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器人吸尘器,包括机器人本体,机器人本体下底部具有底壁,底壁上设有吸尘口和清洁附件装置,清洁附件装置包括用于粘接清洁布的一对刺毛条、设在底壁上的一对凹槽、能够收容在凹槽内的一对盖板,刺毛条设置在凹槽内,盖板能够转动或移动地设置在底壁上,机器人本体具有至少两个工作位置;当机器人本体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时,一对盖板分别位于相应的刺毛条的下方,刺毛条被盖板遮蔽;当机器人本体位于第二工作位置时,一对盖板分别远离相应的刺毛条,一对刺毛条均暴露在外;当盖板在底壁上转动或移动时,机器人本体在第一、二工作位置之间切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刺毛条很容易被遮蔽和露出,从而方便使用者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器人吸尘器。
技术介绍
机器人吸尘器又名扫地机或自走吸尘器,其可以通过预约定时清洁,有效保持家中的清洁度使您原本每天的工作变成一周一次,其逐步的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成为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清洁帮手。机器人吸尘器中主要的清洁模块为吸尘模块,该吸尘模块包括开设在机器人本体底部的吸尘口、设在机器人本体内部的吸尘电机以及集尘箱,机器人吸尘器通过不断在待清洁地面上移动从而将待清洁地面上的杂质吸起。为了配合机器人吸尘器的清洁效果,现有技术中还会在机器人本体的底部安装如清洁布等清洁附件对待清洁地面进行清洁。现有技术中,为了将清洁布安装在机器人本体的底部,通常要在机器人本体底部设置刺毛条。机器人吸尘器在工作时,将清洁布粘接在刺毛条下方,而后通过清洁布擦拭待清洁地面。由于大多数的刺毛条都是呈针齿状的,比较锋利,当刺毛条下部未粘接清洁布时,随着机器人本体的移动,刺毛条很刮伤待清洁地面。因此如此,现有技术中,大多数刺毛条都是可以拆卸的,需要使用时将刺毛条其直接安装在机器人本体的底部,不需要的时候将其拆卸下来;这种刺毛条与机器人本体的可分离设置方式,很容易造成使用者将刺毛条遗失,从而使得清洁布不能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机器人吸尘器。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第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机器人吸尘器,用于在待清洁地面上移动的同时从待清洁地面上去除杂质,所述机器人吸尘器包括机器人本体,所述机器人本体的下底部具有一底壁,所述的底壁上开设有一吸尘口,所述的底壁上设置有一清洁附件装置,所述的清洁附件装置包括用于粘接清洁布的一对刺毛条、设在所述底壁上的一对凹槽、能够收容在所述凹槽内的一对盖板,所述的刺毛条设置在所述的凹槽内,所述的盖板能够转动或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的底壁上,所述的机器人本体具有至少两个工作位置;当所述的机器人本体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时,一对所述的盖板分别位于相应的所述刺毛条的下方,所述的刺毛条被所述的盖板遮蔽;当所述的机器人本体位于第二工作位置时,一对所述的盖板分别远离相应的所述刺毛条,一对所述的刺毛条均暴露在外;当所述的盖板在所述的底壁上转动或移动时,所述的盖板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切换。该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各个所述的盖板均能够绕一水平转轴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的底壁上,并且一对所述的盖板沿左右方向或沿前后方向相对设置。该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当所述的机器人本体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时,一对所述的盖板同时构成能够用于夹持一次性清洁纸两个端部的夹持机构。该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凹槽由第一半槽和第二半槽构成,所述的刺毛条固定在所述第一半槽的槽底;当所述的机器人本体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的盖板收容在所述的第一半槽内;当所述的机器人本体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的盖板收容在所述的第二半槽内。 该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盖板具有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所述的第二工作面上设置有第一海绵体;当所述的机器人本体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的第一海绵体暴露在外;当所述的机器人本体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的第一工作面暴露在外。该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工作面为光滑平整面。该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底壁上固定有第二海绵体,所述的第二海绵体位于一对所述盖板的中间。该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底壁与所述的刺毛条一体注塑成型。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第二种技术方案:一种机器人吸尘器,用于在待清洁地面上移动的同时从待清洁地面上去除杂质,所述机器人吸尘器包括机器人本体,所述机器人本体的下底部具有一底壁,所述的底壁上开设有一吸尘口,所述的底壁上设置有一清洁附件装置,所述的清洁附件装置包括用于粘接清洁布的一对刺毛条、设在所述底壁上的一对凹槽、能够收容在所述凹槽内的一对盖板,所述的盖板具有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所述的刺毛条固定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工作面上,一对所述的盖板能够绕一水平转轴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的凹槽内,所述的机器人本体具有至少两个工作位置;当所述的机器人本体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盖板的第一工作面朝向所述的凹槽,所述的刺毛条被遮蔽,所述的第二工作面朝向外侧;当所述的机器人本体位于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盖板的第二工作面朝向所述的凹槽,所述的第一工作面朝向外侧,所述的刺毛条暴露在外;当所述的盖板沿相应的所述水平转轴转动时,所述的机器人本体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切换。该技术方案中,优选的,一对所述的盖板沿左右方向或沿前后方向相对设置。该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当所述的机器人本体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时,一对所述的盖板同时构成能够用于夹持一次性清洁纸两个端部的夹持机构。该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第二工作面上固定有第一海绵体。该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底壁上固定有第二海绵体,所述的第二海绵体位于一对所述盖板的中间。该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盖板与所述的刺毛条一体注塑成型。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获得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将刺毛条设置凹槽内,并且设置盖板,使得刺毛条很容易被遮蔽和露出,从而方便使用者的使用。【附图说明】附图1为实施例一的机器人吸尘器的立式示意图(俯视视角);附图2为实施例一的机器人吸尘器的立式示意图(仰视视角);附图3为实施例一的机器人本体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清洁附件装置处的简化剖视不意图;附图4为实施例一的机器人本体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清洁附件装置处的简化剖视不意图;附图5为实施例一的机器人吸尘器处于第一种工作模式下的立体示意图;附图6为实施例一的机器人吸尘器处于第一种工作模式下清洁附件装置处简化剖视示意图;附图7为实施例一的机器人吸尘器处于第二种工作模式下的立体示意图;附图8为实施例一的机器人吸尘器处于第二种工作模式下清洁附件装置处简化剖视示意图;附图9为实施例一的机器人吸尘器处于第三种工作模式下的立体示意图;附图10为实施例一的机器人吸尘器处于第三种工作模式下清洁附件装置处简化剖视示意图;附图11为实施例二的机器人吸尘器的立式示意图(仰视视角,且盖板被拆卸下来);附图12为实施例二的机器人本体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清洁附件装置处的简化剖视不意图;附图13为实施例二的机器人本体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清洁附件装置处的简化剖视不意图;其中:1、机器人本体;2、顶壁;3、底壁;4、外圆周侧壁;5、吸尘口 ;6、行进轮;7、清洁附件装置;8、凹槽;9、刺毛条;10、盖板;11、水平转轴;12、第一半槽;13、第二半槽;14、第一工作面;15、第二工作面;16、第一海绵体;17、第二海绵体;18、一次性清洁纸;19、清洁布。【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的机器人吸尘器,它具有一个能够在待清洁地面上前后移动以及转动的机器人本体I,机器人本体I具有一个由顶壁2、一个底壁3以及一个外圆周侧壁4构成的外壳体。机器人本体I上设置有用于在机器人本体I移动过程中吸走待清洁地面上的污物的吸入单元。吸入单元包括设置在机器人本体I内部的吸尘电机(图中未示出)、开设在底壁3上的吸尘口 5以及集尘盒(图中未示出)和过滤部件,含尘气流能在吸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器人吸尘器,用于在待清洁地面上移动的同时从待清洁地面上去除杂质,所述机器人吸尘器包括机器人本体,所述机器人本体的下底部具有一底壁,所述的底壁上开设有一吸尘口,所述的底壁上设置有一清洁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洁附件装置包括用于粘接清洁布的一对刺毛条、设在所述底壁上的一对凹槽、能够收容在所述凹槽内的一对盖板,所述的刺毛条设置在所述的凹槽内,所述的盖板能够转动或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的底壁上,所述的机器人本体具有至少两个工作位置;当所述的机器人本体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时,一对所述的盖板分别位于相应的所述刺毛条的下方,所述的刺毛条被所述的盖板遮蔽;当所述的机器人本体位于第二工作位置时,一对所述的盖板分别远离相应的所述刺毛条,一对所述的刺毛条均暴露在外;当所述的盖板在所述的底壁上转动或移动时,所述的机器人本体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切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卞庄,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爱普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