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高层建筑救生索,包括外套筒和内套筒组成的悬臂,内套筒中设有一个首发限速器和至少一个续发限速器,最后一个续发限速器的后面设有尾车,首发限速器、续发限速器、尾车之间通过同一根钢丝绳依次串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高层建筑救生索,结构合理,是目前国内仅有的采取多个限速器在同一根钢丝绳上串联安装、可连续逃生的逃生器;占地小,使用3毫米的裸钢丝绳,储存备用时,在限高相同的情况下,本装置的索具所占体积仅为当前市售缓降器的1/27;使用简单易于操控,对使用者要求少,可由逃生者自主控制中途刹车对下方楼层的遇险人员施救;安全性好,其疏散速度是当前同类产品中最高的;免维护,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消防逃生器械,具体说是高层建筑救生索。
技术介绍
随着时代发展,高层建筑物(简称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高层建筑的安全逃生成为 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在高层建筑中生活、工作的人们,当遇到火灾、爆炸、地震、劫持等事件时,一旦无 法及时逃生就会造成伤亡。美国911事件以及国内历次重大高层建筑火灾的伤亡数字表 明,事实上目前尚无一种简单便捷的、被普遍接受的高层建筑安全逃生装置(营救或自 救)。 为解决高层建筑的安全逃生问题,国内外在实践中曾采用过多种方法,如云梯、直 升机、充气垫及一些非正规的临时措施。然而考虑到低成本、安全性、简单便捷、自救互救及 普遍适用等原则,首选方案仍是索具类装置,例如救生索。 现有的高层建筑用救生索,通常需要训练后方可熟练使用,在使用中,为了实现下 降过程中的减速及安全着陆,使用者(专业人员)需要用手控制摩擦力,或用某种简单器械 与手动操作配合控制摩擦力。但这要求救生索的使用者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身体素质, 需要训练有素的使用技巧才能确保安全性、可靠性,在灾害或意外事件发生的紧张混乱气 氛中,要求未经过训练的普通人、老人、儿童、受伤或昏厥的人依靠现有的高层建筑用救生 索实现自救或互救不但危险而且往往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楼层较高的情况下,即便配备 了救生索也难以正确、安全的被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高层建筑救生索,结构 合理,使用便捷,安全性好,使用简单易于操控,对使用者要求少,免维护,使用寿命长。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高层建筑救生索,包括悬臂,所述悬臂包括:外套筒1和内套筒2,其特征在于: 外套筒1直接固定在窗口或阳台的楼板上且位于天花板下,其前端开口朝向窗 外, 内套筒2设于外套筒1内,其前端开口临近且朝向窗外, 外套筒1和内套筒2之间设有滚轮6,使内套筒可在外套筒内滑动, 内套筒2中设有一个首发限速器3和至少一个续发限速器4,最后一个续发限速器 4的后面设有尾车7, 首发限速器3、续发限速器4、尾车7之间通过同一根钢丝绳5依次串联, 尾车7的高度高于首发限速器3和续发限速器4的高度,内套筒2的前端开口处 设有一与尾车7高度适配的横梁8,横梁8用于阻挡尾车7使其不能脱离悬臂。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外套筒1和内套筒2之间设有伸出控制机构,所述伸出 控制机构包括:牵引绳11,动滑轮12,锁板13,可断绳14, 动滑轮12设于内套筒后端端面的下部, 牵引绳11的一端固定在外套筒1前端的底面上,另一端绕过动滑轮12后穿入内 套筒,该穿入内套筒的另一端通过可断绳14连接到首发限速器3上, 所述可断绳14的强度足够将内套筒2拉出于外套筒1之外,但可断绳的强度小于 人的体重, 锁板13设于外套筒1的顶面上,锁板13整体呈L形,外套筒1上设有锁板孔,锁 板13的一端与外套筒1的顶面枢接,另一端穿过锁板孔时能将使用状态时的内套筒2限位 锁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内套筒2被完全拉出至最大位置时,其前端与墙体之 间的距离为0. 5~lm。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首发限速器3前端端面处设有栓机309,悬吊机构15 装配在栓机309上,所述栓机309用于在不使用时与横梁8配合实现对首发限速器3的限 位; 在续发限速器4后端端面处设有触发机构409,悬吊机构15装配在触发机构409 上,所述触发机构409用于当续发限速器4处于备用状态时与横梁8配合实现对续发限速 器4的限位。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内套筒2前部的底面上设有条形开口槽,条形开口槽 的开口连通内套筒2的前端, 首发限速器3上的悬吊机构15从条形开口槽处垂落, 续发限速器4上的悬吊机构15平放于内套筒2中,当续发限速器4移动到条形开 口槽处时,续发限速器4上的悬吊机构亦从条形开口槽处垂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悬吊机构15包括: 下端设有悬吊机构挂钩2202的悬吊机构缓冲器2201。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首发限速器3包括: 限速器外壳体3010,在其内腔中居中设有绳盘轴302和高速轴303,绳盘轴302和 高速轴303同轴设置, 高速轴303的一侧设有与其平行设置的中速轴308,中速轴308设于两个框板之 间,两个框板与限速器外壳体3010固定连接, 在中速轴308上设有加速齿轮系304, 所述加速齿轮系304包括:用于与绳盘轴上的大齿轮啮合的小齿轮,用于与高速 轴上的小齿轮啮合的大齿轮, 高速轴303上远离绳盘轴302的一侧设有摩擦耗能器305, 在摩擦耗能器一侧的限速器外壳体3010外侧,设有与摩擦耗能器适配的刹车机 构307,刹车机构307上设有刹车手柄3011, 在绳盘轴302上设有绳盘301, 钢丝绳5缠绕并存储在绳盘301中,钢丝绳5的首端与绳盘固定连接,钢丝绳尾端 依次穿出绳盘301、限速器外壳体3010后,与下一个续发限速器衔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续发限速器4包括: 由两块平行框板构成的主框架401,其中一个框板上设有触发机构409, 在两个框板之间,沿长度方向在两端各设有一个槽轮402,槽轮402上设有与其同 步转动的低速齿轮901, 在两个低速齿轮901间设有与二者分别啮合的高速齿轮403, 在钢丝绳入口端的框板上设有张紧器404, 来自前一级限速器的钢丝绳5,经过张紧器404后,在两个槽轮的外缘平绕η圈,再 连接后一级限速器, 高速齿轮403的毂盘与高速轴405键连接,高速轴405设于两个框板之间, 设有触发机构409 -侧的高速轴405端部穿出框板,并与摩擦耗能器305连接,该 框板的外侧设有与摩擦耗能器适配的刹车机构307,刹车机构307上设有刹车手柄3011。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摩擦耗能器305包括: 与高速轴303或405键配合的毂盘3051, 两个牵引臂3052中心对称的铆接在毂盘3051上, 牵引臂3052远离毂盘3051的端部设有与其铰接的牵引板3053, 牵引板3053上设有与其铰接的摩擦块3054, 牵引板3053位于摩擦环3055内, 摩擦块3054朝向摩擦环3055的一侧设有凹槽,摩擦环3055置于凹槽内,且摩擦 块3054能在摩擦环内回转, 摩擦环3055与高速轴同轴地固定在限速器外壳体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刹车机构307包括: 刹车盘3071,其铆接在毂盘3051上,位于牵引臂3052的外侧, 刹车盘3071的内侧设有定钳口 3072, 定钳口与丝杠3073固定且垂直连接, 丝杠3073朝向外侧的端部设有动钳口 3074,刹车盘3071的边缘置于定钳口 3072 和动钳口 3074之间, 刹车手柄3011固定在动钳口 3074上。 本技术所述的高层建筑救生索,专用于高层建筑救险,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 地震等灾情时,遇险人员无需借助外援,使用本装置即可实施自救、互救,及时安全地降落 地面,其具备以下优点: 1、使用简单易于操控,对使用者要求少;使用本装置只有两步操作:衔接和跳(跳 出窗外),使用中挂钩的下垂、悬臂的伸出、下一个限速器的趋前就位、档柱的展开、额定负 荷的控制都自动完成,是同类产品中最简捷的; 本装置固定安装在窗口或阳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高层建筑救生索,包括悬臂,所述悬臂包括:外套筒(1)和内套筒(2),其特征在于:外套筒(1)直接固定在窗口或阳台的楼板上且位于天花板下,其前端开口朝向窗外,内套筒(2)设于外套筒(1)内,其前端开口临近且朝向窗外,外套筒(1)和内套筒(2)之间设有滚轮(6),使内套筒可在外套筒内滑动,内套筒(2)中设有一个首发限速器(3)和至少一个续发限速器(4),最后一个续发限速器(4)的后面设有尾车(7),首发限速器(3)、续发限速器(4)、尾车(7)之间通过同一根钢丝绳(5)依次串联,尾车(7)的高度高于首发限速器(3)和续发限速器(4)的高度,内套筒(2)的前端开口处设有一与尾车(7)高度适配的横梁(8),横梁(8)用于阻挡尾车(7)使其不能脱离悬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亚晨,李昂,
申请(专利权)人:张亚晨,李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