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具及校正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538804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03 13:08
一种夹具及校正方法。该夹具用以校正一光收发模块,该夹具包括:一光收发模块配置区以及一弧形结构;该光收发模块适于配置于该光收发模块配置区上;该弧形结构以该光收发模块配置区的位置为圆心,该弧形结构包括:多个反射区、多个吸光区以及一特征区;该些反射区与该些吸光区交替排列;该特征区为一用以反射的区域或一用以吸光的区域,其中当该特征区为该用以反射的区域时,该用以反射的区域的宽度不同于每一该反射区的宽度,且当该特征区为该用以吸光的区域时,该用以吸光的区域的宽度不同于每一该吸光区的宽度。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使光收发模块的组装误差获得有效地效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夹具及校正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夹具(jig)及校正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对电子装置的操作方式已不限于利用鼠标或按压按键的方式,而可以是更直觉式且更人性化的触控方式。触控技术可分为电容式触控技术、电阻式触控技术、光学式触控技术等,其中电容式触控技术虽可达到精准的多点触控,但却有不适合用于大尺寸屏幕的缺点。这是因为当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尺寸做的越大时,不但造价越为昂贵,电阻电容延迟(RCdelay)亦越严重。相比之下,一般的光学式触控技术是在屏幕的角落设置光源与影像撷取组件来实现触控检测,因此其造价与检测效果较不受屏幕的尺寸的影响,所以对于大尺寸的屏幕仍有良好的适用性。在一般的光学式触控技术中,光源与影像撷取组件的组装的位置误差、影像撷取组件中镜头的像差及镜头组装时的位置误差均会影响触控位置判断的准确度。因此,在光学式触控技术中,如何校正光源与影像撷取组件乃为一重要的课题。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夹具及校正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夹具,其可有效地校正光收发模块。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校正方法,其可有效地校正光收发模块。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夹具用以校正一光收发模块,该夹具包括:一光收发模块配置区以及一弧形结构;该光收发模块适于配置于该光收发模块配置区上;该弧形结构以该光收发模块配置区的位置为圆心,该弧形结构包括:多个反射区、多个吸光区以及一特征区;该些反射区与该些吸光区交替排列;该特征区为一用以反射的区域或一用以吸光的区域,其中当该特征区为该用以反射的区域时,该用以反射的区域的宽度不同于每一该反射区的宽度,且当该特征区为该用以吸光的区域时,该用以吸光的区域的宽度不同于每一该吸光区的宽度。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校正方法用以校正一光收发模块,该校正方法包括:使该光收发模块旁设有多个反射区、多个吸光区及一特征区,该些反射区与该些吸光区交替排列,该特征区为一用以反射的区域或一用以吸光的区域,其中当该特征区为该用以反射的区域时,该用以反射的区域的宽度不同于每一该反射区的宽度,且当该特征区为该用以吸光的区域时,该用以吸光的区域的宽度不同于每一该吸光区的宽度;使该光收发模块朝向该些反射区、该些吸光区及该特征区发光,并感测该些反射区、该些吸光区及该特征区的影像;以及比较该些反射区、该些吸光区及该特征区的实际方位与该些反射区、该些吸光区及该特征区在该光收发模块的一影像感测面上所形成的影像的位置,以校正该影像感测面上的位置所对应的实际方位。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夹具与校正方法中,由于采用了反射区、吸光区及特征区来代表实际的角度,因此当光收发模块撷取反射区、吸光区及特征区的影像时,可藉由比对这些实际角度与所撷取的反射区、吸光区及特征区的影像在光收发模块的影像感测面上的成像位置来校正光收发模块。如此一来,光收发模块的组装误差便能够获得有效地效正。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A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夹具的俯视示意图。图1B为图1A的夹具的立体图。图1C为图1A中的光收发模块的侧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校正方法的流程图。图3A绘示在图1A的配置状态下,光收发模块所检测到的影像的光强度相对于其影像感测面上的位置的分布曲线图。图3B为图3A的分布曲线图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绘示经由图1A的夹具校正后的光收发模块组装于光学触控装置后的后续校正步骤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夹具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例的夹具的俯视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50光收发模块123吸光区51光124、124b吸光单元52发光组件125特征区53反射光130、130a附加电路板54影像撷取组件132、132a下板54a镜头134、134a弧状侧板54b影像感测器200光学触控装置54b1影像感测面205触控面60控制板212透明保护板70计算机214反射条80夹具B1~B4点82、84、P1、P2、吸光点D1、D2、D3宽度P3F1特征影像部分100、100a、100b夹具F2吸光影像部分110光收发模块配G2、G2'影像间距置区M1中点120、120b弧形结构S110、S120、步骤121反射区S130122、122a弧形反射单元T阈值122b反射单元θ1、θ2张角具体实施方式图1A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夹具的俯视示意图,图1B为图1A的夹具的立体图,图1C为图1A中的光收发模块的侧视示意图,而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校正方法的流程图。请参照图1A、图1B及图2,本实施例的校正方法用以校正一光收发模块50,且可以利用图1A的夹具100来完成。光收发模块50包括至少一发光组件52及一影像撷取组件54。在本实施例中,发光组件52为发光二极管,例如为红外光发光二极管。此外,影像撷取组件54包括一镜头54a及配置于镜头54a的一端旁的影像感测器54b,其中影像感测器54b例如为线感测器(linesensor)或二维感测器。在本实施例中,影像感测器54b为电荷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device,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感测组件(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sensor,CMOSsensor)。在本实施例中,图1A与图1B中的y方向可定义为光收发模块50的光轴方向,x方向可定义为影像感测器54b(如线感测器)的像素的排列方向,而z方向可定义为影像撷取组件54与发光组件52的堆叠方向(如图1C所绘示),x方向、y方向及z方向彼此互相垂直,但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本实施例的校正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首先,执行步骤S110,使光收发模块50旁设有多个反射区121、多个吸光区123及一特征区125,其中这些反射区121与这些吸光区123交替排列,而特征区125为一用以反射的区域或一用以吸光的区域。在本实施例中,特征区125为用以反射的区域,此时特征区125的宽度D1不同于每一反射区121的宽度D2。在另一实施例中,特征区125为用以吸光的区域,此时此用以吸光的区域的宽度不同于每一吸光区123的宽度D3。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10可利用如图1A的夹具100来执行。在本实施例中,夹具100用以校正光收发模块50,且夹具100包括一光收发模块配置区110及一弧形结构120。光收发模块50适于配置于光收发模块配置区110上,且弧形结构120以光收发模块配置区110的位置为圆心。弧形结构120包括上述这些反射区121、这些吸光区123及特征区125。换言之,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10即为将光收发模块50配置于光收发模块配置区110上。在本实施例中,夹具100包括一附加电路板130,其具有一下板132及一连接于下板132的边缘的弧状侧板134。在本实施例中,光收发模块配置区110具有一凹陷,以容置光收发模块50,且光收发模块50承靠于凹陷的侧壁以作定位。在本实施例中,弧形结构包括一弧形反射单元122及多个吸光单元124。弧形反射单元122以光收发模块配置区110的位置为圆心且连续地延伸,且这些吸光单元124呈弧状地排列于弧形反射单元122旁,且位于弧形反射单元122与光收发模块配置区11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弧形反射单元1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夹具及校正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夹具,该夹具用以校正一光收发模块,该夹具包括:一光收发模块配置区,该光收发模块适于配置于该光收发模块配置区上;以及一弧形结构,该弧形结构以该光收发模块配置区的位置为圆心,该弧形结构包括:多个反射区;多个吸光区,该些反射区与该些吸光区交替排列;以及一特征区,该特征区为一用以反射的区域或一用以吸光的区域,其中当该特征区为该用以反射的区域时,该用以反射的区域的宽度不同于每一该反射区的宽度,且当该特征区为该用以吸光的区域时,该用以吸光的区域的宽度不同于每一该吸光区的宽度。

【技术特征摘要】
2013.12.02 TW 1021440971.一种夹具,该夹具用以校正一光收发模块,该光收发模块包括至少一发光组件及一影像撷取组件,该夹具包括:一光收发模块配置区,该光收发模块适于配置于该光收发模块配置区上;以及一弧形结构,该弧形结构以该光收发模块配置区的位置为圆心,该弧形结构包括:多个反射区;多个吸光区,该些反射区与该些吸光区交替排列;以及一特征区,该特征区为一用以反射的区域或一用以吸光的区域,其中当该特征区为该用以反射的区域时,该用以反射的区域的宽度不同于每一该反射区的宽度,且当该特征区为该用以吸光的区域时,该用以吸光的区域的宽度不同于每一该吸光区的宽度;其中该至少一发光组件用以朝向该些反射区、该些吸光区及该特征区发光,该影像撷取组件用以感测该些反射区、该些吸光区及该特征区的影像,以校正该至少一发光组件与该影像撷取组件的位置关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中该些反射区的宽度彼此实质上相同,且该些吸光区的宽度彼此实质上相同。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具,其中该弧形结构包括:一弧形反射单元,该弧形反射单元以该光收发模块配置区的位置为圆心且连续地延伸;以及多个吸光单元,该些吸光单元呈弧状地排列于该弧形反射单元旁,且位于该弧形反射单元与该光收发模块配置区之间,其中该些吸光单元分别形成该些吸光区,且该弧形反射单元被所有两相邻的该吸光单元之间的间距所暴露出来的部分形成该些反射区与该特征区。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具,其中除了相邻于该特征区的二该吸光单元间是间隔一第一间距之外,该些吸光单元皆以一第二间距等间隔排列。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中该光收发模块配置区具有一凹陷,以容置该光收发模块,且该光收发模块承靠于该凹陷的侧壁以作定位。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中该些反射区为后向反射区。7.一种校正方法,该校正方法用以校正一光收发模块,该校正方法包括:使该光收发模块旁设有多个反射区、多个吸光区及一特征区,该些反射区与该些吸光区交替排列,该特征区为一用以反射的区域或一用以吸光的区域,其中当该特征区为该用以反射的区域时,该用以反射的区域的宽度不同于每一该反射区的宽度,且当该特征区为该用以吸光的区域时,该用以吸光的区域的宽度不同于每一该吸光区的宽度;使该光收发模块朝向该些反射区、该些吸光区及该特征区发光,并感测该些反射区、该些吸光区及该特征区的影像;以及比较该些反射区、该些吸光区及该特征区的实际方位与该些反射区、该些吸光区及该特征区在该光收发模块的一影像感测面上所形成的影像的位置,以校正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伟国林彦廷陈裕彦黄博亮
申请(专利权)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