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货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59163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04 2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折叠货架,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可折叠货架,包括底架和设置在底架两侧的侧架,所述侧架之间连接有若干置物架,所述侧架与所述底架可折叠连接,所述置物架与所述侧架可拆卸连接,所述置物架包括底层置物架和上层置物架,所述底层置物架由若干底层根置物杆构成,并与底架连接侧架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上层置物架由若干根上层置物杆构成并与侧架可拆卸连接,所述底层置物杆之间形成有供所述上层置物杆放置的容置区,所述容置区内设有防止所述上层置物杆脱离所述容置区的限位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货架不便于运输、置物架不便收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货架,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可折叠货架
技术介绍
现有的货架包括底架、两侧架和设置在两侧架之间的用于放置物品的若干置物架,这种多层的货架可以用来放置足够量的货物,在需要摆放同等数量货物的情况下,相比于单层货架其减小了占地面积。但是,这些置物架都是与侧架固定连接的,基本都是焊死在侧架上的。所以在货架的运输过程中,由于置物架无法拆卸,使得运输时货架占用空间过大,造成运输不便;其二,如果置物架能够拆卸,那么置物架就需要有地方放置,如果置物架被乱摆乱放就会导致置物架丢失或者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方便运输、置物架易收放的可折叠货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折叠货架,包括底架和设置在底架两侧的侧架,所述侧架之间连接有若干置物架,所述侧架与所述底架可折叠连接,所述置物架与所述侧架可拆卸连接,所述置物架包括底层置物架和上层置物架,所述底层置物架由若干底层根置物杆构成,并与底架连接侧架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上层置物架由若干根上层置物杆构成并与侧架可拆卸连接,所述底层置物杆之间形成有供所述上层置物杆放置的容置区,所述容置区内设有防止所述上层置物杆脱离所述容置区的限位机构。较佳的,所述底架为矩形框架,所述底架的四角处均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包括位于所述底架外侧的两侧板,所述两侧板互相垂直连接,至少一侧板的中部设有条形槽,所述侧板上端设有开口槽,所述侧架包括两支脚,所述支脚下方设有与所述条形槽卡设的第一支柱以及与所述开口槽卡设的第二支柱,所述支脚与所述连接座旋转连接。较佳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能防止上层置物杆从容置区上方脱离的限位杆,且所述限位杆设置在所述底层置物杆上方,以及并能防止上层置物杆从容置区侧方脱离的限位板,且所述限位板设置在底层置物杆侧方。较佳的,所述底架侧边设有U型槽,所述限位板滑移设置在所述U型槽内,所述限位板底部与所述U型槽底部之间连接有弹性件,所述限位板上表面与所述限位杆之间形成有可调节的间隙。较佳的,所述侧架上设有固定板,所述上层置物杆架设在所述固定板上。本技术具有下述优点:本技术这种可折叠货架,包括多层的置物架,使得在放置相同货物的情况下,货架所占用的面积更小,并且该货架可折叠使得在运输的过程中能够减小占用空间,方便运输,再者,置物架能够拆卸,并且拆卸下来后能够放置在货架自身的放置区,避免了置物架被乱摆乱放导致的置物架丢失或者损坏的问题,本技术创造了一种可折叠、方便运输、置物架易收放的可折叠货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可折叠货架的轴测图;图2为本技术可折叠货架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可折叠货架的轴测图二 ;图4为本技术可折叠货架的轴测图三;图5为本技术可折叠货架的局部剖视图。图中:1.底架;11.侧板;111.开口槽;112.条形槽;12.限位杆;13.限位板;14.U型块;141.U型槽;15.弹簧;2.侧架;21.支脚;211.第二支柱;212.第一支柱;3.底层置物杆;4.上层置物杆;5.挡板;6.固定板。【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所示,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种可折叠货架,包括底架I和设置在底架I两侧的侧架2,侧架2之间连接有若干置物架,置物架一层一层的设置在侧架2之间,使得货架的容纳量大大增加(本实施例中置物架为两层,分别是上层置物架和底层置物架)。侧架2与底架I旋转连接,置物架与侧架2可拆卸连接。底层置物架由若干根底层置物杆3构成,上层置物架由若干根上层置物杆4构成,底层置物架的置物杆之间形成有供上层置物架放置的容置区,容置区内设有防止上层置物架脱离容置区的限位机构。在本实施例中,限定任意两根底层置物杆3之间的距离等于货架上上层置物杆4直径的总和,那么,从侧架2上拆卸下来的上层置物杆4就可以卡设在任意两根底层置物杆3之间。那么任意两根底层置物杆3之间所形成的区域即为容置区,其中底层置物杆3与上层置物杆4的长度相等,其长度等于两侧架2之间的距离,并且底层置物杆3与上层置物杆4能够架设在底架I上。在本实施例中,底层置物杆3焊接在底架I上。侧架2上设有若干固定板6,上层置物杆4架设在固定板6上,所以上层置物杆4能够随时随地的从弧形板上拆卸下来,也很容易架设上去。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板6为弧形板,该固定板6也可以替换成其他形式的固定板6,比如U型板等。其中,上层置物杆4为圆柱体,弧形板的弧度与上层置物杆4的弧度正好匹配,所以弧形板能够对上层置物杆4起限位作用。或者将上层置物杆4设置成方形,那么固定板6就可以设置成三块板围成的U型固定板6 了。由于上层置物杆4的长度与两侧架2之间的距离相等,所以上层置物杆4能够很紧密的卡设在两侧架2之间。其中,底架I为矩形框架,底架I的四角处均设有连接座,连接座包括位于底架I外侧的两侧板11,其内侧能够方便侧架2旋转。两侧板11互相垂直,至少一侧板11中部设有条形槽112以及其上端设有开口槽111,另一侧板其支撑作用。侧架2包括两支脚21,支脚21下方设有与条形槽112卡设的第一支柱212以及与开口槽111卡设的第二支柱211,支脚21与连接座旋转连接。那么,该货架在打开使用状态时,第一支柱212位于条形槽112的下端,第二支柱211卡设在开口槽111内,所以能够将侧架2固定在指定位置。当需要将侧架2折叠起来时,首先将上层置物杆4从固定板6上拿下来,将上层置物杆4卡设在底层置物杆3之间的容置区。然后将支脚21往上提,使得第二支柱211脱离开口槽111,然后将侧架2翻转至底架I上方,使得侧架2架设在底架I上。考虑到上层置物杆4在底层置物杆3之间卡设的不够紧,防止其脱离,所以在底架I上还是在了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底层置物杆3上方的限位杆12和设置在底层置物杆3侧方的限位板13,限位板13与底架I活动连接。其中,底架I侧方固设有U型块14,U型块14内设置有U型槽141,限位板13滑移设置在U型槽141内,限位板13底部与U型槽141底部之间设有弹簧15,限位板13能够防止上层置物杆4从侧面脱离。限位杆12是固设在两底层置物杆3上,限位杆12能够防止上层置物杆4从上方脱离。限位板13上表面与限位杆12之间形成有可调节的间隙。在本技术中,设置在底架I两端的限位机构可以都是如上所述的限位机构,当然也可以变换形式,如图1中所示,在底架I的一端可以采用上述限位机构,在底架I的另一端可以采用L型挡板5,L型挡板5的两边能够分别限制上层置物杆4往上脱离和往侧方脱离。当上层置物杆4从侧架2上拆下来以后,将限位板13往下按压,使得限位板13上表面与限位杆12之间形成的间隙变大,然后将上层置物杆4穿过间隙,待上层置物杆4完全穿过间隙后,限位板13自动回弹,那么,上层置物杆4就可以被卡设在底层置物杆3、限位杆12以及限位板13之间了。需要将上层置物杆4拿出装配时,只需按压限位板13,使得限位板13上表面与限位杆12之间形成的间隙变大,然后取出上层置物杆4即可。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折叠货架,包括底架和设置在底架两侧的侧架,所述侧架之间连接有若干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架与所述底架可折叠连接,所述置物架与所述侧架可拆卸连接,所述置物架包括底层置物架和上层置物架,所述底层置物架由若干底层根置物杆构成,并与底架连接侧架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上层置物架由若干根上层置物杆构成并与侧架可拆卸连接,所述底层置物杆之间形成有供所述上层置物杆放置的容置区,所述容置区内设有防止所述上层置物杆脱离所述容置区的限位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旻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威林货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