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拨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63145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05 0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拨叉,包括第一拨叉臂、第二拨叉臂、拨叉轴及拨叉手柄座,第一拨叉臂和第二拨叉臂成镜面对称连接,以形成一圆拱形的叉口,拨叉轴过度连接于叉口的顶部且垂直与第一拨叉臂和第二拨叉臂,第一拨叉臂和第二拨叉臂上均包括拨片、连接臂和加强板,拨片通过连接臂连接于拨叉轴,在拨片两侧分别设置多个凸台,多个凸台之间成阶梯状地连接,且多个凸台由外向内面积依次增大,加强板连接于与叉口相背的连接臂上,连接臂的宽度小于拨片的宽度,拨叉手柄座的底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95°±0.5°,拨叉手柄座的顶部与铅垂面的夹角为70°±0.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很好地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拨叉容易脱档和不好上档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动车变速
,更具体地来说,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换挡的新型拨叉
技术介绍
拨叉是用来推动变速器齿轮,改变齿轮位置的工具,通过将齿轮改变位置来改变齿比,以达到变速的目的。变速器的齿轮都是装载主轴和副轴上,通过拨叉来推动它们前进或者后退,就可以改变齿比。因此,拨叉的工艺或者尺寸的不同,也就会有不同的变速效果,简单地来说,拨叉的结构与变速器的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现有的拨叉,有的是通过在拨叉臂上设置套筒,通过套筒与主轴或者副轴的配合来实现齿轮位置的移动,不过这种结构使得套筒和主轴和副轴之间的摩擦增大,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脱档或者不容易挂上档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拨叉,用于解决现有拨叉结构在使用时间久了以后,会出现脱档或者不容易挂上档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拨叉,包括第一拨叉臂、第二拨叉臂、拨叉轴及拨叉手柄座,所述第一拨叉臂和第二拨叉臂成镜面对称设置连接,并在所述第一拨叉臂和第二拨叉臂之间形成一圆拱形的叉口,且所述拨叉轴过度连接于所述叉口的顶部且垂直与所述第一拨叉臂和第二拨叉臂,其中,所述拨叉手柄座一端垂直连接于所述拨叉轴,所述拨叉手柄座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手柄,且所述拨叉手柄座的底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95° ±0.5°,所述拨叉手柄座的顶部与铅垂面的夹角为70° ±0.5° ;所述第一拨叉臂和第二拨叉臂上均包括拨片、连接臂和加强板,所述拨片通过所述连接臂连接于所述拨叉轴,在所述拨片两侧分别设置多个凸台,所述多个凸台之间成阶梯状地连接,且所述多个凸台由外向内面积依次增大,所述加强板连接于与所述叉口相背的所述连接臂上,所述连接臂的宽度小于拨片的宽度。如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对拨叉的叉臂以及拨叉手柄座进行改进,很好地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拨叉容易脱档和不好上档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例中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型拨叉的主视图。图2显示为图1中沿E-E方向的剖视结构图。图3显示为图2中沿I部分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新型拨叉中拨片的侧面剖视图。附图标号说明101第一拨叉臂102第二拨叉臂103拨叉轴104拨叉手柄座105 叉口201 拨片202连接臂203加强板204,204,凸台401 第一凸台402 第二凸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请结合图1和图2,图1示出了本技术一种新型拨叉的主视图,图2示出了图1中沿E-E方向的剖视结构图,如图1和2所示,所述新型拨叉包括第一拨叉臂101、第二拨叉臂102、拨叉轴103及拨叉手柄座104,所述第一拨叉臂101和第二拨叉臂102成镜面对称设置连接,并在所述第一拨叉臂101和第二拨叉臂102之间形成一圆拱形的叉口 105,且所述拨叉轴103过度连接于所述叉口 105的顶部且垂直与所述第一拨叉臂101和第二拨叉臂102,所述拨叉手柄座104垂直连接于所述拨叉轴103,其中,所述第一拨叉臂101和第二拨叉臂102上均包括拨片201、连接臂202和加强板203,所述拨片201通过所述连接臂202连接于所述拨叉轴103,且所述拨片201两侧均设有一凸台204,所述加强板203连接于与所述叉口 105相背的所述连接臂202上,所述连接臂202的宽度小于所述拨片201的宽度。通过上述方案,利用拨片201来与主轴或者副轴上的配合工位来时相齿轮的移动,同时在拨片201两侧上增加凸台204来减少换挡时的撞击摩擦,从而避免了因为使用时间久了以后出现退档或者不容易挂上档的问题。具体地,再结合图3,图3为图2中沿I部分的放大图,如图所示,所述加强板203的底部的宽度与所述拨片201的宽度相等,所述加强板203的顶部宽度为所述拨片201宽度的两倍,且所述加强板203的纵剖面形状为直角三角形。具体地,所述拨片201与两侧的凸台204为倒角过度连接,且所述凸台204与所述拨片201之间的倒角为15°。在这种角度下,所述凸台204的厚度及其抗撞击面是最理想的,因为如果倒角角度过大,这相应的凸台204的厚度也将更大,那么这不仅耗费的材料越多,而且,也会增加挂档的负重感。实施例二,见图4,示出了本技术一种新型拨叉中拨片201的侧面剖视图,与上述实施例一所不同的,本实施中不采用倒角的结果,而是,采用在所述拨片201两侧分别设置多个凸台204’,所述多个凸台204’之间成阶梯状地连接,且所述多个凸台204’由外向内面积依次增大。除此之外,本实施例二中的拨叉结构与实施例一种的相同。应当理解,本实施例中的新型拨叉机构可以与实施例一中的新型拨叉结构的特征进行组合优化。较有地,采用在所述拨片201两侧依次设置两个凸台204’为最优,其中所述凸台204’包括第一凸台401和第二凸台402,所述第一凸台401连接所述拨片201,所述第二凸台402连接于所述第一凸台401,且所述第一凸台401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凸台402的面积。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实施本技术,本实施例给出所述拨叉手柄座104的较优尺寸设计:所述拨片201的高度为30±lmm,所述拨片201的宽度为14±lmm。利用实施例二中的方案,可以通过多个凸台204’来缓冲换挡时的撞击力,从而避免了因为使用时间久了以后出现退档或者不容易挂上档的情况。实施例三另外,本技术中还通过改善拨叉手柄座104的位置设置及结构来进一步改善拨叉的磨损情况,因为现有的拨叉手柄座104—般设置在所述叉口 105的底部,通过倒结构来实现换挡,也有通过设置在拨叉轴103上来进行换挡的,不过其位置水平垂直于拨叉轴103的结构,从而使得在换挡时,会向其中一个拨叉臂(第一拨叉臂101或第二拨叉臂102)形成张力,从而导致拨片201与主轴或副轴的摩擦受力增加,加速了磨损的进度。再参见图1,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三中所提供的新型拨叉包括:第一拨叉臂101、第二拨叉臂102、拨叉轴103及拨叉手柄座104,所述第一拨叉臂101和第二拨叉臂102成镜面对称设置连接,并在所述第一拨叉臂101和第二拨叉臂102之间形成一圆拱形的叉口 105,且所述拨叉轴103过度连接于所述叉口 105的顶部且垂直与所述第一拨叉臂101和第二拨叉臂102,其中,所述拨叉手柄座104—端垂直连接于所述拨叉轴103,所述拨叉手柄座104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手柄,且所述拨叉手柄座104的底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95° ±0.5°,所述拨叉手柄座104的顶部与铅垂面的夹角为70° ±0.5°。具体地,所述第一拨叉臂101和第二拨叉臂102上均包括拨片201、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拨叉,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拨叉臂、第二拨叉臂、拨叉轴及拨叉手柄座,所述第一拨叉臂和第二拨叉臂成镜面对称设置连接,并在所述第一拨叉臂和第二拨叉臂之间形成一圆拱形的叉口,且所述拨叉轴过度连接于所述叉口的顶部且垂直与所述第一拨叉臂和第二拨叉臂,其中,所述拨叉手柄座一端垂直连接于所述拨叉轴,所述拨叉手柄座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手柄,且所述拨叉手柄座的底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95°±0.5°,所述拨叉手柄座的顶部与铅垂面的夹角为70°±0.5°;所述第一拨叉臂和第二拨叉臂上均包括拨片、连接臂和加强板,所述拨片通过所述连接臂连接于所述拨叉轴,在所述拨片两侧分别设置多个凸台,所述多个凸台之间成阶梯状地连接,且所述多个凸台由外向内面积依次增大,所述加强板连接于与所述叉口相背的所述连接臂上,所述连接臂的宽度小于所述拨片的宽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金昊张长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金鑫滤清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