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角标仪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32487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01 04: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角标仪安装结构,包括:用于与发动机减震皮带轮螺栓连接的第一法兰和用于与第一法兰连接的第二法兰,其中,第一法兰设有用于与发动机减震皮带轮螺栓的螺栓头垫片配合的凹槽;凹槽底部设有用于与发动机减震皮带轮螺栓的螺栓头配合的第一安装孔;和分布在第一安装孔外侧、用于安装第二法兰的至少两个第二安装孔;第二法兰一端面设有用于与第二安装孔配合连接的至少两个沉孔;另一端面上设有用于安装发动机角标仪的至少两个腰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方案在进行安装时无需拆卸发动机减震皮带轮螺栓,安装更加简单,避免了因拆卸减震皮带轮螺栓造成的气门正时系统松动引起正时变化,实现了对发动机角标仪的同轴度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
,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角标仪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角标仪工装是发动机开发设计及其后期各种验证试验中常用的零件之一,其主要的作用是将曲轴与高精度曲轴转角传感器角标仪连接起来,更精确的测量试验过程中的曲轴转角。目前,角标仪工装在安装方法主要包括下列两种方式:1.工装通过减震皮带轮螺栓压紧在螺栓与减震皮带轮之间,此方案需要拆卸发动机的减震皮带轮螺栓,依靠减震皮带轮螺栓的拧紧力固定在曲轴上。此方案的缺点在于需要拆卸减震皮带轮螺栓,对于某些发动机设计将有可能造成气门正时系统松动而引起正时变化;即使不会造成正时系统松动的发动机,此方案也改变了减震皮带轮螺栓紧固减震皮带轮的设计状态(增加了一个与设计状态材料不同的垫片,摩擦系数变化)。对于需要先紧固曲轴皮带轮螺栓才能固定气门正时系统的发动机,此方案还将导致角标仪工装无法调整与曲轴的同轴度,从而很可能导致角标仪工作时无法与曲轴同轴转动而出现测试错误。2.通过在减震皮带轮上打孔,将相应的工装固定在减震皮带轮上。此方案需要改制减震皮带轮,对于已经装配好的发动机也需要将减震皮带轮螺栓拆卸下来。此方案也对发动机整机结构进行了改造,不利于维持发动机设计状态的试验原则。且此方案需要根据减震皮带轮的结构进行改制,并非所有减震皮带轮都具有改制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实用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动机角标仪安装结构,无需改变发动机原有的设计状态,安装更加方便,实现对发动机角标仪的同轴度调整。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依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角标仪安装结构,包括:用于与发动机减震皮带轮螺栓连接的第一法兰和用于与第一法兰连接的第二法兰,其中,第一法兰设有用于与发动机减震皮带轮螺栓垫片配合的凹槽;凹槽底部设有用于与发动机减震皮带轮螺栓的螺栓头配合的第一安装孔;和分布在第一安装孔外侧、用于安装第二法兰的至少两个第二安装孔;第二法兰一端面设有用于与第二安装孔配合连接的至少两个沉孔;另一端面上设有用于安装发动机角标仪的至少两个腰孔。可选地,第一安装孔横截面的形状为正六边形。可选地,第一法兰为固定法兰或者过渡法兰。可选地,若第一法兰为固定法兰,则第一法兰与发动机减震皮带轮螺栓的配合方式为过渡配合。可选地,若第一法兰为过渡法兰,则第一法兰与发动机减震皮带轮螺栓的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可选地,第一法兰与第二法兰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方案中的发动机角标仪安装结构,包括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其中,第一法兰和发动机减震皮带轮螺栓进行连接,第二法兰一端与第一法兰进行连接,另一端与发动机角标仪进行连接,进而实现了对发动机角标仪的安装,在安装过程中,无需拆卸发动机减震皮带轮螺栓,并且能够不改变发动机原有的设计状态,安装更加方便。另外,将减震皮带轮螺栓垫片、第一法兰、第二法兰的接触面作为定位面,保证了第二法兰与发动机曲轴的垂直度,并且第二法兰上还设有用于安装发动机角标仪的腰孔,实现了发动机角标仪与第二法兰的同轴度调整。【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技术实施例中发动机角标仪安装结构的工装图;图2表示本技术实施例中发动机角标仪安装结构工装时的正视图;图3表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法兰的示意图之一;图4表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法兰的示意图之二 ;以及图5表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法兰的示意图。其中图中:1、第一法兰;101、凹槽;102、第一安装孔;103、第二安装孔;2、第二法兰;201、沉孔;202、腰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依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角标仪安装结构,如图1、图2所示,该发动机角标仪安装结构包括:用于与发动机减震皮带轮螺栓连接的第一法兰I和用于与第一法兰I连接的第二法兰2,其中,如图3、图4所示,第一法兰I设有用于与发动机减震皮带轮螺栓垫片配合的凹槽101 ;凹槽101底部设有用于与发动机减震皮带轮螺栓的螺栓头配合的第一安装孔102 ;和分布在第一安装孔102外侧、用于安装第二法兰2的至少两个第二安装孔103 ;如图5所示,第二法兰2 —端面设有用于与第二安装孔103配合连接的至少两个沉孔201 ;另一端面上设有用于安装发动机角标仪的至少两个腰孔20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法兰I和发动机减震皮带轮螺栓进行连接,第二法兰2 —端的沉孔201与第一法兰I的第二安装孔103进行连接,另一端与发动机角标仪进行连接,进而实现了对发动机角标仪的安装,在安装过程中,无需拆卸发动机减震皮带轮螺栓,并且能够不改变发动机原有的设计状态,安装更加方便。且第一安装孔102横截面的形状为正六边形,恰好能够与发动机减震皮带轮螺栓的螺栓头相匹配,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对第一安装孔102横截面的形状并不进行具体限定,其形状可根据减震皮带轮螺栓的螺栓头的形状作出相应的调整。另外,还可以理解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102与第二安装孔103既可为均匀分布,也可为非均匀分布,可根据实际的安装情况对第一安装孔102与第二安装孔103的分布状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对其分布状况并不进行具体限定。具体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进行工装时,首先将第一法兰I固定在减震皮带轮螺栓上,在进行固定时,主要通过第一法兰I的正六边形第一安装孔102与减震皮带轮螺栓的外六角面进行固定。其中,第一法兰I可为固定法兰或者过渡法兰,当第一法兰I为固定法兰时,则第一法兰I与发动机减震皮带轮螺栓通过过渡配合的方式进行配合,因理论上发动机在此处只有轴向转动,只存在径向力不存在轴向力,在实际发动机运转中,虽然可能存在振动等问题,但是通过将第一法兰I与发动机减震皮带轮螺栓之间的过渡配合进行优化,仍然能够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且运行可靠。当第一法兰I为过渡法兰时,则第一法兰I与发动机减震皮带轮螺栓通过间隙配合的方式进行配合,依然能够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进一步地,因第一法兰I上设有用于与第二法兰2连接的第二安装孔103,第二法兰2上设有用于与第一法兰I连接的沉孔201,因此,通过螺栓即可将第一法兰I与第二法兰2固定连接。其中,在进行连接时,首先要使用千分尺测量第二法兰2的同轴度,将其同轴度控制在发动机角标仪工作所需的范围内,然后在逐步拧紧固定螺栓。而发动机角标仪又与第二法兰2上的腰孔202进行连接,因此,在调整第二法兰2的腰孔202时,能够同时实现对发动机角标仪的同轴度进行调整。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对腰孔202的数量、尺寸以及分布状态并不进行具体限定。进一步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还将减震皮带轮螺栓垫片、第一法兰1、第二法兰2的接触面作为定位面,保证了第二法兰2与发动机曲轴的垂直度,且发动机角标仪通过第二法兰2上的腰孔202安装到第二法兰2上,再通过第二法兰2的配合设计,最终实现了发动机角标仪与第二法兰2同轴度与垂直度一致。因此,该发动机角标仪安装结构与发动机角标仪能够在不改变发动机整机状况的条件下连接起来,同时还能够达到较高的试验精度。以上所述的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角标仪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发动机减震皮带轮螺栓连接的第一法兰和用于与所述第一法兰连接的第二法兰,其中,所述第一法兰设有用于与所述发动机减震皮带轮螺栓垫片配合的凹槽;所述凹槽底部设有用于与所述发动机减震皮带轮螺栓的螺栓头配合的第一安装孔;和分布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外侧、用于安装所述第二法兰的至少两个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法兰一端面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安装孔配合连接的至少两个沉孔;另一端面上设有用于安装发动机角标仪的至少两个腰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方旭张博马世博孙雪迎张艳青贺燕铭田安民马童立李红强周启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动力总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