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平开口风斗,包括前导流板(1)与后导流板(2),前导流板(1)与飞机蒙皮(4)夹角为10°~25°,长度和飞机蒙皮开口长度相当,后导流板(2)与飞机水平面夹角为10°~45°,前导流板(1)与后导流板(2)之间具有两侧壁(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于发动机舱通风冷却系统进气口的设计带来了一个技术上的飞跃,使得发动机舱通风冷却进气口全部埋于飞机蒙皮之下,消除了原冲压风斗置于飞机蒙皮之外带来的形状阻力,消除了原冲压风斗置于蒙皮之外带来的正面雷达反射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航空
,涉及一种平开口风斗。
技术介绍
在飞机设计中,发动机舱通风冷却系统若需从飞机外引入冷却空气,传统的方式是采用冲压式风斗从飞机外引冷空气进入发动机舱。冲压式风斗是一种置于飞机蒙皮之外靠来流冲压作用将冷空气引入飞机内的一种引气方式。随着现代飞机对飞行性能要求的提高尤其是对飞机雷达隐身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冲压式风斗置于飞机蒙皮之外会带来额外气动阻力,冲压风斗形状本身是管道,凸显了其正面雷达反射强的缺点。发动机舱通风冷却系统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引气形式,这种引气方式既要能满足发动机舱通风量的要求,又要能够减小或消除给飞机带来的额外气动阻力,同时减小或者消除该引气方式为飞机带来的正面雷达反射面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减小传统冲压风斗气动阻力,改善冲压风斗隐身能力弱的缺点,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上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既能消除额外气动阻力,又能消除冲压风斗隐身能力的新型平开口风斗。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平开口风斗,包括前导流板⑴与后导流板(2),前导流板(I)与飞机蒙皮(4)夹角为10°?25。,长度和飞机蒙皮开口长度相当,后导流板(2)与飞机水平面夹角为10°?45°,前导流板(I)与后导流板(2)之间具有两侧壁⑶。进一步地,上述蒙皮开口尺寸范围为沿航向:80mm?400mm,在蒙皮上垂直于航向:60mm ?200mm。进一步地,上述前导流板与飞机水平面夹角为15°?18°。进一步地,上述后导流板与飞机水平面夹角为15°?30°。有益效果:本技术对于发动机舱通风冷却系统进气口的设计带来了一个技术上的飞跃,使得发动机舱通风冷却进气口全部埋于飞机蒙皮之下,消除了原冲压风斗置于飞机蒙皮之外带来的形状阻力,消除了原冲压风斗置于蒙皮之外带来的正面雷达反射面积。【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提出的平开口风斗结构示意图;图2是的本技术安装使用结构示意图;1:前导流板,2:后导流板,3:侧壁,4:蒙皮示意,5:空气,6:发动机舱示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详细说明依据本技术平开口风斗的细节和工作情况。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平开口风斗,包括前导流板I与后导流板2,前导流板与飞机蒙皮4夹角为10°?25。,长度和飞机蒙皮开口长度相当,后导流板2与飞机蒙皮夹角为10°?45°,前导流板I与后导流板2之间具有两侧壁3,两侧壁3与飞机蒙皮4垂直,两侧壁3与前导流板1、后导流板2之间形成空心斜六面体结构。平开口风斗在蒙皮上的开口尺寸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根据飞机结构承受能力,其尺寸范围为长80mm?400_,宽BOmm?200_。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若上述前导流板I与飞机蒙皮4水平面夹角为15°?18°,则效果更好。同样的,后导流板2与飞机蒙皮4夹角为15°?30°,则效果更佳。图1为本技术的平开口风斗外形示意。本技术使用时将之安装在飞机蒙皮上,如图2所示,冷空气5从飞机蒙皮表面经过平开口风斗流入发动机舱6。本技术所述的平开口风斗一端与飞机蒙皮相连接,前导流板I与蒙皮4之间圆滑过渡,可通过法兰与飞机蒙皮内部相连接并通过加强筋条获得支撑,将机外的冷空气5通过腔体导入发动机舱6内。本技术对于发动机舱通风冷却系统进气口的设计带来了一个技术上的飞跃,使得发动机舱通风冷却进气口全部埋于飞机蒙皮之下,消除了原冲压风斗置于飞机蒙皮之外带来的额外气动阻力,消除了原冲压风斗置于蒙皮之外带来的正面雷达反射面积。【主权项】1.一种平开口风斗,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导流板(I)与后导流板(2),前导流板(I)与飞机蒙皮(4)夹角为10°?25°,长度和飞机蒙皮开口长度相当,后导流板(2)与飞机水平面夹角为10°?45°,前导流板(I)与后导流板(2)之间具有两侧壁(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开口风斗,其特征在于:蒙皮开口尺寸范围为沿航向:80mm?400_,在蒙皮上垂直于航向:60_?200_。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开口风斗,其特征在于:前导流板与飞机水平面夹角为15。?1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开口风斗,其特征在于:后导流板与飞机水平面夹角为15。?30°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平开口风斗,包括前导流板(1)与后导流板(2),前导流板(1)与飞机蒙皮(4)夹角为10°~25°,长度和飞机蒙皮开口长度相当,后导流板(2)与飞机水平面夹角为10°~45°,前导流板(1)与后导流板(2)之间具有两侧壁(3)。本技术对于发动机舱通风冷却系统进气口的设计带来了一个技术上的飞跃,使得发动机舱通风冷却进气口全部埋于飞机蒙皮之下,消除了原冲压风斗置于飞机蒙皮之外带来的形状阻力,消除了原冲压风斗置于蒙皮之外带来的正面雷达反射面积。【IPC分类】B64D33-08【公开号】CN204368436【申请号】CN201420813900【专利技术人】王平, 尹金星, 蒋平, 冯学忠, 王洪江, 薛毅超 【申请人】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公开日】2015年6月3日【申请日】2014年12月19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开口风斗,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导流板(1)与后导流板(2),前导流板(1)与飞机蒙皮(4)夹角为10°~25°,长度和飞机蒙皮开口长度相当,后导流板(2)与飞机水平面夹角为10°~45°,前导流板(1)与后导流板(2)之间具有两侧壁(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平,尹金星,蒋平,冯学忠,王洪江,薛毅超,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