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滑油冷却系统,该油气分离装置包括转子轴,转子轴之外设有壳体;壳体内在转子轴上固设有叶轮及挡板,叶轮与挡板合围形成分离腔;分离腔的一端连通入口油腔、另一端连通口油腔;转子轴为中空构造,转子轴在位于分离腔内的区域设有至少一个连通至转子轴内部的通气孔,转子轴伸出壳体之外的端部设有排气管接头。通过壳体内的区域分割为入口油腔、分离腔和出口油腔,随着转子轴在传动装置的驱动下的转动,经入口油腔进入到分离腔内的油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实现油气分离,且分离后的油液经出口油腔导出,空气经转子轴上的通气孔及内部通道沿排气管接头导出,从而实现了溶解于油液中空气的油气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润滑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油气分离装置。此外,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油气分离装置的滑油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滑油中含有体积为6% -8%的处于溶解状态的空气,随压力降低,溶解的空气会逸出。由于滑油在润滑冷却轴承和传动装置时,滑油和空气搅拌,形成空气滑油乳化液,所以大量的空气进入了滑油系统。这种空气滑油混合物进入滑油箱,大量的泡沫会引起滑油从油箱通气管中流失。由于滑油箱容积和形状的限制,混入滑油箱中的空气难以全部分离出去,油气分离的不好,充气的滑油又进到增压泵内,造成供油量减少,供油压力下降。滑油中有空气泡,增大了管路的阻力,减少了滑油的比热和热心传导系数,不仅使滑油散热器换热性能降低,也恶化了摩擦对偶面的冷却与润滑条件。因此,在系统中必须有对滑油空气混合物进行有效除气的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滑油冷却系统,以解决现有的溶解于油液中的空气难以有效分离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包括用于连接传动装置的转子轴,转子轴之外设有与转子轴配合以形成内腔的壳体;壳体内在转子轴上固设有与转子轴随动的叶轮及挡板,叶轮与挡板合围形成分离腔;分离腔沿转子轴的轴向的一端连通至用于导入油液的入口油腔、另一端连通至用于导出经油气分离后油液的出口油腔;转子轴为中空构造,转子轴在位于分离腔内的区域设有至少一个连通至转子轴内部的通气孔,转子轴伸出壳体之外的端部设有用于连接排气管的排气管接头。进一步地,该油气分离装置还包括底座,转子轴贯穿底座以连接传动装置;底座与壳体固定连接,底座和/或壳体上设有通孔以导通至入口油腔。进一步地,叶轮的末端与挡板之间形成缝隙以导通分离腔和出口油腔。进一步地,底座与壳体间经衬套定位,且底座与壳体经紧固件固定连接。进一步地,转子轴分别经球轴承安装于底座和壳体上。进一步地,转子轴上套设有用于限制转子轴沿轴向移动的卡圈。进一步地,转子轴在与底座和/或壳体的接合处设有封严涨圈。进一步地,转子轴上套设有用于间隔叶轮与底座的垫圈。进一步地,壳体上设有用于将出口油腔内的油液导出的出油管安装座。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滑油冷却系统,包括上述的油气分离目.0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油气分离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滑油冷却系统,通过位于壳体内的转子轴上设置叶轮和挡板,以将壳体内的区域分割为入口油腔、分离腔和出口油腔,随着转子轴在传动装置的驱动下的转动,经入口油腔进入到分离腔内的油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实现油气分离,且分离后的油液经出口油腔导出,空气经转子轴上的通气孔及内部通道沿排气管接头导出,从而实现了溶解于油液中空气的油气分离,尤其适用于滑油冷却系统中润滑油液的油气分离。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油气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5、螺栓;3、壳体;4、叶轮;6、挡板;7/19、球轴承;8、转子轴;9、排气管接头;10、后涨圈座;11、后封严涨圈;12/16、轴承座;13、垫圈;14、衬套;15、前涨圈座;17、卡圈;18、前封严涨圈;20、出油管安装座;A、入口油腔;B、出口油腔;C、分离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参照图1,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包括用于连接传动装置的转子轴8,转子轴8之外设有与转子轴8配合以形成内腔的壳体3 ;壳体3内在转子轴8上固设有与转子轴8随动的叶轮4及挡板6,叶轮4与挡板6合围形成分离腔C ;壳体3内的内腔被分为三个腔体,即入口油腔A、分离腔C和出口油腔B,其中,分离腔C沿转子轴8的轴向的一端连通至用于导入油液的入口油腔A、另一端连通至用于导出经油气分离后油液的出口油腔B ;转子轴8为中空构造,转子轴8在位于分离腔C内的区域设有至少一个连通至转子轴8内部的通气孔,转子轴8伸出壳体3之外的端部设有用于连接排气管的排气管接头9。工作时,转子轴8在传动装置的驱动下旋转,进而带动叶轮4和挡板6同步旋转,经入口油腔A进入分离腔C内的油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实现油气分离,且分离后的油液经出口油腔B导出,空气经转子轴8上的通气孔及内部通道沿排气管接头9导出,从而实现了溶解于油液中空气的油气分离。可选地,本实施例中,该油气分离装置还包括底座I,转子轴8贯穿底座I以连接传动装置;本实施例中,转子轴8的末端设有与传动装置的传动轴连接的内花键,底座I与壳体3固定连接,底座I和/或壳体3上设有通孔以导通至入口油腔A。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壳体3与底座I经螺栓2固定连接,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连接传动装置的转子轴(8),所述转子轴(8)之外设有与所述转子轴(8)配合以形成内腔的壳体(3);所述壳体(3)内在所述转子轴(8)上固设有与所述转子轴(8)随动的叶轮(4)及挡板(6),所述叶轮(4)与所述挡板(6)合围形成分离腔(C);所述分离腔(C)沿所述转子轴(8)的轴向的一端连通至用于导入油液的入口油腔(A)、另一端连通至用于导出经油气分离后油液的出口油腔(B);所述转子轴(8)为中空构造,所述转子轴(8)在位于所述分离腔(C)内的区域设有至少一个连通至所述转子轴(8)内部的通气孔,所述转子轴(8)伸出所述壳体(3)之外的端部设有用于连接排气管的排气管接头(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艳,廖兴宇,黄帅,鹿东荣,何亦农,郑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