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车与牵引车之间高度可调的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558792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04 2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挂车与牵引车之间高度可调的连接装置,包括牵引杆、高度调节器和连接方管,其特征是牵引杆的前端设置有牵引环,牵引杆后端的下折弯段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连接方管的后端与挂车连接,连接方管前端的两侧面上对称设置有齿盘底座,齿盘底座上设置有上通孔、下通孔和齿盘,高度调节器包括外板和连杆,外板的两端设置有第三通孔、第四通孔和第三齿盘,连杆的两端开设有第五通孔,两块外板相对布置,两块外板与连接方管之间用螺栓螺母通过齿盘啮合连接,并与连杆及牵引杆形成四连杆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调整方便、运行稳定、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连接装置,具体而言是挂车与牵引车之间高度可调的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挂车与牵引车之间通常采用连杆刚性连接,生产实践中,同一个挂车往往需要与不同的牵引车配套,当挂车与牵引车连接点高度不一致时,挂车将处于整体向上仰起或者整体向下倾斜的状态,对牵引车的驾驶产生影响,甚至导致翻车。另外,挂车多采用撞击式的制动方式,当挂车与牵引车存在在高度差时,不能保证挂车连杆与牵引车始终保持水平,使撞击力与液压主缸受力方向不一致,从而影响制动效果及主缸寿命。因此,设计出结构简单、调整方便、运行稳定、安全可靠的挂车与牵引车之间高度可调的连接装置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调整方便、运行稳定、安全可靠的挂车与牵引车之间高度可调的连接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挂车与牵引车之间高度可调的连接装置,包括牵引杆、高度调节器和连接方管,其特征是牵引杆的前端设置有牵引环,牵引杆后端的下折弯段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连接方管的后端与挂车连接,连接方管前端的两侧面上对称设置有第一齿盘底座和第二齿盘底座,第一齿盘底座上设置有第一上通孔和第一下通孔,第二齿盘底座上设置有第二上通孔和第二下通孔,连接方管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上通孔和第二上通孔相应的通孔,第一齿盘底座上设置有与第一上通孔同轴的第一齿盘,第二齿盘底座上设置有与第二上通孔同轴的第二齿盘,高度调节器包括外板和连杆,外板的两端开设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外板上设置有与第四通孔同轴的第三齿盘,连杆的两端开设有第五通孔,两块外板相对布置,两块外板与连接方管之间用螺栓螺母通过第四通孔、第一上通孔和第二上通孔配合以及第三齿盘分别同第一齿盘和第二齿盘啮合连接,两块外板与牵引杆之间用螺栓螺母通过第三通孔和第一通孔配合连接,连杆通过第五通孔与第二通孔配合和第五通孔与第一下通孔及第二下通孔配合分别同牵引杆和第一齿盘底座及第二齿盘底座铰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盘、第二齿盘和第三齿盘的齿数均为30齿。本技术由于采用齿盘的配合,因此能快捷调节高度,从而保证挂车与不同的牵引车连接后均处于水平状态。本技术结构简单、调整方便、运行稳定、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图2、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牵引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连接方管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左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外板结构示意图;图8为为本技术的连杆结构示意图。图中:1_牵引杆;1.1-牵引环;1.2-第一通孔;1.3-第二通孔;2_高度调节器;2.1-外板;2.1.1-第三通孔;2.1.2-第四通孔;2.1.3-第三齿盘;2.2_连杆;2.2.1-第五通孔;3_连接方管;3.1-第一齿盘底座;3.1.1-第一上通孔;3.1.2-第一下通孔;3.1.3-第一齿盘;3.2-第二齿盘底座;3.2.1-第二上通孔;3.2.2-第二下通孔;3.2.3-第二齿盘。【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该实施例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挂车与牵引车之间高度可调的连接装置,包括牵引杆1、高度调节器2和连接方管3,牵引杆I的前端设置有牵引环1.1,牵引杆I后端的下折弯段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1.3,连接方管3的后端与挂车连接,连接方管3前端的两侧面上对称设置有第一齿盘底座3.1和第二齿盘底座3.2,第一齿盘底座3.1上设置有第一上通孔3.1.1和第一下通孔3.1.2,第二齿盘底座3.2上设置有第二上通孔3.2.1和第二下通孔3.2.2,连接方管3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上通孔3.1.1和第二上通孔3.2.1相应的通孔,第一齿盘底座3.1上设置有与第一上通孔3.1.1同轴的第一齿盘3.1.3,第二齿盘底座3.2上设置有与第二上通孔3.2.1同轴的第二齿盘3.2.3,高度调节器2包括外板2.1和连杆2.2,外板2.1的两端开设有第三通孔2.1.1和第四通孔2.1.2,外板2.1上设置有与第四通孔2.1.2同轴的第三齿盘2.1.3,连杆2.2的两端开设有第五通孔2.2.1,两块外板2.1相对布置,两块外板2.1与连接方管3之间用螺栓螺母通过第四通孔2.1.2、第一上通孔3.1.1和第二上通孔3.2.1配合以及第三齿盘2.1.3分别同第一齿盘3.1.3和第二齿盘3.2.3啮合连接,两块外板2.1与牵引杆I之间用螺栓螺母通过第三通孔2.1.1和第一通孔1.2配合连接,连杆2.2通过第五通孔2.2.1与第二通孔1.3配合和第五通孔2.2.1与第一下通孔3.1.2及第二下通孔3.2.2配合分别同牵引杆I和第一齿盘底座3.1及第二齿盘底座3.2铰接。优选的实施例是: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齿盘3.1.3、第二齿盘3.2.3和第三齿盘2.1.3的齿数均为30齿。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主权项】1.挂车与牵引车之间高度可调的连接装置,包括牵引杆(1)、高度调节器(2)和连接方管(3),其特征在于:牵引杆(I)的前端设置有牵引环(1.1),牵引杆(I)后端的下折弯段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1.3),连接方管(3)的后端与挂车连接,连接方管(3)前端的两侧面上对称设置有第一齿盘底座(3.1)和第二齿盘底座(3.2),第一齿盘底座(3.1)上设置有第一上通孔(3.1.1)和第一下通孔(3.1.2),第二齿盘底座(3.2)上设置有第二上通孔(3.2.1)和第二下通孔(3.2.2),连接方管(3)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上通孔(3.1.1)和第二上通孔(3.2.1)相应的通孔,第一齿盘底座(3.1)上设置有与第一上通孔(3.1.1)同轴的第一齿盘(3.1.3),第二齿盘底座(3.2)上设置有与第二上通孔(3.2.1)同轴的第二齿盘(3.2.3),高度调节器(2)包括外板(2.1)和连杆(2.2),外板(2.1)的两端开设有第三通孔(2.1.1)和第四通孔(2.1.2),外板(2.1)上设置有与第四通孔(2.1.2)同轴的第三齿盘(2.1.3),连杆(2.2)的两端开设有第五通孔(2.2.1),两块外板(2.1)相对布置,两块外板(2.1)与连接方管(3)之间用螺栓螺母通过第四通孔(2.1.2)、第一上通孔(3.1.1)和第二上通孔(3.2.1)配合以及第三齿盘(2.1.3)分别同第一齿盘(3.1.3)和第二齿盘(3.2.3)啮合连接,两块外板(2.1)与牵引杆(I)之间用螺栓螺母通过第三通孔(2.1.1)和第一通孔(1.2)配合连接,连杆(2.2)通过第五通孔(2.2.1)与第二通孔(1.3)配合和第五通孔(2.2.1)与第一下通孔(3.1.2)及第二下通孔(3.2.2)配合分别同牵引杆(I)和第一齿盘底座(3.1)及第二齿盘底座(3.2)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车与牵引车之间高度可调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盘(3.1.3)、第二齿盘(3.2.3)和第三齿盘(2.1.3)的齿数均为30齿。【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挂车与牵引车之间高度可调的连接装置,包括牵引杆、高度调节器和连接方管,其特征是牵引杆的前端设置有牵引环,牵引杆后端的下折弯段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挂车与牵引车之间高度可调的连接装置,包括牵引杆(1)、高度调节器(2)和连接方管(3),其特征在于:牵引杆(1)的前端设置有牵引环(1.1),牵引杆(1)后端的下折弯段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1.3),连接方管(3)的后端与挂车连接,连接方管(3)前端的两侧面上对称设置有第一齿盘底座(3.1)和第二齿盘底座(3.2),第一齿盘底座(3.1)上设置有第一上通孔(3.1.1)和第一下通孔(3.1.2),第二齿盘底座(3.2)上设置有第二上通孔(3.2.1)和第二下通孔(3.2.2),连接方管(3)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上通孔(3.1.1)和第二上通孔(3.2.1)相应的通孔,第一齿盘底座(3.1)上设置有与第一上通孔(3.1.1)同轴的第一齿盘(3.1.3),第二齿盘底座(3.2)上设置有与第二上通孔(3.2.1)同轴的第二齿盘(3.2.3),高度调节器(2)包括外板(2.1)和连杆(2.2),外板(2.1)的两端开设有第三通孔(2.1.1)和第四通孔(2.1.2),外板(2.1)上设置有与第四通孔(2.1.2)同轴的第三齿盘(2.1.3),连杆(2.2)的两端开设有第五通孔(2.2.1),两块外板(2.1)相对布置,两块外板(2.1)与连接方管(3)之间用螺栓螺母通过第四通孔(2.1.2)、第一上通孔(3.1.1)和第二上通孔(3.2.1)配合以及第三齿盘(2.1.3)分别同第一齿盘(3.1.3)和第二齿盘(3.2.3)啮合连接,两块外板(2.1)与牵引杆(1)之间用螺栓螺母通过第三通孔(2.1.1)和第一通孔(1.2)配合连接,连杆(2.2)通过第五通孔(2.2.1)与第二通孔(1.3)配合和第五通孔(2.2.1)与第一下通孔(3.1.2)及第二下通孔(3.2.2)配合分别同牵引杆(1)和第一齿盘底座(3.1)及第二齿盘底座(3.2)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会涛吴昶陈慧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东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