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双工位退卷机上的退卷结构,包括退卷架、设置于该退卷架上的一对用于安放原纸的原纸安装部以及一对分别用于驱动该一对原纸进行退卷的退卷装置,该一对退卷装置位于所述一对原纸安装部之间并呈X型交叉布置;本方案通过将退卷机上分别用于对原纸进行退卷作业的退卷装置设置于退卷架上两端的原纸之间,并且该一对退卷装置呈X型交叉布置。退卷时,该一对退卷装置分别对应与该一对原纸的上侧接触并带动原纸进行退卷作业。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退卷装置布局方式后,由于该一对退卷装置呈X型交错布置于原纸之间,充分利用了退卷架上原纸之间的空间,使得退卷架的纵向尺寸可以大大较小。(*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生活用纸加工设备
,尤其涉及到一种用于双工位退卷机上的退卷结构。
技术介绍
生活用纸在加工作业过程中,需要对收卷成筒的原纸进行退卷作业。在实际原纸退卷作业中,为了提高退卷效率、节约占地空间和成本,生产厂家一般都在退卷架上设置有一对同时进行退卷作业的退卷结构。参见附图1所示,退卷架2上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进行退卷作业的退卷机构,其中用于驱动原纸3进行退卷的退卷装置4设置于原纸3正下方。原纸3退纸时,该退卷装置4由气缸驱动其逐渐上升与原纸3相接触,同时退卷装置4动作带动原纸3旋转进行退卷作业。在上述过程中,由于退卷装置4各自位于相应的原纸3正下方,为了保证各自在退卷作业过程中互不产生干涉,因此退卷架2其在设计时就需要采用足够的长度尺寸来保证二者的工作空间;同时参见附图5所示,由于上述结构中退卷架2上用于安装退卷装置4的连接梁21位于原纸芯轴的外侧,原纸3在进入退卷架2的过程中,由于原纸3会与该连接梁21产生干涉,因此需要借助设置于退卷架2上的气动上纸驱动臂7首先辅助托起原纸3并摆动收拢,随后带动原纸3上升实现原纸安装工作。在该过程中,气动上纸驱动臂7为了保证其能够顺利的将原纸3送上退卷架2,因此其整体长度尺寸较长,进而使得整个退卷架2的尺寸较长,同时对应的用于驱动其动作的气缸其功率也相应的较大,增加了整机的成本;另外上述退卷装置4在进行驱动原纸3进行退卷作业时,原纸3所受到的退卷装置4的作用力为斜向上方向,该种退卷作用力方式一方面使得原纸3在退卷过程中,其很容易从退卷架2上滑出;另外一方面为了保证退卷装置4能够正常进行退卷作业,其驱动气缸需要具备很大的驱动力。为此,对于采用上述退卷布置结构方式的双工位退卷机1,其就需要采用大功率的驱动气缸来驱动退卷装置4上升进行退卷作业,同时还需要设置专门的防脱装置6来防止原纸3从退卷架2上滑出。此外,参见附图2和4所示,在生活用纸的大批量生产加工过程中,多个上述双工位结构形式的退卷机I串行布置并和主机5配合协同作业。由于上述双工位结构形式的退卷机I其纵向外形尺寸d长度较长(为了保证退卷作业过程中互不产生干涉),因此就使得相邻的退卷机I之间的横向间距尺寸e较长,同样由于上述结构形式退卷机I其上的退卷装置4设置于原纸3下方,而退卷装置3其上的上下皮带之间存在间距hl,因此收卷架2其整体高度方向尺寸h就得增高。然而,对于竞争激烈的生活用纸加工机械设备而言,其加工机械设备整体的成本高低和工人上纸时是否显得简单方便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且可有效实现退卷作业的双工位退卷机上的退卷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双工位退卷机上的退卷结构,包括退卷架、设置于该退卷架上的一对用于安放原纸的原纸安装部以及一对分别用于驱动该一对原纸进行退卷的退卷装置,该一对退卷装置位于所述一对原纸安装部之间并呈X型交叉布置,退卷时,该一对退卷装置分别对应与该一对原纸的上侧接触并带动原纸进行退卷作业。进一步地,所述退卷架为一体成型制作。本方案通过将退卷机上分别用于对原纸进行退卷作业的退卷装置设置于退卷架上两端的原纸之间,并且该一对退卷装置呈X型交叉布置。退卷时,该一对退卷装置分别对应与该一对原纸的上侧接触并带动原纸进行退卷作业。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退卷装置布局方式后,由于该一对退卷装置呈X型交错布置于原纸之间,充分利用了退卷架上原纸之间的空间,使得退卷架的纵向尺寸可以大大较小;同样由于退卷装置处于近似直立状态布置,安装时,退卷架无需再考虑退卷装置上下皮带之间的间距,因而使得退卷架的高度方向尺寸得到减小。此外退卷时,由于退卷装置与原纸上侧接触并带动原纸退卷,其与原纸之间的作用点方向近似垂直状态,所形成的力矩作用力较大,因而就可以使得退卷装置所需要的驱动气缸驱动力就可以减小,整个退卷机的成本就可以进一步得到降低;另外采用上述结构后退卷架上的气动上纸驱动臂其整体尺寸可以明显缩短,同时由于该方案中的气动上纸驱动臂其在工作时与原纸形成的力臂近似垂直状态,从而使得用于驱动其动作的气缸功率也可以采用小型的。。【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双工位退卷机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的双工位退卷机串行布置于生产线上的布局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Al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退卷装置、连接梁以及原纸安装位置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双工位退卷机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双工位退卷机串行布置于生产线上的布局示意图。图8为图7中的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6中退卷装置、连接梁以及原纸安装位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双工位退卷机,2-退卷架,21-连接梁,3-原纸,4-退卷装置,5-机头,6-防脱装置,7-气动上纸驱动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见附图5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双工位退卷机上的退卷结构。该退卷结构包括退卷架2、分别设置于该退卷架2左右两端上的一对用于安放原纸3的原纸安装部201 (本实施中为用于安装放置原纸纸筒轴的卡槽)以及一对分别用于驱动该一对原纸3进行退卷的退卷装置4。该一对退卷装置4呈X型交错布置设置于退卷架2上左右两端的原纸3之间,其中每一退卷装置4其底端铰接于退卷架2底部。退卷时,该一对退卷装置4分别由驱动气缸带动驱动摆动,对应地与相应的退卷架2左右两端上的原纸上侧接触同时退卷装置4动作带动原纸3旋转,进行原纸退卷作业。在上述退卷作业过程中,由于退卷装置4与原纸上侧接触并带动原纸退卷,其与原纸3之间的作用点方向近似垂直状态,所形成的力矩作用力较大,因而就可以使得退卷装置4所需要的驱动气缸驱动力就可以减小,相应的减低了双工位退卷机I的生产成本。参见附图7所示,此外同样由于该一对退卷装置4呈X型交错布置于原纸3之间,充分利用了退卷架2左右两端上一对原纸3之间的空间,使得退卷架2的纵向尺寸D可以大大较小。另外由于退卷装置4处于近似直立状态布置,安装时,退卷架2无需再考虑退卷装置4上下皮带之间的间距,因而使得退卷架2的高度方向高度尺寸H同样得到减小。同样,由于采用本方案结构后,用于安装退卷装置的连接梁位于原纸芯轴的内侧,具体的为原纸的侧下方,退卷装置充分利用原纸侧下方的空间(即退卷装置中的皮带轮设置于原纸侧下方的空间内,避免增加退卷架的高度),使得整个结构更加紧凑。同时参见附图9所示,由于连接梁21位于原纸芯轴的内侧,原纸3在上退卷架2的过程中其不再会和连接梁21产生干涉,因此本方案中的气动上纸驱动臂7也无需在具备收拢功能,进而本方案中的气动上纸驱动臂7其整体尺寸可以明显缩短。此外由于该方案中的气动上纸驱动臂7其在工作时与原纸3形成的力臂近似垂直状态,从而使得用于驱动其动作的气缸功率也可以采用小型的,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由于本方案中的退卷架2其高度尺寸H和纵向尺寸D都得到减小,因此本方案中的退卷架2优选的采用一体成型制作,省去传统的双工位退卷机I中两退卷架2的组装工作。再参见附图6所示,为多个串行布置的双工位退卷机I与机头5组成的生活用纸退卷生产线布局图。参见附图7所示,由于采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双工位退卷机上的退卷结构,包括退卷架(2)、设置于该退卷架(2)上的一对用于安放原纸(3)的原纸安装部(201)以及一对分别用于驱动该一对原纸(3)进行退卷的退卷装置(4),其特征在于:该一对退卷装置(4)位于所述一对原纸安装部(201)之间并呈X型交叉布置,退卷时,该一对退卷装置(4)分别对应与该一对原纸(3)的上侧接触并带动原纸进行退卷作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德昌,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南海区德昌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