箍和电缆可靠固定,徒手即可完成安装,安装方便快捷。2、本技术的过电缆油管接箍结构简单,便于拆装,整体无可掉落部件,安全可A+-.与巨O【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过电缆油管接箍安装于油管管柱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过电缆油管接箍第一个实施例的自锁状态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过电缆油管接箍第一个实施例的打开状态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过电缆油管接箍第二个实施例的自锁状态的剖视图。主要元件标号说明:I 过电缆油管接箍11 穿槽12 盖片121盖片凹槽122盖片轴123卡槽124 凸部13 压片131压片凹槽132压片轴133凸棱134压片轴孔135卡钩2 上油管3 下油管4 电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过电缆油管接箍1,其两端分别连接上油管2和下油管3,例如分别通过螺纹相连接,其中,过电缆油管接箍I在其外侧壁沿轴向开设有贯通的供电缆4穿过的穿槽11,以防止电缆与套管摩擦或碰撞,过电缆油管接箍I的外侧壁上还枢接有盖片12和压片13,盖片12和压片13例如为弯弧形状,盖片12和压片13相面对地分别枢接在穿槽11的两侧,盖片在横向能覆盖穿槽11,即穿槽位于盖片12的转动半径内,或者说穿槽11右侧边(靠近压片枢接点的侧边)和盖片12与过电缆油管接箍I的枢接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盖片12的长度,以使得盖片12能在接箍的圆周方向覆盖电缆4,在盖片12盖合于穿槽11的状态下,压片13卡接在盖片12外侧,以将盖片定位,固定、保护电缆,防止电缆窜出穿槽外。其中,盖片12通过盖片轴121与过电缆油管接箍I的外侧壁相枢接,盖片12与盖片轴121相枢接的一端为盖片枢接端,盖片12的另一端为盖片自由端;压片13通过压片轴131与过电缆油管接箍I的外侧壁相枢接,压片13与压片轴131相枢接的一端为压片枢接端,压片13的另一端为压片自由端,盖片轴121和压片轴131均与过电缆油管接箍I的轴向相平行。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压片13的内侧(压片盖合后贴靠盖片12的一侧)设有自锁部,压片13通过自锁部卡接在盖片12外侧,即压片13在转动至贴靠盖片12时,其内侧的自锁部便自动卡接盖片12,将盖片12定位,防止盖片12自动打开,徒手即可快速完成安装,无需安装工具便可锁紧盖片12。优选地,穿槽11在压片13的转动半径内,或者说穿槽11左侧边(靠近盖片枢接点的侧边)与压片轴132之间的距离,小于压片13的长度,压片13的长度足以使其覆盖穿槽11,以便于设置自锁部,并且便于压片与盖片稳固地卡接在一起。如图2、图3所示,在一个可行的技术方案中,自锁部为凸棱133,凸棱133位于压片枢接端的内侧(压片盖合后贴靠盖片12的一侧),在压片13盖合于盖片12外侧的状态下,凸棱133抵靠盖片自由端对其定位。优选地,穿槽11的两侧分别设有盖片凹槽121和压片凹槽131,盖片凹槽121和压片凹槽131均与穿槽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过电缆油管接箍,其两端分别连接上油管和下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电缆油管接箍在其外侧壁沿轴向开设有贯通的供电缆穿过的穿槽,所述过电缆油管接箍的外侧壁上在所述穿槽的两侧分别枢接有盖片和压片,所述盖片能覆盖所述穿槽,在所述盖片盖合于所述穿槽的状态下,所述压片卡接在所述盖片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超,刘祥,余训兵,王健骁,刘丹,景士琨,袁天瑜,王奇,韩东,乔沐,岳鹏飞,何金宝,李洪军,黄丽,封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