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声警示行人护栏,包括主发声管、副发声管、支撑立柱、导声管和护栏杆,所述主发声管下部设有导声管,所述导声管下部设有副发声管,所述护栏杆设置在两个副发声管之间且通过支撑立柱固定连接,所述主发声管包括,进风口、传感器、发光外圈和发声器,所述副发声管包括进风口、发声器和传感器,该发声警示行人护栏通过分析传感器所得数据大小以及多组传感器报警间隔等可间接估计车辆速度,同时设立主发生管,副发生管,即考虑了车型大小所带动气流高度不一样,利用共振原理设计一种发声且可传导声音的行人护栏,以帮助行人在视距不良处有效获得上游路段是否有车辆行驶的信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护栏
,具体为一种发声警示行人护栏。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面积也不断增加。城市中除去快速路,主干路等主要以行车为主的交通要道之外,仍存在着许多城市次干道及城市支路。城市次干道及城市支路主要作用在于服务与商业以及居住等方面的短途出行需求,因此在城市次干道以及城市支路存在着较多的行人以及行人过街。但很多城市支路以及城市次干道的道路线形受到地形以及用地规划等因素限制,存在着许多视距情况不良好的地方,如坡度及转向过大,城市绿化遮挡,道路两旁建筑物或构造物遮挡等,可能导致行人在过街时无法及时观测、到上游路上行驶车辆。而且由于城市次干道以及城市支路的路幅较窄,多为双向两车道道路,一旦行人开始过街且上游有车辆行驶发生冲突时,行人与车辆行使避让行为的空间和可能性都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声警示行人护栏,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声警示行人护栏,包括主发声管、副发声管、支撑立柱、导声管和护栏杆,所述主发声管下部设有导声管,所述导声管下部设有副发声管,所述主发声管、导声管和副发声管通过支撑立柱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护栏杆设置在两个副发声管之间且通过支撑立柱固定连接,所述主发声管包括进风口、传感器、发光外圈和发声器且进风口、传感器、发光外圈和发声器依次设置于主发声器内部,所述副发声管包括进风口、发声器和传感器。优选的,所述副发声器内部设有进风口、发声器和传感器且进风口与传感器交替连接在副发声管内部。优选的,所述支撑立柱下部设有基底且基底下部设有U型弯钩。优选的,所述主发声管和副发声管内部设有至少两组传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发声警示行人护栏通过分析传感器所得数据大小以及多组传感器报警间隔等可间接估计车辆速度,可根据其危险程度不同,设立不同预警方式,以区别对待不同速度的车辆,同时设立主发生管,副发生管,即考虑了车型大小所带动气流高度不一样,如有大型车辆经过,应自动为最高级别预警,利用共振原理设计一种发声且可传导声音的行人护栏,以帮助行人在视距不良处有效获得上游路段是否有车辆行驶的信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主发声管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副发声管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支撑立柱结构示意图。图中主发声管、11进风口、12传感器、13发光外圈、14发声器、2副发声管、21进风口、22发声器、23传感器、3支撑立柱、4导声管、5护栏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发声警示行人护栏,包括主发声管1、副发声管2、支撑立柱3、导声管4和护栏杆5,主发声管I下部设有导声管4,导声管4下部设有副发声管2,发生管与导声管尺寸可根据实地情况进行调整,所主发声管1、导声管4和副发声管2通过支撑立柱3固定连接在一起,支撑立柱3下部设有基底且基地下部设有U型弯钩,护栏杆5设置在两个副发声管2之间且通过支撑立柱3固定连接,主发声管I包括进风口 11、传感器12、发光外圈13和发声器14且进风口 11、传感器12、发光外圈13和发声器14依次设置在主发声管I内部,所述副发声管2包括进风口 21、发声器22和传感器23,副发声管2内部设有进风口 21、发声器22和传感器23且进风口 21与传感器23交替连接在副发声管2内部,车辆行驶带动空气从进口进入发声管,发声管内有气流传感器,可设定预警阈值,若作出预警行为,发声器发出警报,警报声在发生管内传导并通过共振效应引发导声管发生,增大预警效果,所述主发声管I和副发声管2内部设有至少两组传感器,传感器长时间发出相同数值,应判定为自然气流,发生器控制器应滤去如此干扰。只有在多组传感器相继发生气流变化,且每个单个传感器数据短时间内恢复的情况下认定为有车经过。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主权项】1.一种发声警示行人护栏,包括主发声管、副发声管、支撑立柱、导声管和护栏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发声管下部设有导声管,所述导声管下部设有副发声管,所述主发声管、导声管和副发声管通过支撑立柱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护栏杆设置在两个副发声管之间且通过支撑立柱固定连接,所述主发声管包括进风口、传感器、发光外圈和发声器且进风口、传感器、发光外圈和发声器依次设置于主发声器内部,所述副发声管包括进风口、发声器和传感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声警示行人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发声器内部设有进风口、发声器和传感器且进风口与传感器交替连接在副发声管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声警示行人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柱下部设有基底且基底下部设有U型弯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声警示行人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发声管和副发声管内部设有至少两组传感器。【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声警示行人护栏,包括主发声管、副发声管、支撑立柱、导声管和护栏杆,所述主发声管下部设有导声管,所述导声管下部设有副发声管,所述护栏杆设置在两个副发声管之间且通过支撑立柱固定连接,所述主发声管包括,进风口、传感器、发光外圈和发声器,所述副发声管包括进风口、发声器和传感器,该发声警示行人护栏通过分析传感器所得数据大小以及多组传感器报警间隔等可间接估计车辆速度,同时设立主发生管,副发生管,即考虑了车型大小所带动气流高度不一样,利用共振原理设计一种发声且可传导声音的行人护栏,以帮助行人在视距不良处有效获得上游路段是否有车辆行驶的信息。【IPC分类】E01F9-011, E01F15-02【公开号】CN204343222【申请号】CN201420796561【专利技术人】王奥博, 胡雨林 【申请人】重庆交通大学【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申请日】2014年12月17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声警示行人护栏,包括主发声管、副发声管、支撑立柱、导声管和护栏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发声管下部设有导声管,所述导声管下部设有副发声管,所述主发声管、导声管和副发声管通过支撑立柱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护栏杆设置在两个副发声管之间且通过支撑立柱固定连接,所述主发声管包括进风口、传感器、发光外圈和发声器且进风口、传感器、发光外圈和发声器依次设置于主发声器内部,所述副发声管包括进风口、发声器和传感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奥博,胡雨林,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