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化铁路无砟轨道区段电分相地感器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5519 阅读:5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气化铁路无砟轨道区段电分相地感器安装结构。该结构是在道床板(10)上在相邻两个轨枕(31、32)之间预置有凹坑(11),地感器(20)的下部安装固定在凹坑(11)内。为增强地感器安装的牢固性,所述凹坑(11)内壁与地感器(20)外壁之间的空间内由填充物(12)填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满足列车安全运行的需要,而且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施工成本低。(*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力机车牵引供电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气化铁 路无砟轨道区段电分相地感器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我国电气化铁路采用单相交流牵引供电系统, 一般实行A、 B相轮流 供电,所以在变电所、分区所、开闭所等附近均要设置电分相,电分相使 接触网上每隔一段距离就出现一个无电区,电力机车是靠惯性通过无电区 的。接触网电分相的设置和安装形式与线路、运行速度、供电能力等等均 有很大的关系,目前120kra/h及以下区段一般采用的是器件式电分相,而 在高速铁路采用的是车载式自动过分相系统,它包括地面感应装置、车上 感应接收装置、信号处理装置等。地面感应装置(地感器)是安装在电分 相区域中的地面相应位置,为电力机车进行断电过电分相提供准确的位置 信息,机车通过感应地面定位信号确定机车与分相点的相对位置,以保证 自动过分相的安全和可靠。目前,在一般的有砟轨道区段,地面感应器的安装方式是嵌入到轨枕 里。随着我国既有线提速及客运专线的发展,对线路的平顺性、稳定性的 要求越来越高。与有砟轨道相比,无砟轨道具有轨道稳定性、刚度均匀性 和耐久性好、平顺性高、维修工作量显著减少的突出优点,且变形累计緩 慢有利于高速行车。因此,少维修的无砟轨道已成为高速铁路研究和发展 的必然趋势。由于无砟轨道是以钢筋混凝土结构取代了由道砟铺设的道 床,现有成熟的有砟轨道地感器设备不能直接用于无砟轨道。因此,在无 砟轨道线路上设置电分相地感器需要一种新的安装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满足列车安全运行要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电气 化铁路无砗轨道区段电分相地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是道床板上在相邻 两个轨枕之间预置有凹坑,地感器的下部安装固定在凹坑内。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地感器的下部固定有支座,支座通过锚固 构件与凹坑坑底固定连接。为增强地感器安装的牢固性,所述凹坑内壁与地感器外壁之间的空 间内由填充物填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满足列车安全运行的需要,而且结构 简单,性能稳定,施工成本低。附图说明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两幅附图的剖^L图2是本技术电气化铁路无砟轨道区段电分相地感器安装结构 的俯视图中零部件、部位名称及所对应的标记道床板10、凹坑11、填充 物12、加固构件13、地感器20、支座21、锚固构件22、轨才光31、轨片允3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的电气化铁路无砟轨道区段电分相地感 器安装结构,道床板10上在相邻两个轨枕31、 32之间预置有凹坑11,地 感器20的下部安装固定在凹坑11内。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 1所述地感器20的下部固定有支座21,支座21通过锚固构件22与凹坑11 坑底固定连接。为使支座21与道床板10之间的连接更为坚固,所述锚固 构件22宜采用化学锚栓组件。参照图1,为增强地感器安装的牢固性,所述凹坑11内壁与地感器20 外壁之间的空间内由填充物12填充,填充物12宜采用混凝土。除上述技术措施外,为使填充物12与道床板10紧固地连接为一体, 参照图1,所述凹坑11内侧壁上布设有加固构件13。加固构件13的一种 最简化的结构是两端分别位于道床板10和填充物12内的钢筋。在无砟轨道的施工中,根据电分相的实际里程,可在道床板10上预留凹坑11,凹坑11通常的尺寸为340, x 300mmx 80mm。通常可釆用c])16 的钢筋作为加固构件13,用于加固混凝土填充物12与道床板10的连接。 凹坑11底面在支座21的螺栓孔位下不得有钢筋,以使化学锚栓组件能顺 利地穿入道床板10内。凹坑11底面距轨面330 ~ 350mm,安装完成后, 地感器20顶面距轨面100~ 120mm,以使得机车通过时会收到相应的信号, 保证机车顺利通过分相区。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技术电气化铁路无砟轨道区段电分 相地感器安装结构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将本技术电气化铁路无砟轨 道区段电分相地感器安装结构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 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技术所 申请的专利范围。权利要求1.电气化铁路无砟轨道区段电分相地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是道床板(10)上在相邻两个轨枕(31、32)之间预置有凹坑(11),地感器(20)的下部安装固定在凹坑(11)内。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化铁路无砟轨道区段电分相地感器安装 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地感器(20)的下部固定有支座(21 ),支座(21) 通过锚固构件(22)与凹坑(11)坑底固定连接。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气化铁路无砟轨道区段电分相地感器安装 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锚固构件(22)采用的是化学锚栓组件。4. 如权利要求1、 2或3所述的电气化铁路无砟轨道区段电分相地 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凹坑(11)内壁与地感器(20)外壁之间 的空间内由填充物(12)填充。5.如权利要求1、 2或3所述的电气化铁路无砟轨道区段电分相地 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填充物(12)采用的是混凝土。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气化铁路无砟轨道区段电分相地感器安装 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凹坑(11)内侧壁上布设有加固构件(13)。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气化铁路无砟轨道区段电分相地感器安装 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加固构件(13)为两端分别位于道床板(10)和填充 物(12)内的钢筋。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气化铁路无砟轨道区段电分相地感器安装结构。该结构是在道床板(10)上在相邻两个轨枕(31、32)之间预置有凹坑(11),地感器(20)的下部安装固定在凹坑(11)内。为增强地感器安装的牢固性,所述凹坑(11)内壁与地感器(20)外壁之间的空间内由填充物(12)填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满足列车安全运行的需要,而且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施工成本低。文档编号B61L1/18GK201151414SQ20082006196公开日2008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24日专利技术者刘莉蓉, 唐元方, 曾小安, 英 潘 申请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电气化铁路无砟轨道区段电分相地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是:道床板(10)上在相邻两个轨枕(31、32)之间预置有凹坑(11),地感器(20)的下部安装固定在凹坑(11)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莉蓉潘英唐元方曾小安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