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伟德专利>正文

婴儿车靠背单手操作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6748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婴儿车靠背单手操作机构,其包括由左、右靠背管、左、右扁铁和左、右交叉扁铁组成可折合的四连杆靠背;由作用有调整扭簧的左、右分段器、左、右分段销及左、右靠背管、左、右后脚管、左、右座架管、左、右支撑件组成可折合的四连杆分段装置;由左、右交叉扁铁、固定座、复位弹簧、按键、传动杆、旋转件等组成的靠背角度调节单手操作机构等构成。该机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需增加成本,使用者不必弯腰操作,且调节过程顺畅,不发生卡住现象,也避免了手指夹伤危险,解决了目前婴儿车在考虑成本的基础上大部分只能靠双手调节的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婴儿车靠背角度调节的单手操作机构。
技术介绍
婴儿车是为婴儿坐、卧提供休闲的专用设备,为了给孩子创造更舒适的成长环境,靠背调节就是为了满足婴儿由坐姿到卧姿状态从110°~170°的角度调节需要而设计的。目前中低档婴儿车在考虑成本的基础上大多采用双手操作的靠背调节机构,它由安装在婴儿车上的后脚管、座架管、靠背管、相互铰接的扁铁和交叉扁铁、实现角度调节的分段器和分段销等组成可折合的四连杆靠背和四连杆分段装置构成。其调节方式是依靠两手同时揿压作用于左、右两边分段器,致使左、右两边分段器上的分段齿脱离分段销达到实现分段调节目的,但靠双手调节存在有不少缺陷,首先,双手操作很感不便,且操作部位位置又较低,大人往往要弯腰操作;其次,双手操作必须同步动作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当靠背的前、后摆动受相邻零件间的阻力影响而摆动不顺畅时,就无法再依靠手来帮助;第三,操作过程中易使手指夹住在分段器和后脚管之间,构件还易勾住衣服;第四,美观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使操作更方便、靠背倾斜或竖起摆动顺畅、避免夹住手指的婴儿车靠背单手操作机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达到一种婴儿车靠背单手操作机构,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左、右后脚管、左、右座架管、左、右靠背管,由左、右靠背管、左、右扁铁、左、右交叉扁铁组成可折合的四连杆靠背;作用有调整扭簧的左、右分段器、左、右分段销及左、右靠背管、左、右后脚管、左、右座架管、左、右支撑件组成可折合的四连杆分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对左、右交叉扁铁交叉穿插在机构对称中心的固定座通槽中与固定座铰接在交叉点,并在固定座通槽内左、右摆动,所设的传动杆穿插在固定座中心的杆孔中沿该杆孔上、下滑移,传动杆顶端连接按键,底端与左、右旋转件铰接相连,而左、右旋转件的另一端分别与左、右支撑件铰接,端部分别抵靠在左、右分段器的悬臂端下侧;固定座内还设有使按键复位的弹簧。所述的左、右分段器由左、右分段连接件和固定其上的左、右分段铁片组成,左、右分段铁片上设有左、右分段齿,该左、右分段齿开口朝下的齿槽与固定在左、右靠背管上的左、右分段销卡合实现角度调节分段。所述的左、右分段销位于左、右分段齿内的内端部设有防脱落的左、右垫圈。所述的传动杆截面呈扁铁状,相应固定座的杆孔和按键的连接孔与其形状相配。所述的左、右座架管上设有吻合铆固的左、右铁片,左、右靠背管下端与该左、右铁片铰接相连。所述的固定座中的复位弹簧座于固定座弹簧孔内,底部由固定塞挡住,顶部由两边对称的角尺形弯肩限止,露出长方形窗口。所述的按键上固定有向下延伸的可插入固定座长方形窗口使弹簧压缩储能的顶杆。所述的按键顶面设有防滑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应用了四连杆靠背和四连杆分段装置,采用靠背上的交叉扁铁作为单手操作部件的依托,通过对按键施加作用力带动传动杆和旋转件的杠杆连动机构,作用于分段器,实现分段器上的分段齿与分段销脱离达到靠背角度调节目的,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需增加成本,使用者不必弯腰站立就可操作,且调节顺畅,不会发生卡住现象,也避免了手指被夹伤的危险,解决了目前婴儿车在考虑成本的基础上大部分只能靠双手调节的难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分段器正视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图4为分段器立体图。图5为按键、固定座等局部正视结构图(按键的顶杆刚接触弹簧状态)。图6为图5的A-A剖视图(按键的顶杆刚接触弹簧状态)。图7为按键正视图。图8为图7的B-B剖视图。图9为按键立体图。图10为固定座正视图。图11为图10的C-C剖视图。图12为固定座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上述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再作进一步说明。婴儿车靠背单手操作机构,该操作机构设置在婴儿车靠背后面,以靠背上的交叉扁铁作为单手操作部件的依托,由对称设置的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参见图1,由左、右靠背管1、左、右扁铁2、左、右交叉扁铁8组成可折合的四连杆靠背,左、右靠背管与左、右扁铁一端铰接,左、右扁铁的另一端与左、右交叉扁铁铰接,即左扁铁与右交叉扁铁铰接,右扁铁与左交叉扁铁铰接。第二部分参见图1~4,由实现靠背角度调节的左、右分段器15、左、右分段销13、左、右靠背管1、左、右后脚管16、左、右座架管18铰接组成可折合的四连杆分段装置,四连杆分段装置的左、右靠背管1下部固定有左、右支撑件12,左、右支撑件也是交叉扁铁下端的铰接点,左、右分段销13固定在左、右支撑件上方。左、右靠背管的下端与左、右铁片19铰接,该左、右铁片吻合铆固在左、右座架管18中部,左、右座架管端部与左、右后脚管16铆接铰接。实现靠背角度调节的左、右分段器15一端用长铆钉铆接铰接在左、右后脚管16上,其上作用有调整扭簧17,调整扭簧一脚嵌设在左、右分段器上,另一脚嵌设在左、右后脚管上,左、右分段器的另一端呈悬臂状。左、右分段器15由互相固定的左、右分段连接件21和左、右分段铁片20组成,左、右分段连接件上设有连体管23,管内安装铰接铆钉,调整扭簧17套装其上。左、右分段铁片20上设有左、右分段齿22,左、右分段齿的3个开口朝下的齿槽与固定在左、右靠背管上的位于左、右支撑件上方的左、右分段销13构成靠背角度调节,形成婴儿由坐姿状态调节到卧姿状态的110°~170°的角度调节范围。为了避免左、右分段销在左、右分段铁片的齿槽内滑出脱开,在左、右分段销的内端部焊固有呈肩状的左、右垫圈14。第三部分参见图1、图5~12,是婴儿车靠背角度调节的单手操作机构,即在机构对称中心设置截面呈扁铁状的传动杆10,传动杆穿插在固定座5中心形状相配的杆孔27中,沿该杆孔上、下滑移,其顶端与按键3还有按键上的长方形顶杆24通过固定销4三者固定一体,按键顶面设有防滑筋25。固定座5除了设有供传动杆穿插的杆孔外,还有交叉扁铁8穿插的通槽26,并与固定座5铰接在交叉点,使交叉扁铁可在固定座通槽内左、右摆动,固定座内设有使按键复位的弹簧7,弹簧从底部弹簧孔置入后,由底部的固定塞9挡住,顶部由连体的两边对称的角尺形弯肩28限止,顶中部仅露出长方形窗口29,供按键上的长方形顶杆24顶推实现按键复位,固定塞9亦利用固定销7并与左、右交叉扁铁8和固定座5铰接相连一体。传动杆10底端与对称的左、右旋转件11铰接,左、右旋转件同时又与左、右支撑件12形成铰接支点,并向外延伸成略有上跷状,分别抵靠在左、右分段器15悬臂端的下侧凹部,以便抬起分段器解除分段销与分段器分段齿的卡合而进行靠背角度调节。上述文中所述的铰接连接均由铰接铆钉销铆合而成。本专利技术靠背单手操作是利用传动力的作用带动其它机构的连动作用,使靠背左、右分段器15上的分段齿22脱离左、右分段销13的卡合定位作用,其具体操作过程为先对按键3施加外力,通过传动杆10传动力的作用带动左、右旋转件11,使左、右旋转件绕铰接支点转动通过杠杆力作用于左、右分段器15底端,使左、右分段器上的分段齿22能够克服调整扭簧17的作用,将分段器绕其铰接铆钉销为支点向上抬起,达到左、右分段器上的分段齿脱离左、右分段销13的约束,即可任意调节其需要的靠背档位。当使用者达到调节所需的靠背档位后,其装置在失去外力的作用下各构件通过调整扭簧17和按键复位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婴儿车靠背单手操作机构,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左、右后脚管(16)、左、右座架管(18)、左、右靠背管(1),由左、右靠背管(1)、左、右扁铁(2)、左、右交叉扁铁(8)组成可折合的四连杆靠背;作用有调整扭簧(17)的左、右分段器(15)、左、右分段销(13)及左、右靠背管(1)、左、右后脚管(16)、左、右座架管(18)、左、右支撑件(12)组成可折合的四连杆分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对左、右交叉扁铁(8)交叉穿插在机构对称中心的固定座(5)通槽(26)中与固定座铰接在交叉点,并在固定座通槽内左、右摆动,所设的传动杆(10)穿插在固定座(5)中心的杆孔(27)中沿该杆孔上、下滑移,传动杆(10)顶端连接按键(3),底端与左、右旋转件(11)铰接相连,而左、右旋转件的另一端分别与左、右支撑件(12)铰接,端部分别抵靠在左、右分段器(15)的悬臂端下侧;固定座(5)内还设有使按键(3)复位的弹簧(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伟德孟胜军于秀兵
申请(专利权)人:叶伟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