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原油开采中向井下注入CO2的泵及驱油装置。油井用往复式多缸活塞CO2注入泵的液力端包括泵体(10),在所述泵体(10)内间隔固定有多个活塞缸套(26),泵体(10)与活塞缸套(26)之间具有进液腔(25),泵体(10)上侧设有连通进液腔(25)上部的排气管(5),CO2在进液腔(25)内气液自动分离,气态CO2经排气管(5)排出。驱油装置,泵体(10)的进液管(7)连通CO2储罐(28)出口,泵体(10)的出液管连通伸入油井内的注入管(32),排气管(5)出口连通CO2储罐(28)上部。具有工作效率高,工作安全可靠,将气体快速排出泵体并回收等优点。(*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井用往复式多缸活塞CO2注入泵及驱油装置,涉及一种原油开采中向井下注入CO2的泵及驱油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油井用的CO2 (二氧化碳)注入泵大多采用往复式柱塞泵或单缸活塞泵,柱塞泵的结构复杂,成本较高,无法气液分离,需要强制排气不安全,而单缸活塞泵工作效率低,流量小,压力低,不利于原油开采中向井下注入co2,而且泵体内的气态0)2没有合理的气液分离机构,需要强制排气,造成很大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并存在安全隐患,容易冻伤操作人员,强制排气时泵体内高压力的液态或气体具有非常大的危险性,尚无合理的解决办法,还容易生成气蚀,严重降低活塞泵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使泵体内气液自动分离、气体快速返回储罐,不需要强制排气的油井用往复式多缸活塞0)2注入泵及驱油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油井用往复式多缸活塞CO2注入泵,由动力端和液力端组成,液力端包括具有进液口和排液口的泵体,进液口连通进液管,排液口通过排液阀组件连通排液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泵体内间隔固定有多个活塞缸套,活塞缸套内分别滑动设有活塞,活塞的外端与驱动其往复移动的动力端连接,泵体与活塞缸套之间具有进液腔,泵体上侧设有连通进液腔上部的排气管,0)2在进液腔内气液自动分离,气态CO2经排气管排出,液态CO2进入活塞后经排液阀组件排出。多个活塞与活塞缸套同步动作,使泵具有足够的输出压力,且工作稳定,克服目前单杠活塞泵工作效率低的缺点;进液腔内产生气态CO2由于比重轻,自动上升至进液腔上部,气液自动分离,气态0)2能够返回至进液腔上部,并通过排气管快速返回储罐,不需要强制排气,减少CO2浪费,工作安全可靠,而且进液腔内的气体快速排出能够有效提高泵的工作效率。优选的,所述动力端包括电机、传动轴和固定在传动轴上的多个偏心摆动机构,电机通过传动机构连接并驱动传动轴旋转,多个活塞缸套平行设置,偏心摆动机构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活塞外端。通过偏心摆动机构实现活塞往复移动,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十字头和活塞连杆,十字头通过十字头销铰接偏心摆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活塞连杆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十字头和活塞;通过十字头推动活塞往复移动,工作稳定可靠;活塞连杆通过一个双头调节螺栓与活塞相连。通过双头调节螺栓便于调节活塞连杆与活塞之间的间距,安装方便。优选的,所述偏心摆动机构包括偏心轮和摆动连杆,偏心轮固定在传动轴上,摆动连杆的动力输入端为套在偏心轮的外侧的套筒,套筒内侧固定有大铜套。偏心轮驱动套筒发生偏心摆动,套筒带动摆动连杆发生摆动,摆动连杆另一端驱动活塞往复移动,结构简单,利用大铜套的自润滑性和耐磨性能,减少摩擦磨损和发热,提高使用寿命。优选的,所述传动轴为曲轴,所述偏心摆动机构是与传动轴铰接的连杆,传动轴与所述连杆构成曲轴连杆机构。优选的,各个活塞缸套的进液腔之间相互密封,泵体上部分别开设有连通各进液腔的进液口,进液口分别连通有进液管,各进液管通过一根横向的进液总管连通,排气管与进液总管上侧连接并相通。各进液腔内产生的气态CO2由于比重轻上升至集气腔内,各集气腔内的气态0)2经过进液管和进液总管进入排气管内,最终排出泵体并回收。优选的,所述活塞包括活塞杆和进液阀芯,活塞杆前端中空构成台阶形的进液阀腔,进液阀轴向滑动设置在进液阀腔内,活塞杆上开设有连通进液阀腔与外部的活塞进液口,活塞杆前端套设有导向套,活塞杆前端外侧还开设有多个环向的密封槽,多个密封槽轴向间隔设置,在密封槽内固定有密封圈。通过多个密封圈提高密封性,增加泵的输出压力,进口采用自由阀,无需大的进口压力,低于0.1 Mp,无需增压泵,也无需将CO2储罐固定在非常高的位置,降低了成本,便于操作。优选的,所述密封圈为组合式密封圈。能够泵的工作压力达到100MP,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向油井内注入CO2的时间。一种驱油装置,包括CO2储罐以及上述的油井用往复式多缸活塞CO2注入泵,泵体的进液管连通0)2储罐出口,泵体的出液管连通伸入油井内的注入管,注入管上设有加热装置,排气管出口连通CO2储罐上部。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为汽化器,在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处分别连接有压力检测装置,在出液管和注入管出口处分别连接有温度检测装置。进口压力过低及出口压力过高报警停机,进口温度过高及气化温度过低后报警停车,工作安全可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多个活塞与活塞缸套同步动作,使泵具有足够的输出压力,且工作稳定,进液腔内产生气体由于比重轻,气液自动分离,气态0)2能够返回至进液腔上部,并通过排气管返回储罐,避免了原料CO2的浪费,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2、通过十字头推动活塞往复移动,工作稳定可靠。3、偏心轮驱动套筒发生偏心摆动,套筒带动摆动连杆发生摆动,摆动连杆另一端驱动活塞往复移动,结构简单,利用大铜套的自润滑性和耐磨性能,减少摩擦磨损和发热,提尚使用寿命。4、通过双头调节螺栓便于调节活塞连杆与活塞之间的间距,安装方便。5、各进液腔内产生的气态CO2由于比重轻上升至集气腔内,各集气腔内的气态CO 2经过进液管和进液总管进入排气管内,最终排出泵体并回收到储罐,利于将泵内气态αν决速排出,提高工作效率。6、通过多个密封圈提高密封性,增加泵的输出压力,进口采用自由阀,无需大的进口压力,低于0.1 Mp,无需增压泵,也无需将CO2储罐固定在非常高的位置,降低了成本,便于操作。密封圈为组合式密封圈。能够泵的工作压力达到ΙΟΟΜρ,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向油井内注入CO2的时间。 7、加热装置为汽化器,代替了以往的电磁加热器,节省大量的电能,进口压力过低及出口压力过高报警停机,进口温度过高及气化温度过低后报警停车,工作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该油井用往复式多缸活塞0)2注入泵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俯视图。图3为曲轴箱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A处的剖视图。图5为泵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B-B处的剖视图。图7为活塞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C处密封圈的局部放大图的多种结构。图9为驱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泵体的进液腔相互连通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电机2、皮带3、皮带轮4、曲轴箱5、排气管6、进液总管7、进液管8、排液总管9、排液管10、泵体11、底座12、偏心轮13、传动轴14、摆动连杆1401、套筒15、大铜套 16、十字头销17、小铜套18、十字头19、活塞连杆 20、双头调节螺栓21、排液阀组件22、进液口 23、集气腔24、活塞2401、活塞杆2402、进液阀芯2403、密封槽2404、连接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井用往复式多缸活塞CO2注入泵,由动力端和液力端组成,液力端包括具有进液口(22)和排液口(27)的泵体(10),进液口(22)连通进液管(7),排液口(27)通过排液阀组件(21)连通排液管(9),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泵体(10)内间隔固定有多个活塞缸套(26),活塞缸套(26)内分别滑动设有活塞(24),活塞(24)的外端与驱动其往复移动的动力端连接,泵体(10)与活塞缸套(26)之间具有进液腔(25),泵体(10)上侧设有连通进液腔(25)上部的排气管(5),CO2在进液腔(25)内气液自动分离,气态CO2经排气管(5)排出,液态CO2进入活塞(24)后经排液阀组件(21)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万春,毕可秩,陈军,吴玉珍,陈炎,谈俊峰,王旭,郭涛,孙哲,孙泽通,孙晨炎,
申请(专利权)人:孙万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