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卡板簧支架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61055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05 0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重卡板簧支架总成,包括板簧支架主体,还包括位于所述板簧支架主体和板簧之间的减震板,所述减震板与所述板簧支架主体固连,且所述减震板与所述板簧支架主体之间设置有减震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重卡板簧支架总成通过减震板和减震腔的设置,将自板簧传递过来的震动分散、减弱,可有效减少板簧和板簧支架总成之间的滑动摩擦,从而降低了重卡板簧支架总成的磨损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重卡悬架系统,特别涉及一种重卡板簧支架总成
技术介绍
重卡是重型卡车的简称,其载重量大,工况较为恶劣,因此重卡的悬架系统将承受更大的冲击力。现有的重卡悬架系统的板簧通过板簧支架安装在车架上,常见的板簧支架可分为铰接式板簧支架和滑板式板簧支架两种,其中滑板式板簧支架起到承载板簧,防止板簧变形的作用。由于车辆在行程过程中板簧不停的震动,板簧与滑板式板簧支架的接触点在行驶过程中不停地发生变化,两者之间存在相对运动,而且为防止板簧磨损及控制成本,板簧的硬度及耐磨性比板簧支架高,因此板簧和板簧支架之间长时间的重载滑动摩擦极易造成板簧支架的磨损,甚至导致板簧支架的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降低板簧支架磨损的重卡板費支架总成。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重卡板簧支架总成包括板簧支架主体,还包括位于所述板簧支架主体和板簧之间的减震板,所述减震板与所述板簧支架主体固连,且所述减震板与所述板簧支架主体之间设置有减震腔。优选地,所述减震板与所述板簧支架主体螺栓连接,所述减震板上设置有腰形的第一安装孔,所述板簧支架主体上设置有圆形的第二安装孔。优选地,所述减震板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三板与所述板簧支架主体固连;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的连接处与所述板簧支架主体构成左减震腔,所述第三板和所述第二板的连接处与所述板簧支架主体构成右减震腔。更优选地,所述左减震腔和所述右减震腔对称设置。优选地,所述减震板的硬度为HRC28-34。本技术提供的重卡板簧支架总成通过减震板和减震腔的设置,将自板簧传递过来的震动分散、减弱,可有效减少板簧和板簧支架总成之间的滑动摩擦,从而降低了重卡板簧支架总成的磨损程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重卡板簧支架总成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重卡板簧支架总成实施例的爆炸图。图中标示如下:板簧支架主体-1,第二安装孔-1 I,减震板_2,第一安装孔-21,第一板-22,第二板-23,第三板-24,螺栓-3,左减震腔-4,右减震腔-5。【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重卡板簧支架总成,包括板簧支架主体1,还包括位于所述板簧支架主体I和板簧之间的减震板2,这样,重卡板簧支架总成为双层结构,所述减震板2与所述板簧支架主体I固连,且所述减震板2与所述板簧支架主体I之间设置有减震腔,上述固连可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等方式实现,上述减震腔的形状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在实际应用中,板簧与减震板2相接触,当行驶过程中板簧震动时,双层结构的板簧支架总成可将自板簧传递过来的震动分散、减弱,并且,减震板2与板簧支架主体I之间的减震腔能进一步地将自板簧传递过来的震动分散、减弱,起到良好的减震效果,减弱了板簧和板簧支架总成之间的相对运动,从而减少了板簧和板簧支架总成之间的滑动摩擦。本技术提供的重卡板簧支架总成通过减震板2和减震腔的设置,将自板簧传递过来的震动分散、减弱,可有效减少板簧和板簧支架总成之间的滑动摩擦,从而降低了重卡板簧支架总成的磨损程度。为了达到更好的减震效果,所述减震板2与所述板簧支架主体I螺栓连接,所述减震板2上设置有腰形的第一安装孔21,所述板簧支架主体I上设置有圆形的第二安装孔11,螺栓3自第一安装孔21和第二安装孔11中穿过,以将减震板2固定在板簧支架主体I上,这样,腰形的第一安装孔21使得减震板2在安装时与板簧支架主体I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更好地将自板簧传递过来的震动分散、减弱,同时,减震板2在受到自板簧传递过来的震动或力时,可在板簧支架主体I上有一定的运动量,从而防止减震板2局部应力集中。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减震板2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板22、第二板23和第三板24,所述第一板22和所述第三板24与所述板簧支架主体I固连,上述固连可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等方式实现;所述第一板22和所述第二板23的连接处与所述板簧支架主体I构成左减震腔4,所述第三板24和所述第二板23的连接处与所述板簧支架主体I构成右减震腔5,两个减震腔的设计有利于将自板簧传递过来的震动更均匀地分散,从而起到更好的减震效果,提高板簧支架总成的耐磨性能。优选地,所述左减震腔4和所述右减震腔5对称设置。由于减震板2的硬度影响到减震板2的使用寿命及减震效果,如果减震板2过硬,则容易磨损板簧和板簧支架主体I,减震板2自身也容易断裂,如果减震板2过软,则容易被板簧和板簧支架主体I磨损,因此,所述减震板2的硬度优选为HRC28-34,即减震板2的硬度按洛式硬度C标尺计在28-34之间。虽然本技术是结合以上实施例进行描述的,但本技术并不被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而只受所附权利要求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对其进行修改和变化,但并不离开本技术的实质构思和范围。【主权项】1.一种重卡板簧支架总成,包括板簧支架主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板簧支架主体和板簧之间的减震板,所述减震板与所述板簧支架主体固连,且所述减震板与所述板簧支架主体之间设置有减震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卡板簧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板与所述板簧支架主体螺栓连接,所述减震板上设置有腰形的第一安装孔,所述板簧支架主体上设置有圆形的第二安装孔。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重卡板簧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板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三板与所述板簧支架主体固连;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的连接处与所述板簧支架主体构成左减震腔,所述第三板和所述第二板的连接处与所述板簧支架主体构成右减震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卡板簧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减震腔和所述右减震腔对称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卡板簧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板的硬度为HRC28-34。【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重卡板簧支架总成,包括板簧支架主体,还包括位于所述板簧支架主体和板簧之间的减震板,所述减震板与所述板簧支架主体固连,且所述减震板与所述板簧支架主体之间设置有减震腔。本技术提供的重卡板簧支架总成通过减震板和减震腔的设置,将自板簧传递过来的震动分散、减弱,可有效减少板簧和板簧支架总成之间的滑动摩擦,从而降低了重卡板簧支架总成的磨损程度。【IPC分类】B60G11-10【公开号】CN204367802【申请号】CN201520012968【专利技术人】李海波, 居刚, 董金国, 高松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6月3日【申请日】2015年1月8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重卡板簧支架总成,包括板簧支架主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板簧支架主体和板簧之间的减震板,所述减震板与所述板簧支架主体固连,且所述减震板与所述板簧支架主体之间设置有减震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波居刚董金国高松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