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改进的铁路卧铺客车车厢,该车厢在客室走廊两端紧邻走廊门外的车体处设置2个上、下车主车门,保证正常的上下车,同时将传统客车车厢位于车厢两端的四个车门处的通过台空间转移到客室区域增加设置6个标准硬卧或4个标准软卧,提高载客率;并设1个或2个安全疏散门,原车门与客室之间的生产服务功能设施:乘务员室、洗手间、洗脸间、配电房、开水炉都直接在车厢两端布局。本车型既能满足既有铁路运输组织和安全的要求,又能有效增加卧铺数量10%左右,适用于目前铁路旅客运输中的各类卧铺车辆的选型。(*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进的铁路卧铺客车车厢,既保证正常上下车,又有效利用车门通过台空间增加设置卧铺数量,提高卧铺载客率,适用于既有铁路的旅客运输客车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既有的铁路卧铺客车车厢,除车厢之间的连接通道门之外,用于旅客上、下车的车门一般是4个,车厢两侧各有2个,位于车厢两端,但在实际运营当中,停车上下旅客时,每一节车厢一般只开启靠站台一侧的一个门,同侧的另一个车门处于闲置状态,即使同侧车门轮换使用,其4个车门的实际使用率也只在25%,而且轮换使用没有实际意义,除中途停车时间有一个车门需要使用外,在旅客列车运行过程中4个车门处的空间完全闲置浪费,对于快速客运通道旅客列车,车门处的空间闲置浪费问题更加突出,特别是2004年4月18日全国铁路提速后出现的一站式直达(Z系列)快速列车,车门处的空间除始发、终到停站时使用,更是全程空闲,浪费巨大,对于寸土寸金的车厢内空间,车门处的空间浪费非常可惜,已经不能等闲视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铁路卧铺客车车厢,这种车厢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车厢客室走廊两端紧邻走廊门外的车体处设置2个上、下车主车门,保证正常的上下车,同时将传统客车车厢位于车厢两端的四个车门处的通过台空间转移到客室区域设置卧铺,提高载客率;实现的方法是这种车厢在客室走廊两端紧邻走廊门外的车体处设置2个上、下车主车门,同时设置有1个或2个备用安全疏散门,将传统客车车厢位于车厢两端的四个车门取消,原来设置四个上下车车门的通过台空间位置内移到客室区域,与原来的客室区域融为一体,其空间增加设置6个硬卧或4个软卧,原来车门与客室之间的乘务员室、洗手间、洗脸间、配电房等生产设施区域直接在车厢两端布局设置。本技术既能满足既有运输组织和安全的要求,又能有效增加卧铺数量10%左右,适用于目前铁路旅客运输中的各类卧铺车辆的选型。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之一的单层车卧铺车厢平面布局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之一的单层车卧铺车厢双车组编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之二的单层车卧铺车厢平面布局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之二的单层车卧铺车厢双车组编组示意图;图1中,单层车卧铺车厢(1),包含厕所(3)、(4),配电柜(5),乘务室(6),备品间(7),客室区域(8),客室走廊(9),走廊门(10)、(11),上、下车主车门(12)、(13),洗脸池(14)、(15)、(16),电开水炉(17),紧急疏散门(18)。图3中,单层车卧铺车厢(2),包含厕所(19)、(20),乘务员室(21)、配电柜或备品间(22)、开水炉(23),客室区域(24),客室走廊(25),走廊门(26)、(27),上、下车主车门(28)、(29),辅助车门(30),洗脸池(31)、(32),紧急疏散门(33)。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的本技术实施例之一的单层车卧铺车厢(1)的平面布局示意图,对于卧铺车厢(1),取消车厢两端传统位置的四个车门,把功能区域设施厕所(3)、(4)和配电柜(5)、乘务室(6)、备品间(7)分别布局在取消了车门的车厢两端端部位置,在客室区域(8)设置有12个标准硬卧包间或10个标准软卧包间,在客室走廊(9)两端尽头处的走廊门(10)、(11)外侧旁车厢车体原车窗位置设置有上、下车主车门(12)、(13),车门(13)对面并列设置厕所(3)、(4),厕所(3)旁设置洗脸池(14),车门(13)旁设置洗脸池(15)、(16),洗脸池(15)、(16)间设置电开水炉(17),洗脸池(14)、(15)、(16)设置为开放式,使其站立处位置与走道融为一体,增加通道空间尺寸,走廊门(10)、(11)的固定端的合页固定在卧铺一侧的隔墙板上,活动端朝向车门(12)、(13)一侧,且为双侧开启门,为增加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能力,在乘务员室(6)原车窗位置设置有一个紧急疏散门(18)。图1所示的车厢(1)的三个车门(12)、(13)、(18),都位于车厢轮对上方,因此不能设置脚踏梯,该种车厢适合于停靠设置有高站台的客运站,如果车厢编组后主车门(12)、(13)位于列车同一侧,停靠站台受到一些制约,为便于列车两侧停靠,可以将两节图1所示车型的车厢如图2所示,旋转对称编组成双车组,使双车组的主车门位置左右交替,再编入旅客列车,这样就可以任意停靠有高站台的客运站。如图3所示的本技术实施例之二的单层车卧铺车厢(2)平面布局示意图,对于卧铺车厢(2),取消传统位置的四个车门,把功能区域设施厕所(19)、(20)和乘务员室(21)、配电柜和备品间(22)、开水炉(23)分别布局在取消了车门的车厢两端端部位置,在客室区域(24)设置有12个标准硬卧包间或10个标准软卧包间,在客室走廊(25)两端尽头处的走廊门(26)、(27)外侧旁边的车厢车体原车窗位置设置有上、下车主车门(28)、(29),车门(29)对面的车厢另一侧设置传统的带有脚踏梯和翻盖板的车门(30),车门(30)与车厢端部之间一侧设置洗脸池(32)和开水炉(23),另一侧设置洗脸池(31),洗脸池(31)、(32)设置为开放式,使其站立处位置与车门(30)处空间融为一体共用,为增加安全疏散能力,可在乘务员室(21)原车窗位置设置一个紧急疏散门(33);乘务室(21)旁设置有厕所(19),车门(29)旁设置有厕所(20)。图3所示的车厢(2)的三个车门(28)、(29)、(33)处于车厢轮对上方,不能设置脚踏梯,车门(30)位于轮对旁侧位置,设置有脚踏梯,因此车门(30)适合于既有各种高度的站台,使本型车厢具有更好的实用性。在具体使用中根据运营区间站台停靠需求,可以将两节图3所示车型的车厢如图4所示,旋转对称编组成双车组,使双车组的车门位置左右交替,再编入旅客列车,则列车两侧均可以停靠任何高度的站台,使本型车厢车组编组成的旅客列车可以适用于全国所有的铁路线路,使用更加灵活。图1、图3所示车型车厢的车门布局结构,同样适用于中长途双层卧铺客车,所增加的客室空间,在中层客室区域共增加6个硬卧铺或4个软卧铺空间。图1、图3所示疏散门(18)、(33)的设置,以及图3所示车门(30)与洗脸盆(31)、(32)的布局设置结构,适用于各型软硬座铁路客车车厢。铁路系统为提高运输能力、行车速度和服务质量,在提高线路能力、客车等级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本技术通过对车厢车门数量和位置布局结构的改进,可有效增加席位数量10%左右,使我国铁路每年软、硬卧收入可增加值约为33.00亿元,对于提高铁路客运运载能力、提高客运收入和铁路服务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铁路卧铺客车车厢,其特征是本技术的卧铺车厢(1)和(2),在客室走廊两端紧邻走廊门外的车体处设置2个上、下车主车门(12)、(13)和(28)、(29),同时设置有1个至2个备用安全疏散门(18)和(33)、(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铁路卧铺客车车厢,其特征是对于卧铺车厢(1),功能区域设施厕所(3)、(4)和配电柜(5)、乘务室(6)、备品间(7)在车厢两端布局,在客室区域(8)设置有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铁路卧铺客车车厢,其特征是:本实用新型的卧铺车厢(1)和(2),在客室走廊两端紧邻走廊门外的车体处设置2个上、下车主车门(12)、(13)和(28)、(29),同时设置有1个至2个备用安全疏散门(18)和(33)、(30)。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毅,
申请(专利权)人:夏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