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昆虫人工饲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黑水虻幼虫自动分离收集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壳体、分离仓和收集仓,分离仓位于壳体上部,分离仓的仓体顶端开放,与外界连通,仓体顶端水平向外延伸至壳体外,仓体沉入壳体内;收集仓位于分离仓下方的壳体内,收集仓顶端开放,与壳体内部连通,收集仓侧壁与壳体之间设有水平滑道,并可向外抽离;分离仓的仓体具有至少一个倾斜的侧壁,分离仓仓体顶端延伸部分设有周向凹槽,凹槽内设有收集口,收集口直接与壳体内部连通;壳体底部内置有重量检测装置,重量检测装置的称重面与收集仓底面相贴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幼虫蛹化迁移的特性,将预蛹分离后收集并计数,便于后期分装和蛹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昆虫人工饲养
,特别涉及一种黑水虻幼虫自动分离收集器。
技术介绍
黑水虻作为一种新兴的资源昆虫,其在分解转化有机垃圾,减少环境污染,缓解人畜争粮的矛盾,实现畜牧业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该类昆虫繁殖迅速,生物量大,食性广泛、吸收转化率高,容易管理、饲养成本低,动物适口性好等特点,已经被人类进行资源化利用,成为与蝇蛆、黄粉虫、大麦虫等齐名的资源昆虫,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近年来,人们已开始着手于黑水虻规模化人工养殖的研宄,特别是幼虫的人工养殖。在大规模人工养殖过程中,将食物残渣、粪便与预蛹分离已成为幼虫养殖向成虫养殖转变的必需环节。而通过人工分离工作量较大,工作效率低,且不易计数。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人工分离预蛹工作量大、效率低、不易计数等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黑水虻幼虫自动分离收集器,利用幼虫蛹化迀移的特性,将预蛹分离后收集并计数,便于后期分装和蛹化。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种黑水蛇幼虫自动分离收集器,包括壳体、分离仓和收集仓,分离仓位于壳体上部,分离仓的仓体顶端开放,与外界连通,仓体顶端水平向外延伸至壳体外,仓体沉入壳体内;收集仓位于分离仓下方的壳体内,收集仓顶端开放,与壳体内部连通,收集仓侧壁与壳体之间设有水平滑道,并可向外抽离;分离仓的仓体具有至少一个倾斜的侧壁,分离仓仓体顶端延伸部分设有周向凹槽,凹槽内设有收集口,收集口直接与壳体内部连通;壳体底部内置有重量检测装置,重量检测装置的称重面与收集仓底面相贴合。进一步的,分离仓倾斜的侧壁其倾斜角度为40°?50°。进一步的,分离仓的仓体为倒置的锥体或台体。进一步的,收集口均匀分布在分离仓顶端的周向凹槽内。进一步的,分离仓可分离地设置在壳体上部。进一步的,收集仓内预置有垫料。进一步的,收集口向壳体内部延伸设有传送通道,传送通道与铅锤方向具有一个夹角。进一步的,重量检测装置还设有临界报警器。进一步的,壳体内壁铺设有电热丝。本技术通过具有倾斜侧壁的分离仓实现预蛹的分离,经由收集口和收集仓实现预蛹的收集,内置的重量检测装置能够实时检测收集仓的重量,便于对预蛹的计数;收集仓内的垫料一方面能够创造适宜的蛹化环境,同时也能配合传送通道对预蛹的掉落提供缓冲。另外,临街报警器能够根据预设的重量值提示更换已饱和的收集仓,保持合理的预蛹密度;壳体内壁的电热丝能够保持收集器内部适宜的温度环境,有利于预蛹的蛹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分离仓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1:壳体;2:分离仓;3:收集仓;4:凹槽;5:收集口 ;6:重量检测装置;7:传送通道;8:报警器;9:显示屏;10:键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提供一种黑水虻幼虫自动分离收集器,包括壳体1、分离仓2和收集仓3。分离仓2用于预蛹与食物残渣、粪便的分离,收集仓3用于预蛹的收集。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分离仓2位于壳体I上部,分离仓2的仓体顶端开放,与外界连通,仓体顶端水平向外延伸至壳体I外,仓体沉入壳体I内。将待分离的预蛹混合物从分离仓2的顶端放入分离仓2的仓体内进行分离,分离完成将分离仓2内清理后重新加入预蛹混合物。收集仓3位于分离仓2下方的壳体I内,收集仓3顶端开放,与壳体I内部连通,收集仓3侧壁与壳体I之间设有水平滑道,并可向外抽离。收集仓3在壳体I内可抽离设置,可以随时根据预蛹的收集数量,在保持适宜密度的前提下,定量更换收集仓3,便于预蛹的计数和后期成虫饲养的密度控制。分离仓2的仓体具有至少一个倾斜的侧壁,分离仓2仓体顶端延伸部分设有周向凹槽4,凹槽4内设有收集口 5,收集口 5直接与壳体I内部连通。经由分离仓2仓体倾斜侧壁爬至仓体顶端后落入顶端的周向凹槽4中,然后延凹槽4爬行至收集口 5的预蛹可以直接落在壳体I内的收集仓3。壳体I底部内置有重量检测装置6,重量检测装置6的称重面与收集仓3底面相贴合,可实现对收集仓3重量的检测,进而实现对收集仓3内预蛹数量的控制。当预蛹数量达到饱和时,即收集仓3的重量达到预设值,可进行收集仓3的更换,满足后期羽化成虫的密度控制。在更多情况下,黑水虻幼虫蛹化之后就不再进行羽化,转而直接进行深加工,或作为饲料,或进行生物材料的提取。因此,对预蛹的数量控制也可直接用于预蛹的分装和运输。所用分离仓2倾斜的侧壁其倾斜角度为40°?50°。预蛹在蛹化之前会离开现有的生长环境,选择干燥、温暖、清洁、光照强度弱的地方进行蛹化。基于此,预蛹通常会延斜坡爬行寻找适宜的蛹化地点。将分离仓2的侧壁倾斜设置,满足了预蛹蛹化前的生理习性,也便于预蛹的收集。侧壁的倾角控制在45°较为合适,可以满足预蛹蛹化前的生理需求,也考虑到预蛹的爬行能力,保证其能够爬至分离仓2顶端的收集口 5。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分离仓2的仓体优选为倒置的锥体或台体,包括圆锥、圆台、棱锥、棱台。锥体或台体的仓体结构能够最大限度地提供斜面供预蛹爬行,提高收集器的分离效率。另外,由于分离仓2的仓体沉入壳体I内,下方即为收集仓3,倒置的锥体或台体结构能够给分离仓2下方的收集仓3创造更大的空间,便于自收集口 5落下的预蛹活动,使得收集仓3内的预蛹相对均匀分布。当然,为了提高分离仓2内容纳的待分离预蛹混合物,分离仓2的仓体也可以采用柱体、球体或其他结构。图2为本技术中分离仓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分离仓2顶端的收集口 5均匀分布在周向凹槽4内。预蛹通过分离仓2仓体四周的斜面爬行至顶端,落入周向凹槽4中,由于收集口 5在凹槽4内均匀分布,凹槽4内的预蛹可随机从任一收集口 5掉落至收集仓3中,提高预蛹的收集效率,避免因收集口 5数量过少或过度集中而导致预蛹在凹槽4内滞留拥堵。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分离仓2可分离地设置在壳体I上部,即分离仓2可随时从壳体I上取下,便于分离仓2的清理和更换。同时,在一个实施例中,收集仓3内预置有垫料,可以采用木肩、麦麸、粉碎的干草或其混合物,也可以是其他类似蓬松、富含大量纤维的物质,用于改善收集仓3内的湿度。收集仓3内适量的垫料一方面能够创造干燥、洁净的蛹化环境,并能提供一定的压力,便于其蛹化。在收集仓3容量一定的前提下,也能维持一定密度的预蛹数量。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收集口 5向壳体I内部延伸设有传送通道7,该传送通道7可以采用滑道、坡道等。所用的传送通道7与铅锤方向具有一个夹角,该夹角可以始终保持不变,也可以伴随传送通道7的延伸逐渐增大,形成一条平滑的曲线。该传送通道7延伸至收集仓3垫料上方终止,可以缓冲预蛹从收集口 5下落的速度,也能保证预蛹均能落在收集仓3内。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为了能更好地控制收集仓3内预蛹的密度,黑水虻幼虫自动分离收集器中的重量检测装置6还设有临界报警器8。在具体实施例中,临界报警器8可以采用蜂鸣器或报警指示灯等形式。临界报警器8可以通过继电器与重量检测装置6的控制中心连接,重量检测装置6内置的传感器向控制中心发送实时监测的重量值。初始使用时设定报警的临界值,当收集仓3的重量达到临界值时,重量检测装置6的控制中心通过继电器开启临界报警器8,提醒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黑水虻幼虫自动分离收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分离仓和收集仓,所述分离仓位于壳体上部,分离仓的仓体顶端开放,与外界连通,仓体顶端水平向外延伸至壳体外,仓体沉入壳体内;所述收集仓位于分离仓下方的壳体内,收集仓顶端开放,与壳体内部连通,收集仓侧壁与壳体之间设有水平滑道,并可向外抽离;所述分离仓的仓体具有至少一个倾斜的侧壁,分离仓仓体顶端延伸部分设有周向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收集口,所述收集口直接与壳体内部连通;所述壳体底部内置有重量检测装置,所述重量检测装置的称重面与收集仓底面相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铮,武宏量,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洁姆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