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车顶置式进气滤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49795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燃机车顶置式进气滤清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与机车内柴油机上方车顶固定安装的柜体,在柜体顶部的车顶上开有一个滤网滤清窗,其下方的柜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独立密封的过滤室,过滤室的进口设置一个旋风滤清器,内部设置有通风道和多个细滤器,多个细滤器的出风口均密封固定在通风道的入口端面上,通风道穿过柜体的底部连接于增压器。在旋风滤清器的下方固定连接有集尘袋,在柜体的底部开有一排水孔,下方接有一排水管。在柜体上相对于集尘袋和细滤器后端部的位置各设置有一个可供除尘和更换细滤器的门。该装置结构简单合理,可以提高滤清的效率及精度,延长了柴油机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机车的模块化程度,维护成本也相对较低。(*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内燃机车的进气滤清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 内燃机车柴油机顶置式进气滤清装置,属于内燃机车的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内燃机车柴油机的进气系统一般采用独立风室,将粗滤器安装在机车的 侧墙,而将纸滤器安装在机车的车顶,由于粗滤器和纸滤器分离,不仅管路连接复 杂,占用机车较多的空间,而且对于机车装用不同的柴油机时需要重新设计进气系 统,机车车体结构变化较大,且维护保养较为困难。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专利号为ZL200620036151.3的中国专利就公开了一种"外 走廓内燃机车进气单元",该进气单元安装在机车主发电机上方的车顶内,粗滤器 和纸滤器均安装在一个独立的风室内,进气单元顶部上设置有集气腔,粗滤器和防 沙网集成安装在位于进气单元两侧的风室的快开门上,进气单元的出气口设置在进 气单元的顶部,整个进气单元安装在机车的侧墙上。该进气单元虽然结构紧凑,空 间占用小,通用性强,管路连接简单,维修保养方便,但是其过滤效率较低,结构 不甚合理。上述这几种方式,都不能有效地保证足够的清洁新鲜空气进入机车的柴油机内, 这样会造成机车发动机的活塞环、活塞、缸套等重要元件磨损,柴油机功率不能有 效发挥,縮短了其使用寿命,特别是对于中国西北风沙较大的地区,这种结构就不 能满足环境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不但滤清效率高,而 且结构简单合理,维护成本低的内燃机车顶置式进气滤清装置,它还可以提高机车 的模块化程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燃机车顶置式进气滤清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与机车内柴油机上方车顶固 定安装的柜体,在所述柜体顶部的车顶上开有一个滤网滤清窗,所述滤网滤清窗下方的柜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独立密封的过滤室,所述过滤室的进口设置一个旋风滤 清器,所述过滤室的内部设置有通风道和多个细滤器,所述多个细滤器的出风口均 密封固定在所述通风道的入口端面上,所述通风道穿过所述柜体的底部连接于柴油 机的增压器。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所述旋风滤清器的下方固定连接有集尘袋, 在所述柜体上相对于所述集尘袋的位置处设置有一个可供手动除尘的小门。在所述 滤网滤清窗下方的柜体的底部开有一排水孔,排水孔下方接有一排水管。所述的细滤器通过位于其内部的固定座与所述通风道的入口端面固定连接,所 述固定座为一个近似于叉子形的结构,其分叉的前端部固定于所述通风道上,后端 部设置有一个突出的螺杆,与所述细滤器的后端部通过螺母固定连接。在所述柜体 上相对于所述细滤器后端部的位置设置有一个可供更换所述细滤器的门。所述的细滤器为相互套接的双筒结构。所述柜体四周的各个壁上均设置有一层隔热层。在所述通风道与所述柴油机增压器之间的管道上设有一个脏污指示器。 综上内容,本技术所提供的内燃机车顶置式进气滤清装置,结构简单合理, 通过旋风滤清器和细滤器的双重过滤,可以大大提高滤清的效率及精度,确保柴油 机的正常运行,延长了柴油机的使用寿命。整个滤清装置都集成在一个柜体内,提 高了机车的模块化程度,作业人员可以根据柴油机的规格,任意设置相应数量的滤 清器,以便满足柴油机进气量的需要,维护成本也相对较低。本装置中的细滤器为双层结构,可以确保当其中一个损坏时,还能保证柴油机的 正常运行。另外,本装置中由于在柜体上设置了用于除尘和更换滤芯的门结构,而 且细滤器采用了易拆卸的结构,所以使用和维护更为方便,柜体下方设置有排水管, 可以避免雨水进入过滤室内,而影响过滤效果。附图说明图l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图l的俯视图;图3本技术细滤器安装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技术细滤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本技术用于除尘的小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5所示,柴油机l,车顶2,柜体3,滤网滤清窗4,过滤室5,旋风滤清 器6,细滤器7,通风道8,增压器9,集尘袋IO,小门ll,排水管12,固定座13,固 定座前端部14,螺杆15,门16,隔热层17,脏污指示器18,排气口19,主滤芯20, 安全滤芯21,密封圈22,蝶形螺母23,蝶形螺母24,蝶形螺母25,折页26,撑杆27, 支撑座28,门把手29。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内燃机车顶置式进气滤清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与机车内柴油机1上方车顶2固定安装的柜体3,在本实施例中以两个柜体3的结构形式进行详细描述。在柴油机1上方的车顶2上固定安装两个柜体3,为了减轻柴油机l排气对该进气 滤清装置的影响,柴油机1的排气口19安排在车顶2尽量靠中心的位置,位于两个柜 体3顶部的滤网滤清窗4也尽量安排在靠近车顶2两侧的部位。 一般情况下,柴油机的 排气温度都在400-500'C以上,但对于柴油机的进气温度是越低越好,所以为了减小 柴油机l的排气温度对进气的影响,在整个柜体3四周的壁上都设置一层隔热层17, 隔热层17可采用硅酸铝材料或者采用耐火纤维毛毡等材料。在每个柜体3顶部的车顶2上开有一个滤网滤清窗4,每个滤网滤清窗4均通过多 个螺栓和螺母、及相应的垫圈与车顶2相固定,滤网滤清窗4是具有一定孔洞的滤网, 它可以阻挡较大体积的树叶、沙尘颗粒、杂物、雪花等。在每个滤网滤清窗4下的柜体3内方设置有左右两个相对独立密封的过滤室5,在 每个过滤室5的进口处设置一个旋风滤清器6,在每个过滤室5的内部设置有三个并联 连接的细滤器7,所以可以减小进气阻力,增大进气量。三个细滤器7的出风口均密封固定在通风道8的入口端面上,经过细滤器7过滤后 的清洁干净的空气在通风道8内汇总,穿过柜体3的底部连接于柴油机1的增压器9, 为了避免和减少通风道8内的涡流,在通风道8的内部焊接了导流板(图中未示出)。各过滤室5内的通风道8可单独汇总,也可以将一个柜体3内的两个过滤室5的通 风道8相互连通, 一起汇总再排气。在柴油机l进气压力的作用下,外界的空气经过滤网滤清窗4的初步过滤后分别 进入安装在其下面的两个旋风滤清器6中,由于空气在旋风滤清器6中有一定的速度,按其内部件的叶片方向旋转,经离心作用,重量大的杂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碰撞旋 风滤清器6壁而掉下来。在旋风滤清器6的下方开有排尘口 (图中未标示),排尘口下 方固定连接集尘袋IO,较粗的灰尘就会聚集在集尘袋10内,当集尘袋10内的灰尘已 满需要除尘时,可以通过手动挤压集尘袋10进行除尘。集尘袋10也起着单向阀的作 用,在其四周进气风的作用下,集尘袋10—般是关闭的,但当有雨水通过旋风滤清 器6进入集尘袋10后,由于雨水较重,通过集尘袋IO的单向阀的作用可流出集尘袋IO, 落入柜体3的底部。为了防止灰尘和雨水等进入过滤室5内,在每个滤网滤清窗4下方的柜体3的底部 位置较低的位置开有一排水孔(图中未标示),排水孔下方接有一个排水管12,将排 水管12引到柜体3的一侧,将其内的雨水排到车体外。经过旋风滤清器6粗滤后的空气分别进入细滤器7,细滤器7是相互套接的双筒结 构,并呈圆柱形,由主滤芯20和安全滤芯21组成,主滤芯20为纸滤芯,安全滤芯21 为化纤材料的滤芯。纸质滤芯虽然过滤效率高,可以有效阻挡灰尘,但其材料很脆, 承受灰尘的能力相对较小,比较容易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燃机车顶置式进气滤清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与机车内柴油机(1)上方车顶(2)固定安装的柜体(3),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柜体(3)顶部的车顶(2)上开有一个滤网滤清窗(4),所述滤网滤清窗(4)下方的柜体(3)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独立密封的过滤室(5);    所述过滤室(5)的进口设置一个旋风滤清器(6),所述过滤室(4)的内部设置有通风道(8)和多个细滤器(7),所述多个细滤器(7)的出风口均密封固定在所述通风道(8)的入口端面上,所述通风道(8)穿过所述柜体(3)的底部连接于柴油机的增压器(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森华袁博雷银霞顾谦民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