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93271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1 15: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卡连接器,包括座体、固定于所述座体上的多个导电端子以及遮盖于所述座体上方与所述座体共同形成收容空间的遮蔽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朝所述收容空间内延伸设有至少一弹片,当插入薄电子卡至所述收容空间内时,所述弹片抵压于所述薄电子卡顶面,以将所述薄电子卡固定,当插入厚电子卡至所述收容空间内时,所述弹片抵压于所述厚电子卡顶面,以将所述厚电子卡固定,可供厚、薄不同的至少两种电子卡插接,大大方便了消费者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卡连接器,尤指一种可供厚、薄不同的至少两种电子卡插接 的卡连接器。
技术介绍
卡连接器是安装于手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上的一种电连接器,可将电子卡电性连 接至手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目前SM卡已经演变至第三代Micro SIM卡及第四代Nano SIM卡,标准Micro SIM卡的长度为15mm,宽度为12mm,厚度为 0.76mm,标准Nano SIM卡的长度为12mm,宽度为9mm,厚度为0.67mm,由于两种电子卡的尺 寸大、小不同,所以必须配合使用相应的SM卡连接器来实现电性连接。 为了能够将Micro S頂卡插入至适用标准Nano SM卡的卡连接器,用户可将 Micro SIM卡的长宽进行裁剪,使其长度和宽度与标准Nano SIM卡的长度和宽度尺寸相同, 然而,标准Micro SM卡的厚度也大于标准Nano S頂卡的厚度,因此会出现用户将Micro SM卡进行裁剪之后,因其厚度大于标准Nano S頂卡的厚度,造成还是无法插入所述标准 Nano SIM卡连接器,或勉强插入之后,因与标准Nano SIM卡连接器配合过于紧凑,造成退卡 困难的现象,甚至出现插坏所述标准Nano SIM卡连接器的现象,以致给用户带来不便。 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新的卡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所面临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供厚、薄不同的 至少两种电子卡插接的卡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种卡连接器,可供厚、薄不同的至少两种电子卡插接,包括座体、固定于所述座 体上的多个导电端子以及遮盖于所述座体上方与所述座体共同形成收容空间的遮蔽壳体, 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朝所述收容空间内延伸设有至少一弹片,当插入薄电子卡至所 述收容空间内时,所述弹片抵压于所述薄电子卡顶面,以将所述薄电子卡固定,当插入厚电 子卡至所述收容空间内时,所述弹片抵压于所述厚电子卡顶面,以将所述厚电子卡固定。 进一步,所述遮蔽壳体具有一顶壁,所述弹片自所述顶壁延伸形成,所述弹片具有 一抵压部,所述抵压部到所述顶壁之间的距离为〇. 1mm至〇. 7mm。 进一步,所述抵压部到所述顶壁之间的距离为0. 2mm。 进一步,所述遮蔽壳体由金属材料制成,可动地枢接于所述座体上并可相对所述 座体滑动,所述遮蔽壳体包括一顶壁和自所述顶壁相对两侧向下延伸形成的两侧壁,所述 弹片自所述顶壁延伸形成,所述座体包括一绝缘底板和两金属侧板,所述两金属侧板位于 所述绝缘底板的相对两侧,所述绝缘底板与所述两金属侧板共同形成一收容槽,用以选择 地收容所述厚电子卡和所述薄电子卡,当所述遮蔽壳体盖合于所述座体上时,所述两侧壁 分别与所述两金属侧板对应相邻,向前滑动所述遮蔽壳体,可将所述两侧壁分别对应卡持 于所述两金属侧板上。 进一步,所述顶壁朝所述收容空间内延伸设有四个弹片,分成前后两排排布,且所 述前排弹片朝前向下延伸入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后排弹片朝后向下延伸入所述收容空间 内。 进一步,所述两侧壁分别向内凸伸设有一卡持部,所述两金属侧板分别向内凹陷 形成一凹槽,于所述凹槽前方还分别设有一向外贯穿所述金属侧板的卡口,所述卡口与所 述凹槽相连通,当所述遮蔽壳体盖合于所述座体上时,所述卡持部收容于所述凹槽内,向前 滑动所述遮蔽壳体,所述卡持部进入所述卡口并卡持于所述金属侧板上。 进一步,每一所述金属侧板在所述凹槽处形成有一第一限位部,在所述第一限位 部的后方向内凹陷形成有一第二限位部,所述薄电子卡或所述厚电子卡插入所述收容空间 内时,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共同定位所述薄电子卡或所述厚电子卡的侧边。 进一步,每一所述金属侧板后端冲切形成有一枢接孔和一定位片,所述定位片大 致位于所述枢接孔的上方中央位置,自所述金属侧板向内弯折延伸形成。 进一步,所述两侧壁分别向外凸伸设有一卡持部,所述两金属侧板分别向外凸起 形成一凹槽,于所述凹槽前方还分别设有一向外贯穿所述金属侧板的卡口,所述卡口与所 述凹槽相连通,当所述遮蔽壳体盖合于所述座体上时,所述卡持部收容于所述凹槽内,向前 滑动所述遮蔽壳体,所述卡持部进入所述卡口并卡持于所述金属侧板上。 进一步,每一所述金属侧板设有至少一焊接部,所述焊接部自所述金属侧板向下 凹陷形成。 进一步,所述厚电子卡的长宽尺寸和所述薄电子卡的长宽尺寸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技术卡连接器包括座体、固定于所述座体上的多个导电端子以及遮盖于所 述座体上方与所述座体共同形成收容空间的遮蔽壳体,所述遮蔽壳体朝所述收容空间内延 伸设有至少一弹片,当插入薄电子卡至所述收容空间内时,所述弹片抵压于所述薄电子卡 顶面,以将所述薄电子卡固定,当插入厚电子卡至所述收容空间内时,所述弹片抵压于所述 厚电子卡顶面,以将所述厚电子卡固定,可供厚、薄不同的至少两种电子卡插接,大大方便 了消费者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卡连接器遮蔽壳体处于开启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卡连接器遮蔽壳体盖合于座体上锁定前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的剖视图; 图4为本技术卡连接器遮蔽壳体盖合于座体上锁定后的俯视图的剖视图; 图5为本技术卡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6为本技术卡连接器插接厚电子卡时遮蔽壳体盖合前的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卡连接器插接厚电子卡时遮蔽壳体盖合锁定后的示意图; 图8为本技术卡连接器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卡连接器遮蔽壳体盖合锁定后的俯视图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的附图标号说明: CN204348954U 说明书 3/5 页【主权项】1. 一种卡连接器,可供厚、薄不同的至少两种电子卡插接,包括座体、固定于所述座体 上的多个导电端子以及遮盖于所述座体上方与所述座体共同形成收容空间的遮蔽壳体,其 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朝所述收容空间内延伸设有至少一弹片,当插入薄电子卡至所述 收容空间内时,所述弹片抵压于所述薄电子卡顶面,以将所述薄电子卡固定,当插入厚电子 卡至所述收容空间内时,所述弹片抵压于所述厚电子卡顶面,以将所述厚电子卡固定。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具有一顶壁,所述弹片 自所述顶壁延伸形成,所述弹片具有一抵压部,所述抵压部到所述顶壁之间的距离为〇. 1mm 至0? 7臟。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压部到所述顶壁之间的距离为 0? 2mm〇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由金属材料制成,可动地 枢接于所述座体上并可相对所述座体滑动,所述遮蔽壳体包括一顶壁和自所述顶壁相对两 侧向下延伸形成的两侧壁,所述弹片自所述顶壁延伸形成,所述座体包括一绝缘底板和两 金属侧板,所述两金属侧板位于所述绝缘底板的相对两侧,所述绝缘底板与所述两金属侧 板共同形成一收容槽,用以选择地收容所述厚电子卡和所述薄电子卡,当所述遮蔽壳体盖 合于所述座体上时,所述两侧壁分别与所述两金属侧板对应相邻,向前滑动所述遮蔽壳体, 可将所述两侧壁分别对应卡持于所述两金属侧板上。5. 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卡连接器,可供厚、薄不同的至少两种电子卡插接,包括座体、固定于所述座体上的多个导电端子以及遮盖于所述座体上方与所述座体共同形成收容空间的遮蔽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朝所述收容空间内延伸设有至少一弹片,当插入薄电子卡至所述收容空间内时,所述弹片抵压于所述薄电子卡顶面,以将所述薄电子卡固定,当插入厚电子卡至所述收容空间内时,所述弹片抵压于所述厚电子卡顶面,以将所述厚电子卡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焕毅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杰思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