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流胶口的橡胶与金属叠层减振弹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2954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带流胶口的橡胶与金属叠层减振弹簧,对于平面体积较大、层次较多的橡胶与金属叠层减振弹簧,为了解决分布在型腔中的橡胶本体温度不一,使得橡胶硫化程度不一致,有的地方欠硫而有的地方却过硫而导致橡胶本体内应力分布不均的问题,采取在中间隔板层上合理的设计流胶口的办法能有效的解决以上问题。在橡胶与金属叠层减振弹簧的橡胶与橡胶之间的中间隔板上设置惯通中间隔板上下橡胶的流胶口,流胶口的数量及孔径和分布位置根据减振弹簧具体结构来定,以解决问题为标准。这样将橡胶体注入各层橡胶型腔时,各层橡胶型腔中的橡胶能相互流通,橡胶在流过注胶口时再次升温,加快了里层橡胶的硫化速度,也解决了原来应各层橡胶型腔相互封闭而造成的填充压力使得金属板层变形的问题。(*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减振器件,特别是指用于轨道机车车辆二系悬挂及其他减振支座的减振弹簧。技术背景由于橡胶与金属结合具有优良的三向刚度匹配性和吸振、降噪性,所以橡胶与金属叠层弹簧是目前使用得相当广泛的一种减振器件,而且橡胶与金属结合所构成的橡胶与金属叠层弹簧特别适合用于轨道机车车辆二系悬挂减振,同时也可以用于其他减振支座,作为减振弹簧。近年来,我国轨道交通建设发展十分迅速,机车的车速和承载都有较大的提高,同时由于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振动与噪声的控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就对机车车辆的减振装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现有的橡胶与金属叠层弹簧只是简单地将橡胶与金属通过硫化在一起,由于大多数橡胶与金属叠层减振弹簧承受的载荷较大,一般设计的此类减振弹簧为避免单位体积的应变、应力较大而不得不设计成庞大的体积。而当橡胶与金属叠层减振弹簧的平面体积较大、层次较多时,在产品硫化成型过程中,分布在型腔中的橡胶本体温度不一,使得橡胶硫化程度不一,有的地方欠硫而有的地方却过硫,造成橡胶与金属叠层减振弹簧中的橡胶内应力分布不均,形成了减振弹簧的隐含缺陷,从而大大影响金属叠层减振弹簧的承载能力和抗疲劳寿命。因此很有必要对现有橡胶与金属叠层弹簧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橡胶与金属叠层弹簧的不足,提出一种橡胶硫化成型时,分布在型腔中的橡胶本体温度变化小,硫化程度均匀,橡胶各部位的应力分布均匀,隐含缺陷少的新型橡胶与金属叠层减振弹簧。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对于平面体积较大、层次较多的橡胶与金属叠层减振弹簧,为了解决分布在型腔中的橡胶本体温度不一,使得橡胶硫化程度不一致,有的地方欠硫而有的地方却过硫而导致橡胶本体内应力分布不均的问题,采取在中间隔板层上合理的设计流胶口的办法能有效的解决以上问题。在橡胶与金属叠层减振弹簧的橡胶与橡胶之间的中间隔板上设置惯通中间隔板上下橡胶的流胶口,流胶口的数量及孔径和分布位置根据减振弹簧具体结构来定,以解决问题为标准。这样将橡胶体注入各层橡胶型腔时,各层橡胶型腔中的橡胶能相互流通,橡胶在流过注胶口时再次升温,加快了里层橡胶的硫化速度,也解决了原来应各层橡胶型腔相互封闭而造成的填充压力使得金属板层变形的问题。为了达到必须的刚度匹配要求,可以将各橡胶层设计还可为不同的结构,包括各橡胶层承载面积的大小及其相对位置关系。附图及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中1、端板,2、底板,3、橡胶体,4、中间隔板,5、中间隔板流胶口,6、上端板,7、下底板,8、中间隔离金属板,9、金属板流胶口,10、弹性橡胶体。具体实施方式附图给出了本技术的结构和一个实施例,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从附图1可以看出,本技术是由端板1、底板2、中间隔板4和橡胶体3两部分所构成,为多层复合结构形式,且端板1、底板2、中间隔板4可以是由各种金属板材,其特点在于在中间隔板4上设有惯通中间隔板,连通上下橡胶层的流胶口5,流胶口的数量和孔径及分布的位置均按减振弹簧具体结构要求来确定。实施例一附图2给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从附图中可以看出,本技术包括上端板6、下底板7、中间隔离金属板8、弹性橡胶体10几部分,其特点在于在中间隔离金属板8上设有流胶口13,流胶口13为惯通中间隔离金属板8上下弹性橡胶体10的通孔。流胶口的数量和孔径及分布的位置均按减振弹簧具体结构要求来确定。权利要求1.带流胶口的橡胶与金属叠层减振弹簧,由端板(1)、底板(2)、中间隔板(4)和橡胶体(3)两部分所构成,为多层复合结构形式,且端板(1)、底板(2)、中间隔板(4)可以是由各种金属板材,其特征在于在中间隔板(4)上设有惯通中间隔板,连通上下橡胶层的流胶口(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流胶口的橡胶与金属叠层减振弹簧,其特征在于流胶口(5)的数量和孔径及分布的位置均按减振弹簧具体结构要求来确定。专利摘要带流胶口的橡胶与金属叠层减振弹簧,对于平面体积较大、层次较多的橡胶与金属叠层减振弹簧,为了解决分布在型腔中的橡胶本体温度不一,使得橡胶硫化程度不一致,有的地方欠硫而有的地方却过硫而导致橡胶本体内应力分布不均的问题,采取在中间隔板层上合理的设计流胶口的办法能有效的解决以上问题。在橡胶与金属叠层减振弹簧的橡胶与橡胶之间的中间隔板上设置惯通中间隔板上下橡胶的流胶口,流胶口的数量及孔径和分布位置根据减振弹簧具体结构来定,以解决问题为标准。这样将橡胶体注入各层橡胶型腔时,各层橡胶型腔中的橡胶能相互流通,橡胶在流过注胶口时再次升温,加快了里层橡胶的硫化速度,也解决了原来应各层橡胶型腔相互封闭而造成的填充压力使得金属板层变形的问题。文档编号B61G11/00GK2622035SQ0322784公开日2004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2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2日专利技术者荣继刚, 张春良, 唐先贺, 陈春高 申请人: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带流胶口的橡胶与金属叠层减振弹簧,由端板(1)、底板(2)、中间隔板(4)和橡胶体(3)两部分所构成,为多层复合结构形式,且端板(1)、底板(2)、中间隔板(4)可以是由各种金属板材,其特征在于:在中间隔板(4)上设有惯通中间隔板,连通上下橡胶层的流胶口(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荣继刚张春良唐先贺陈春高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