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遥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497681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2 1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便携式遥控装置,包括:握持本体,握持本体的横向两端分别设有一管状的握持部,该握持部的外径大于该握持本体中部的厚度;握持本体正面两侧分别设有一靠近相应握持部的摇杆按钮,握持本体上设有收发天线;手持带,可拆卸地装设于握持本体背面,该手持带的延伸方向与握持本体的纵向一致,该手持带用于将握持本体捆绑在人手臂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握持本体背面设置手持带,可将握持本体捆绑在人手臂上,从而方便另一只手进行灵活操作,相比于现有技术单手握持机器的方式,具有操作更加稳定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手持遥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遥控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遥控技术和制造业的发展,用遥控设备控制某一物体进行各种活动或者完成各种任务的情况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工作中,例如遥控车模、航模、无人机、机器人等。在多数情况下,操作者在一定范围内需要跟着遥控物一起移动,并在移动的过程中对遥控物的各项参数进行遥控调整。现有的手持遥控设备一般设有用于人手握持的把手部,使用时,人的双手分别握持在把手部上,由左手和右手的大拇指在控制面板上进行相应的操作,以便达到遥控的目的。然而这种手持遥控设备在操作时具有局限性,上部、大拇指的活动范围受到把手部的限定,灵活度和准确度将受到影响;下部、手持遥控设备进行移动时,想要在移动过程中进行操作,尤为不便;若以单手握持遥控设备,另一手进行操作,则存在操作不稳定的问题,特别是当遥控设备本身体积重量比较大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操作者在移动中进行稳定操作的便携式遥控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遥控装置,包括:握持本体,握持本体的横向两端分别设有一管状的握持部,该握持部的外径大于该握持本体中部的厚度;握持本体正面两侧分别设有一靠近相应握持部的摇杆按钮,握持本体上设有收发天线;手持带,可拆卸地装设于握持本体背面,该手持带的延伸方向与握持本体的纵向一致,该手持带用于将握持本体捆绑在人手臂上。进一步地,所述手持带包括上部手持带及下部手持带,上部手持带的上端部和下部手持带下端部分别固定连接在握持本体的上下两端,上部手持带和下部手持带的自由端通过卡扣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卡扣包括相互配合的公头及母头;所述上部手持带的上端部设有闭合环,该闭合环内穿设有一连接件,该连接件的两端分别通过一螺丝固定于握持本体的背面;该上部手持带的下端部连接卡扣的母头;所述下部手持带上设有锁紧扣,下部手持带的上端部连接卡扣的公头,下部手持带的下端部穿过设置在握持本体下部的定位孔而锁紧于锁紧扣上。进一步地,所述上部手持带或下部手持带为松紧带。进一步地,所述握持部的外表面设有防滑结构。进一步地,所述防滑结构为镶嵌在握持部外壁的防滑片,该防滑片上设有数条沿防滑片的圆周方向延伸的凸条,该数条凸条之间形成用于供人手指握持的防滑槽。进一步地,所述握持部的上表面与握持本体的正面平齐,握持部与握持本体的背面之间形成向握持本体内部凹陷的凹槽。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握持本体背面设置手持带,可将握持本体捆绑在人手臂上,从而方便另一只手进行灵活操作,相比于现有技术单手握持机器的方式,具有操作更加稳定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未装配手持带的背面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装配手持带的背面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后视图。其中:1、握持本体;11、握持部;12、凹槽;13、摇杆按钮;14、收发天线;15、定位孔;16、防滑片;161、凸条;2、手持带;21、上部手持带;22、下部手持带;23、连接件;24、卡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揭示了一种便携式遥控装置,其应用在手持遥控设备领域,尤其是需要操作者跟随遥控物一起移动的场合,例如:遥控车模、遥控航模、遥控无人机、遥控机器人等;该便携式遥控装置包括握持本体I及手持带2。所述握持本体I呈矩形状,其包括一个正面板、一个背面板及连接正面板和背面板的侧板;握持本体I的横向两端分别设有一管状的握持部11,该管状的握持部11的延伸方向与握持本体I的纵向一致;可以理解的,在其他的场合,可以将握持本体I的形状设为扇形,相应的,所述管状的握持部11的延伸方向略微倾斜,使两端管状的握持部11的一头均向握持本体I中间聚拢,以便更加适合双手握持;该握持部11的外径大于该握持本体I中部的厚度,优选地,该握持部11的横截面设为圆形或椭圆形,可提高握持的舒适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握持部11的上表面与握持本体I的正面平齐,握持部11与握持本体I的背面之间形成向握持本体I内部凹陷的凹槽12,该结构设计有利于人手将该便携式遥控装置牢牢抓握在手里,不易滑落;握持本体I正面两侧分别设有一靠近相应握持部11的摇杆按钮13,人手握持在相应的握持部11上时,可腾出大拇指对摇杆按钮13进行操作,进而控制遥控物进行相应活动;握持本体I上设有收发天线14,握持本体I内部设有电路系统(图未不)。请结合参阅图3,所述手持带2可拆卸地装设于握持本体I背面,该手持带2的延伸方向与握持本体I的纵向一致,该手持带2用于将握持本体I捆绑在人手臂上;具体地,所述手持带2包括上部手持带21及下部手持带22,上部手持带21和下部手持带22通过一卡扣24插接在一起;上部手持带21的上端部设有闭合环(图未示),该闭合环内穿设有一连接件23,该连接件23的两端分别通过一螺丝固定于握持本体I的背面,该连接件23可以为一连接片或连接杆等;该上部手持带21的下端部连接所述卡扣24的母头;所述下部手持带22上设有锁紧扣(图中未标示),下部手持带22的上端部连接所述卡扣24的公头,下部手持带22的下端部穿过设置在握持本体I下部的定位孔15而锁紧于锁紧扣上,该锁紧扣的设置便于调节手持带2的整体长度,以适应不同使用者的手臂的粗细程度;使用时,将卡扣24的公头和母头相互插接,从而可将上部手持带21和下部手持带22的自由端连接在一起;将人的手臂穿过手持带2与握持本体I之间,调整握持本体I的角度,使握持本体I的正面朝上,便可方便地进行单手操作;相比于传统的单手抓握遥控装置,再用另一只手进行操作的方式,本技术的方式更加稳定,不会发生掉落现象。为了使手持带2的捆绑效果更好,可将上述上部手持带21或下部手持带22的其中一个设为松紧带,可提高捆绑的舒适度;当然,也可将两者均设为松紧带。值得一提地,所述上部手持带21的上端部和下部手持带22的下端部与握持本体I的连接方式可以互换,例如,均可以按照上部手持带21的上端部与握持本体I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或者均按照下部手持带22的下端部与握持本体I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固定连接方式。请参阅图2及图3,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握持部11的外表面设有防滑结构;该防滑结构为镶嵌在握持部11外壁的防滑片16,该防滑片16上设有数条沿防滑片16的圆周方向延伸的凸条161,该数条凸条161之间形成用于供人手指握持的防滑槽(图中未标示);可以理解的,其他具有防滑功能的结构亦可以应用在本技术中,例如设置防滑凸点、防滑格栅等。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在握持本体I背面设置手持带,可将握持本体I捆绑在人手臂上,从而方便另一只手进行灵活操作,相比于现有技术单手握持机器的方式,具有操作更加稳定的优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便携式遥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握持本体,握持本体的横向两端分别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遥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握持本体,握持本体的横向两端分别设有一管状的握持部,该握持部的外径大于该握持本体中部的厚度;握持本体正面两侧分别设有一靠近相应握持部的摇杆按钮,握持本体上设有收发天线;手持带,可拆卸地装设于握持本体背面,该手持带的延伸方向与握持本体的纵向一致,该手持带用于将握持本体捆绑在人手臂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锭锋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极飞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