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散热结构的轮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42242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03 16:14
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揭露一种具散热结构的轮圈,该轮圈包括一外环壁、互相面对的两外侧环壁、分别连接于该两外侧环壁的两内侧环壁,及连接该两内侧环壁的一内环壁。该外环壁具有一接收槽,用以接收一轮胎。该两外侧环壁分别延伸自该外环壁的两相对侧缘,且每一外侧环壁的内壁形成有多个散热凸肋,其外壁具有一刹车面,用以与一刹车块接触。通过上述的散热凸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轮圈可达到散热的效果,有效地排解该两刹车面与对应的刹车块之间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降低对该轮圈的外环壁的接收槽与该轮胎之间的结合性所造成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散热结构的轮圈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轮圈,特别是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轮圈。
技术介绍
中国台湾第I322095号专利揭露一具通风散热结构的环圈,该环圈利用形成于其两侧壁上的中空环道,及从该中空环道的外壁贯穿到该中空环道内的多个通风孔,来使该环圈达到通风散热的效果。然而,上述这种打孔的方式,虽然可使轮圈达到通风及散热的效果,但却会对轮圈本身的结构造成破坏,且会使得该轮圈在使用时,会因为风从该些通风孔灌入该中空环道,而产生噪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散热结构的轮圈,其可排解刹车时因摩擦所产生的热,达到散热的效果,进而降低该热对该轮圈与结合于该轮圈的轮胎之间、以及轮圈的内侧环壁与外侧环壁之间的结合性的影响。具体而言,该轮圈包括一外环壁、互相面对的两外侧环壁、两内侧环壁及一内环壁。该外环壁具有一接收槽,用以接收一轮胎。该两外侧环壁分别延伸自该外环壁的两相对侧缘。每一外侧环壁的内壁形成有多个散热凸肋,该些散热凸肋较佳是互相平行且分别沿着该两外侧环壁的环绕方向呈环状排列。每一外侧环壁的外壁具有一刹车面,用以与一刹车块接触。该两内侧环壁各具有一端,分别连接于该两外侧环壁的末端。该内环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该两内侧环壁的另一端,且该内环壁具有多个穿孔,用以分别供多根辐条穿设。另一方面,每一散热凸肋的顶部具有一凸弧面,任两相邻的散热凸肋之间形成有一谷部,每一谷部的底部具有一凹弧面。较佳地,该轮圈的外环壁、两外侧环壁、两内侧环壁及内环壁为一体成型,且其是由包含铝合金的材质所制成。或者,该外环壁及该两外侧环壁为一体成型,且其是由包含铝合金的材质所制成;而该两内侧环壁及该内环壁为一体成型,且其是由包含碳纤维的材质所制成。另一方面,每一外侧环壁的厚度较佳比该内侧环壁的厚度厚。相对于先前技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轮圈具有该些散热凸肋,可排解该两刹车面受到其对应的刹车块的摩擦所产生的热,降低该外环壁所受到的影响,使得该外环壁与该轮胎之间仍可保持良好的结合关系,而不会因该两刹车面被摩擦所产生的热的影响而分离。至于本专利技术的其它
技术实现思路
与更详细的技术及功能说明,将揭露于随后的说明。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专利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具散热结构的轮圈的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立体示意图。图2为该较佳实施例的剖面图。图3为图2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图4为该较佳实施例结合一轮胎及其刹车段与对应的刹车块相接触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具散热结构的轮圈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图。主要元件标号说明:1、3轮圈11、31外环壁110接收槽13、33外侧环壁130、330刹车面135、335内侧环壁15、35内环壁151穿孔2、4散热凸肋25凸弧面27谷部270凹弧面5轮胎9刹车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及图2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具散热结构的轮圈的一个较佳实施例。该轮圈1为一中空管体,较佳是由包含铝合金的材质以铝挤型的方式所制作而成。该轮圈1包括一外环壁11、互相面对且分别延伸自该外环壁11两相对侧缘的两外侧环壁13、分别延伸自该两外侧环壁13的两内侧环壁135,及连接该两内侧环壁135且面对该外环壁11的一内环壁15。该外环壁11具有一接收槽110,用以接收一轮胎5(参阅图4)。较佳地,该轮胎5通过黏胶的方式与该外环壁11的接收槽110的壁面相结合,但并不以此为限。每一外侧环壁13的内壁形成有多个散热凸肋2,且其外壁则具有一刹车面130,用以与一刹车块9接触(参阅图4)。该两内侧环壁135各具有一端分别连接于该两外侧环壁13的末端。该内环壁15具有多个穿孔151,用以分别供多根辐条穿设(图中未示)。其中,该些散热凸肋2互相平行且分别沿着该两外侧环壁13的环绕方向呈环状排列。且如图2及图3所示,每一散热凸肋2的顶部具有一凸弧面25,任两相邻的散热凸肋2之间形成有一谷部27,每一谷部27的底部具有一凹弧面270。另一方面,再请参阅图2,每一外侧环壁13的厚度比该内侧环壁135的厚度厚,以提供较强的结构强度,但并不以此为限。或者,该外侧环壁13与该内侧环壁135的厚度亦可以是相同的。值得注意的是,实施例中所述及的外侧环壁13与内侧环壁135的厚度,仅是方便实施例的说明解释,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当可依据不同的材料,自行变化该外侧环壁13与该内侧环壁135的厚度。如图4所示,该两外侧环壁13的刹车面130分别与该两刹车块9相接触,而当两者接触时因摩擦所产生的热,即可通过位于该两外侧环壁13内壁的散热凸肋2排解出去(如图中箭头所示),以达到散热的效果。综上,由于该些散热凸肋具有散热的效果,故可降低与该两外侧环壁相连的外环壁受到热影响的程度,进而降低用以结合该外环壁与该轮胎的黏胶融化的机率,而可有效地避免该轮胎从该轮圈上脱落的情形发生。图5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具有散热结构的轮圈的另一较佳实施例,该轮圈3包括一外环壁31、互相面对且分别延伸自该外环壁31两相对侧缘的两外侧环壁33、分别连接于该两外侧环壁33的两内侧环壁335,及连接该两内侧环壁335且面对该外环壁31的一内环壁35。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轮圈3的外环壁31及该两外侧环壁33为一体成型,且其是由包含例如铝合金的材质所制成。该轮圈3的两内侧环壁335及该内环壁35为一体成型,且其是由包含例如碳纤维的材质所制成。每一内侧环壁335与其对应的外侧环壁33通过黏胶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此外,每一外侧环壁33的内壁同样形成有多个散热凸肋4,且其外壁的刹车面330用以与一刹车块(图中未示)相接触,因此,该两外侧环壁33的散热凸肋4可提供如同前一实施例所述的散热效果,将该两刹车面330与该刹车块摩擦所产生的热传导出去,不仅能降低该外环壁31与结合于其上的轮胎(图中未示)之间的黏胶融化的机率,而且亦可以避免内侧环壁335与其对应的外侧环壁33之间黏胶融化的情况发生。故,该轮圈3与上述实施例中的轮圈1相同,可通过该些散热凸肋4而可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无论如何,任何人都可以从上述例子的说明获得足够教导,并据而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确实不同于先前技术,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性,及足具进步性。是本专利技术确已符合专利要件,于是依法提出申请。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具散热结构的轮圈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散热结构的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散热结构的轮圈包括:一外环壁,具有一接收槽,用以接收一轮胎;互相面对的两外侧环壁,分别延伸自所述外环壁的两相对侧缘,每一所述外侧环壁的内壁形成有多个散热凸肋,且每一所述外侧环壁的外壁具有一刹车面,用以与一刹车块接触;两内侧环壁,各具有一端分别连接于两所述外侧环壁的末端;及一内环壁,其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所述内侧环壁的另一端,且所述内环壁具有多个穿孔,用以分别供多根辐条穿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散热结构的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散热结构的轮圈包括:一外环壁,具有一接收槽,用以接收一轮胎;互相面对的两外侧环壁,分别延伸自所述外环壁的两相对侧缘,每一所述外侧环壁的内壁形成有多个散热凸肋,且每一所述外侧环壁的外壁具有一刹车面,用以与一刹车块接触;两内侧环壁,各具有一端分别连接于两所述外侧环壁的末端;及一内环壁,其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所述内侧环壁的另一端,且所述内环壁具有多个穿孔,用以分别供多根辐条穿设。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散热结构的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凸肋互相平行且分别沿着两所述外侧环壁的环绕方向呈环状排列。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散热结构的轮圈,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散热凸肋的顶部具有一凸弧面;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散热凸肋之间形成一谷部;每一所述谷部的底部具有一凹弧面。4.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凯文
申请(专利权)人:飞特立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