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的脱硫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559013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04 2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烟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简易的脱硫系统,其包括废气收集槽、第一脱硫塔、第二脱硫塔和尾气烟道,所述废气收集槽的下部设有废气进口,所述第一脱硫塔包括设置在底部的第一废液收集槽和设置在上部的碱液喷淋装置,所述第二脱硫塔包括设置在底部的第二废液收集槽和设置在上部的双氧水喷淋装置,所述尾气烟道的上部设有尾气排放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简易的脱硫系统的系统简洁高效,系统运行稳定,运行及维护成本低,可以方便的由现有的脱硫系统改进而成。系统中的碱液和双氧水可以反复利用,运行及维护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烟气净化
,具体涉及一种简易的脱硫系统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燃煤发电是我国煤炭利用的最重要途径之一,根据我国的国情,二十一世纪燃煤发电将占主导地位。在燃煤火电机组排放的众多大气污染物中,SO2以及粉尘对环境的危害较大,是要控制的主要污染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火电厂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因此有效的降低污染物排放以改善对环境的影响是我国能源领域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目前,已有的烟气脱硫技术包括湿法脱硫和干法脱硫等,其中湿法脱硫技术的运用最为广泛,湿法烟气脱硫是当今国际上85%左右大型火电厂采用的工艺流程。由于我国煤质含硫量较高,且不同煤种含硫量之间差距也较大,往往设计煤种含硫量小于实际所用煤种含硫量,这就导致了大量的脱硫吸收塔实际运行含硫量大于设计含硫量,脱硫系统脱硫效率达不到设计要求。现有的改进方法一般是修改脱硫吸收塔塔体和塔上增设喷淋层,虽然能提高脱硫效率,但是改动较大,施工成本和设备成本较高。因此,需要对现有湿法烟气脱硫装置进行改进,提高脱硫装置的脱硫效率,满足实际运行需求,降低改造安装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简易的脱硫系统。一种简易的脱硫系统,包括废气收集槽、第一脱硫塔、第二脱硫塔和尾气烟道,所述废气收集槽的下部设有废气进口,所述第一脱硫塔包括设置在底部的第一废液收集槽和设置在上部的碱液喷淋装置,所述第二脱硫塔包括设置在底部的第二废液收集槽和设置在上部的双氧水喷淋装置,所述尾气烟道的上部设有尾气排放口,其中:所述废气收集槽与所述第一脱硫塔通过带风机的第一风管连接,所述第一风管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废气收集槽的上部,所述第一风管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废液收集槽和所述碱液喷淋装置之间的中部靠下的位置;所述第一脱硫塔与所述第二脱硫塔通过第二管路连接,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碱液喷淋装置的上方,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废液收集槽和所述双氧水喷淋装置之间的中部靠下的位置;所述第二脱硫塔和所述尾气烟道通过第三管路连接,所述第三管路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双氧水喷淋装置的上方,所述第三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尾气烟道的下部。优选的,所述第一废液收集槽通过带有第一循环泵的管道连接所述碱液喷淋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二废液收集槽通过带有第二循环泵的管道连接所述双氧水喷淋装置。本技术所提供的简易的脱硫系统的系统简洁高效,系统运行稳定,运行及维护成本低,可以方便的由现有的脱硫系统改进而成。系统中的碱液和双氧水可以反复利用,运行及维护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提供的简易的脱硫系统的系统结构示意图。附图1,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废气收集槽,2、第一脱硫塔,3、第二脱硫塔,4、尾气烟道,5、第一废液收集槽,6、碱液喷淋装置,7、第一循环泵,8、第二废液收集槽,9、双氧水喷淋装置,10、第二循环泵,11、第一风管,12、第二管路,13、第三管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一种简易的脱硫系统,包括废气收集槽1、第一脱硫塔2、第二脱硫塔3和尾气烟道4。所述废气收集槽的下部设有废气进口。所述尾气烟道的上部设有尾气排放。所述第一脱硫塔包括设置在底部的第一废液收集槽5和设置在上部的碱液喷淋装置6,所述第一废液收集槽通过带有第一循环泵7的管道连接所述碱液喷淋装置。所述第二脱硫塔包括设置在底部的第二废液收集槽8和设置在上部的双氧水喷淋装置9,所述第二废液收集槽通过带有第二循环泵10的管道连接所述双氧水喷淋装置。废气收集槽的下部设置有废气进口。所述废气收集槽与所述第一脱硫塔通过带风机的第一风管连接11,所述第一风管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废气收集槽的上部,所述第一风管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废液收集槽和所述碱液喷淋装置之间的中部靠下的位置。所述第一脱硫塔与所述第二脱硫塔通过第二管路连接12,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碱液喷淋装置的上方,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废液收集槽和所述双氧水喷淋装置之间的中部靠下的位置。所述第二脱硫塔和所述尾气烟道通过第三管路连接13,所述第三管路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双氧水喷淋装置的上方,所述第三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尾气烟道的下部。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在进入到第一脱硫塔后,被喷淋的碱液进行第一次吸收。第一循环泵将过量的碱液不断抽至碱液喷淋装置中再利用,大量的二氧化硫被除去。少量为除去的二氧化硫继续进入到第二脱硫塔中,被成本较高的少量的双氧水进一步氧化除去。尾气二氧化硫含量极少,进入尾气烟道,处理后排出,且成本得到控制。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简易的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废气收集槽、第一脱硫塔、第二脱硫塔和尾气烟道,所述废气收集槽的下部设有废气进口,所述第一脱硫塔包括设置在底部的第一废液收集槽和设置在上部的碱液喷淋装置,所述第二脱硫塔包括设置在底部的第二废液收集槽和设置在上部的双氧水喷淋装置,所述尾气烟道的上部设有尾气排放口,其中: 所述废气收集槽与所述第一脱硫塔通过带风机的第一风管连接,所述第一风管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废气收集槽的上部,所述第一风管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废液收集槽和所述碱液喷淋装置之间的中部靠下的位置; 所述第一脱硫塔与所述第二脱硫塔通过第二管路连接,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碱液喷淋装置的上方,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废液收集槽和所述双氧水喷淋装置之间的中部靠下的位置; 所述第二脱硫塔和所述尾气烟道通过第三管路连接,所述第三管路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双氧水喷淋装置的上方,所述第三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尾气烟道的下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的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废液收集槽通过带有第一循环泵的管道连接所述碱液喷淋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简易的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废液收集槽通过带有第二循环泵的管道连接所述双氧水喷淋装置。【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烟气净化
,具体涉及一种简易的脱硫系统,其包括废气收集槽、第一脱硫塔、第二脱硫塔和尾气烟道,所述废气收集槽的下部设有废气进口,所述第一脱硫塔包括设置在底部的第一废液收集槽和设置在上部的碱液喷淋装置,所述第二脱硫塔包括设置在底部的第二废液收集槽和设置在上部的双氧水喷淋装置,所述尾气烟道的上部设有尾气排放口。本技术所提供的简易的脱硫系统的系统简洁高效,系统运行稳定,运行及维护成本低,可以方便的由现有的脱硫系统改进而成。系统中的碱液和双氧水可以反复利用,运行及维护成本低。【IPC分类】B01D53-50, B01D53-78【公开号】CN204365131【申请号】CN201420869850【专利技术人】赵洪贵 【申请人】武汉飞博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6月3日【申请日】2014年12月31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简易的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废气收集槽、第一脱硫塔、第二脱硫塔和尾气烟道,所述废气收集槽的下部设有废气进口,所述第一脱硫塔包括设置在底部的第一废液收集槽和设置在上部的碱液喷淋装置,所述第二脱硫塔包括设置在底部的第二废液收集槽和设置在上部的双氧水喷淋装置,所述尾气烟道的上部设有尾气排放口,其中:所述废气收集槽与所述第一脱硫塔通过带风机的第一风管连接,所述第一风管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废气收集槽的上部,所述第一风管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废液收集槽和所述碱液喷淋装置之间的中部靠下的位置;所述第一脱硫塔与所述第二脱硫塔通过第二管路连接,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碱液喷淋装置的上方,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废液收集槽和所述双氧水喷淋装置之间的中部靠下的位置;所述第二脱硫塔和所述尾气烟道通过第三管路连接,所述第三管路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双氧水喷淋装置的上方,所述第三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尾气烟道的下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洪贵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飞博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