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机船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61441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05 0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插秧机船板,船板本体为由顶壁、底壁、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和右侧壁围成的且通过吹塑成型而成的中空体,成型过程中底壁上多处下凸成多条间隔设置的下凸起,所述下凸起向后延伸出船板本体后形成多条间隔设置并与后侧壁连为一体的中空的前伸凸柱;所述前伸凸柱和下凸起连续成一体构成前端呈锥状的起垄器。所述左侧壁和右侧壁的上边缘均向外凸伸然后向下弯折从而形成弧状的挡泥板。上述结构的船板具有重量轻、刚性好强度高、水中浮力大和前行阻力小的优点,能带来节约能源和资源,以及降低使用成本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插秧机的船板,具体涉及一种插秧机的塑料船板。
技术介绍
目前,插秧机的船板是由玻璃钢或钢板制成的。玻璃钢船板通过在玻璃丝上面刷环氧树脂、多层粘接在一起而成的实心结构;玻璃钢船板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一是重量大,强度低,不耐冲击和易变形,使用过程中,易起层和破裂;二是实心结构的玻璃钢船板浮力小,在水中直接接触泥浆面,前行阻力大,耗能多;三是其泥浆聚垄装置为截面呈拱形的条形铁件,多件条形铁件通过螺栓相间隔的固定在玻璃钢船板的底面上,条形铁件长时间在水中工作易变形和腐烂,需要经常更换,使用成本大大增加;四是玻璃钢制品回收难度大,不但浪费资源,而且易造成环境污染。钢板制成的船板,重量大耗能多,易腐蚀,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强度高、浮力大和使用成本低的插秧机船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如下结构的插秧机船板,其结构特点在于船板本体为由顶壁、底壁、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和右侧壁围成的且通过吹塑成型而成的中空体,成型过程中底壁上多处下凸成多条间隔设置的下凸起,所述下凸起向后延伸出船板本体后形成多条间隔设置并与后侧壁连为一体的中空的前伸凸柱;所述前伸凸柱和下凸起连续成一体构成前端呈锥状的起垄器。所述左侧壁和右侧壁的上边缘均向外凸伸然后向下弯折从而形成弧状的挡泥板。所述底壁的面积小于顶壁的面积,从而使前侧壁、左侧壁和右侧壁均呈倾斜状设置;前侧壁、左侧壁和右侧壁与底壁的连接以及左侧壁、右侧壁与前侧壁的连接均为平滑连接。所述顶壁的上表面多处局部下沉从而形成多个顶靠在底壁上的中空的支撑筋。所述前伸凸柱的底壁和顶壁之间设有加强筋,该加强筋为由前伸凸柱的底壁局部上凹而形成的顶靠在前伸凸柱的顶壁上的中空凸柱,或者该加强筋为由前伸凸柱的顶壁局部下沉而形成的顶靠在前伸凸柱的底壁上的中空凸柱。所述前伸凸柱中,最外侧的两条前伸凸柱均短于二者之间的其它前伸凸柱。所述最外侧的两条前伸凸柱之间的其它前伸凸柱的底壁和顶壁之间设有加强筋,该加强筋为由前伸凸柱的底壁局部上凹而形成的顶靠在前伸凸柱的顶壁上的中空凸柱,或者该加强筋为由前伸凸柱的顶壁局部下沉而形成的顶靠在前伸凸柱的底壁上的中空凸柱。所述顶壁的上表面上设有多条防滑凸筋。所述前侧壁短于后侧壁。上述结构的插秧机船板,船板主体为中空的塑料体,重量轻、浮力大,前行阻力小,动力消耗低,耐腐蚀,使用寿命长,可回收利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结构形式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后视图;图3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图4是沿图1中B-B线的剖面图;图5是本技术另一种结构形式的示意图;图6是图5的后视图;图7是图5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以图1在图纸上的方向确定前后左右和上下位置,图纸的上方为前、下方为后、左侧为左、右侧为右;垂直进入图纸的方向为下,垂直离开图纸的方向为上。一种结构形式的插秧机船板,如图1和图2所示,其船板本体由顶壁1、底壁2、前侧壁3、后侧壁4、左侧壁5和右侧壁6构成的具有内腔7的中空结构,船板本体通过塑料吹塑工艺加工而成。底壁2上多处下成多条间隔设置的下凸起8,多条下凸起8向后延伸超出后侧壁4后形成多条间隔设置的且与后侧壁4连为一体的中空的前伸凸柱9。所述前伸凸柱9和下凸起8连续成一体构成前端呈锥状的起垄器,起垄器的前端远离底壁2的上边缘设置。底壁2的面积小于顶壁I的面积,从而使前侧壁3、左侧壁5和右侧壁6均呈倾斜状设置;前侧壁3、左侧壁5和右侧壁6与底壁的连接以及左侧壁5、右侧壁6与前侧壁3的连接均为采用弧面过渡的平滑连接。这样可以有效减小船板的前行阻力。进一步的是,将前侧壁设计成短于后侧壁,可更有效减小船板的前行阻力。为了防止操作人员在船板本体上打滑,所述顶壁I上表面设有多条防滑凸筋10。如图3所示,船板本体的内腔7中设有连接顶壁I和底壁2的多条支撑筋11,支撑筋11是这样形成的:所述顶壁的上表面多处局部下沉从而形成多个顶靠在底壁上的中空凸柱,该中空凸柱即为支撑筋11;或者底壁下表面多处局部上凹从而形成多个顶靠在顶壁上的中空凸柱,该中空凸柱即为所述支撑筋11。如图4所示,所述前伸凸柱9的底壁和顶壁之间设有加强筋12,该加强筋12为由前伸凸柱9的底壁局部上凹而形成的顶靠在前伸凸柱的顶壁上的中空凸柱,或者该加强筋12为由前伸凸柱9的顶壁局部下沉而形成的顶靠在前伸凸柱9的底壁上的中空凸柱。当然,部分前伸凸柱9内的加强筋12可以由其顶壁局部下沉形成,另一部分前伸凸柱9内的加强筋12可以由其底壁局部上凹形成。多条前伸凸柱9中,将最外侧的两条前伸凸柱设计为均短于二者之间的其它前伸凸柱,这样可以减少壅泥外流影响起垄。由于最外侧的两条前伸凸柱短,可以不在其内设加强筋12,只在其它较长的前伸凸柱内设加强筋12。另一种结构形式的插秧机船板,如图5、图6和图7所示,是在上述第一种插秧机船板的基础上做出的改进,其基本结构与上述的插秧机船板的结构基本相同,包括上述的插秧机船板的所有特征;不同之处在于船板本体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上边缘均向外凸伸然后向下弯折从而形成弧状的两块挡泥板13,挡泥板13可以防止壅泥外流影响起垄。上述支撑筋11和加强筋12的数量,可根据船板大小及承载能力的大小依设计要求而确定;前伸凸柱9的数量可根据设计而定,相邻两前伸凸柱9间的间距可根据插秧要求进行设计。本技术采用吹塑工艺制成,在上述结构描述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很容易设计出吹塑模,并利用吹塑机进行生产制作,具体制作工艺不再赘述。【主权项】1.一种插秧机船板,其特征在于船板本体为由顶壁、底壁、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和右侧壁围成的且通过吹塑成型而成的中空体,成型过程中底壁上多处局部下凸成多条间隔设置的下凸起,所述下凸起向后延伸出船板本体后形成多条间隔设置并与后侧壁连为一体的中空的前伸凸柱;所述前伸凸柱和下凸起连续成一体构成前端呈锥状的起垄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秧机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壁和右侧壁的上边缘均向外凸伸然后向下弯折从而形成弧状的挡泥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秧机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的面积小于顶壁的面积,从而使前侧壁、左侧壁和右侧壁均呈倾斜状设置;前侧壁、左侧壁和右侧壁与底壁的连接以及左侧壁、右侧壁与前侧壁的连接均为平滑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秧机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的上表面多处局部下沉从而形成多个顶靠在底壁上的中空的支撑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秧机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伸凸柱的底壁和顶壁之间设有加强筋,该加强筋为由前伸凸柱的底壁局部上凹而形成的顶靠在前伸凸柱的顶壁上的中空凸柱,或者该加强筋为由前伸凸柱的顶壁局部下沉而形成的顶靠在前伸凸柱的底壁上的中空凸柱。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秧机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伸凸柱中,最外侧的两条前伸凸柱均短于二者之间的其它前伸凸柱。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秧机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外侧的两条前伸凸柱之间的其它前伸凸柱的底壁和顶壁之间设有加强筋,该加强筋为由前伸凸柱的底壁局部上凹而形成的顶靠在前伸凸柱的顶壁上的中空凸柱,或者该加强筋为由前伸凸柱的顶壁局部下沉而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秧机船板,其特征在于船板本体为由顶壁、底壁、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和右侧壁围成的且通过吹塑成型而成的中空体,成型过程中底壁上多处局部下凸成多条间隔设置的下凸起,所述下凸起向后延伸出船板本体后形成多条间隔设置并与后侧壁连为一体的中空的前伸凸柱;所述前伸凸柱和下凸起连续成一体构成前端呈锥状的起垄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光福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欣达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